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邀来天下客 美酒翰墨共飘香

来源 :中外会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8日,2017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会在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山西省汾阳市盛大开幕。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吕梁市市长王立伟、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出生于汾阳的著名导演贾樟柯等出席开幕式。中国17大名酒企负责人和全球500多家酒类行业企业代表齐聚汾阳,共品醇香美酒、共赏白酒文化、共议酒业发展。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文化名家、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嘉宾、客商等共计1500余人。
  2017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以“相约汾阳 品味世界清香”为主题,由山西省政府批准,中国酒业协会、吕梁市人民政府主办,汾阳市人民政府、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展励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是中国酒类行业展会唯一以酒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展会,开创了山西酒类行业展会之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酒都汾阳举办世界酒博会,旨在展示以杏花村为代表的白酒文化,展示世界级酒类文化,研讨白酒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促进国内外酒业界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国酿酒产业的创新转型和向更广阔空间的健康发展。此外,本次酒博会还承载着酿酒产业经济和文化走向社会化和国际化的重任。


  清香佳酿数汾酒,中国酒魂杏花村
  以杏花村汾酒为代表的白酒,有着6000年的酿造史、1500年的成名史、800年的蒸馏史和300年的品牌史。自杏花村酿出中国第一瓶白酒,汾酒文化已逐渐演变成为白酒的根祖文化。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汾酒荣获甲等大奖章,代表着中国白酒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名酒的符号,也是著名的国宴、家宴用酒。
  此次世界酒博会的东道主汾阳市,是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以白酒产业为龙头的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35.8平方公里,总投资300亿元,近期投资200亿元。园区内正在打造的中汾酒城古建面积是故宫的6倍,现有入园企业96户,拥有“汾”“竹叶青”“杏花村”“汾阳王”4个中国驰名商标和“汾杏”等19个山西省著名商标。
  开幕式的重头戏汾酒封藏大典在气势宏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汾阳地秧歌表演中拉开序幕。遵循古礼、肃穆庄严的敬天仪式由27名汾酒酿酒师傅共同咏诵祈愿歌,并现场酿酒,向全球来宾展示汾酒酿酒工艺,成就头锅原浆汾酒并现场封藏。据了解,今年竞拍的头锅原浆酒大有来头,收藏证书由109岁高龄的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亲笔签名,更具价值。
  恰逢酒博会盛事,美酒翰墨共飘香
  酒文化博览会的举办,不仅吸引了国内外客商、来宾前来品评美酒,更吸引了文学艺术爱好者们欢聚汾阳,采风创作。9月29日上午,2017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文化名家采风笔会活动在贾家庄村史展览馆举行。中国作家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白描,山西省文联主席张根虎,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著名评论家杜学文及来自山西省内外的多位作家、书画名家等纷纷现场提笔创作,以书画寄情怀,以笔墨书盛会。
  汾阳不仅是著名的酒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置县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存众多,积淀深厚,历来是文学创作的沃土。历史上,曾吸引过像杜甫、王维、杜牧、郭沫若、巴金等大文人,他们都在汾阳留下过名篇佳句。山西省著名现代作家马烽、西戎、孙谦等也曾把汾阳作为重要的创作基地,在这里拍摄了电影《扑不灭的火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泪痕》等;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汾阳人贾樟柯拍摄的众多影视作品也曾在汾阳取景。
  近年来,汾阳全力推进“三五”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区域性文化名市,文化建设方面亮点纷呈、成绩斐然,先后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国文化先进市、山西省文明城市、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此外,杏花村镇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汾酒老作坊被提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笔会现场气氛热烈,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齐聚一堂,畅谈酒文化,盛赞杏花村。书画名家们挥毫泼墨,笔会现场创作出多幅精湛的书法和美术作品,作品气势恢宏、独具神韵,画面笔风或苍劲、或婉约,色彩或素雅、或浓艳;知名作家们文思泉涌,提笔疾书,以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展现艺术家们对酒文化博览会隆重召开的热烈祝贺,及对中国酒文化特别是汾酒文化的浓厚兴趣。
  采风笔会活动以酒文化博览会为平台,不仅促进了汾阳文化事业和文艺创作的发展,为汾阳多出文艺新人、多出文艺精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进一步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共享与交流,对升华和宣传酒文化特别是汾酒文化,提升汾酒品牌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会同期,主办方还举办了世界酒文化高峰论坛、“一带一路”酒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森林生态酒业发展峰会等高端会议,促进世界酒文化的融合交流与碰撞。
其他文献
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敏认为,新一轮改革开放五年来,中国对外交往体现出政治与经济协同发力的新格局,主动服务于更具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目标。作为促进自由贸易和投资、反对保护主义的全局性市场化工具,中国会展业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指导思想引领下,国际化进程步伐坚定、成绩显著,并且体现出前所未见的明确自觉的战略意识,那就是在不确定性频频加码的
期刊
近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4区开始基坑作业。据了解,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室内展厅面积可达50万平方米,将成为全球最大会展中心。对于最靠近深圳的大型场馆——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下简称“广东现代”)而言,深圳新建的“巨无霸”会对它有哪些影响?目前广东现代发展情况如何?还面对着哪些竞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广东现代会展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阎志斌进行了采访。  发展态势稳中有升  阎志斌告诉记者,今年
期刊
问:21世纪什么最贵?  答:人才!  是的,可以说现在大家都认可在商业时代人才最宝贵的说法,在会展界,也不例外。围绕着“人才”这个话题,不少学界名师、业界名人都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但仍留有很大的可探讨余地。这次我们来说说,我国会展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对抗不均衡?联动是王道  一位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董老师认为,会展人才培训教育分布不合理。由于会展经济是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
期刊
2015年9月24日,业界领先的2015年阀门世界亚洲博览会暨研讨会(Valve World Asia )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主办方总经理Alex兴奋地表示:“我们对于这边的会场、服务真心感到愉快,两年之后的下次展会,我们会再次回来!”  两年之约已到,2017年9月20-21日,他们如约而来再聚金鸡湖畔,这已经是阀门展连续四年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与上届不同的是,主办方感受到了场馆升级
期刊
9月6日,第十三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国家工信部原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部纪检组原组长金书波、信软司谢少锋司长、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曲大伟副主任、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孙文龙副院长,江苏省及南京市领导吴政隆、马秋林、缪瑞林、王奇、刘以安、冉华、翁国玖,以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领馆官员、机构代表、企业高管和重要客商共1300余人出席了
期刊
作为中部地区的新锐城市,合肥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会展业增速明显。日前,本刊记者就合肥会展业的发展采访了合肥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合肥政文国际会展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文良武。  产业助力会展发展  业内普遍认为,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对其会展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文良武对此表示认同并向记者介绍了合肥的六大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在合肥,
期刊
9月12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家具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一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历经24年发展,在竞争中不断创新,今年无论展会规模还是展商数都再创新高。去年开始重磅推出全新主题—摩登上海时尚家居展,经过一年的积淀,也同期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惊艳亮相。  求“变”才能经久不衰  两展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其中海外参展企业达225家,净面积近20万平方,创历史新
期刊
记者: 您认为今日会议中心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亚兰多: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顺应今日的数字化潮流,开拓进取。这不是要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而是要弄清数字化对于会展中心的意义,譬如是为了增加收入,还是为了提升客户体验等。因此,数字化革新的过程也需要以坚定不移的远见和战略开始,而这又是基于数字化如何为会展中心的股东和所在当地本身带来价值。改革的过程也有赖于运营者的勇气和驱动变革的意志,一直牢
期刊
作为全球最大的博览集团,励展博览集团一直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10月12日上午,励展大中华区及韩国总裁胡伟来到位于北京大兴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蒲公英中学,代表励展博览集团向学校捐助4.5万元助学金,用于帮助改善学生们的生活水平和学习环境。  在捐赠仪式前,胡伟在学校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考察了学校的食堂、学生宿舍、图书馆以及校舍情况,了解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就学、生活
期刊
以“聚天下英才 建名城名都”为主题的2017年中国(宁波)人才发展高峰论坛,9月23日在宁波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举行。本次论坛是2017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的主论坛,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宁波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承办。  本次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三位嘉宾紧密围绕国内外人才发展趋势,分别就智能经济发展及人才开发、当前经济形势及人才强国、数字经济发展及人才竞争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