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其中,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然而,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却顾不得欣赏这沿途的风景,无心开掘这意外带来的财富,不敢面对这意外带来的挑战,只是沿着自己早已设计好的轨迹匆匆前行,把一个个遗憾留在了身后。
一、失聪
在课堂上,有时教师只倾听那些满足自我需要的声音,喜欢听和自己心中想的答案一样的声音,和自己心中不一样的答案,可能对好课堂构成威胁,这样的声音,教师往往加以排斥、压制或忽略而过。
但这些声音,在客观上却反映了学生真实的想法,蕴含着极富价值的教育因素。这就要求教师有比较高的听觉品质和倾听智慧,做一个智慧的倾听者。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一定善于从各种声音中听出学生的情感、思想、需求,善于在倾听的同时追忆自己的教育存在,唤醒以前的教育经验,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有价值的声音、有争议的声音、有疑问的声音,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及时作出教学调整,形成完整的教学行为,以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倾听时要抓住每一个有用的信息,多谋善断,把它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及时地转化成一个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课才能上得生动、真实、自然、精彩。
二、失察
有时候,教学意外看似常理之外,显得离谱,却又在常理之中,令人豁然开朗。如果教师教学时缺乏耐心,又不细加思量,只是凭着自己的常理判断、惯性思维,熄灭的可能就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如一名教师把某学生的作文当成范文在课堂讲评,刚读几句,一位学生喊:“这篇文章是抄来的。”课堂上立刻出现骚动,教师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初衷,镇定地问学生:“同学们,这篇文章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教师再次强调说:“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好不好,不管其他。”学生说:“好极了!”“好就请同学们读读,看好在哪里?”教师接着说:“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的不多,同学们可能也读的不多,以后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你们觉得怎样?”“好!”“那对今天第一次为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该怎么办呢?”学生齐说:“谢谢!”当全体同学都心领神会时,教师说:“今后我们轮流推荐,不过,如果推荐原文,请别忘了标明出处和作者。”
这位教师变“抄袭”为“推荐”,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失察机智巧妙地转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失策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教师往往因为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不知怎么办才好,有时或者因为处理不当而影响了整堂课。
有这么一个案例,有位教师在上《美丽的大公鸡》一课的最后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公鸡和啄木鸟、蜜蜂、青蛙比,谁美?为什么?”教师等待着学生“顺理成章”的答案:啄木鸟、蜜蜂、青蛙比公鸡美,因为它们懂得为人们服务。这时,一位男生举起了他的小手,教师迫不及待地请他起立回答。但他大声地说道:“我认为公鸡美。”怎么会呢?教师大吃一惊,追问:“为什么?”“因为它长得非常漂亮——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羽毛金黄脚——比啄木鸟、蜜蜂、青蛙漂亮多了。”“是吗?请坐!谁还有不同意见?”听到这个“背道而驰”的答案,教师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此时,另一位男生举手了。教师谨慎地看了他一眼,示意他起立作答。“老师,我认为啄木鸟、蜜蜂、青蛙比公鸡美丽。”“为什么?”“因为啄木鸟、蜜蜂、青蛙它们能帮助人们做事,所以我认为它们比公鸡美。”“你说得真好!”教师夸奖道。情形峰回路转,这位教师意识到不能错失“良机”。于是,教师灵机一动,说道:“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呢?现在大家来举手表决一下。认为公鸡比较美的,请举手!”只有刚才发言的那位同学举手。“那么,认为啄木鸟、蜜蜂、青蛙比较美的,请举手!”其他同学都齐刷刷地举起手来。只见刚才那位男生环顾了一下四周,也犹豫地举手了。看到这一场面,教师欣慰极了,低下头对他说:“现在,你也认为啄木鸟、蜜蜂、青蛙比公鸡美了?”他诺诺地点点头。“是呀!啄木鸟、蜜蜂、青蛙能帮人们做那么多事,它们当然比公鸡更美丽!那么后来公鸡又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呢?同学们下节课再来学习。”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教师长长地吁了口气。
教师庆幸自己“巧妙”地控制了这迷航的“扁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试想,起初提出异议的孩子真的从心里接受了教师的观点吗?如果这时教师能先肯定孩子审美的价值观,再引导孩子体会并深化美的含义,课堂的精彩就不言而喻了。
教学的意外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截住课堂上每一个意外,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意外中的每一朵浪花、每一抹亮色,那么课堂也将在生成中绽放出不可预约的精彩。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一、失聪
在课堂上,有时教师只倾听那些满足自我需要的声音,喜欢听和自己心中想的答案一样的声音,和自己心中不一样的答案,可能对好课堂构成威胁,这样的声音,教师往往加以排斥、压制或忽略而过。
但这些声音,在客观上却反映了学生真实的想法,蕴含着极富价值的教育因素。这就要求教师有比较高的听觉品质和倾听智慧,做一个智慧的倾听者。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一定善于从各种声音中听出学生的情感、思想、需求,善于在倾听的同时追忆自己的教育存在,唤醒以前的教育经验,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有价值的声音、有争议的声音、有疑问的声音,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及时作出教学调整,形成完整的教学行为,以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倾听时要抓住每一个有用的信息,多谋善断,把它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及时地转化成一个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课才能上得生动、真实、自然、精彩。
二、失察
有时候,教学意外看似常理之外,显得离谱,却又在常理之中,令人豁然开朗。如果教师教学时缺乏耐心,又不细加思量,只是凭着自己的常理判断、惯性思维,熄灭的可能就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如一名教师把某学生的作文当成范文在课堂讲评,刚读几句,一位学生喊:“这篇文章是抄来的。”课堂上立刻出现骚动,教师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初衷,镇定地问学生:“同学们,这篇文章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教师再次强调说:“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好不好,不管其他。”学生说:“好极了!”“好就请同学们读读,看好在哪里?”教师接着说:“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的不多,同学们可能也读的不多,以后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你们觉得怎样?”“好!”“那对今天第一次为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该怎么办呢?”学生齐说:“谢谢!”当全体同学都心领神会时,教师说:“今后我们轮流推荐,不过,如果推荐原文,请别忘了标明出处和作者。”
这位教师变“抄袭”为“推荐”,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失察机智巧妙地转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失策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教师往往因为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不知怎么办才好,有时或者因为处理不当而影响了整堂课。
有这么一个案例,有位教师在上《美丽的大公鸡》一课的最后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公鸡和啄木鸟、蜜蜂、青蛙比,谁美?为什么?”教师等待着学生“顺理成章”的答案:啄木鸟、蜜蜂、青蛙比公鸡美,因为它们懂得为人们服务。这时,一位男生举起了他的小手,教师迫不及待地请他起立回答。但他大声地说道:“我认为公鸡美。”怎么会呢?教师大吃一惊,追问:“为什么?”“因为它长得非常漂亮——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羽毛金黄脚——比啄木鸟、蜜蜂、青蛙漂亮多了。”“是吗?请坐!谁还有不同意见?”听到这个“背道而驰”的答案,教师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此时,另一位男生举手了。教师谨慎地看了他一眼,示意他起立作答。“老师,我认为啄木鸟、蜜蜂、青蛙比公鸡美丽。”“为什么?”“因为啄木鸟、蜜蜂、青蛙它们能帮助人们做事,所以我认为它们比公鸡美。”“你说得真好!”教师夸奖道。情形峰回路转,这位教师意识到不能错失“良机”。于是,教师灵机一动,说道:“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呢?现在大家来举手表决一下。认为公鸡比较美的,请举手!”只有刚才发言的那位同学举手。“那么,认为啄木鸟、蜜蜂、青蛙比较美的,请举手!”其他同学都齐刷刷地举起手来。只见刚才那位男生环顾了一下四周,也犹豫地举手了。看到这一场面,教师欣慰极了,低下头对他说:“现在,你也认为啄木鸟、蜜蜂、青蛙比公鸡美了?”他诺诺地点点头。“是呀!啄木鸟、蜜蜂、青蛙能帮人们做那么多事,它们当然比公鸡更美丽!那么后来公鸡又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呢?同学们下节课再来学习。”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教师长长地吁了口气。
教师庆幸自己“巧妙”地控制了这迷航的“扁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试想,起初提出异议的孩子真的从心里接受了教师的观点吗?如果这时教师能先肯定孩子审美的价值观,再引导孩子体会并深化美的含义,课堂的精彩就不言而喻了。
教学的意外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截住课堂上每一个意外,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意外中的每一朵浪花、每一抹亮色,那么课堂也将在生成中绽放出不可预约的精彩。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