探究大学语文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1069423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前途甚至是命运,因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任重而道远。在课程思政的新理念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研究,如何发挥大学语文主阵地作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大学语文课程,发挥大学语文的优势,真正形成协同效应,以期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020-02
   一、準确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正确向上的思政教育功能是课程教育的灵魂,如果缺失了思想导向,教学方向就会迷失,从而使传授知识、能力培养与引领价值的作用割裂开来。教育部更是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就是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大学语文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文以载道”,语文教学向来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大学语文的本质属性即人文性,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主要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蕴含在人文素养中。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应以弘扬爱国主义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为主旨,通过学习、鉴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从这些凝聚着丰富人文意蕴的名篇佳作中挖掘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及人文关怀,而这些思想、情怀本身就包含了思政元素,这些思政元素在增强大学生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提高其人文素养等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课程思政的改革,大学语文教师要把思政素材和元素准确地提炼出来,更加条理化、清晰地传递给学生。通过品读经典,激发其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不仅从中获得生活必需的文学知识,更引领大学生全面了解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文化,激励他们向先辈学习,继承前人宝贵的思想精神遗产,自觉承担起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责任,从而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其精神家园,悉心感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使之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引导其不断思考人生,树立崇高理想,塑造健全人格。
   二、大学语文课中思政教育的可实施性分析
   大学语文课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大学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审美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可以说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在大学语文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可实施性,而且有着独特优势。
   (一)大学语文课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具有文化共通性
   高等教育的主旨是立德树人,培养目标以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为主,被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通过教育,让每个人都具备良好的道德。在当代,社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是从自我修养开始,从家庭到社会,逐步提高责任感,社会的和谐需要每个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运用到生活中,维护社会稳定。当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要求具有热爱祖国的情怀,将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作为自己应肩负的责任。
   大学语文课与思政课虽然所属学科领域不同,但拥有同一个育人宗旨。大学语文课和思政理论课都属于人文性课程,二者的共性就在于它们都具有文化性。高校思政课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思想教育,提升其思想品德修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而大学语文课则不同,是在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阅读鉴赏及应用写作等重要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牢固树立学生的坚定理想信念。究其实质,大学语文课和思政理论课都共同承担着“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使命,二者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都以“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目标实施教学。
   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刻认识历代文人志士,感受他们勇于担当、心怀天下的社会使命感,理解他们“忧国忧民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比如在讲解杜甫诗作时,就要分析儒家忠君爱国思想对杜甫深远的影响,探索“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信念,正是这种信仰在士大夫阶层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使得这些诗人的文学作品中无不透露出责任担当和人文关怀。这些文学家大多生逢乱世,或是内外交困,或是国破家亡,与当今我们祖国和平稳定、富强繁荣的大好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大学语文课堂具有强烈的思想感染力,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不仅符合新时期课程思政新理念的要求,而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精神。大学语文课程对教学目标进行更深一层的明确与优化,这就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人文精神产生新的认知,大学语文课、思政理论课共同形成育人同心圆。
   (二)大学语文课蕴含丰富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好语文,能说能写,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能力,是取得进步与成功的表达基础。与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直观的,并且具有哲学性,在接收方面,因为语言晦涩难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大学语文中有古典小说、现代小说、古代诗词、近代诗词,还有戏剧,以及外国小说、诗歌等。这些不同题材的内容,包含着历代杰出人物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也包含自然科学、经济、历史和艺术等不同门类,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是历史发展形成的智慧结晶,是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的精华部分,代表着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倡导人文情怀,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更能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容易接受,并能形成深刻记忆。大学语文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极具人文价值导向,更偏向隐性和柔性。通过文学经典的鉴赏,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汉语言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培养美学观念,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从而有力补充思政理论课教学,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大學语文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
   (一)大学语文课中的个人修养教育
   个人修养是以社会价值为导向,通过教育来改善自身不足,以做到适应社会整体道德的目标。
   目前,我国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传统道德价值观基础之上,适合当代发展的道德价值,在国家层面上,是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个人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两种价值观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交融的。只有每个人都具备诚信友善、爱国敬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国家才能富强、民主,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个人修养开始。
   大学生的个人修养,需要从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开始,也就是古人要求的“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的个人欲望,遵守社会公德,这就是仁爱。能够做到“克己”,就需要“严于律己”“反躬自省”,对自己严格要求。这种自省还需要像孟子说的那样“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从别人的态度来反省自己的不足。让自身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形成诚信友善的品质。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唯我独尊的意识,缺少自我反省,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不从自身找原因。所以大学语文中特意安排的《论语》《孟子》等经典,让学生通过这些国学经典的系统学习,来加强个人修养。
   (二)大学语文课中的抗挫折教育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和婚姻,都会遇到挫折,能够坦然面对挫折,才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就被困难击倒,也谈不上“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任。古代虽然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程,但古人总结了很多人生经验,来为迷茫者指点迷津。如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篇,通过对古代一系列政治家的遭遇,说明生活中的磨难,其实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考验,只有经得起苦难磨炼的人,才能达到理想境界。和这篇相呼应的是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所总结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帆风顺往往可以磨灭斗志,经受挫折才能成大器。
   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境,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抗挫折首先要具备自理自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苦难是为成功做铺垫,只有这样,才能先强身,后强国。
   (三)大学语文课中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社会责任感是爱国的体现,爱国主义应该从现实生活开始,关心社会问题,对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并能积极改善,这才是爱国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学语文课中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主要集中在不同时代的诗歌中,如屈原的诗歌,无论是抒发个人情怀,还是描述自己的所见,都带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悲天悯人之感;建安时期的诗人,对战争给苍生带来灾难表示同情;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在自己的诗歌中,表现了战乱、赋税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而南宋时期的张孝祥、辛弃疾、陆游,更是在诗词中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的看法,表现了自己面对国家破碎的抱负和责任。
   参考文献:
   [1]陈亚超.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J].汉字文化,2020(22):14-15.
   [2]全军.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78-79,86.
   [3]李云.大学语文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化教育[J].科技资讯,2020,18(28):117-118,121.
   [4]谢悦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思考与实践[J].品位经典,2021(1):96-98.
   [5]全军.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师的职责与作用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4):98-100.
   [6]刘珂.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探究[J].汉字文化,2020(23):29-30.
其他文献
“小店经济”是一个城市总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近年来小店经济逐渐兴起并壮大起来,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在国家大力支持小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是在梳理各类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各门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将价值塑造融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达到潜移
[摘要]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学科的教育中,寻找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入点,在各学科教育中进行渗透教学,把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是一种新的课程观念。论述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
我国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后,正面临新常态下的新挑战: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速下行,传统企业利润下降,供需失衡,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品
[摘要]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数学建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因此,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是必不可少的。以高职专业的职业特点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专业和数学模型的结合点,探讨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专业数学课堂的恰当方法,将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融入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
[摘要] 分析了智慧学习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了具体影响数据,最后论述了智慧学习环境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 智慧学习环境;学习行为;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032-02  一、引言  智慧学习环境通过感知、体验、探究和协同创新的教学环境,实
自我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生理我、社会我和心理我发展性的认知过程,一个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合格的公民.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内
[摘要]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高等教育的区别就在于理论与实操并行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岗位实际操作能力。学校教育如何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最为合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在总结专业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专业实际出发,以赛教融合为突破口,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赛教融合;工业机器
[摘要] 新時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理论灌输,它更侧重于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1世纪,学生的思想观念已经顺应时代的发展具备先进性,故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很难让新世纪学生所接受,并且思政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课程,更是高校发展的主要推动方向。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它蕴含丰富的道德价值观,能够为大学生在前行道路上指明方向,同时更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信念的强大催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且具有时代特色的资源,不仅拥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对于高校学生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之中,使学生接受红色教育,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参与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三观,促使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针对极少部分大学生素质低下、爱国意识缺乏、德行丧失的现象,高校教师要及时做出应对,在高校教学之中融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