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结合大学专业基础课—《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特征,提出了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课程新内容和专业术语的有效导入,在教学活动中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有机结合以及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使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提高。
[关键词] 《仪器分析》 教学 改革 探讨
《仪器分析》是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发展性、前沿性和应用性大学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分析技术应用的广泛性,使之在多类学科专业教学中被视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涉及的科学理论体系较多,在教学上一直是一个难点,加之实践性很强,因此,提高《仪器分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为教学人员所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改革等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大学《仪器分析》教学方法的改革。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扩充应用知识
1.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入新内容。《仪器分析》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发展也很快,学习该课程是为了在实际中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解决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于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很快,教材内容难以做到及时更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不断引入最新内容,将仪器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引入教学内容。特别要在教学中增加每种仪器分析方法在实际中的最新应用,使学生更加了解和掌握“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何用?”这一关键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可以体现本课程的应用性特点。
2.加强专业英语术语的课堂导入。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型和高级的现代仪器大多仍然依赖于进口,因此大多数分析仪器的操作界面均为英语版,因此掌握一定的英语术语是搞好仪器分析的必要前提,而作为《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既掌握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又要掌握基本的英语术语是一个教学矛盾。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英语专业术语的自然导入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即适当的采用双语教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专业术语有所重视和掌握。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有关仪器分析英文文献的阅读训练,使学生对仪器分析涉及的英语词汇、术语、方法及相关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公司等有一定的掌握,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学习内容多样化。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交融、动手与动脑相协调的教学过程,系统地传授书本知识与着重能力培养是现代化教育的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使学生熟悉每种仪器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所基于的基本理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非仪器分析专业的学生来讲,仪器操作能力则是《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实践教学也是是《仪器分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1.适当的采用超前实验和同步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仪器结构较简单,原理易懂仪器分析方法且授课对象已具备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采用超前实验教学法。如原子吸收光谱、电化学分析等内容可以在理论课授课之前先进行实验,因为学生对这些仪器分析方法的概念、定律等已在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中有一定的掌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上述实验。但对结构复杂、原理抽象、应用难度较大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采用采用同步实验教学法,如波谱分析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将其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可使枯燥的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达到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实验又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学起来轻松,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根据实验技能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应用的原则,将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中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实验定性为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过程适当安排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眼、动口和动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同时也要合理安排探究性实验,这种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既巩固了所学的仪器分析理论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3.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传统的考核方法以闭卷笔试为主,但是笔试在一定条件下只能测试学生的记忆力,运算能力等,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实验操作,运用仪器分析理论解决实验具体问题等能力进行考核,因此对考核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在考核体系中除进行有效的闭卷笔试以外,在考核内容中还应增加平时口试、实验操作和应用能力测试等项目,以防止部分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如通过提出较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找出解决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的在其中总评分中的考核分值,使设计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产生导向作用。
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考核体系的完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育实践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它们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具体应用。《仪器分析》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重要实验课程,理论较新且实践性较强是其区别于其它一般课程的特征,不能照搬一般课程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考虑教学主体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特点,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才能在工作实践中做到教学方法得当,考核形式得体,顺利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浩,李庆,李胜清,薛爱芳.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6:20~23.
[2]高素莲,张秀真,王小飞.《仪器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教育导报,2006,1:66~67.
[3]郑小军,谢跃生.从仪器分析技术的某些发展趋势看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5:79~83.
作者单位: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怀化
[关键词] 《仪器分析》 教学 改革 探讨
《仪器分析》是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发展性、前沿性和应用性大学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分析技术应用的广泛性,使之在多类学科专业教学中被视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涉及的科学理论体系较多,在教学上一直是一个难点,加之实践性很强,因此,提高《仪器分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为教学人员所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改革等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大学《仪器分析》教学方法的改革。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扩充应用知识
1.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入新内容。《仪器分析》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发展也很快,学习该课程是为了在实际中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解决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于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很快,教材内容难以做到及时更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不断引入最新内容,将仪器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引入教学内容。特别要在教学中增加每种仪器分析方法在实际中的最新应用,使学生更加了解和掌握“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何用?”这一关键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可以体现本课程的应用性特点。
2.加强专业英语术语的课堂导入。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型和高级的现代仪器大多仍然依赖于进口,因此大多数分析仪器的操作界面均为英语版,因此掌握一定的英语术语是搞好仪器分析的必要前提,而作为《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既掌握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又要掌握基本的英语术语是一个教学矛盾。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英语专业术语的自然导入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即适当的采用双语教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专业术语有所重视和掌握。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有关仪器分析英文文献的阅读训练,使学生对仪器分析涉及的英语词汇、术语、方法及相关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公司等有一定的掌握,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学习内容多样化。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交融、动手与动脑相协调的教学过程,系统地传授书本知识与着重能力培养是现代化教育的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使学生熟悉每种仪器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所基于的基本理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非仪器分析专业的学生来讲,仪器操作能力则是《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实践教学也是是《仪器分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1.适当的采用超前实验和同步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仪器结构较简单,原理易懂仪器分析方法且授课对象已具备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采用超前实验教学法。如原子吸收光谱、电化学分析等内容可以在理论课授课之前先进行实验,因为学生对这些仪器分析方法的概念、定律等已在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中有一定的掌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上述实验。但对结构复杂、原理抽象、应用难度较大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采用采用同步实验教学法,如波谱分析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将其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可使枯燥的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达到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实验又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学起来轻松,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根据实验技能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应用的原则,将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中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实验定性为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过程适当安排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眼、动口和动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同时也要合理安排探究性实验,这种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既巩固了所学的仪器分析理论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3.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传统的考核方法以闭卷笔试为主,但是笔试在一定条件下只能测试学生的记忆力,运算能力等,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实验操作,运用仪器分析理论解决实验具体问题等能力进行考核,因此对考核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在考核体系中除进行有效的闭卷笔试以外,在考核内容中还应增加平时口试、实验操作和应用能力测试等项目,以防止部分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如通过提出较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找出解决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的在其中总评分中的考核分值,使设计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产生导向作用。
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考核体系的完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育实践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它们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具体应用。《仪器分析》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重要实验课程,理论较新且实践性较强是其区别于其它一般课程的特征,不能照搬一般课程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考虑教学主体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特点,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才能在工作实践中做到教学方法得当,考核形式得体,顺利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浩,李庆,李胜清,薛爱芳.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6:20~23.
[2]高素莲,张秀真,王小飞.《仪器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教育导报,2006,1:66~67.
[3]郑小军,谢跃生.从仪器分析技术的某些发展趋势看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5:79~83.
作者单位: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