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姑县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大凉山黄茅埂西麓。这里是最为典型的彝族聚居县,尤其是彝本土的传统宗教与民俗文化在这里保存得最为系统和完整,留下了彝族先民古侯、曲涅两大部族由滇迁徙入川的历史足迹。美姑因此也成为彝族历史文化胜地,这里不仅留下了回响千年的史诗绝唱,更在传承着蕴藉深厚、丰富多彩的毕摩文化。
这次采风,我的目的地是四川西南的美姑县。第一眼看见“美姑”二字,还以为是美丽的姑娘。美姑也确实是以俊男美女闻名,在历届举办的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选美大赛中,这里的美女们艳压群芳,连续六届夺得了“金索玛奖”。
美女闻名,选美大赛艳压群芳
踏上美姑县黄茅埂的土地,这里的美景就让摄影家们为之折服:只见远处延绵起伏的群山与蓝天连成了一片,轻薄如纱的云雾从山间绕过,美得令人屏息;收回目光,身边是一座座绿草铺地的小山坡,山坡上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潺潺的山泉从坡下流过,不少当地的彝族百姓正在泉边洗着衣服。
我们正闭上眼睛贪婪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耳边却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音。睁眼看去,只见前面不远处的山坡上,一群身着鲜艳服装的彝族姑娘们向我们走来:她们个个穿着以黑、红、黄为主色调的彝族服饰,身上带着珊瑚、银环等配饰,笑容满面、婀娜多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美得不可方物。姑娘们来到大家跟前,热情地领着我们一行人走上了前面的小山坡。
只见绿草茵茵的山坡上早已架起的几口大铁锅里已经煮上了彝家传统的坨坨肉。摆在草地上的杯子中,更是盛满了醇香扑鼻的美酒,大家客随主便,围着铁锅席地而坐。热情淳朴的彝族美女们端起草地上的酒杯,把美酒献给了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在充满民族风情的歌声中,摄影家们也根据当地习俗,满饮了杯中酒。
草地上,席地而坐的彝族姑娘们,有的20多岁,有的则只有几岁,个个长得眉清目秀、标志可人。今年25岁的波莫石牛可算得上这群美女中的佼佼者。她在2007年举办的“凉山州第五届国际火把节”上获得了银索玛奖;在2009年举办的“凉山州彝族火把节”上又再次获得金索玛奖,这两个奖项可都是选美中的大奖。看着眼前这个美丽淳朴的姑娘,觉得用“秀外慧中”四个字来形容她最恰当不过。在她身上,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姑娘骨子里把传承弘扬彝族文化作为自己使命的那份坚定态度,也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人。同行的摄影师也不由自主地举起相机,用镜头把美姑县的美女美景、美酒美食纷纷定格在这个瞬间。
游走在贫困边缘,家家户户一群娃
在大凉山,只要有人迹的地方,就会有孩子;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绝对是一群孩子。由于民族生育政策的宽松,凉山地区三个孩子以上的人家占绝大多数,不少人家都育有5个、6个甚至10个孩子。“子女的众多,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始终游离在贫困甚至极端贫困之外。但传统的观念,计划生育观念的淡薄,以及入不敷出的耕种等种种原因,已经让人们习惯于贫困,大家都‘别无选择’地继续贫困的道路,越走越远,越走越麻木。”同属贫困县的美姑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彝族干部如是说。
交通的极度不畅造成凉山地区的彝族群体与其他族群的交流极少,整个大凉山彝族地区长期处于一种低水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中,社会剩余劳动和产品都很有限,整个生产和消费的循环都很简单。商品交换在相当多的地方保持着以物易物的传统习俗,商品经济极不发达。
与经济落后和物资匮乏相对应的,是较为特殊的消费观念,概括的说就是“喝在酒上,穿在银上,用在神上”。彝族人的婚丧嫁娶都很有讲究,但讲究的是面子,甚至有家庭举债办红白事。女孩子出嫁的民族服装、服饰也很花钱,通常嫁女家庭都要准备本族特有的百褶裙、纯银打造的饰品等,价值10万元左右。此外,由于受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凉山彝族普遍存在着杀牲祭神的习俗。凉山彝族每户人家每年一般都要请祭师“毕摩”举行两次以上的法事活动,一次至少需要一头猪或一只羊,再加上烟酒、粮食以及给“毕摩”的礼金等,费用很高。而葬礼被视为高于其他一切礼仪的大事,每逢死人都要通过隆重的葬礼祭祀来超度亡灵,届时需要牛数头甚至几十头,以及大批猪羊鸡等,人们相互攀比,常有人家负债累累。
读书难,十五年没出过大学生
有人说,在任何一个贫穷的地方,比经济更贫穷的往往是教育的贫穷。大凉山的状况正是如此。在美姑县走访的过程中,成年彝族人很少有上过学的,很多人连简单的汉语都听不懂。
在瓦西乡的一个村小,学校的破败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全校只有一栋土房子,两个教室,两个年级,一三年级和二四年级隔年轮招。教室面前的一小片开阔地在雨中汪洋泥泞,那就是他们的操场。陪同走访的老师说,当地很多孩子上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出去打工,上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仍旧接着上学的孩子极少,一些孩子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教育,不知道学校是什么,甚至一句汉语都不懂。
在凉山地区的大部分学校,因为住户十分分散,学生们的家离学校都很远,很多学生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也得走两三个小时才能到学校。因此大多数学校上课时间在上午10点以后,下午三四点便已经放学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还要使用双语教学,孩子们每天能够学到的知识极其有限,这也造成当地的教育水平很难提的上去——美姑县,已经十五年没有出过大学生了。在农作乡中心小学,因孩子们所学汉语有限,若要老师翻译则又不敢说话,因此只能简单交谈几句作罢。即便是在乡中心小学,且离县城不远,这些孩子中有很多仍旧没有见过真正的篮球,不知道姚明……
美姑的彝族人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人烟稀少的大山上,如今,为了改善彝族人民的生活,政府多次修建移民新居,将居住在高山上的彝族,搬迁到适合居住的地方。这次到美姑,所到之处都能够看见移民新居。
TIPS
交通:成都到美姑县有班车,行车8-9个小时。
自驾路线:成都-峨眉-峨边-美姑,走黑竹沟风景区这边,大概8个小时。中间要翻泥巴山,山顶有17公里超烂路,手机无信号,建议不要单车单人通过。底盘低的车基本走不了的,还有峨边到美姑中间有几十公里,路况好。
特产:凉山岩鹰鸡、裂腹鱼、山羊、白魔芋、紫参、凉山苦荞麦、凉山清甜香烤烟、裂腹鱼、野生蕨菜等。
住宿:美姑县有小型宾馆或旅馆,价格比较便宜,可以随时入住。
周边旅游:位于县境东北部的四川省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因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优越,成为第三纪或更古老的生物“避难所”。区内珍稀动物大熊猫等29种,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大自然博物馆,誉为一颗“绿色明珠。”
这次采风,我的目的地是四川西南的美姑县。第一眼看见“美姑”二字,还以为是美丽的姑娘。美姑也确实是以俊男美女闻名,在历届举办的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选美大赛中,这里的美女们艳压群芳,连续六届夺得了“金索玛奖”。
美女闻名,选美大赛艳压群芳
踏上美姑县黄茅埂的土地,这里的美景就让摄影家们为之折服:只见远处延绵起伏的群山与蓝天连成了一片,轻薄如纱的云雾从山间绕过,美得令人屏息;收回目光,身边是一座座绿草铺地的小山坡,山坡上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潺潺的山泉从坡下流过,不少当地的彝族百姓正在泉边洗着衣服。
我们正闭上眼睛贪婪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耳边却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音。睁眼看去,只见前面不远处的山坡上,一群身着鲜艳服装的彝族姑娘们向我们走来:她们个个穿着以黑、红、黄为主色调的彝族服饰,身上带着珊瑚、银环等配饰,笑容满面、婀娜多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美得不可方物。姑娘们来到大家跟前,热情地领着我们一行人走上了前面的小山坡。
只见绿草茵茵的山坡上早已架起的几口大铁锅里已经煮上了彝家传统的坨坨肉。摆在草地上的杯子中,更是盛满了醇香扑鼻的美酒,大家客随主便,围着铁锅席地而坐。热情淳朴的彝族美女们端起草地上的酒杯,把美酒献给了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在充满民族风情的歌声中,摄影家们也根据当地习俗,满饮了杯中酒。
草地上,席地而坐的彝族姑娘们,有的20多岁,有的则只有几岁,个个长得眉清目秀、标志可人。今年25岁的波莫石牛可算得上这群美女中的佼佼者。她在2007年举办的“凉山州第五届国际火把节”上获得了银索玛奖;在2009年举办的“凉山州彝族火把节”上又再次获得金索玛奖,这两个奖项可都是选美中的大奖。看着眼前这个美丽淳朴的姑娘,觉得用“秀外慧中”四个字来形容她最恰当不过。在她身上,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姑娘骨子里把传承弘扬彝族文化作为自己使命的那份坚定态度,也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人。同行的摄影师也不由自主地举起相机,用镜头把美姑县的美女美景、美酒美食纷纷定格在这个瞬间。
游走在贫困边缘,家家户户一群娃
在大凉山,只要有人迹的地方,就会有孩子;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绝对是一群孩子。由于民族生育政策的宽松,凉山地区三个孩子以上的人家占绝大多数,不少人家都育有5个、6个甚至10个孩子。“子女的众多,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始终游离在贫困甚至极端贫困之外。但传统的观念,计划生育观念的淡薄,以及入不敷出的耕种等种种原因,已经让人们习惯于贫困,大家都‘别无选择’地继续贫困的道路,越走越远,越走越麻木。”同属贫困县的美姑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彝族干部如是说。
交通的极度不畅造成凉山地区的彝族群体与其他族群的交流极少,整个大凉山彝族地区长期处于一种低水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中,社会剩余劳动和产品都很有限,整个生产和消费的循环都很简单。商品交换在相当多的地方保持着以物易物的传统习俗,商品经济极不发达。
与经济落后和物资匮乏相对应的,是较为特殊的消费观念,概括的说就是“喝在酒上,穿在银上,用在神上”。彝族人的婚丧嫁娶都很有讲究,但讲究的是面子,甚至有家庭举债办红白事。女孩子出嫁的民族服装、服饰也很花钱,通常嫁女家庭都要准备本族特有的百褶裙、纯银打造的饰品等,价值10万元左右。此外,由于受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凉山彝族普遍存在着杀牲祭神的习俗。凉山彝族每户人家每年一般都要请祭师“毕摩”举行两次以上的法事活动,一次至少需要一头猪或一只羊,再加上烟酒、粮食以及给“毕摩”的礼金等,费用很高。而葬礼被视为高于其他一切礼仪的大事,每逢死人都要通过隆重的葬礼祭祀来超度亡灵,届时需要牛数头甚至几十头,以及大批猪羊鸡等,人们相互攀比,常有人家负债累累。
读书难,十五年没出过大学生
有人说,在任何一个贫穷的地方,比经济更贫穷的往往是教育的贫穷。大凉山的状况正是如此。在美姑县走访的过程中,成年彝族人很少有上过学的,很多人连简单的汉语都听不懂。
在瓦西乡的一个村小,学校的破败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全校只有一栋土房子,两个教室,两个年级,一三年级和二四年级隔年轮招。教室面前的一小片开阔地在雨中汪洋泥泞,那就是他们的操场。陪同走访的老师说,当地很多孩子上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出去打工,上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仍旧接着上学的孩子极少,一些孩子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教育,不知道学校是什么,甚至一句汉语都不懂。
在凉山地区的大部分学校,因为住户十分分散,学生们的家离学校都很远,很多学生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也得走两三个小时才能到学校。因此大多数学校上课时间在上午10点以后,下午三四点便已经放学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还要使用双语教学,孩子们每天能够学到的知识极其有限,这也造成当地的教育水平很难提的上去——美姑县,已经十五年没有出过大学生了。在农作乡中心小学,因孩子们所学汉语有限,若要老师翻译则又不敢说话,因此只能简单交谈几句作罢。即便是在乡中心小学,且离县城不远,这些孩子中有很多仍旧没有见过真正的篮球,不知道姚明……
美姑的彝族人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人烟稀少的大山上,如今,为了改善彝族人民的生活,政府多次修建移民新居,将居住在高山上的彝族,搬迁到适合居住的地方。这次到美姑,所到之处都能够看见移民新居。
TIPS
交通:成都到美姑县有班车,行车8-9个小时。
自驾路线:成都-峨眉-峨边-美姑,走黑竹沟风景区这边,大概8个小时。中间要翻泥巴山,山顶有17公里超烂路,手机无信号,建议不要单车单人通过。底盘低的车基本走不了的,还有峨边到美姑中间有几十公里,路况好。
特产:凉山岩鹰鸡、裂腹鱼、山羊、白魔芋、紫参、凉山苦荞麦、凉山清甜香烤烟、裂腹鱼、野生蕨菜等。
住宿:美姑县有小型宾馆或旅馆,价格比较便宜,可以随时入住。
周边旅游:位于县境东北部的四川省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因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优越,成为第三纪或更古老的生物“避难所”。区内珍稀动物大熊猫等29种,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大自然博物馆,誉为一颗“绿色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