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很多中学生认为物理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课程,原因多种多样。虽有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生活经验缺乏、自身努力不够等原因,但也有不少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不小心弄巧成拙造成的。不少学生在没有学习物理课程之前,还能解决一些物理问题,而在物理教师的精心培育下不仅没学会新的,反而连以前会的都糊涂了。即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不少地方没弄明白,只是会考试做题而已。那么教师煞费苦心、绞尽脑汁积累的教学经验和解题技巧,试图帮助学生学好物理,怎么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呢?
一、超纲教学,弄“巧”成拙
有些教师为了拓宽学生思路,提高理解层次,深挖教材之外,在课堂上补充很多《新课程标准》以外的内容。比如学习电与磁时本来可用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的关系来解决的,非要补充左、右手定则。当然这对于个别成绩突出的兴趣小组的同学可能有点好处,但课堂上作为学习内容那就麻烦了。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可怕的是会让很多学不会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自信心严重受挫,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样,为了个别人而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会得不偿失。
二、拔苗助长,弄“巧”成拙
俗话说:“熟能生巧。”然而有些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常常过早地增加很多公式的推导式要求学生熟记应用。但是在没有打好双基的情况下,怎么能生出“巧”来呢?结果学生云里雾里、一塌糊涂,只能是拔苗助长、弄巧成拙。目前初中物理一般要求每周上两课时,但是有些教师在新授电功率时把R=UI等几十个公式一股脑儿塞给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怎么消化得了。物理本来是以实验为基础,是既有趣又很实用、容易产生兴趣的学科,但教师把精力都放在应试及解题技巧上,让学生记忆大量的公式和所谓的技巧,忽视双基训练,容易导致学生学得累、跟不上、学不会,直至放弃。如果教师能够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双基训练,打好基本功,“巧”自会生出来。
三、帮忙不到底,弄“巧”成拙
力学中很多习题都要求在理想状态下,比如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不计摩擦及机械重等,很多物理现象与现实生活差别很大。例如起重机在吊起货物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时,所用的力F的大小跟货物重G的关系,学生根据生活体验总觉得F与G不相等。如果简单地告诉学生,物体只要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到的两个力就平衡,大小相等,这会让学生很迷惑,觉得物理很深奥,不可思议。还有在学习相互作用力时,有这样的题目:甲乙两队同学拔河比赛,最后甲队赢了比赛,比较甲乙两队用力的大小。教师往往只让学生记住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来搪塞,很少细致讲解。但学生想不通:既然力的大小相等,为何不是乙队赢或是平局呢?让他觉得物理太不讲“理”了,会使他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失去自信。
像这些类似的问题,还是要给学生讲透彻。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整理成专题,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了解。
四、追求升学率,弄“巧”成拙
为了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和高效课堂,教师们重学习成绩,轻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重知识理论,轻实验实践;重考试能力、解题能力,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特别是毕业班,时间短、任务重,课堂几乎成了教师的讲座,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能按教师的标准要求去思考行动,课堂上没有他们的表现机会,课下他们忙得连作业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自主活动了。很多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成了被操纵的木偶。多数学生也就自然而然掉了队,最后素质教育成了口号,动手动脑学物理成了肥皂泡。
总之,为了学生真正的前途,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们全社会应该携起手来,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新课程标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共同培养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
(山东省滕州市至善中学)
一、超纲教学,弄“巧”成拙
有些教师为了拓宽学生思路,提高理解层次,深挖教材之外,在课堂上补充很多《新课程标准》以外的内容。比如学习电与磁时本来可用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的关系来解决的,非要补充左、右手定则。当然这对于个别成绩突出的兴趣小组的同学可能有点好处,但课堂上作为学习内容那就麻烦了。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可怕的是会让很多学不会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自信心严重受挫,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样,为了个别人而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会得不偿失。
二、拔苗助长,弄“巧”成拙
俗话说:“熟能生巧。”然而有些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常常过早地增加很多公式的推导式要求学生熟记应用。但是在没有打好双基的情况下,怎么能生出“巧”来呢?结果学生云里雾里、一塌糊涂,只能是拔苗助长、弄巧成拙。目前初中物理一般要求每周上两课时,但是有些教师在新授电功率时把R=UI等几十个公式一股脑儿塞给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怎么消化得了。物理本来是以实验为基础,是既有趣又很实用、容易产生兴趣的学科,但教师把精力都放在应试及解题技巧上,让学生记忆大量的公式和所谓的技巧,忽视双基训练,容易导致学生学得累、跟不上、学不会,直至放弃。如果教师能够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双基训练,打好基本功,“巧”自会生出来。
三、帮忙不到底,弄“巧”成拙
力学中很多习题都要求在理想状态下,比如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不计摩擦及机械重等,很多物理现象与现实生活差别很大。例如起重机在吊起货物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时,所用的力F的大小跟货物重G的关系,学生根据生活体验总觉得F与G不相等。如果简单地告诉学生,物体只要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到的两个力就平衡,大小相等,这会让学生很迷惑,觉得物理很深奥,不可思议。还有在学习相互作用力时,有这样的题目:甲乙两队同学拔河比赛,最后甲队赢了比赛,比较甲乙两队用力的大小。教师往往只让学生记住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来搪塞,很少细致讲解。但学生想不通:既然力的大小相等,为何不是乙队赢或是平局呢?让他觉得物理太不讲“理”了,会使他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失去自信。
像这些类似的问题,还是要给学生讲透彻。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整理成专题,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了解。
四、追求升学率,弄“巧”成拙
为了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和高效课堂,教师们重学习成绩,轻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重知识理论,轻实验实践;重考试能力、解题能力,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特别是毕业班,时间短、任务重,课堂几乎成了教师的讲座,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能按教师的标准要求去思考行动,课堂上没有他们的表现机会,课下他们忙得连作业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自主活动了。很多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成了被操纵的木偶。多数学生也就自然而然掉了队,最后素质教育成了口号,动手动脑学物理成了肥皂泡。
总之,为了学生真正的前途,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们全社会应该携起手来,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新课程标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共同培养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
(山东省滕州市至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