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路撞到桌角、吃东西咬到舌头、切菜割到手……疼痛,是生活中常有的经历。然而,不同于小磕小碰的一时不适,有些疾病带来的疼痛是长久折磨。为了让公众提高对疼痛的重视,特介绍各类疼痛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疼痛既是症状又是疾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杨立强介绍,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临床上常见的是针刺、刀割、电击样疼痛。但生活中还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比如酸痛、痒痛、胀痛,老人膝骨关节感觉发凉可称作“凉痛”等。这些不舒服的感觉都属于疼痛范畴。
追查疼痛根源的过程就像检修电路。按照疼痛的原因来分,可以将其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前者病因多是组织器官发生损伤或病变,而感觉神经传导通路良好;后者则是由于神经本身出现问题产生的疼痛。神经传导通路就像电线线路,各个脏器仿佛线路上的灯泡,伤害感受性疼痛是“灯泡出故障”,神经病理性疼痛则是“线路故障”。
现代医学已将疼痛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通过这一症状,人体能清晰感受到机体预警,相比于单纯止痛,找到病因、积极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祛除病痛。有些慢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本身就是疾病,更加需要积极寻求治疗方法。
撕裂痛 胸背突发最凶险
临床上,表现为撕裂样疼痛的疾病有很多种,例如外伤后肋骨骨折、胸膜炎等。但情况最危急、临床最多见的原因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是直接从心脏的左心室发出、最粗大的动脉,是人体动脉系统的源头。主动脉壁分内、中、外三层,如果内膜受损破裂,让中层暴露,内外膜就会在高速、高压的血流冲击下发生分离,形成夹层。通俗地讲,就是血管劈了。
发生主动脉夹层后,由于血管外膜受到剧烈牵拉,人会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疼痛。主动脉从心脏发出,沿脊柱下行,并在胸腔和腹腔内分出很多分支,向全身各处输送血液。夹层所在位置不同,带来的疼痛也会有所不同:若夹层病变累及近端升主动脉时,表现为前胸痛;夹层位于降主动脉时,多表现为肩胛区疼痛;若疼痛出现迁移,则提示夹层进展。
主动脉夹层发病迅速,如不及时就医可危及生命。对于本身具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若突然出现胸背部撕裂痛,应提高警惕。
钝痛 病因难确定
当针扎了手、刀片划伤手时,人可以敏锐地感到具体的疼痛部位,这种痛一般称作锐痛。
而钝痛所反映的疼痛部位不如锐痛具体,疼痛程度略强于隐痛,常见于内脏炎症或癌性疼痛。长期钝痛会影响患者心情,导致焦虑等不良情绪。
与头痛、关节痛等容易明确病因的疼痛不同,腹部钝痛原因更需临床专家结合症状进行细致筛查。胃肠炎、胆囊炎、胰腺炎、慢性阑尾炎等均会引起腹腔内的钝痛发作。钝痛的特点是定位不清,一些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炎、肾炎,会造成腰部和下腹部钝痛,女性常见的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也会导致下腹部钝痛。
针对不同部位出现的钝痛,临床采取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例如骨关节处钝痛多选择按摩、热敷等理疗方法进行缓解;内脏炎症导致的钝痛多进行抗炎治疗;癌症引起的钝痛可通过手术、放化疗治疗。如果疼痛严重,也可考虑使用止痛药。
牵涉痛 最具迷惑性
在临床上,不少患者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念,也正因此,给了一些疾病可乘之机,让患者跑错了诊室。临床常提到的“牵涉痛”就属此类。
内脏器官和体表的疼痛感觉都是通过神经传递给脊髓,再由脊髓传递给大脑所形成的。有些内脏发生病变时,疾病刺激由内脏感受器接收,由交感神经纤维传入脊髓,进而影响与之处于相同脊髓节段的其他躯体神经支配区,造成该部分区域浅表或深部痛,即为牵涉痛。
一般来说,每个内脏病变时都有较固定的皮肤牵涉痛区。例如:食管病变会导致胸口、右上肢疼痛;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往往导致肾区疼痛(腰疼);肝、胆囊疾病可引发右肩、右肩胛痛;颈椎5、6节病变时,除颈椎神经根不适外,也有颈肩、肩胛区痛。针对这类情况,找到病因,积极治疗,即可缓解不适。
电击痛 多是神经受损
神经纤维传导迅速,当其受损时,引起的疼痛多为针刺、刀割、电击样的锐痛,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更有患者表现为触摸痛等痛觉超敏的情况。
典型的神经疼痛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以三叉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代表,是神经本身或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神经元)受损,或受损后诱发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疼痛。第二类多是由于神经受压,缺血缺氧,继而影响通路所致,临床多见于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颈肩腰腿痛,疼痛程度受到颈腰椎活动姿势的影响。
针对神经痛的治疗,注射和微创治疗是两大“法宝”。注射治疗是把消炎镇痛液注射到真正病变的部位。部分慢性疼痛患者接受一次注射治疗后便可痊愈。微创手术种类很多,例如等离子气化消融术、射频热凝疗法、脉冲射频等,通过对神经的毁损或调控,达到切断疼痛信号传递的目的。如果患者吃药、打针和微创方法都不能解决疼痛,还可以去外科“开刀”。在临床上,一种方法不能解决时,就需要几种方法联合治疗。
止痛对症最重要
市面上的镇痛药种类非常多,不同种类的镇痛药有不同的镇痛机制,适合不同的疾病,最好不要随意服用,否则不仅不利于病情康复,反而会掩盖症状,延误诊疗时机。
止痛药分为非甾体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抗抑郁药等。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是非甾体类镇痛药,包括塞来昔布、氯诺昔康、布洛芬等。它们针对肩周炎、膝关节炎等伤害感受性疼痛效果良好,但要避免长期服药,尽量别超过一周,否则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
这类药物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可直接侵蚀胃黏膜,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还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成,使胃黏膜失去保护,酸性消化液趁机侵袭胃壁,从而造成溃疡、糜烂甚至出血、穿孔。若本身就患有胃病,再服用这类药物,无异于雪上加霜。另外,长期服用这类药物,还会损害肝肾功能和造血系统。因此,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期间,一定要监测自己有无黑便或血便。如果有,应及时停药,根据医嘱和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改用其他药物。必要时,还可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拉唑类药物等,治疗胃黏膜损伤,促进组织修复和溃疡愈合。
很多人對吗啡之类的阿片类镇痛药有很大顾虑,担心成瘾,因而忍受病痛折磨。其实,只要重度疼痛患者或晚期癌症患者遵医嘱规律用药,是不会上瘾的。
如果疼痛没有很严重,却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才会有上瘾风险。很多患者吃完阿片类药物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这是由于呕吐中枢受到刺激所引起的,而非消化系统病变所致。
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奥卡西平等是一类专门针对神经痛的镇痛药,但有些患者由于不耐受药物或病情加重而不得不选择手术治疗。
此外,抗焦虑、抗抑郁药能提高疼痛阈值,也有缓解疼痛的作用,是治疗慢性疼痛常用的镇痛药之一。
突发腰痛四招缓解
卧床休息:发病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周左右,一般以硬板床为宜,呈仰卧位,可在腰下垫一个软垫以维持腰椎自然的生理曲度,这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1周后可逐渐下床做一些轻微的活动;2周后可根据病情做一些不需要大幅度弯腰的体力活动;3至4周后可恢复正常活动,但不能干重活或剧烈运动。
做好牵引:科学的牵引可以拉开椎间盘间隙而使膨出的髓核复位。因此,在绝对休息1周后可下床,就地取材,如双手抓住门框,两脚似着地而非着地,身体自然下垂、放松,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5至10分钟左右。
锻炼腰肌:急性期宜在床上开展五点支撑法锻炼。取仰卧位,以头、两肘、两足为支撑点,向上抬高身体,每次2至5分钟,每日2次。1个月后可做三点支撑锻炼,取仰卧位,以头和双足为支撑点向上抬高身体,每次4至6分钟,每日2次。
局部热疗:注意腰部保暖,可用热水袋、频谱仪、红外线等进行局部热疗,也可热敷。如中成药跌打丸每日1至2粒,研细用酒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包扎固定后,再施以局部热疗,效果更佳。
拥抱也是一种止痛药
研究者要求参与者进行“冰水试验”,参与者首先想象来自伴侣的身体接触或是语言安抚,然后把双手浸泡到冰水里。结果发现,进行身体接触想象的参与者比进行语言安慰想象的参与者,体验到更强的止痛效果。所以,当亲朋好友需要你支持时,不要吝啬给予一个拥抱。
(本版稿件综合《生命时报》《医药养生保健报》等)
疼痛既是症状又是疾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杨立强介绍,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临床上常见的是针刺、刀割、电击样疼痛。但生活中还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比如酸痛、痒痛、胀痛,老人膝骨关节感觉发凉可称作“凉痛”等。这些不舒服的感觉都属于疼痛范畴。
追查疼痛根源的过程就像检修电路。按照疼痛的原因来分,可以将其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前者病因多是组织器官发生损伤或病变,而感觉神经传导通路良好;后者则是由于神经本身出现问题产生的疼痛。神经传导通路就像电线线路,各个脏器仿佛线路上的灯泡,伤害感受性疼痛是“灯泡出故障”,神经病理性疼痛则是“线路故障”。
现代医学已将疼痛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通过这一症状,人体能清晰感受到机体预警,相比于单纯止痛,找到病因、积极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祛除病痛。有些慢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本身就是疾病,更加需要积极寻求治疗方法。
撕裂痛 胸背突发最凶险
临床上,表现为撕裂样疼痛的疾病有很多种,例如外伤后肋骨骨折、胸膜炎等。但情况最危急、临床最多见的原因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是直接从心脏的左心室发出、最粗大的动脉,是人体动脉系统的源头。主动脉壁分内、中、外三层,如果内膜受损破裂,让中层暴露,内外膜就会在高速、高压的血流冲击下发生分离,形成夹层。通俗地讲,就是血管劈了。
发生主动脉夹层后,由于血管外膜受到剧烈牵拉,人会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疼痛。主动脉从心脏发出,沿脊柱下行,并在胸腔和腹腔内分出很多分支,向全身各处输送血液。夹层所在位置不同,带来的疼痛也会有所不同:若夹层病变累及近端升主动脉时,表现为前胸痛;夹层位于降主动脉时,多表现为肩胛区疼痛;若疼痛出现迁移,则提示夹层进展。
主动脉夹层发病迅速,如不及时就医可危及生命。对于本身具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若突然出现胸背部撕裂痛,应提高警惕。
钝痛 病因难确定
当针扎了手、刀片划伤手时,人可以敏锐地感到具体的疼痛部位,这种痛一般称作锐痛。
而钝痛所反映的疼痛部位不如锐痛具体,疼痛程度略强于隐痛,常见于内脏炎症或癌性疼痛。长期钝痛会影响患者心情,导致焦虑等不良情绪。
与头痛、关节痛等容易明确病因的疼痛不同,腹部钝痛原因更需临床专家结合症状进行细致筛查。胃肠炎、胆囊炎、胰腺炎、慢性阑尾炎等均会引起腹腔内的钝痛发作。钝痛的特点是定位不清,一些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炎、肾炎,会造成腰部和下腹部钝痛,女性常见的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也会导致下腹部钝痛。
针对不同部位出现的钝痛,临床采取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例如骨关节处钝痛多选择按摩、热敷等理疗方法进行缓解;内脏炎症导致的钝痛多进行抗炎治疗;癌症引起的钝痛可通过手术、放化疗治疗。如果疼痛严重,也可考虑使用止痛药。
牵涉痛 最具迷惑性
在临床上,不少患者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念,也正因此,给了一些疾病可乘之机,让患者跑错了诊室。临床常提到的“牵涉痛”就属此类。
内脏器官和体表的疼痛感觉都是通过神经传递给脊髓,再由脊髓传递给大脑所形成的。有些内脏发生病变时,疾病刺激由内脏感受器接收,由交感神经纤维传入脊髓,进而影响与之处于相同脊髓节段的其他躯体神经支配区,造成该部分区域浅表或深部痛,即为牵涉痛。
一般来说,每个内脏病变时都有较固定的皮肤牵涉痛区。例如:食管病变会导致胸口、右上肢疼痛;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往往导致肾区疼痛(腰疼);肝、胆囊疾病可引发右肩、右肩胛痛;颈椎5、6节病变时,除颈椎神经根不适外,也有颈肩、肩胛区痛。针对这类情况,找到病因,积极治疗,即可缓解不适。
电击痛 多是神经受损
神经纤维传导迅速,当其受损时,引起的疼痛多为针刺、刀割、电击样的锐痛,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更有患者表现为触摸痛等痛觉超敏的情况。
典型的神经疼痛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以三叉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代表,是神经本身或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神经元)受损,或受损后诱发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疼痛。第二类多是由于神经受压,缺血缺氧,继而影响通路所致,临床多见于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颈肩腰腿痛,疼痛程度受到颈腰椎活动姿势的影响。
针对神经痛的治疗,注射和微创治疗是两大“法宝”。注射治疗是把消炎镇痛液注射到真正病变的部位。部分慢性疼痛患者接受一次注射治疗后便可痊愈。微创手术种类很多,例如等离子气化消融术、射频热凝疗法、脉冲射频等,通过对神经的毁损或调控,达到切断疼痛信号传递的目的。如果患者吃药、打针和微创方法都不能解决疼痛,还可以去外科“开刀”。在临床上,一种方法不能解决时,就需要几种方法联合治疗。
止痛对症最重要
市面上的镇痛药种类非常多,不同种类的镇痛药有不同的镇痛机制,适合不同的疾病,最好不要随意服用,否则不仅不利于病情康复,反而会掩盖症状,延误诊疗时机。
止痛药分为非甾体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抗抑郁药等。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是非甾体类镇痛药,包括塞来昔布、氯诺昔康、布洛芬等。它们针对肩周炎、膝关节炎等伤害感受性疼痛效果良好,但要避免长期服药,尽量别超过一周,否则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
这类药物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可直接侵蚀胃黏膜,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还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成,使胃黏膜失去保护,酸性消化液趁机侵袭胃壁,从而造成溃疡、糜烂甚至出血、穿孔。若本身就患有胃病,再服用这类药物,无异于雪上加霜。另外,长期服用这类药物,还会损害肝肾功能和造血系统。因此,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期间,一定要监测自己有无黑便或血便。如果有,应及时停药,根据医嘱和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改用其他药物。必要时,还可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拉唑类药物等,治疗胃黏膜损伤,促进组织修复和溃疡愈合。
很多人對吗啡之类的阿片类镇痛药有很大顾虑,担心成瘾,因而忍受病痛折磨。其实,只要重度疼痛患者或晚期癌症患者遵医嘱规律用药,是不会上瘾的。
如果疼痛没有很严重,却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才会有上瘾风险。很多患者吃完阿片类药物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这是由于呕吐中枢受到刺激所引起的,而非消化系统病变所致。
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奥卡西平等是一类专门针对神经痛的镇痛药,但有些患者由于不耐受药物或病情加重而不得不选择手术治疗。
此外,抗焦虑、抗抑郁药能提高疼痛阈值,也有缓解疼痛的作用,是治疗慢性疼痛常用的镇痛药之一。
突发腰痛四招缓解
卧床休息:发病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周左右,一般以硬板床为宜,呈仰卧位,可在腰下垫一个软垫以维持腰椎自然的生理曲度,这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1周后可逐渐下床做一些轻微的活动;2周后可根据病情做一些不需要大幅度弯腰的体力活动;3至4周后可恢复正常活动,但不能干重活或剧烈运动。
做好牵引:科学的牵引可以拉开椎间盘间隙而使膨出的髓核复位。因此,在绝对休息1周后可下床,就地取材,如双手抓住门框,两脚似着地而非着地,身体自然下垂、放松,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5至10分钟左右。
锻炼腰肌:急性期宜在床上开展五点支撑法锻炼。取仰卧位,以头、两肘、两足为支撑点,向上抬高身体,每次2至5分钟,每日2次。1个月后可做三点支撑锻炼,取仰卧位,以头和双足为支撑点向上抬高身体,每次4至6分钟,每日2次。
局部热疗:注意腰部保暖,可用热水袋、频谱仪、红外线等进行局部热疗,也可热敷。如中成药跌打丸每日1至2粒,研细用酒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包扎固定后,再施以局部热疗,效果更佳。
拥抱也是一种止痛药
研究者要求参与者进行“冰水试验”,参与者首先想象来自伴侣的身体接触或是语言安抚,然后把双手浸泡到冰水里。结果发现,进行身体接触想象的参与者比进行语言安慰想象的参与者,体验到更强的止痛效果。所以,当亲朋好友需要你支持时,不要吝啬给予一个拥抱。
(本版稿件综合《生命时报》《医药养生保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