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的年龄小,所以相对而言可塑性极强,拥有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一座等待发掘的宝藏,能开采出多少财富,他们的将来就能有多辉煌。因此,如何让这些小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让小学生学好语文,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一直处于不断的变革中。当然,变革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自觉、独立地完成语文学习。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下面笔者就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简单地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如棋,开局无敌
围棋上有一句话,叫做开局无敌,大概意思就是好的开局可以让棋手在整个棋局占有相当的优势。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有个好的“开局”也非常重要。小学生生性好动,能否在课程的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教师可以对情境教学法加以利用。最常见的“开局”方法之一是创设问题情境。用设问的手法让学生产生期待心理,激发好奇心,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在兴趣的引导下认真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在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全面吃透教材内容。只有对教材充分了解,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合理地设定问题情境,做到“不跑偏”;第二,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以便让所设问题能更好地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第三,抓住一切可以设问的机会,让学生在一连串的问题中充分掌握知识,紧跟教师的授课步伐;第四,丰富问题内容。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引领下活跃起来。
二、荣誉认同感,是学生进步的重要因素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看似片面,但是有一定的道理。科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认同与鼓励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吝惜表扬。例如:在作文写作练习中,对于学生在作文里出现的妙语片段,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表扬,让学生在获得认同的情况下,树立起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这不但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从“必须学习”发展到“想学习”“会学习”,最终达到“爱学习”。
例如:一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很出色,她就会让全班学生为回答问题的学生鼓掌。在掌声的鼓励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每一句优美词句,不仅在文中给予批注,在作文本的封面上也要加盖一朵小红花。用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作文语言,美化用词,全面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此外,对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和引导,而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因为性格的差异,很多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害羞,不愿或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这对语文学习十分不利。教师应该多鼓励,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在教师的认可中学习,在鼓励中获得提升。
三、培养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学生都有好胜的天性,在平常的教学中,相信很多教师都能发现,即使成绩不优秀的学生,在竞争中的表现也十分积极,因为没有学生愿意当失败者。针对这种心理,教师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中。当然,对学生之间的竞争,教师应当加以引导,让他们朝着“发现美”的方向发展,竞争方法一定要正当向上,对于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要及时矫正。通过将竞争引入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四、注重学生点评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当定期开展课程点评。针对每一课、每一单元,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可以适当地给学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并在这一过程中巩固学习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必不可少。“想到什么,没关系,大声说出来!”“说得不错,老师看好你,再接再厉!”通过这样的语言,可以进一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的语文学习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125,127.
[2]巩斌斌.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养成习惯——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5(28):138.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一直处于不断的变革中。当然,变革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自觉、独立地完成语文学习。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下面笔者就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简单地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如棋,开局无敌
围棋上有一句话,叫做开局无敌,大概意思就是好的开局可以让棋手在整个棋局占有相当的优势。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有个好的“开局”也非常重要。小学生生性好动,能否在课程的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教师可以对情境教学法加以利用。最常见的“开局”方法之一是创设问题情境。用设问的手法让学生产生期待心理,激发好奇心,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在兴趣的引导下认真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在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全面吃透教材内容。只有对教材充分了解,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合理地设定问题情境,做到“不跑偏”;第二,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以便让所设问题能更好地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第三,抓住一切可以设问的机会,让学生在一连串的问题中充分掌握知识,紧跟教师的授课步伐;第四,丰富问题内容。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引领下活跃起来。
二、荣誉认同感,是学生进步的重要因素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看似片面,但是有一定的道理。科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认同与鼓励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吝惜表扬。例如:在作文写作练习中,对于学生在作文里出现的妙语片段,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表扬,让学生在获得认同的情况下,树立起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这不但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从“必须学习”发展到“想学习”“会学习”,最终达到“爱学习”。
例如:一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很出色,她就会让全班学生为回答问题的学生鼓掌。在掌声的鼓励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每一句优美词句,不仅在文中给予批注,在作文本的封面上也要加盖一朵小红花。用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作文语言,美化用词,全面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此外,对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和引导,而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因为性格的差异,很多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害羞,不愿或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这对语文学习十分不利。教师应该多鼓励,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在教师的认可中学习,在鼓励中获得提升。
三、培养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学生都有好胜的天性,在平常的教学中,相信很多教师都能发现,即使成绩不优秀的学生,在竞争中的表现也十分积极,因为没有学生愿意当失败者。针对这种心理,教师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中。当然,对学生之间的竞争,教师应当加以引导,让他们朝着“发现美”的方向发展,竞争方法一定要正当向上,对于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要及时矫正。通过将竞争引入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四、注重学生点评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当定期开展课程点评。针对每一课、每一单元,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可以适当地给学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并在这一过程中巩固学习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必不可少。“想到什么,没关系,大声说出来!”“说得不错,老师看好你,再接再厉!”通过这样的语言,可以进一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的语文学习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125,127.
[2]巩斌斌.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养成习惯——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5(2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