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常见错误及其成因分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h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学生在计算中常见的错误及其成因
  (一)解题总是凭经验和印象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根据某些局部特征,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不经逻辑推理,就凭表面现象判断,草率下笔,存在着主观片面性,易产生负迁移而导致错误。
  案例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有一种因式分解法,譬如,我们用因式分解法使左边变成,从而得出,。当学生遇到时,很多学生同样把方程因式分解得到,然后得出,的结果,显然就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凭着所谓的经验解题,而没有真正理解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质。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和学生讲清楚数学技能的本质特征,提醒学生在解题中务必注意这些特征,不能凭着印象解题。
  (二)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知识的扩展,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互相干扰。
  案例2: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2”解不等式是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是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个数”的干扰。事实也证明,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的内容。
  (三)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案例3:小学数学中形成的一些结论都只是在没有学负数的情况下成立。在小学里,学生对数之和不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加数,即 是坚信不疑的,但是,学了负数后,也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习惯于在非负数范围内讨论问题,容易忽视字母取负的情况,导致解题错误。另外“+”“-”长期作为加、减号使用,学生对于1-2+3-4,习惯上看作1减2加3减4,而初中更需要把上式看成1负2正3负4之和。对习惯看法的印象越牢固,新的看法就越难树立。
  二、如何避免学生的运算错误
  (一)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数学,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学习,逐渐形成持久的数学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是成功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都非常害怕那无边无境看不到头的运算,培养学生的解题思想以及解题框架能力,学生对解题充满了信心,对每个解题环节也都心有成竹,相信只要坚持到底就会胜利。同时,要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细小的进步及时的给予肯定,与学生共同讨论,激发学生拿出自己的见解,与教师朋友式的相处,让孩子们说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目标,使学生逐渐摆脱对数学的畏惧。
  (二)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数学基础知识中的概念是数学思维模式的基本形成。形成概念是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条件。如果概念明确,才可以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数学思维模式才能清晰,对数学计算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如果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对数学计算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或者盲目的照搬公式定理,这是造成计算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将基础知识的培养做为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各种与运算有关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法则、算律等,对基础知识要严格要求,加强基本功训练,以简单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力求人人过关,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障。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运算正确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在教学中,时常发现学生将运算符号抄错的现象,要训练学生多思善想认真审题的习惯,让学生做到一审二思三步骤四验算的学习要求。言传不如身教,首先老师在板演时写清步骤,必要时写出文字说明,并且在阅卷时做到按步骤给分,强调步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一看到题先审题,弄清题意;然后学生对计算式中出现的数据与运算符号考虑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应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其次,书写计算步骤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养成验算的习惯,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后,不仅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是否有误,还要让学生找出草稿中有无错误,计算完成后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在研究过程中,我对解一元二次方程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总结以下几点检验方法:
  1.去分母时
  ①给整数项乘最小公分母了没有;
  ②去掉分数线时,给分子用括号了没有。
  2.去括号时
  ①找出括号前的系数,注意正负;
  ②括号前的系数与括号里面的每一项是否都相乘了。
  3.移项时
  ①等号左右交换叫移项;
  ②移项改变符号了没。
  4.化系数为1时
  方程两边除以未知项的系数,而不是常数项。
  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养成一种较好的学习习惯,自然提高了自身的计算能力。
  (四)师生时常自我检查、反省,不断完善自我
  让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将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时常查看,检查自己改正情况。老师也同样需要做记录,把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和存在的问题记下来,在自己的教学中加强这一问题的讲解分量,同时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行也可进行经验交流。另外,也可以利用5——10分钟的限时限量练习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和竞争力,并且進行不同层次的奖励以此激励学生。
  三、总结
  在研究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加以修改和完善,不但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还能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提高。计算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简便快速的方法,它的提高是建立在反复,大量的练习中的,尽管这个过程是枯燥的,漫长的,但是我相信,只要练习量,练习时间搭配合理,选题准确,学生将会从中获益匪浅,计算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受到冲击,逐渐被新的教育形式所替代。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才能使物理教学更加适应教学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旨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及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
期刊
一、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写作兴趣  虽然教无定法,但是我们最常看到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在指导与讲评的过程中,往往也是老师自己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因而学生对作文课提不起兴趣来。对此,我认为要让学生学好作文,首先要改进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对作文课有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
期刊
一、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体系及特征  (一)七年级代数部分内容涉及数、式、方程和不等式,这部分内容与小学的算术、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相互关联,但相比较而言,七年级的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感到很费力。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自身都应非常注意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  (二)“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以“问题情境
期刊
一、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阅读  通过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较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1)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由于农村大多数家长在外打工,对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要求、更不会主动给孩子添置课外读物,使用书面用语要求意识浅薄;另一方面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
期刊
作为意识形态色彩鲜明、人文特征丰富的一门学科,高中思想政治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非常重视在我国文化意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但是,作为一门教育教学的学科,我们也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是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目标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要求,也是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由规律性的知识到实际运用能力的转变。  逻辑思维是
期刊
数学与生产生活和学生的日常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生活辅助工具,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时代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
期刊
进入初中阶段,课程增加了,作业量大了,各科都有较高的要求,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至手忙脚乱。特别地理是一门新学科,无从下手,怎样从纷乱中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状态,课堂导入,显得特别重要。  “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上课开始就要吸引学生,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不仅使学生瞬间聚焦课堂 ,还能引起学生强烈欲望,使学生感受到课堂
期刊
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和掌握知识上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我在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
期刊
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题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这些创造思维的产生,都不同程度来源于教师设计的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果设计的问题不具有挑战性,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欲望。  教学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
期刊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突出体现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教师必须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要根据未来所教学生的特点,大力探索创新的途径。教师应注重提高个人的素质,首先就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起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其次,要把工夫用到课堂教学上,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