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回族人民把赴宴叫“吃席”,源自于回族人待客的菜肴多为九只碗盛放的菜,放在61厘米的木质盘中摆成三行,九碗菜同时端上来,呈四边型放置,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三行,故曰“九碗三行子”。它是新疆回族人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席宴,在清朝末年就已成俗。
“九碗三行子”大致分为“花席”和“面子席”。过去,经济实力强的人家待客的席面是满实满载的肉,如羊羔肉、嫩牛肉、鸡肉、鱼各两碗,中间一个凉拌菜,这叫“花席”;经济能力弱点的,买不起大量肉类食材的,就在碗底放粉块、胡萝卜、土豆块、白菜块或豆腐块烹制好的菜,也叫“碗垫”,上面放一层“白焖子”、“黄焖子”、雪花丸子、“喇嘛丸子”,这几种菜和杂碎汤各一碗,黄焖肉片两碗,手抓羊肉两碗构成了“九碗三行子”,以显示主家的“面子”,故而又称“面子席”,或者以油炸馍馍、油炸丸子、油炸豆腐、油炸土豆、油炸茄子等素食制成九碗,口感与视觉效应都很不错。现在,这套菜也已经实现了与时俱进,主要由“白焖子”、“黄焖子”、雪花丸子、“喇嘛丸子”、红烧鱼块、红烧鸡块、酸汤肉片各一碗、黄焖肉片两碗等做法组成。
“九碗三行子”是新疆回族人最老的正宗宴席了,凡婚丧嫁娶等大事,主人一般都会专门请来会做这道菜的大师傅为客人准备。它的制作比较讲究,面子席的“九碗三行”菜,不用油炸或炒,全都是蒸、煮、拌,吃起来不腻人。肉的原料老早以前主要是牛、羊,以后又增加了鸡肉、鱼肉等。蔬菜是白菜、豆腐、粉条、辣子、木耳、黄花、鸡蛋、葱花或其他,一般根据四季蔬菜的变化而不同。
客人入席后,先端上麻花、油果、方块糖之类的点心和糖果拼成的果碟子,或是九个果碟放在掌盘里端上来,或在桌上用13个果碟摆成中间九个碟,四边四个碟,或十五个果碟摆成塔形,这都和主家的经济实力、对贵客的款待程度有关,宾客一起喝喝茶、聊聊天,然后开始上“九碗三行”的菜。九碗菜是同时准备好的,上菜速度快,一二分钟内即可上齐。使客人尝每道菜都能吃上热的。由于“面子席”的九碗菜都不过油,选料精细,所以吃起来不腻人,且爽口,别有一番风味。而“花席”在九碗制作过程中,集中了煎、炸、炒、烹、调等各种手艺、显示了回族最高的烹饪水平。受伊斯兰教规的约束,回族人在宴客时禁止饮酒。所以,大家吃完后就会起身走人把餐桌让给下一拨客人,如果哪位客人没有吃饱,在起身后还可以跟着下一拨客人接着吃。这点体现了回民多礼重情、善于变通的民族性格。
九碗三行子不仅摆法有讲究,而且上菜时也有名堂。一般先上四个角,叫“角肉”,然后再上四个边的菜,其中对面的两碗菜,名称要对称,谓“门子”。“门子”菜就是菜名要一样,但花样和原料可以有区别。比如东面是一碗丸子,那么西边的菜也必须是一碗丸子,但一边的丸子可以用牛肉,另一边的丸子可以用羊肉,另外也可分别放些鸡蛋、木耳之类的东西,以示区别。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菜的花色和品种,显得丰盛。最后上的中间那碗菜,一般是凉菜、甜菜或火锅。这种宴席的主食有花卷、馍馍、米饭和油香(一种油炸面食)。
“九碗三行”菜,前期准备很重要,要在头一晚根据参加宴席的人数蒸好丸子、焖子,煮熟肉片,待客时,把准备好的丸子、焖子、肉片等熟食装进碗,浇上勾兑好的汤汁,放到蒸笼里熘出来的,所以,它的上菜速度特别快。上菜的时候,把一桌的九碗菜,先放一个木制的方盘子里,然后端上去。所以不论来多少人,事先统计好后,可以几十席菜同时上齐。
回族人喜欢用“九碗三行子”做待客的菜肴,还有一个因素是,回族人是一个好客的民族,而且老一辈人联姻喜欢亲加亲,就留下了“回回人的亲,扯扯蔓的根”的俚语,意思是说,一个地方的回族人相互之间总是沾亲带故,遇到婚丧嫁娶、孩子割礼,宾客盈门,待客方式是“流水席”,只有“九碗三行子”才能应对这样的场面,同时几十桌开席,可以使客人及时吃饱、吃好。
现在人们吃“九碗三行子”,完全是为了体验一种风情,一种是为了“怀旧”,另一种是为了招待特殊的客人。盛菜木盘子的尺寸也有大小之分,要看你招待几位客人了。客人多了,碗就要大,当然装菜的盘子也要大。现在饭庄里吃“九碗三行子”,菜端上来后,木盘也不撤了,整个连菜一起放在客人的面前,显得非常精致好看!
“九碗三行子”大致分为“花席”和“面子席”。过去,经济实力强的人家待客的席面是满实满载的肉,如羊羔肉、嫩牛肉、鸡肉、鱼各两碗,中间一个凉拌菜,这叫“花席”;经济能力弱点的,买不起大量肉类食材的,就在碗底放粉块、胡萝卜、土豆块、白菜块或豆腐块烹制好的菜,也叫“碗垫”,上面放一层“白焖子”、“黄焖子”、雪花丸子、“喇嘛丸子”,这几种菜和杂碎汤各一碗,黄焖肉片两碗,手抓羊肉两碗构成了“九碗三行子”,以显示主家的“面子”,故而又称“面子席”,或者以油炸馍馍、油炸丸子、油炸豆腐、油炸土豆、油炸茄子等素食制成九碗,口感与视觉效应都很不错。现在,这套菜也已经实现了与时俱进,主要由“白焖子”、“黄焖子”、雪花丸子、“喇嘛丸子”、红烧鱼块、红烧鸡块、酸汤肉片各一碗、黄焖肉片两碗等做法组成。
“九碗三行子”是新疆回族人最老的正宗宴席了,凡婚丧嫁娶等大事,主人一般都会专门请来会做这道菜的大师傅为客人准备。它的制作比较讲究,面子席的“九碗三行”菜,不用油炸或炒,全都是蒸、煮、拌,吃起来不腻人。肉的原料老早以前主要是牛、羊,以后又增加了鸡肉、鱼肉等。蔬菜是白菜、豆腐、粉条、辣子、木耳、黄花、鸡蛋、葱花或其他,一般根据四季蔬菜的变化而不同。
客人入席后,先端上麻花、油果、方块糖之类的点心和糖果拼成的果碟子,或是九个果碟放在掌盘里端上来,或在桌上用13个果碟摆成中间九个碟,四边四个碟,或十五个果碟摆成塔形,这都和主家的经济实力、对贵客的款待程度有关,宾客一起喝喝茶、聊聊天,然后开始上“九碗三行”的菜。九碗菜是同时准备好的,上菜速度快,一二分钟内即可上齐。使客人尝每道菜都能吃上热的。由于“面子席”的九碗菜都不过油,选料精细,所以吃起来不腻人,且爽口,别有一番风味。而“花席”在九碗制作过程中,集中了煎、炸、炒、烹、调等各种手艺、显示了回族最高的烹饪水平。受伊斯兰教规的约束,回族人在宴客时禁止饮酒。所以,大家吃完后就会起身走人把餐桌让给下一拨客人,如果哪位客人没有吃饱,在起身后还可以跟着下一拨客人接着吃。这点体现了回民多礼重情、善于变通的民族性格。
九碗三行子不仅摆法有讲究,而且上菜时也有名堂。一般先上四个角,叫“角肉”,然后再上四个边的菜,其中对面的两碗菜,名称要对称,谓“门子”。“门子”菜就是菜名要一样,但花样和原料可以有区别。比如东面是一碗丸子,那么西边的菜也必须是一碗丸子,但一边的丸子可以用牛肉,另一边的丸子可以用羊肉,另外也可分别放些鸡蛋、木耳之类的东西,以示区别。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菜的花色和品种,显得丰盛。最后上的中间那碗菜,一般是凉菜、甜菜或火锅。这种宴席的主食有花卷、馍馍、米饭和油香(一种油炸面食)。
“九碗三行”菜,前期准备很重要,要在头一晚根据参加宴席的人数蒸好丸子、焖子,煮熟肉片,待客时,把准备好的丸子、焖子、肉片等熟食装进碗,浇上勾兑好的汤汁,放到蒸笼里熘出来的,所以,它的上菜速度特别快。上菜的时候,把一桌的九碗菜,先放一个木制的方盘子里,然后端上去。所以不论来多少人,事先统计好后,可以几十席菜同时上齐。
回族人喜欢用“九碗三行子”做待客的菜肴,还有一个因素是,回族人是一个好客的民族,而且老一辈人联姻喜欢亲加亲,就留下了“回回人的亲,扯扯蔓的根”的俚语,意思是说,一个地方的回族人相互之间总是沾亲带故,遇到婚丧嫁娶、孩子割礼,宾客盈门,待客方式是“流水席”,只有“九碗三行子”才能应对这样的场面,同时几十桌开席,可以使客人及时吃饱、吃好。
现在人们吃“九碗三行子”,完全是为了体验一种风情,一种是为了“怀旧”,另一种是为了招待特殊的客人。盛菜木盘子的尺寸也有大小之分,要看你招待几位客人了。客人多了,碗就要大,当然装菜的盘子也要大。现在饭庄里吃“九碗三行子”,菜端上来后,木盘也不撤了,整个连菜一起放在客人的面前,显得非常精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