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素养,是中华文化的具体体现。高校应该通过武术的教育教学,在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传统文化
一、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在5000年的发展过程,从不同历史阶段文化累积起来的,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特点,具有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传承性,也是中华文化精神和知识发展的综合。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仅存并且在不断发展的国家,中华民族文化已经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国家和人民的每个角落,对人民意识、语言和行动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理论为基础,以技术攻击方法为基本内容的体育形式,中华武术并非简单的拳脚争斗,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达成自我保护和强身健体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武术活动。中华武术包含着大量的创通文化因素,其发展进程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中华武术的发展可以称得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想要学好中华武术,不单要有扎实的身体素质,更要领悟中华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自我修身融入到武术当中,在掌握武术技能的同时,也能全面提高自我修养和素质。对于大学生而言,为了建设和推动国家的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强健的体魄,因此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要注重中国传统武术的学习,从传承传统文化和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两个方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水平。
二、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体现
中国传统武术中包含着大量传统文化因素,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武术既要注重人身体素质的修炼,也要讲究精气神的训练,要求习武之人形神兼备、身心俱修,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形意拳讲究的六合:手与足合、腰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就是天人合一、身心协调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历史中有许多英雄志士都留下了爱国主义的痕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之类的爱国诗词,或是名将戚继光、岳飞等的壮烈事迹,都能够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的气节。一个缺乏尚武精神的民族不仅难以发展,更無法成为立足世界之巅的强国。只有通过弘扬传统武术,推崇“正道直行、崇尚气节”的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拥有与世界诸多强国争雄的资本。激励人民面对民族和国家的压迫,敢于奋起挑战,为了心中所坚持的正义,不惜做出牺牲,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只有敢于反抗的民族才能称之为一个强大的民族。而在高校中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正有利于发展民族精神,增强每个人对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传统道德精神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特点,这种精神在中华武术上得到了发扬光大。习武之人在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之中,会养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磨练了习武之人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大学生在武术学习的过程中,虽然不会像正统的习武之人那样辛苦,但依然可以体会到武术学习过程中的艰辛,对大学生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精神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华武术中,除了技击技巧等方面,还有武德的存在。武德是中华武术中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所谓习武先习德,传统武术的门派中都把武德放在了极高的位置。会教育弟子们尊师重道,不可恃强凌弱。在武当和少林等武林大派中都有戒律的存在,作为约束弟子行为的准则。在高校中,可以通过武术教学的方法,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尊师重道、重视礼节等多方面道德素质培养。
(三)体现中国传统武术养生特点
中国武术的最终目的并非杀伤,而是强身健体。中国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修养,宣扬中庸思想,淡泊名利,重视养生和延年益寿。中华传统武术也受传统文化影响,将健身与长寿思想融入其中以中医的理论想为依据,丰富了中华武术的方法和内容,也从促进了武术的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大学生进行传统武术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高校武术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
(一)创造良好的武术氛围
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武术课,或在体育课范畴中进行武术教学,教学内容大多为简单的简化太极拳等,这些课程的设立对于大学生学习武术有着良好的推进作用。学校和社会各界应该重视和大力支持大学生进行武术文化的学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武术氛围,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面发展。
(二)加强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中的武术教师都有一定的吴书记处,但对于武术文化的了解往往不多,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贫瘠。教师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学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的练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从多方面对于武术的教学能力进行提高。
(三)培养学生竞争和拼搏意识
武术除了其修身养性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拼搏意识。武术来源于冷兵器时代的军事训练和作战,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竞争作用体现,对于中华武术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拼搏竞争意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创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5000年的发展和积淀,文化广度深远,而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由学生进行继承和发展。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结合武术与传统文化,为学生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成为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栋梁,提升学生精神和身体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李平(1974-),女,汉族,籍贯:湖南长沙市,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体育,单位:湖南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J].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00,3(5): 51-52.
[2]桑守惠.关于传统武术在高校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8, 5(8): 63-64.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传统文化
一、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在5000年的发展过程,从不同历史阶段文化累积起来的,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特点,具有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传承性,也是中华文化精神和知识发展的综合。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仅存并且在不断发展的国家,中华民族文化已经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国家和人民的每个角落,对人民意识、语言和行动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理论为基础,以技术攻击方法为基本内容的体育形式,中华武术并非简单的拳脚争斗,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达成自我保护和强身健体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武术活动。中华武术包含着大量的创通文化因素,其发展进程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中华武术的发展可以称得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想要学好中华武术,不单要有扎实的身体素质,更要领悟中华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自我修身融入到武术当中,在掌握武术技能的同时,也能全面提高自我修养和素质。对于大学生而言,为了建设和推动国家的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强健的体魄,因此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要注重中国传统武术的学习,从传承传统文化和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两个方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水平。
二、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体现
中国传统武术中包含着大量传统文化因素,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武术既要注重人身体素质的修炼,也要讲究精气神的训练,要求习武之人形神兼备、身心俱修,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形意拳讲究的六合:手与足合、腰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就是天人合一、身心协调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历史中有许多英雄志士都留下了爱国主义的痕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之类的爱国诗词,或是名将戚继光、岳飞等的壮烈事迹,都能够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的气节。一个缺乏尚武精神的民族不仅难以发展,更無法成为立足世界之巅的强国。只有通过弘扬传统武术,推崇“正道直行、崇尚气节”的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拥有与世界诸多强国争雄的资本。激励人民面对民族和国家的压迫,敢于奋起挑战,为了心中所坚持的正义,不惜做出牺牲,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只有敢于反抗的民族才能称之为一个强大的民族。而在高校中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正有利于发展民族精神,增强每个人对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传统道德精神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特点,这种精神在中华武术上得到了发扬光大。习武之人在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之中,会养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磨练了习武之人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大学生在武术学习的过程中,虽然不会像正统的习武之人那样辛苦,但依然可以体会到武术学习过程中的艰辛,对大学生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精神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华武术中,除了技击技巧等方面,还有武德的存在。武德是中华武术中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所谓习武先习德,传统武术的门派中都把武德放在了极高的位置。会教育弟子们尊师重道,不可恃强凌弱。在武当和少林等武林大派中都有戒律的存在,作为约束弟子行为的准则。在高校中,可以通过武术教学的方法,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尊师重道、重视礼节等多方面道德素质培养。
(三)体现中国传统武术养生特点
中国武术的最终目的并非杀伤,而是强身健体。中国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修养,宣扬中庸思想,淡泊名利,重视养生和延年益寿。中华传统武术也受传统文化影响,将健身与长寿思想融入其中以中医的理论想为依据,丰富了中华武术的方法和内容,也从促进了武术的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大学生进行传统武术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高校武术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
(一)创造良好的武术氛围
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武术课,或在体育课范畴中进行武术教学,教学内容大多为简单的简化太极拳等,这些课程的设立对于大学生学习武术有着良好的推进作用。学校和社会各界应该重视和大力支持大学生进行武术文化的学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武术氛围,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面发展。
(二)加强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中的武术教师都有一定的吴书记处,但对于武术文化的了解往往不多,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贫瘠。教师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学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的练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从多方面对于武术的教学能力进行提高。
(三)培养学生竞争和拼搏意识
武术除了其修身养性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拼搏意识。武术来源于冷兵器时代的军事训练和作战,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竞争作用体现,对于中华武术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拼搏竞争意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创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5000年的发展和积淀,文化广度深远,而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由学生进行继承和发展。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结合武术与传统文化,为学生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成为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栋梁,提升学生精神和身体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李平(1974-),女,汉族,籍贯:湖南长沙市,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体育,单位:湖南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J].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00,3(5): 51-52.
[2]桑守惠.关于传统武术在高校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8, 5(8):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