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而言,当投资者有在全世界投资和资源配置的需求时,会比较看重三个因素:首先是政治、经济、社会大环境是否稳定;其次是市场和相关规则是否健全;还有就是是否有高速增长和变革带来的机遇。
这是投资者着眼未来5年到10年作判断时最为关注的要素。投资的基本公式是:投的时候相对低,退的时候相对高。因此,如果该市场高速成长,可投;如果该市场面临着重大变革,能投。
如果社会大环境总体稳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未来10年中国将面临着历史性发展机遇。而弘毅投资作为投资者,最为期望的就是顺应今后10年发展方向,抓住历史性投资机遇,发现价值,创造价值,稳定、长期、连贯性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中国新十年:影响投资的六大趋势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打破了旧的世界格局。借用周其仁教授关于“两个海平面”的观点,代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海平面”不断下降,代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低海平面”不断上升。二者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既有融合,更充满碰撞。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将迎来双维度的投资机会:
第一,实体经济与金融延伸的机会并存。从实体经济来看,企业版图裂变将产生纵向拓展机会;从金融延伸而言,将催生跨越多种行业、跨越不同经济体的金融企业,同时,监管持续开放会产生新的获利机会。
第二,增量与存量的机会并存。增量主要指服务业与部分制造业增长的新机会,存量则是制造业的分化、替代和整合中所产生的机会。
第三,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企改制”的机会并存。深谙中国市场的投资机构,将在中国企业国际化和跨国公司本土化过程中找到大量投资机会。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我认为,未来10年,中国至少有六大投资着力点,每点都与改革相关:
首先,中国企业作为一个集群,将面临重新排队、洗牌、自我更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的重要趋势是“身份”向“身手”的转化。过去30年,很多企业依赖“身份”发展,以后则要越来越多地依靠“身手”。以国企为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无疑将为国企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而价值型的投资者将在帮助国有企业改革与成长中迎来系统性的发展机遇。
第二,大消费时代逐渐到来。中国居民消费市场规模在未来10年内预计将增长至45万亿人民币,我们不难看出,“以消费支撑高速成长”会在今后10年逐渐显现,大消费时代逐渐到来。
第三,服务业逐步开放。中国目前服务业占GDP比重约4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66%,甚至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还低,而今后10年中国将产生2至3亿的中等收入人口。对于投资者来说,谁能把握这一结构性的变革机会,谁就能分享服务业逐步做大的蛋糕,我们可以预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文教娱乐、物流服务、互联网应用等诸多行业的机会。
第四,环境革命拉开序幕。环境革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将改变中国的产业结构。根据相对保守的估计,中国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仅治理污染就将产生16万亿的新增市场,而环境革命的范围要宽泛许多,除了污染治理以外,工业建筑的节能、新能源、新材料未来十年都有广阔的成长和投资空间,将带来数十万亿的新增市场。
第五,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颠覆各行各业,并将改变中国。
第六,以上所列举的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都需要金融体系的配套。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相互依托的。没有金融体系支撑的实体经济最多是事倍功半,而有了资本的催化、润滑、放大,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更加高效、事半功倍。配合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不得不变、不得不发展,新一轮变革才会真正展开。
总之,未来10年的机会,实际都围绕着一个基本需求: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在今后10年将有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从总量增长上看,未来10年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有望增长到310万亿,其中存款和通货的比重显著下降,而保险和有价证券的比重显著上升,这是一个以百万亿计的新增市场。中国将出现一批大型金融控股企业,“大资管”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PE行业现状:冰火两重天
如果说投资中国的机会有“六大趋势”,那么中国私募股权基金(PE)行业的现状则可谓“冰火两重天”。
先讲“火”。过去10年,中国PE行业高速发展,我曾经用九个字描述中国PE行业:“起步晚、发展快、空间大”。从活跃的PE机构的数量到总的投资量、融资量,都在快速增长。
除了数字的快速变大,PE行业本身的生命力何在?我经常说,因为PE真的是带着资源的资本,过去几十年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已经证明,PE的生命力来自于其通过增值服务提高企业价值的能力,而这正是中国新一轮改革中最为需要的。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结构性的调整,大的企业有发展、转型的需求,强的企业为了实现“变者恒通”,也有转型的需求,而这些需求都不是资本本身能够满足的。以光伏产业为例,该产业在政府支持下,很快产能过剩,政府有钱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用钱解决目前的问题之后会不会有新的问题?目前的共识是,如果不遵循供需关系和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花再多钱也只能暂时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制造出新的问题。
谁能带来市场主导的机制呢?PE可以成为最重要的催化剂与粘合剂。过去10年,PE行业在中国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顺应了这样的需求,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有益力量。今后10年,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PE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上文说了“火”的一面,但从现在的中国PE市场来看,融资量下降、投资量下降、退出市场死水一潭,从外界看,似乎已经降到冰点。
对此,我的体会是,过去10年在中国做PE很容易挣钱,但除了通过关系、包装上市等行业乱象,即便是做得好的PE,发展模式仍很粗放。今后10年,中国经济会从高速、粗放的增长,放缓到中等发展速度,更多的机会在于结构调整,如降低高耗能、解决产能过剩、平衡区域发展、从制造向服务转型等趋势,而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是要有真本事的,依靠资本市场水涨船高、击鼓传花变得将越来越不现实,让企业价值不断提升将成为主流。
什么样的投资者可以持续发展?价值投资——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在中国,市场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每一个企业都有真真切切对价值提升的需求,价值型的投资者大有可为。
创造中国独特的投资模式
今天的中国已走入“无人之境”,社会环境、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衍生都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作为金融投资者,如果有能力依托中国在全球新格局中的地位,结合对于中国市场的熟稔与精通,坚守“增值服务,价值创造”的核心理念,就有机会、有能力进行历史性的创造与提升,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投资之路。
10年来,弘毅投资一直在摸索这样一条道路。在此过程中,有两条特别真切的经验。
第一,专注中国,做中国专家,创造适合中国的投资模式。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贴紧中国的发展,紧扣这一脉搏,变成在这一体制下、这个根据地里做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中国专家”。
第二,坚持“投资是投人”。最能够说明中国经济发展活力的是企业家,最能说明弘毅投资实践真经的也是企业家。寻找志同道合的企业家、创业者,结伴同行,创造价值,是我们很重要的经验。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我们更应利用10年来积累的心得,依托中国经济的大势,不断创新,引领行业,帮助企业成长、升级,帮助中国推进改革,打造一个在中国有绝对领先地位,在世界也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金融服务公司。
这是投资者着眼未来5年到10年作判断时最为关注的要素。投资的基本公式是:投的时候相对低,退的时候相对高。因此,如果该市场高速成长,可投;如果该市场面临着重大变革,能投。
如果社会大环境总体稳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未来10年中国将面临着历史性发展机遇。而弘毅投资作为投资者,最为期望的就是顺应今后10年发展方向,抓住历史性投资机遇,发现价值,创造价值,稳定、长期、连贯性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中国新十年:影响投资的六大趋势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打破了旧的世界格局。借用周其仁教授关于“两个海平面”的观点,代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海平面”不断下降,代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低海平面”不断上升。二者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既有融合,更充满碰撞。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将迎来双维度的投资机会:
第一,实体经济与金融延伸的机会并存。从实体经济来看,企业版图裂变将产生纵向拓展机会;从金融延伸而言,将催生跨越多种行业、跨越不同经济体的金融企业,同时,监管持续开放会产生新的获利机会。
第二,增量与存量的机会并存。增量主要指服务业与部分制造业增长的新机会,存量则是制造业的分化、替代和整合中所产生的机会。
第三,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企改制”的机会并存。深谙中国市场的投资机构,将在中国企业国际化和跨国公司本土化过程中找到大量投资机会。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我认为,未来10年,中国至少有六大投资着力点,每点都与改革相关:
首先,中国企业作为一个集群,将面临重新排队、洗牌、自我更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的重要趋势是“身份”向“身手”的转化。过去30年,很多企业依赖“身份”发展,以后则要越来越多地依靠“身手”。以国企为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无疑将为国企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而价值型的投资者将在帮助国有企业改革与成长中迎来系统性的发展机遇。
第二,大消费时代逐渐到来。中国居民消费市场规模在未来10年内预计将增长至45万亿人民币,我们不难看出,“以消费支撑高速成长”会在今后10年逐渐显现,大消费时代逐渐到来。
第三,服务业逐步开放。中国目前服务业占GDP比重约4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66%,甚至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还低,而今后10年中国将产生2至3亿的中等收入人口。对于投资者来说,谁能把握这一结构性的变革机会,谁就能分享服务业逐步做大的蛋糕,我们可以预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文教娱乐、物流服务、互联网应用等诸多行业的机会。
第四,环境革命拉开序幕。环境革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将改变中国的产业结构。根据相对保守的估计,中国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仅治理污染就将产生16万亿的新增市场,而环境革命的范围要宽泛许多,除了污染治理以外,工业建筑的节能、新能源、新材料未来十年都有广阔的成长和投资空间,将带来数十万亿的新增市场。
第五,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颠覆各行各业,并将改变中国。
第六,以上所列举的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都需要金融体系的配套。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相互依托的。没有金融体系支撑的实体经济最多是事倍功半,而有了资本的催化、润滑、放大,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更加高效、事半功倍。配合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不得不变、不得不发展,新一轮变革才会真正展开。
总之,未来10年的机会,实际都围绕着一个基本需求: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在今后10年将有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从总量增长上看,未来10年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有望增长到310万亿,其中存款和通货的比重显著下降,而保险和有价证券的比重显著上升,这是一个以百万亿计的新增市场。中国将出现一批大型金融控股企业,“大资管”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PE行业现状:冰火两重天
如果说投资中国的机会有“六大趋势”,那么中国私募股权基金(PE)行业的现状则可谓“冰火两重天”。
先讲“火”。过去10年,中国PE行业高速发展,我曾经用九个字描述中国PE行业:“起步晚、发展快、空间大”。从活跃的PE机构的数量到总的投资量、融资量,都在快速增长。
除了数字的快速变大,PE行业本身的生命力何在?我经常说,因为PE真的是带着资源的资本,过去几十年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已经证明,PE的生命力来自于其通过增值服务提高企业价值的能力,而这正是中国新一轮改革中最为需要的。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结构性的调整,大的企业有发展、转型的需求,强的企业为了实现“变者恒通”,也有转型的需求,而这些需求都不是资本本身能够满足的。以光伏产业为例,该产业在政府支持下,很快产能过剩,政府有钱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用钱解决目前的问题之后会不会有新的问题?目前的共识是,如果不遵循供需关系和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花再多钱也只能暂时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制造出新的问题。
谁能带来市场主导的机制呢?PE可以成为最重要的催化剂与粘合剂。过去10年,PE行业在中国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顺应了这样的需求,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有益力量。今后10年,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PE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上文说了“火”的一面,但从现在的中国PE市场来看,融资量下降、投资量下降、退出市场死水一潭,从外界看,似乎已经降到冰点。
对此,我的体会是,过去10年在中国做PE很容易挣钱,但除了通过关系、包装上市等行业乱象,即便是做得好的PE,发展模式仍很粗放。今后10年,中国经济会从高速、粗放的增长,放缓到中等发展速度,更多的机会在于结构调整,如降低高耗能、解决产能过剩、平衡区域发展、从制造向服务转型等趋势,而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是要有真本事的,依靠资本市场水涨船高、击鼓传花变得将越来越不现实,让企业价值不断提升将成为主流。
什么样的投资者可以持续发展?价值投资——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在中国,市场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每一个企业都有真真切切对价值提升的需求,价值型的投资者大有可为。
创造中国独特的投资模式
今天的中国已走入“无人之境”,社会环境、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衍生都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作为金融投资者,如果有能力依托中国在全球新格局中的地位,结合对于中国市场的熟稔与精通,坚守“增值服务,价值创造”的核心理念,就有机会、有能力进行历史性的创造与提升,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投资之路。
10年来,弘毅投资一直在摸索这样一条道路。在此过程中,有两条特别真切的经验。
第一,专注中国,做中国专家,创造适合中国的投资模式。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贴紧中国的发展,紧扣这一脉搏,变成在这一体制下、这个根据地里做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中国专家”。
第二,坚持“投资是投人”。最能够说明中国经济发展活力的是企业家,最能说明弘毅投资实践真经的也是企业家。寻找志同道合的企业家、创业者,结伴同行,创造价值,是我们很重要的经验。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我们更应利用10年来积累的心得,依托中国经济的大势,不断创新,引领行业,帮助企业成长、升级,帮助中国推进改革,打造一个在中国有绝对领先地位,在世界也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金融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