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坛少帅”到“情诗王子”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my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静静地等待了几多回/为春天开了一春又一春……我苦苦等待,盛放/我都为了谁别人不知道,你知道/你再不来,我就谢了/真的,我就真的谢了”。这是诗人黄神彪的爱情名诗《你再不来,我就要谢了》中的几句,每当我沉思准备写作的时候,总如走进希腊神话般的故事里,情思潮涌,回味无穷,又如早晨从咖啡馆里飘出来的阵阵清香一样,让我陶醉。黄神彪的诗总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诗境浓情,无情不入诗,让读者如痴如醉,如临其中。我与诗人黄神彪的见面相识时间虽不长,但是在二十几年前就在诗的国度里早认识了。
  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在南宁读书,由于喜爱文学,尤其对抒情类的诗词歌赋情有独钟。一次偶然的机会,到广西民族大学(当时称学院)相思湖与几个文情诗友聊天,正当谈兴正浓时,也许大学时代正逢朦胧年华,特别被情感所动,谈话中总喜欢拿情诗对聊,你一句我一句,你一首我一首,谈兴逐渐呈娇晓。他们朗诵的都是情诗,优美绝伦,以情动人,意境优美,语言通俗,雅致逸韵深浓。随即问及诗作者是谁,竟异口同声说出“诗坛少帅”——黄神彪。
  至此开始,对黄神彪的名字和他的诗歌,便有所追捧很难割舍,可以说他的诗歌是我的最爱,是超越女朋友般的“第一情人”。只要一天不读诵他的诗,便觉空虚无聊。我对他的诗歌情结从此开始。
  时光就像美丽相思湖的水波,对黄神彪诗歌的情结便永存于心。尤其是对他的情诗情结,更是深入骨髓,相随终生……1988年,为创作系列花山壁画诗时,黄神彪多次深入故乡明江河两岸采撷诗情画意,在写长诗《花山壁画》的同时,就写了许多与壁画与情爱有关的动人爱情诗。为了拓展自己的写作视野,他还与另两位同学作家相继到侗族風情浓厚的三江侗族自治县住了近一个月,最终完成了他年轻时代的许多诗作,发表在《广西文学》《南国诗报》《星星》和《民族文学》上,引起了诗坛关注和震动。1989年,黄神彪和老同学、侗族诗人莫俊荣共同创作了侗族大型歌舞剧《白天鹅》,并取得成功,该剧获得了编剧等多项奖。1992年9月,黄神彪创作的长篇散文诗《花山壁画》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全国关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和文艺报社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召开作品讨论会,即被文坛誉称为“诗坛少帅”。从北京载誉归来的黄神彪,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虽然此后,他消失了三十余年的时间,我也梦随着无比爱戴的心情期待他,知道他在默默沉淀,等待下一个辉煌时期的到来。
  记得曾有人说过: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命运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等待一场厚积薄发。于是我不禁想起唐代边塞诗人高适,他的那首《别董大》诗:“千里黄云白日薰,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这诗一经诞生,便传遍了大唐帝国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的高适大V加身,时年43岁。高适的传奇人生,告诉人们:一个人最高层次的成熟,就是人到中年,仍然锐气不减。
  我的目光也落在了人到中年的诗人黄神彪身上。黄神彪如今虽比当年的高适年龄大,但黄神彪也可以说有如高适一样是一个层次的中年成熟人。我不敢说黄神彪有如当年高适的成就,就是有人常在酒中酒后将他比喻成诗仙李白,我也是觉得过于夸大。但一个事实是,黄神彪年少时轻狂,且成就斐然,其因创作的《吻别世纪》《随风咏叹》《花山壁画》和《热恋桑妮》等等佳作诗篇,于上世纪90年代响誉文坛被称为“诗坛少帅”,确是事实。之后文坛诗潮诗风趋于沉静,黄神彪便也进入了他的“蛰伏期”也情况属实。而对于曾经驰骋文坛的诗人来说,他这一“蛰伏期”“蛰”了30余年,是太久了!太久的结果是他于无声无息中,自己也已经人到中年,华发早生了!
  然而,似乎奇迹也有发生。人到中年的黄神彪,却有如重生一样,迎来了他人生艺术生命的第二春。他似乎仍显得英气勃发,有如人到中年的高适一样,活力、锐气及魅为不减当年。这也许就是诗人之幸,黄神彪之幸。


  由于他的归来,人到中年的黄神彪,沉潜三十余年厚积薄发。这位当年的“诗坛少帅”延续他当年的抒情独特风格,竟能有所延伸惊人跨越,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在文坛读者心目中重新形成新口碑,被读者誉为了“情诗王子”名号,这也是黄神彪所料不及的,但确是读者所期望的。
  我近段时间仔细阅读了黄神彪的诗作和本次特辑的他的散文诗大作,令我深感内心的震憾。特别是长篇抒情散文诗《大海啊,我的大海》,给我的感觉是浪漫、飘逸、大气,直接触碰读者的心灵,秉承了他一贯的诗风。我于是将它们来与他的抒情诗、爱情诗作比较,得出了如下几点深刻印象:
  一是诗人很好地利用情感表达方式,以景载情非常贴切到位。《花山壁画》,它为我们展现了花山壁画的壮阔之景。诗情画意、意境奔放,涵盖花山(岜莱)的历史文化,意境极其阔大恢宏。整首诗歌,诗人主观感情色彩极浓,但我们却又真真切切地从诗中感受到那一份豪迈之情。这部长诗写景抒情,连同他的另一部长篇爱情散文诗《热恋桑妮》一样,多为人们所称赞。诗人通过笔下的景物来传情达意,诗所描写的景,就成了诗人情感的全部载体,情在景中,景就是情。这种写景抒情诗,其特点就是以景载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是诗人很好地利用情感表达方式,触景生情具有独特的风格。如他前不久创作的爱情诗《闻着花香,想你》:
  看到花儿一开啊/我闻着花香,就想起了你……/在我们分别的那些日子/我把你寄来的李清照诗集/看着她写的一剪梅/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更理解了晏几道的临江仙/花落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首诗以眼前景道心上事,看到眼前的花开了,闻着花香就想着你——以一个情人的口吻想着心中的情人。
  又如那首《回到那些年月》:我仿佛在河之洲的边上/站着看那些水鸟翻飞而过/却看不够采荇菜的春天/唱着雎鸠鸟的歌声/跳着采薇的舞蹈过黄河……/然后记起浊酒一杯/还自哼起一曲风雅颂/我的妹子便迎了我/小鸟伊人的/成了我的君子好逑。   诗人藉以诗景中的河之洲,想起了诗经中的意,成为他诗意抒情的触发点。情因景而生而又缘于景。而这种写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背景的。看起来是因眼前之景才有感而发,实际是对那景所具有的历史背景有感而发,从而借题发挥,一抒胸臆。欣赏黄神彪的情诗,就能直接看到,诗人对情诗内涵的理解准确而深刻,难怪读者们都深为喜欢。
  三是非常善于观察事物,睹物抒情,以景蕴情的抒情方式,也就是黄神彪的“情诗方式”。如《风从海上来》:我想说的是你没来/风却从海上来/虽然我只是静静地坐着/坐着/我成熟男人的头发/不断地被海风卷起/心的波浪/一层一层地激起翻滚/而你没来/我怎么给海交待/给我的心灵寄托。
  又如《我想告诉你》:我真羡慕海风/那些温润的海风啊/你飘逸着的秀发/随海的气息/翻遍了我心仪的海域/……我痴望的远海/有岛屿连接着云天/两颗沉静着的心/沉静着等待/一个传奇故事的诞生。
  这首借大海抒情,表达对心中情人的眷恋和思念,直抒胸臆,抵达心灵深处。同时渲染出一种气氛,营造出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气氛又很好地把诗人的情感烘托了出来,情感有如月悬中天,浑然天成。我们可以这样说。
  一首令人回味的抒情詩,往往不会只是纯粹直白地来抒情,更多的是借助于景物来传情达意。这如同我们从古典诗词里尤能感受其中的含蓄蕴藉。我们从黄神彪的爱情诗里,也能真切地了解这位“情诗王子”诗的独特意蕴和散发出的应有魅力。从中获得了艺术的熏陶,提升了自己的艺术品味。
  是的,超越一般诗人的层面,联想到日常生活的场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恰恰是四五十岁诗人更能做到情感表达方式,而且更让读者找到共鸣的独特之处。
  当然,诗人都具有以生俱来的与诗为缘的天性,读黄神彪的诗,感情真切细腻、浪漫而丰富,仿佛他天生就具有“情诗王子”天然生命基因,为诗而生为诗而活,为情而生为情而歌。
  如果说三十年前的诗坛少帅,当今的情诗王子,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才华日趋达到丰满和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将在新时代阳光的照耀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期望他能为时代为人民留下更多更美的诗与歌。
  (选自《时政中国—广西频道》2018年9月5日)
  【作者简介】冯三四(笔名),本名:冯诗斌,广西南宁人,研究生学历,高级职称,作家,诗人,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广西分会副主席,南宁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壮府艺术馆馆长。善长诗歌、散文、杂文、随笔等,喜欢收藏书画古玩艺术品。曾在《西部散文选刊》、《南宁晚报》、《中华民居》、《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技术开发》、《时政中国》等报刊杂志或网络上发表诗歌、散文、杂文、随笔、论文等。
其他文献
那已是几年前的事了。  二三月间,天,依然很冷。  山道上,除了父亲、我和牛外,再没别的可动的生物了。我们是去城里卖牛的,因为再过一两天我就要开学,开学是要钱的,家中可卖的东西就剩这头老牛——跟随我家十几年的老牛。老牛初到我家还不到一岁,那时的它,活蹦乱跳,在我家小院奔跑个没完,东瞧瞧西看看,那高兴劲儿,简直没法说,宛如一个天真的孩子。当它长出一对弯弯的角时,我就骑着它。它吃草,我骑在背上看书,再
期刊
过去近二三十年前的散文创作中,诸多冠以大文化、大地理名头为筋脉的散文文本,无不是以各种走马观花式的游走,充盈着我们的视线。如果我们不曾了解和走过西部、北疆、西南,或许,我们真的就会被他们不自觉地带入了作者所提供的叙事圈套中,我们会陶醉在这些大散文所带给我们的阅读快感中。而沉淀下来之后,便是岁月的流云飘落在我们真实的视线之外。不幸的是,当有一天,我们无论是读书阅读,还是行走山水,真实地走进了那些直到
期刊
儿时,我常觉得我是一个和煦的小太阳,母亲是悬于夜空的一轮朗月。由于农事繁忙,母亲总在太阳还没有升起时便出门了,直到月亮挂上树梢,有时候我深寐的时候才收工回家。  虽然同住一个家,但白天见不到母亲,晚上也只能在梦里相见。因此,等待母亲回家,成为我童年记忆的一大主题。那时,只要看到月亮挂上树梢,月光在河面上泛起碎银子般的光点,我就知道下地劳作一天的母亲要回家了。于是,我总是在村前那棵孤树下的小溪边徜徉
期刊
2018年防城港开海节节歌的词作者、大型组诗《圣山岜莱》《大地的纹身》……近来,很多作品的作者名字中出现了一个诗坛曾经光芒四射的名字——黄神彪。当年的诗坛少帅,华丽转身,再度叩响浪漫的诗歌之门,霸气之举引来业界一片关注和期待。  一凤凰涅槃前的长夜修行  时隔多年,此去星辰大海,归来还是少年。归来的黄神彪两鬓泛起霜华,但依然装着一颗年轻的心。不过,此少年与彼时少年略有不同。他说,归来,与情怀有关,
期刊
黄神彪来自岜莱(花山)脚下,他把自己的网名叫做岜莱。壮家的岜莱艺术永恒,真正的岜莱诗作也必将永恒。黄神彪的诗作,便是真正的岜莱诗作。为了证明这样的观点,让我们还是先来读一组他在大学时代创作的岜莱《古魂——花山壁画之谜》组诗吧:  《原始部落》:啊,一片荒野丛林哟/一片亘古的原始的村落/蒲公英般驮起太阳驮起生命/雄风之手夜之星辰/挽起图腾挽起洞穴挽起山崖/跨过长长的漫漫的/那蜷曲的历史蜷曲的南方/蝺
期刊
“画卷式散文”,是我的一个创作美学上的命名。“画卷式散文”的基本特征,便是像画卷那样,而不是像画幅那样,比一般的散文容量要大,延伸度当然也要大。并且,既有画,也有诗,是诗情与画意的结合体。还有,就是,只要是慢慢地展开,它的意味就总会汩汩而出,潺潺而流。“画卷式散文”,读着,是过瘾的。之所以说是过瘾的,是因为它总是不缺乏壮丽的场面——哪怕,只是内心的场面——而且,总能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把接受主体引
期刊
我穿过一片空旷的田野,路边的野花正浓妆艳抹般怒放,仿佛它们倒成了庄稼地里的主宰。村北的断桥荒废了许久,断桥的存在似乎想证明着什么?村人的倔强与坚守,还是隔河相望情侣的一声叹息?迎面撞上一座座老房子,一棵棵千百年古树,间或有蜘蛛结网扑上我的脸。乡情曾一度使我踌躇,是午后的蝉嘶蛙鸣,鸡鸣犬吠,将我纷飞的思绪拉回这块土地,我像个陌生人,在急急寻找着什么,灵魂似乎已追不上我的脚步。我微闭双目,聆听这些熟悉
期刊
地点:南方繁华的都市。宏伟庄严的新时代世纪剧场  乐队:著名的太平洋城市乡村“OK爵士”乐团  主演:著名ABCD男女演奏家  指挥;音乐指挥天才岜莱先生  主题:通过美妙神奇的音乐展示出山的伟大与堕落  [七点五十分,夜幕降临  [瓦蓝的天空,星光闪烁,与剧场初放的霓虹灯相交辉映,夜庄重典雅而富丽堂皇  [八点整。观众三三两两入场完毕  [橄榄色的大幕徐徐拉开……  潮水般哗哗掌声迭起。编排别具
期刊
阿泰从南宁过来,一到防城港,还未办好住宿登记,就猛地打我的手机,非要我去陪他喝两杯。  阿泰是我童年的好伙伴,跟我是邻居,从小学到初中,我们都在同一个班,相处一直很好,我们两人的学习成绩都不错。后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又双双跳出了农门,由农家子弟摇身一变成为吃“皇粮”的国家干部。而家泰的运气似乎比我强些,他中专毕业后留在了南宁,我大学毕业后却分配到一个小县城,后来又挪身到新崛起的这座滨海小城。阿
期刊
在广西文坛上,黄神彪是一位长期执着于散文诗创作且富有成果的作家,他以散文诗的文体形式实践着自己的审美追求,运用适合于自己的语言驾驭技巧、情感经验的捕捉能力,以及生命审美的诉求,创作出《吻别世纪》《花山壁画》《热恋桑妮》等厚实的散文诗集,奠定了他在广西诗坛乃至中国诗坛的地位和影响。  散文诗是一种具有独立美学原则的文学表现形式,其本质是诗,形式是散文,艺术手法是独立的。从散文诗性质看,诗的特点是跳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