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考物理试题的特点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wa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使中考物理试题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综观近两年各实验区的中考物理试题,虽然各有特色,但其中都蕴含了一些共同特点,都充分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试题都有共同的发展趋势,即重视双基,以生活为载体,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表现时代气息,突出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重视过程与方法,试题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充分体现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下面结合近年实验区的中考试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试题的特点。
  
  一、基础知识应用型试题的特点
  
   无论教材如何改革,学科的知识结构是基本不变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使学生能“从生活中走向物理,从物理学中走向社会”。因此近年来的中考,双基知识仍是一个重要的考查部分,在考查方式上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试题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基础知识应用型试题主要有下列特点:
  1.注重知识理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2.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前沿。
  3.改变学科本位,杜绝偏题怪题,注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4.渗透地方文化,拉近试题与考生的距离。
  例如1:(南昌市考题)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当飞船着陆时,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动能_____,重力势能_____。(填不变、变大、变小)
  例如2:(黄冈市考题)夏天农家常用一种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请分析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茶水变得更凉些的原因是_____,你认为茶壶放在地方变凉效果会更好。
  
  二、信息收集与处理型试题的特点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学的目的不仅只是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近年的中考物理命题中,考查学生信息收集及处理类型的题目在试卷分布上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主要有下列特点:
  1.注重考查学生对表格类型题目的信息分析能力。
  2.注重学生对坐标类型题材目的信息分析能力。
  3.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说明书、铭牌、车票等的分析能力。
  例如:(黄冈市考题)电学课中老师讲过“水果电池”,激发了学生对苹果导电性能的探究:
  (1)你认为苹果的导电性能可能与苹果的哪些因素有关?
  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小王用伏安法,在一定电压下研究苹果的形状、甜度和通过的电流的实验数据:
  
  根据上述表格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究性阅读试题的特点
  
  在新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和物理知识相关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即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丰富了教材的内容,作为新教材的一个闪光点,在中考中也显露出来。通过材料阅读的形式,渗透和环境、能源效率、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把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起来,注意渗透科学态度,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常有下列几种特点:
  1.利用STS阅读材料创设物理情景。
  2.通过文献材料、新闻报道等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广东考题)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
  (2)上而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性试题的特点
  
  在新编初中物理教材中,突出强调科学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最大闪光点,是新旧教材的主要区别之一,随着教改的深入,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将会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今后的中考试题中科学探究型题目将是一个重点考查内容。由于科学探究在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包含了许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内容,是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型题目主要有以下特点:
  1.考查学生对科学要素的处理能力。
  2.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注重综合能力。
  3.关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注重试题的开放性。
  例如1:(宜昌市考题)在学过太阳能利用时,小强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对太阳能的吸收本领哪个大?他提出的猜想是:黑色物体对太阳能的吸收能力比白色物体强。
  (1)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来支持(或反对)他的猜想。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或否定)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例如2:(广东考题)利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木块、细线、钩码(质量已知、规格相同)等器材(数量不限),可进行很多力学实验,请选用其中一些器材,设计一个力学实验,要求写出:
  (1)实验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所需的器材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和分析(包括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数据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终身的学习能力,我们就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就能把握中考命题趋势和方向,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就会翻开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观察手的时候,曾有小组提出:在我们的手指心的皮肤上有许多细细的条纹,其实,这些细细的条纹就叫--
采用65cm、97.5cm和130cm的垄宽结合覆膜、育苗移栽以及覆膜+育苗移栽的栽培模式设计,通过各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对比研究,寻求寒地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技
结合农村地区室内空气质量污染现状和影响因素,对河南省孟州市赵和乡苏庄村5户沼气用户和3户非沼气用户室内空气中污染物CO、SO2、NH3、PM10等含量进行了动态监测,对比分析了
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覆膜的周年栽培模式可有效蓄保秋冬闲期土壤水分,大豆临播前0~100cm土层贮水量比常规覆膜或传统露地增加
以"克新13"马铃薯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锰浸种处理,通过测定马铃薯幼苗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干物质积累、叶片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