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窗苦读十八载,大学毕业。随即漂泊塞北,务农、做工、教书,本与“功名”无缘,后来鬼使神差地进了机关。在机关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且不经意间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干部。从小干部到不大不小的领导干部,吾本来就是一个凡夫俗子,加之其间几多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故功功过过、是是非非自然是少不了的。同事、熟人对吾有臧有否,但有一点几近一致:认为云溪子是一个“平民官”。
吾自认是一个还有点自知之明的人,对他人送的高帽子并非来者不拒,但对于“平民官”这个评价,觉得挺受用。因为,不管居何职位,无论什么场合,吾的确没觉得自己是个什么官儿;说话办事、穿着打扮,的确土得与草根无异。
几十年,职务有过变化,但吾上下的活都干。已经被人称“长”了,但在机关照样与众人一起搬搬扛扛,在家里照样买菜做饭。有人曰:“他哪像个头儿?”吾确实不知头儿该是什么样,觉得自己今天较昨天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咋天干惯了的事,今天就不能再干了呢?
虽然年岁在随春去秋来不断增长,但喜欢聊天、贪玩儿的脾气,却有增无减。跟同事聊、下属聊,与老人侃、青年侃,和谁都不乏话说。有了闲暇,三五成群打扑克、打台球、唱歌拉琴,参加的有领导干部、一般干部,也有工人。牌桌无父子、球场无兄弟。为了胜负,尽力苦战苦斗,胜了哈哈大笑,败了仍不服气。有人说:“他哪像个领导?”吾颇为不解:难道当了领导,就只能属于另一群?就只能将喜、怒、哀、乐藏在一副板着的面孔后面?
至于穿着打扮,差不多几十年一贯制,有人干脆称吾为“生产队长”。吾也担心有损干部形象,怕妻子批评“对新社会不满”,置了几件像样的衣服。可不知为何,邋遢惯了,穿上中规中矩的衣服,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感到有几分滑稽。后来,吾自己订了一条规矩:参加重大活动时,豁出去脖子、肩膀痛两天,穿得规矩些;平时以舒服为原则,管他像啥!
回家探亲,不住宾馆住家里。几十年,吾之老家,实在简陋、寒酸。十几平米一间屋,一副饱经风霜相,四面透风不透亮,白天也得点灯,被吾妻称为“旧社会”。回家探亲,当地领导、朋友劝吾住宾馆,起码也要住在招待所。他们完全是一番好意。然吾觉得生在此屋、长在此屋,住在屋里自然自在。而且,如今众人对领导干部本来印象就很差,若吾当了一官半职就连家也不能住了,那乡亲们会怎么看呢?吾坚持在家住,与乡亲、邻居在门前呼长道短,神侃闲聊,心里觉得很踏实。
说实在话,吾这等作为,并非有多高的觉悟,只是惯了!父母从大山中走出来,在江边小镇落脚,以做竹器谋生。他们目不识丁,只有力气。中年得吾,虽然痛爱有加,但仍靠食粗茶淡饭、着布衣草履长大。十来岁便背着几个小竹凳沿街叫卖,视干活谋生为当然。血管里流着草根血,在草根丛中成长,自然与草根亲近……
吾一直以被大家称为平民干部而洋洋自得。可到了有一天,吾方知这个“表扬”中含有批评,什么时候都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群众,其实并不全对。记得有一次,大家对上级的一个决定有意见。众人对此议论纷纷,有人甚至尖锐地说怪话。吾对这项决定也有看法,于是加入了众人的议论,表现出多有不满。事后,上级领导对吾作了严厉的批评:有意见可以通过组织程序提出,不能不负责任地瞎议论。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名领导干部,怎么把自己混同于一名普通群众呢?上级的批评如醍醐灌顶!原来,在某些情况下,把自己视同于普通群众是一种错误,而非美德。
为了提高认识,吾做了一番思考,哪些情况下要有“官身”意识。细细想想那些领导干部典范的事迹,也认真想想那些被群众抛弃的干部的所作所为,吾有了一个省悟:在责任面前,在奉献甚至牺牲面前,不能忘了自己是一名领导干部。当汶川、玉树大地震这样天塌地陷的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许多干部首先组织群众疏散、撤离,自己最后离开险境;强忍自己亲人遇难的巨痛,奋不顾身地抢救群众;几天几夜不合眼,直至累倒在救灾现场……如此可歌可泣,因为他们在这时不忘自己是一名领导干部,责任重于泰山,群众的安危高于一切!
当然,灾难和危急,不是生活的常态,人们更多的是过着平常的日子。在平常的日子里,大家面对最多是利益、名誉、权力。在这些面前,领导干部一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但是,想的和做的,可以截然两样。在一些干部看来,利、名、权面前,也有责任,有奉献和牺牲,只是不那么轰轰烈烈罢了。他们无时不牢记自己是一名领导干部,默默无闻辛勤工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心为群众谋利益,在利益面前自己往后退;推功揽过,把功劳、荣誉让给他人,把责任留给自己;权为民所用,不用权力谋一己之私。也有处处不忘自己“官身”的另一种干部。他们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利益面前往前冲,“我是领导,理所当然优先”;推过揽功,“取得成绩是我领导有方,出了差错是你执行不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自己先“五子登科”再说……
如是想来,领导干部是不应该忘自己的“官身”的,公职在身,也就是责任在身。如果在责任、奉献面前忘了自己的“官身”,那起码是个昏官、糊涂官。要想轻松就别当官。所谓“无官一身轻”,大概即指卸了公职,也就卸了责任。至于那些以“官身”为资本,去与他人争权夺利的人,就是另一回事了。现如今有些地方为争当官打破头,真有那么多情愿吃苦、甘负责任、乐于奉献的人吗?吾很怀疑!这话说得有些远了。
其实,平民处长、平民局长之类的说法,含义是很清楚的。此类干部并非忘了自己的“官身”,只是没因“官身”而改变“民身”罢了。想了这许多,吾好像明白了一个理儿。对于一名领导干部而言,“官身”、“民身”是集于一身的。贤者,该官时则“官身”,该民时则“民身”,既不因“官身”而高高在上、脱离老百姓,也不因“民身”而放纵自己、忘了责任。做一个“平民官”本来是一件好事,吾之错在于该用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却淡忘了自己的“官身”。
吾自认是一个还有点自知之明的人,对他人送的高帽子并非来者不拒,但对于“平民官”这个评价,觉得挺受用。因为,不管居何职位,无论什么场合,吾的确没觉得自己是个什么官儿;说话办事、穿着打扮,的确土得与草根无异。
几十年,职务有过变化,但吾上下的活都干。已经被人称“长”了,但在机关照样与众人一起搬搬扛扛,在家里照样买菜做饭。有人曰:“他哪像个头儿?”吾确实不知头儿该是什么样,觉得自己今天较昨天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咋天干惯了的事,今天就不能再干了呢?
虽然年岁在随春去秋来不断增长,但喜欢聊天、贪玩儿的脾气,却有增无减。跟同事聊、下属聊,与老人侃、青年侃,和谁都不乏话说。有了闲暇,三五成群打扑克、打台球、唱歌拉琴,参加的有领导干部、一般干部,也有工人。牌桌无父子、球场无兄弟。为了胜负,尽力苦战苦斗,胜了哈哈大笑,败了仍不服气。有人说:“他哪像个领导?”吾颇为不解:难道当了领导,就只能属于另一群?就只能将喜、怒、哀、乐藏在一副板着的面孔后面?
至于穿着打扮,差不多几十年一贯制,有人干脆称吾为“生产队长”。吾也担心有损干部形象,怕妻子批评“对新社会不满”,置了几件像样的衣服。可不知为何,邋遢惯了,穿上中规中矩的衣服,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感到有几分滑稽。后来,吾自己订了一条规矩:参加重大活动时,豁出去脖子、肩膀痛两天,穿得规矩些;平时以舒服为原则,管他像啥!
回家探亲,不住宾馆住家里。几十年,吾之老家,实在简陋、寒酸。十几平米一间屋,一副饱经风霜相,四面透风不透亮,白天也得点灯,被吾妻称为“旧社会”。回家探亲,当地领导、朋友劝吾住宾馆,起码也要住在招待所。他们完全是一番好意。然吾觉得生在此屋、长在此屋,住在屋里自然自在。而且,如今众人对领导干部本来印象就很差,若吾当了一官半职就连家也不能住了,那乡亲们会怎么看呢?吾坚持在家住,与乡亲、邻居在门前呼长道短,神侃闲聊,心里觉得很踏实。
说实在话,吾这等作为,并非有多高的觉悟,只是惯了!父母从大山中走出来,在江边小镇落脚,以做竹器谋生。他们目不识丁,只有力气。中年得吾,虽然痛爱有加,但仍靠食粗茶淡饭、着布衣草履长大。十来岁便背着几个小竹凳沿街叫卖,视干活谋生为当然。血管里流着草根血,在草根丛中成长,自然与草根亲近……
吾一直以被大家称为平民干部而洋洋自得。可到了有一天,吾方知这个“表扬”中含有批评,什么时候都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群众,其实并不全对。记得有一次,大家对上级的一个决定有意见。众人对此议论纷纷,有人甚至尖锐地说怪话。吾对这项决定也有看法,于是加入了众人的议论,表现出多有不满。事后,上级领导对吾作了严厉的批评:有意见可以通过组织程序提出,不能不负责任地瞎议论。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名领导干部,怎么把自己混同于一名普通群众呢?上级的批评如醍醐灌顶!原来,在某些情况下,把自己视同于普通群众是一种错误,而非美德。
为了提高认识,吾做了一番思考,哪些情况下要有“官身”意识。细细想想那些领导干部典范的事迹,也认真想想那些被群众抛弃的干部的所作所为,吾有了一个省悟:在责任面前,在奉献甚至牺牲面前,不能忘了自己是一名领导干部。当汶川、玉树大地震这样天塌地陷的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许多干部首先组织群众疏散、撤离,自己最后离开险境;强忍自己亲人遇难的巨痛,奋不顾身地抢救群众;几天几夜不合眼,直至累倒在救灾现场……如此可歌可泣,因为他们在这时不忘自己是一名领导干部,责任重于泰山,群众的安危高于一切!
当然,灾难和危急,不是生活的常态,人们更多的是过着平常的日子。在平常的日子里,大家面对最多是利益、名誉、权力。在这些面前,领导干部一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但是,想的和做的,可以截然两样。在一些干部看来,利、名、权面前,也有责任,有奉献和牺牲,只是不那么轰轰烈烈罢了。他们无时不牢记自己是一名领导干部,默默无闻辛勤工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心为群众谋利益,在利益面前自己往后退;推功揽过,把功劳、荣誉让给他人,把责任留给自己;权为民所用,不用权力谋一己之私。也有处处不忘自己“官身”的另一种干部。他们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利益面前往前冲,“我是领导,理所当然优先”;推过揽功,“取得成绩是我领导有方,出了差错是你执行不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自己先“五子登科”再说……
如是想来,领导干部是不应该忘自己的“官身”的,公职在身,也就是责任在身。如果在责任、奉献面前忘了自己的“官身”,那起码是个昏官、糊涂官。要想轻松就别当官。所谓“无官一身轻”,大概即指卸了公职,也就卸了责任。至于那些以“官身”为资本,去与他人争权夺利的人,就是另一回事了。现如今有些地方为争当官打破头,真有那么多情愿吃苦、甘负责任、乐于奉献的人吗?吾很怀疑!这话说得有些远了。
其实,平民处长、平民局长之类的说法,含义是很清楚的。此类干部并非忘了自己的“官身”,只是没因“官身”而改变“民身”罢了。想了这许多,吾好像明白了一个理儿。对于一名领导干部而言,“官身”、“民身”是集于一身的。贤者,该官时则“官身”,该民时则“民身”,既不因“官身”而高高在上、脱离老百姓,也不因“民身”而放纵自己、忘了责任。做一个“平民官”本来是一件好事,吾之错在于该用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却淡忘了自己的“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