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赫尔巴特和杜威都是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们都对前人的教育理论进行了批判、继承和发展,创造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他们的教育思想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他们教学论中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三个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杜威和赫尔巴特 教学论思想 差异比较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010-02
在现代教育史上,美国教育家杜威无疑是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标志着一个时代,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理论上现代教育思潮虽然派别纷呈,但所论述的问题,总与杜威的教育理论交织在一起,或是由杜威挑起的。在实践上,一方面,杜威以他的广阔眼界和深刻的洞察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系统,“生活”和“经验”成为其哲学和教育中的核心概念。他的理论有力的推动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教育改革。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实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杜威的思想乃是我们近百年众多国家教育演进的钥匙。
一、从教学程序上看
在教学程序上,赫尔巴特以观念心理学为基础,提出了四个教学阶段: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清楚是指老师要讲述教材,将新的观念分析出来进行研究;联想是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联系起来;系统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结论;方法是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场合。
杜威以思维的五个阶段为根据,提出了五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教师给儿童准备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阶段:在这个情境中须能产生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阶段:从经验的占有和观察中产生对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就是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资料,并帮助学生运用掌握的资料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阶段:儿童自己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设想的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这一阶段是帮助学生推断假设是否合理,形成科学的合理化知识。第五阶段:儿童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是否有效。这一阶段是为学生创造应用知识的实际情景。杜威认为思想仅仅作为思想是不完全的,它最多只不过是对付情景的一种观点和方法,因此“还要根据这种假设实际去做”,通过做,“思想的结果才有圆满的意义,才有真实的性质”。
二、从教学方法上看
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以儿童为中心,认为教育即生长,基于这样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了这一过程以外没有其他目的,他說:“教育的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他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它要求教师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杜威认为,教育的社会目的是培养出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归宿点。
而赫尔巴特正相反,以教师为中心认为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积极性。但他过于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形式化倾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他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合时宜了。
三、从教学重点上看
在教学重点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是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自然依据经验而存在,经验是世界的基础,由此给教育下了一个专门的定义,即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这种改造和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他把教育看成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提出了教育的基本原则“从做中学”。
以杜郎口中学为例,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经过了一个由“乱”到“治”,由“治”到“改”,由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的日臻成熟之路。同学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将自己的知识展示给别人的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学完成课堂任务,在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当认真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全面的批判吸收各种教育学派的教育理论,把社会要求和儿童需要,知识传授和品德培养,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际经验的教学真正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儿童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提高。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0.
[2]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
[3]杜威赫尔巴特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史研究会.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杜威和赫尔巴特 教学论思想 差异比较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010-02
在现代教育史上,美国教育家杜威无疑是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标志着一个时代,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理论上现代教育思潮虽然派别纷呈,但所论述的问题,总与杜威的教育理论交织在一起,或是由杜威挑起的。在实践上,一方面,杜威以他的广阔眼界和深刻的洞察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系统,“生活”和“经验”成为其哲学和教育中的核心概念。他的理论有力的推动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教育改革。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实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杜威的思想乃是我们近百年众多国家教育演进的钥匙。
一、从教学程序上看
在教学程序上,赫尔巴特以观念心理学为基础,提出了四个教学阶段: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清楚是指老师要讲述教材,将新的观念分析出来进行研究;联想是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联系起来;系统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结论;方法是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场合。
杜威以思维的五个阶段为根据,提出了五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教师给儿童准备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阶段:在这个情境中须能产生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阶段:从经验的占有和观察中产生对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就是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资料,并帮助学生运用掌握的资料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阶段:儿童自己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设想的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这一阶段是帮助学生推断假设是否合理,形成科学的合理化知识。第五阶段:儿童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是否有效。这一阶段是为学生创造应用知识的实际情景。杜威认为思想仅仅作为思想是不完全的,它最多只不过是对付情景的一种观点和方法,因此“还要根据这种假设实际去做”,通过做,“思想的结果才有圆满的意义,才有真实的性质”。
二、从教学方法上看
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以儿童为中心,认为教育即生长,基于这样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了这一过程以外没有其他目的,他說:“教育的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他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它要求教师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杜威认为,教育的社会目的是培养出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归宿点。
而赫尔巴特正相反,以教师为中心认为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积极性。但他过于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形式化倾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他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合时宜了。
三、从教学重点上看
在教学重点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是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自然依据经验而存在,经验是世界的基础,由此给教育下了一个专门的定义,即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这种改造和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他把教育看成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提出了教育的基本原则“从做中学”。
以杜郎口中学为例,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经过了一个由“乱”到“治”,由“治”到“改”,由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的日臻成熟之路。同学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将自己的知识展示给别人的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学完成课堂任务,在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当认真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全面的批判吸收各种教育学派的教育理论,把社会要求和儿童需要,知识传授和品德培养,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际经验的教学真正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儿童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提高。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0.
[2]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
[3]杜威赫尔巴特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史研究会.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