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中省略号的巧妙运用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描写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村经济萧条、衰败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悲哀那人与人之间故乡描写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村的不了解和隔膜”。因此《故乡》表现的不是乡村的诗意,而是成年闰土在物质贫穷的背后更深层的精神的贫困和麻木。《故乡》是一篇很成功的短篇小说,具有鲁迅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
  对比是它独到的艺术特色。在对照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的对比,反映了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我”和闰土关系的前后对比,反映了等级观念的难于逾越。通过这两组对比,作者向我们揭露了封建礼法关系给人们带来的毒害,为的是引起人们的注意。文章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特别是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的形象化描写。在对闰土形象的塑造上,文章从外貌、语言、行为等多方面着笔,尤其以描写闰土语言的变化用墨最浓。更为巧妙的是,在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语言表达上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省略的表达,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一、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的对比
  
  1.少年闰土——言之而无尽。
  通过“我”的回忆,“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说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
  (1)倒不尽的“知”。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下面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关于雪中捕鸟的学问。闰土说的太多了,不能全都写在这里,只好省略。
  (2)说不完的“险”。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揸。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揸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的走去……”“走过去”之后会发生什么,这正是捕揸的惊险所在,正在兴头上的精彩描述往往被“我”的穷根问底所打断,只好省略。
  (3)举不绝的“趣”。
  “有胡叉呢。走到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先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一幅何等生动的“看瓜捕揸图”!“油一般的滑”带给人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一个省略号,不知让人对其中的乐趣涌起多少发自内心的神往。
  (4)掏不够的“奇”。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在“我”心里,闰土心里到底装着多少稀罕事,“我”永远无法知道,省略号也省去了我无尽的羡慕之情。闰土是儿时的我向往的小英雄。
  总之,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少年。他的生命是有活力的,他思想是自由的,他的心地是善良的。在上面这些话里,跳动着的是一个活泼的生命。少年闰土较之少年“我”更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少年。少年“我”的知识是从书本当中获得的,少年闰土的知识则是从大自然中、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的。他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他的语言多么生动、多么流畅、多么富有感染力啊!它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并给“我”留下了至今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些省略号其实是作者引用上的省略,即省去了少年闰土原本已经说出来的话语。
  
  2.成年闰土——言之而难尽。
  站在“我”面前的闰土说起话来吞吞吐吐。
  (1)越不过的“障”。
  “老爷!……”20年没有见过面的儿时伙伴,相见时该有多么亲近,却不想全被闰土这一句令“我”寒碜的“老爷”的称呼所冲淡。一个省略号,表明思想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禁锢的闰土,在“儿时友情”和“尊卑有别”之间做出了何等艰难的选择,而最终没能越过摆在二者之间的“障”。省略号省去的是他不知多少挂在嘴边想说却没敢说的话。
  (2)说不出的“涩”。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请老爷怎么样?是请他原谅这手中的礼太薄吗?闰土没有说出来,而从“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句可以看出,此时闰土心里一定有说不出来的苦涩的感觉。
  (3)理不清的“由”。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为什么会这样?闰土百思不得其解,他想不通这是谁造成的。省略号省去的是闰土心中怎么也理不清的对苦日子的困惑。
  (4)挣不脱的“难”。
  “又不太平……什么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是捐几会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究竟怎么样的“不太平”,怎么样的“没有定规”,闰土说不清、说不完似乎也不愿说,只能以呐呐代替诉说。而对种出的东西卖与不卖的选择,又使他感到真正的艰难,省略号省去的是闰土无法摆脱的“难”。这些省略号省去的实际上是成年闰土本身没有说出来的话语。
  总之,二十年前那个“言之而无尽”的活泼可爱的小闰土完完全全变了,变成了一个精神麻木、寡言少语的人,说起话来“言之而难尽”。透过这个变化,可以看出原本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而又思维敏捷的“小英雄”形象,由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压榨而逐渐变化成为一个麻木愚昧、多忧多虑且反应迟钝的“木偶”形象。可见,在语言变化的表层之下,是二十年后闰土的肉体和思想的巨大变化,这就是本文所要表现的深刻的主题。
  
  二、闰土和“我”关系的前后对比
  
  1.两颗童贞的心灵的自然融合。
  少年的“我”是纯真的、自然的,少年闰土也是纯真自然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用封建礼法关系组织起来的,而是由两颗心灵的自然需求联系起来的。少年闰土不是把“我”视为一个比自己高贵的“少爷”,少年“我”也不把少年闰土视为一个比自己低贱的“穷孩子”。他们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观念,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是畅通无阻的,是没有任何顾及和犹豫的。他们之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他们不是为了讨好对方而说,也不是为了伤害对方而说,他们说的是双方都感兴趣的话。两个人的心灵就在这无拘无束的对话中融合在一起了,在这融合中也各自都变的丰富了。
  
  2.丧失了生命力的精神分离。
  闰土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封建礼法关系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在这套礼法关系下,帝王与臣民、官僚与百姓、老师与学生、父亲与儿子、兄长与弟弟、男性与女性都被视为上下级关系,他们之间没有平等的地位,也没有平等的话语权利。上尊下卑,“上”对“下”是指挥、是命令、是教诲;“下”对“上”是服从、是驯服、是听话。少年闰土没有意识到“我”是少爷,他是长工的儿子,二者不能平等,在“我”面前说了那么多话,在成年闰土看来,这是极不应该的,但那时年龄小,可以原谅。一到成年,不遵守这套礼法关系就会被视为一个不守“规矩”、不讲道德的人了。因此,成年闰土与“我”之间的思想感情就无法得到正常的交流了,心灵就融合不到一起了。这就是“我”和闰土之间发生的精神悲剧。一声“老爷!”把原本融合在一起的心灵活生生的撕裂开,闰土不再把“我”视为平等的、亲切的朋友了。《故乡》让我们看到:只有少年闰土和“我”的关系才是符合人性的,后来这种封建礼法关系是在社会的压力下形成的,是一种扭曲了的人性。成年闰土成了一个没有感受力、没有思想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木偶人。只有宗教还能给他带来对未来的渺茫的、朦胧的希望。而闰土寄希望于神佛,不反抗也不思反抗的麻木状态,则是走向革命的障碍。 这样写闰土,表现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目的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孟艳丽,河北省邢台县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现代公共性理论、行政互动理论是构建集体土地及房屋征收协商沟通机制的法理基础。在现代行政法治根本要义的引领下,行政互动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行政系统的开放性、公民参与
侨乐村,建址于安徽宣城慈溪,于1935年6月15日开幕,是国民政府为救济失业归国华侨而成立的大型华侨垦殖农场,也是民国时期政府对归国难侨救济的新尝试。作为近代以来中央政府对归
新古典传统经济理论及其技术创新政策的历史和现实困境日趋显现,20世纪末开始蓬勃发展的演化理论为重新思考技术创新及其促进政策问题提供了新颖而富有前途的视角。与传统经济
一、语言的概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不管怎么说,
在国内的各大城市,酒店住宿这一行业得到了极大的蓬勃发展,其中,特别是以连锁为主的酒店经营模式,已然成为了第三产业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基于国内雅斯特酒店盘龙城分店的具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千百年来,以它独独特的韵味为读者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神滋养。  古代诗歌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对于初中生业说,他们的文化功充不够扎实,人生阅历比较肤浅,鉴赏过程中难免会有一定的难度。
语言既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人们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要给存在于世界上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关系编码,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这样便产生
研究性学习从定义上阐释,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程式,通过问题的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指导思想”。其最根本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是重知识、重传授、重结果,而研究性学习则重过程、重体验、重应用,它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研究性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个性,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