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文体品剧本 读写相融学唱词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y11011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实录】
  一、比对阅读,认识剧本
  师:同学们,去年我们学了童话《去年的树》,是吧?还记得这个故事是怎么讲的?
  生:讲了小鸟找树的故事。
  师:记性真好。小鸟去找树,找了几次呢?
  生:找了三次。
  师:还记得是哪三次吗?
  生:第一次问的是树根。
  师:第二次?
  生:第二次问的是工厂里的大门。
  师:嗯,第三次?
  生:第三次问的是小女孩。
  师:请坐。这是一个鸟儿找树泪花流的故事。小鸟找树,找得执着,找着找着,把我们都找成了她的朋友,让我们感动得不行。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投影出示剧本《去年的树》)
  二、品读剧本,把握特点
  师:谁能发现这两个《去年的树》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当然,你不要像低年级小朋友那样告诉我:“老师,这两个题目都叫作《去年的树》。”除了题目,你还发现哪些是一样的呢?
  生:人物是一样的。
  生:内容是一样的。
  师:题目一样,人物一样,内容一样,可能带给我们的感动也是一样的。什么都一样,我们还来学,是不是我们今天的脑子不一样了?(生笑)
  师:那就是说它们肯定还有不一样的地方。谁发现了?
  生:第二个是戏曲版本。
  师:我替你改一个字,叫戏曲剧本。对了,你还没告诉我,第一个呢?
  生:第一个是童话。
  师:没错,第一个是我们经常读的童话。今天学的是我们不经常读的戏曲剧本。谁知道什么是剧本?
  生:演员演出要说的那些话都写在剧本里。
  师:没错。简单地说,剧本就是演戏的文本。演员要根据这个文本进行表演。大家预习过剧本了吗?
  生:预习过了。
  师:其实利用剧本讲故事,方法很简单。只用三招。(投影出示)第一招,像这样,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就是剧本讲故事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来蒙一下,这种方法叫什么来着?你说。
  生:我觉得是对话。
  师:对话?(出示童话里的对话)那么这个呢?
  生:也是对话。
  师:这个也叫对话,那个也叫对话。那就没区别了。
  生:对词。
  师:不叫对词。这个呢,叫对白。这是第一招。第二招叫什么呢?谁再来猜一下?
  生:唱词。
  师:你怎么知道这叫唱词?
  生:猜的。
  师:她猜对了。这就叫作“唱词”。还有这一个呢?(指向剧本里带括号的部分)
  生:动作。
  师:演到这里的时候,小鸟要做一个什么动作啊?
  生:小鸟要做“哭”的动作。
  师:这个不叫动作,叫作说明,说明一下。用括号括起来的,都叫说明。你数一数,这个剧本里有几个括号?
  生:三个。
  师:这三个都叫作说明。有的说明环境,有的说明演员要做一个动作,有的说明要注意表情。这就是剧本讲故事的三招。好,现在我要问问大家,你会读剧本吗?有些同学被我一问,心里在想:说不会实在觉得太不服气,我都已經读到四年级了。但是说会,又想老师不会问得那么简单。我说得对吧?
  生:对。
  师:二选一,会还是不会?
  生:会。
  师:很勇敢啊。(笑)读剧本啊,的确和我们平时读课文不一样。读课文的时候,人家写了什么,我们就读什么。不能够多一个字,也不能够漏一个字。是吧?但读剧本就不是这样了。有些地方,你不但要读,还要读得很好。最好还有点表情、动作。但是,对于不应该读的部分,如果你傻乎乎地读了,人家就会笑话你。
  师:现在我来问问大家。剧本讲故事的三招,你认为哪些是要读出来的?哪些不用读?
  生:说明不用读。
  师:要读的呢?
  生:要读的就是对白和唱词。
  师:那就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来读一读,试一试。会不会读?开始吧。要跳着读,不要傻乎乎地都读了啊。就读这一部分好了。(生读)
  师:刚才老师让你读到哪里?读好了没有?
  生:读好了。
  师:那是小鸟的第几次寻找?
  生:第一次。
  师:好。谁愿意来读小鸟,谁愿意来读树根?我们请两个人来读。一个读小鸟,一个读树根。这只“小鸟”举手了。这是一只有分量的“小鸟”。还有同学吗?谁来读树公公(树根)?我就请你来做树公公吧。我们反串一下。
  生:树哥哥,你在哪里?
  生:谁这么吵呀?
  师:我们先停一停。给他们定一个朗读的基调。(面向读小鸟的胖男生)我感觉你不是小鸟找人,你是小鸟依人。男生么,不要娇滴滴的,再说你的朋友树不见了,你这个时候心里——
  生:着急。
  师:是啊,着急啊。把这种感情注入读里面去。
  生:树哥哥,你在哪里?
  师:树哥哥在你隔壁吗?
  生:不是。
  师:那你着急地喊呗。
  生:树哥哥,你在哪里?
  师:好,就这种感觉。继续——
  生:树哥哥,你在哪里?
  生:谁这么吵呀?
  生:对不起。树公公,我是小鸟。
  生:小鸟?
  生:不认识了?
  生:想起来了。你是去年那只小鸟。去年啊,你天天来这里和树儿玩耍,给树儿唱歌。
  生:是的,是的,树公公记性真好!树公公啊!我和树儿友情重,相约春来歌一曲,寻遍……
  师:慢慢来。找不到下文没关系,你心里啊,一定要清楚。开口叫声——   生:开口叫声树公公,我和树儿友情重。相约春来歌一曲,寻遍不见忧心忡(zhòng)。
  师:这个字念“chōng”。
  生:忧心忡(chōng)。
  师:这三个字,你为什么把它们分开读?
  生:忧心忡。
  师:再来一遍。“开口叫声树公公”,预备起——
  生:开口叫声树公公,我和树儿友情重。相约春来歌一曲,寻遍不见忧心忡。
  生:小鸟啊!小鸟真是重情义,我把实情告诉你。伐木工人把它锯,运到山谷工厂里。
  师:读完了。下面听的同学怎么像木头一样无动于衷?(生鼓掌)这就对了。我们应该懂得表扬人家。第一次读嘛!而且读的不是一般的童话,也不是一般的课文,读的是剧本。读成这样了,很好!尤其是读树公公的同学。你们发现了没有?从头到尾,她没有一处读错,而且注意到了树公公的感情变化。是吧?
  生:是。
  师:谁也发现了这个变化?
  生:开头树公公有点没心没肺,冷冰冰的。后来,读着读着,树公公有心有肺了。因为他被谁感动了。
  师:被谁?
  生:小鸟。
  师:体会得真好啊。没错,尽管我们这只“小鸟”读得有点生疏,但一点也没有影响树公公的感受。为树公公点赞。(面向胖男生)你想不想再来读一遍?由你来挑一个新的树公公。
  生:我要读树公公。
  师:好!你就做树公公吧。那小鸟我们再换一个。好,你做。(指名一生)开始吧!
  (生读)
  师:此时,我觉得应该有掌声吧。(生鼓掌)现在,我要问一个问题了。读剧本的时候,哪些语言读起来,你觉得特别好玩有味道?
  生:唱词。
  师:唱词好玩在哪里?
  生:可以唱。
  师:我们都没有唱啊。(生无语)我们再试一下,就读唱词吧。“开口叫声树公公”,请男生来读。预备起——(男生读)
  师:女生来读树公公,预备起——(女生读)
  师:好。你觉得这跟我们读过的哪种东西最相像?
  生:诗。
  师:就是跟诗歌最相像。它们的形式像诗歌,一句一行。读起来有没有诗歌的那种味道呢?
  生:有。
  师:都有哪些味道啊?
  生:它每一句的字数都是一样的。
  师:字数相等。还有吗?
  生:还很押韵。
  师:是的,押韵。还有吗?你想说吗?
  生:停顿也一样。
  师:停顿也一样,这其实就是诗歌里的——
  生:节奏。
  三、聚集唱词,加深感受
  师:字数相等,很有节奏,还押韵。这就是唱词最大的特点。是不是所有的唱词都有这样的味道呢?我们来看小鸟第二次找树的部分。(投影出示)自己读一读,品味一下,看看有没有那一种味道。
  师:读好了没有?有那个味道吗?
  生:有。
  师:我们暂时不说。先一起来读读唱词——
  生:“门先生,别生气(师:速度快一点),小鸟有话问问你,树儿哥哥我好友,你可知道在哪里?”“昨日门前人声沸,春来开业喜上眉。树儿切成火柴条,运到村里莫伤悲。”
  师:现在说感觉了。你找到了哪一种味道?
  生:还是跟诗歌一样。
  师:一样什么?
  生:有节奏,押韵,字数还一样。
  师:确实,唱词非常讲究节奏和押韵。那是因为唱词唱词,顾名思义,是用来——
  生:唱的。
  师:是的,其实古时候诗歌也是用来唱的。唱词要是唱起来会怎么样呢?大家想听吗?
  生:想!
  (师唱。全场掌声)
  师:唱得比读得好吧?(生笑)一唱,我们就看出小鸟对树的感情有多深。现在,我要来问问大家,这个剧本是根据童话改编的,那么,这个唱词是从哪里来的呢?(生思考)
  师:(同时出示童话和剧本)大家来读读这两句:“树儿哥哥我好友,你可知道在哪里?”你能够从童话中见到它的影子吗?(生思考)
  师:有人找到了,两个,三个,六个,举手的多起来了。好,你说。
  生:就是童话里这句:“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是的。这两句唱词就是从这句话里变出来的。将故事中的重点句改成唱词,这是写剧本的基本方法之一。这叫改编。你发现改编以后的唱词跟童话里没改编的话有哪些不一样?
  生:语句缩短了。
  师:唱词语句更简洁。童话里的语言和我们平时讲的话一样,很平常,很自然。
  生:只有感情。
  师:主要不是感情。感情在唱词里也有的。唱词的语言更简洁、押韵,有节奏, 因为要适合演唱。那是不是所有唱词都是根据故事语言改编的呢?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句话。(出示:门先生,别生气,小鸟有话问问你)你能从童话里找到吗?
  生:童话里没有。
  师:那这又是一种什么方法呢?
  生:这是自编。
  师:有点沾边。确切讲,叫“联想”。你想象一下,一只小鸟无缘无故地落在门先生的头上,害门先生一惊。写唱词的人根据这一内容联想开去,就有了这两句唱词。读——
  生:门先生,别生气,小鸟有话问问你。
  師: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童话到剧本,其实就用了“改编”和“联想”两种方法。再看门先生的回答,也是一样的道理。(出示门先生的唱词)读——
  生:树儿切成火柴条,运到村里莫伤悲。
  师:这叫什么?故事当中原来有的,我们进行提炼概括,叫——
  生:改编。
  师:对的,改编。(出示改编的内容)那这一句呢?“昨日门前人声沸,春来开业喜上眉。”这个叫什么?   生:联想。
  四、体式转换,写评唱词
  师:学会了这一招,我们以后自己就能尝试着把童话改编成剧本了。老师发到大家手上的这一张课文纸上有写小鸟的第三次寻找吗?
  生:没有。
  师:是的,这个写剧本的人真贪玩,剧本都没写完,就去玩了。这个人是谁?我们来看看。(师出示自己的照片,生笑)
  师:冤枉啊!我可不是贪玩,我是——(投影出示)
  生:(读)脑筋用尽,无法再写。
  师:可怜可怜我吧,我事情太多,写不下去了。现在呢,我要请大家来帮忙。你应该明白要帮什么了吧?对的,把小鸟第三次找树的那部分写成剧本。课堂时间有限,大家就直接写唱词吧。就用刚才的方法,还记得什么方法吗?
  生:改编、联想。
  师:好,真好。我们可以从小鸟和小女孩当中任选一个角色来写。想好了没有?对于写一个角色的同学,老师会送给你一个奖。
  生:什么奖?
  师:先看要求。各写四句,每句几个字?
  生:七个字。
  师:一、二、四句最好押韵,实在押韵不了那也没办法,不要硬押。你写完了以后会获得的这个奖是什么呢?(投影出示)
  生:好鸟奖。
  师:是的。不想做好鸟的小鸟不是好鸟。现在还有一个挑战,你如果把小鸟和小女孩两个角色都写了,那奖就不一样了。老师送你金鸟奖。你是选好鸟呢,还是选金鸟?
  师:实惠一点选好鸟,冒险一点选金鸟。好,不管是好鸟还是金鸟,时间都是5分钟。5分钟以后,我们来看看哪一个是真鸟,哪一个是假鸟。好,开始!(生写)
  师:好,时间到,请放下笔。游戏的规则是一样的,大家要遵守。小鸟那么讲诚信,我们也要讲诚信。现在我问问你们,已经写好一个角色的,把手举一下。(生举手)
  师: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写好了一个。
  师:写好两个的把手举一下,还真有。
  师:我们来看看。(选出一个以小鸟为角色的学生作品,投影出示。请该生读)
  生:我与树儿好伙伴,今日飞入你家中。不知火柴在何处,请你快快告诉我。
  师:有人说,一个好的作品三分写七分读。我感觉你写得真不错。能不能再好好地读一读,读出唱词的什么来?
  生:韵味。
  师:还有节奏。
  (生读)
  师:掌声响起来。
  (生鼓掌)
  师:我发现我们班级的同学有一个特点,都非常吝啬掌声,不愿意送给别的同学。这是一种自信呢,还是一种自负?我希望大家啊,一定要学会懂得欣赏别人。好,谁来说一说,她哪些地方写得好?
  生:语句很通顺。
  师:这是没法挑剔的,还有吗?我们刚才说,写好唱词要达到哪些标准啊?
  生:押韵。
  师:除了押韵还有什么?
  生:要有改编,有联想。
  师:有吗?
  生:有。“我与树儿好伙伴,今日飞入你家中。”这是一种联想,后边两句是改编。不但意思表达得非常好,而且还写出了唱词的那种韵味、那种节奏。(掌声)
  ……
  师:(投影出示另一个以小女孩为角色的学生作品)你读吧。
  生:小鸟真是重情义,我把实情和你说。火柴早已用光了,可火还在油灯里。
  (全场掌声)
  ……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用打节奏的方式来读吧。
  (生边打节奏边读)
  师:如果把这个“和你说”改成“告诉你”,大家会不会觉得更好一点?
  生:“和你说”感觉像是在读童话。
  生:“告诉你”更押韵。
  师:哦,没错。好的,好鸟奖就发给这两位。那么金鸟奖的获得者在哪里?
  (一生举手)
  师:首先我们来点掌声。全班就他一个,他是今天唯一冲击金鸟奖的。金鸟先生,你读吧——
  生:(写小鸟)我有急事告诉你,今日飞进你家里。我把大树到处找,不知他身在哪里。(掌声)
  生:(写小姑娘)小鸟小鸟你别哭泣,我也有话要告诉你。其实树儿化成了火,躲在那一团灯火里。
  师:掌声要送给他,因为他是我们班里唯一一个全部写完的同学。我这儿想采访一下,你写小姑娘的时候干吗不用七个字,而用了八个字呢?
  生:因为,嗯——我想这样更新奇一点。
  师:再次给他掌声。唱词一般用七个字,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体现我们自己的写作意图,写成八个字、九个字、十个字。只要注意节奏,押韵,方便演唱就行。你看,他一会儿用七个字,一会儿用八个字,显得有变化,很新鲜。最关键的是,他不仅写了,而且能够讲得出变化的理由。他无疑可获取我们这次写作的——什么奖?
  生:金鸟奖。
  ……
  师:这节课,我们读了一个剧本,学写了唱词。下次班级里搞课本剧表演,大家干脆自己来写剧本,写唱词,那样味道会更好。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教学反思】
  2015年以来,我在全国多个城市开戏曲剧本教学课。虽说教的均是传统(经典)的戏曲剧本,但所到之处反响良好。戏曲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居然能让现代的学生产生兴趣!我像一个老农,無意中锄到一块金子,又惊又喜。
  为此,我曾经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中做过“你喜欢读剧本吗?”的小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说喜欢。喜欢什么呢?我概括为三点。
  一是剧本讲故事,里面全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干脆直接,一目了然。故事紧凑,矛盾集中,情节多变,富有动感。
  二是戏曲剧本中的唱词,跟古诗一样,读起来有节奏,朗朗上口,听起来很顺耳。   三是新鲜,这样的课上得少,有的学生是第一次上。对于第一次的东西,他们自然觉得十分新鲜好奇。
  “要是故事再有趣一点,我们更喜欢。”学生如是说。
  学生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没错,戏曲之类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可是,“有趣”这样的儿童立场也要坚守。戏曲不应该全是太师椅上的讲述,也可以成为小凳子上的故事,甚至是动画片。文化的新陈代谢是永远不变的规律。也只有变化,才能让戏曲这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当代学生的生活。
  那么,什么内容是学生喜欢的呢?童话。可是童话怎么和戏曲搭边?我决定自己改编童话剧本。我首先锁定了童话《小猫钓鱼》,改编的戏曲剧本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对于《去年的树》,从孕育到诞生,我有了更为清晰和明确的教学目标。
  1.通过童话和戏剧的对比阅读,了解戏曲剧本独特的表达形式。
  2.通过学习唱词的特点,懂得童话改写成唱词的基本方法。
  3.通过改写,初步产生阅读戏剧文学的兴趣。
  从设定的目标中不难看出,我对童话戏曲的语文性(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等)做了充分的放大,体现了语文教学就是凸显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这一课程性质。
  一是建立文体图谱。课堂设计把童话《去年的树》与剧本《去年的树》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判断、比较、分析,进行互文阅读。其实际是要让学生知道,同样的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讲法,而每一种不同的讲法最终造就了不同的文体,通过剧本学习,进一步拓展文学疆域,在“文”的范畴里增加“剧”的概念。
  二是了解认识剧本。引导学生学习戏曲剧本的基本知识。对白、唱词、说明是剧本的三个要素,这是学习戏曲语言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语文知识。只有了解这些基本要素,学生才能对戏曲有比较清楚而全面的把握,因为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
  三是进行文体转换。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体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消除学生对戏曲这种“不经常读”的文体的神秘感和陌生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体式感”,为将来小说(叙事性作品)改编剧本或剧本改编小说(叙事性作品)做好铺垫。同时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地阅读剧本,更加自觉、主动地去积累戏剧文学语言。
  设计永远比不上课堂的现场呈现。从听课现场的几次掌声来看,这节课应该是成功的。但作为设计者,我清楚地知道,让学生试着将“小鸟第三次找树”的部分改编成戏曲,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当时,我规定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四句七字唱词的写作。事实上,真正能完成的只有部分学生,可能他们本身就是班里写作基础较好的。说到底,这也并非是我教學的增量。事后,我在想,这一环节主要的问题出在对于唱词的写作特点,没有在前一个环节时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缺少唱词写作的经历,教师又没有及时提供写作支架。光有故事内容,缺乏形式感,还是无法达成教学所希望的语言转换目标。这一环节,成了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一个星期后,我在一个大型的语文活动上再次上《去年的树》。由于已有之前的教训,这次在将童话改写成剧本这一环节,我加强了“前写作”指导,对唱词的表现手法做了小结并进行了板书,强化了这一语文知识的落实。同样是5分钟,同样是四年级学生的写作实践,对于这节课上投影呈现的学生习作,全场听课教师给予了5次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学生写作的肯定,也是对我用童话叩响戏曲大门的认可。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 312300)
其他文献
班级被扣分激怒班主任,女生获评“最没荣誉感学生”  2018年4月的一天,一对母女造访我的心理咨询室。母亲衣着朴素,神情焦虑。跟在她身后的女儿低着头,脸色憔悴,神情恍惚。不用说,孩子一定经历过非同寻常的事情。  为了让母女俩尽快平静下来,我放了一曲舒缓的音乐,并把音量调低。母亲先开口对我说:“老师,我是慕名来找您咨询的,女儿晓容近来情绪不好,还休了学。前天夜里,如果不是我及时发现,这孩子差点就……
当前的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尴尬的局面:学生层面来说,在课外还是主要沉溺于电视、电脑中,课外阅读自主性极差,90%的同学属于被动性阅读,没有自主课外阅读的意识,当然更谈不上课外阅读质量,即使老师有要求,家长有督促,大部分学生也会打折扣;教师层面来说,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明白,一个学期只教一本语文教材是无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也越来越被教师认同,但“有效性体现不够”“课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重新分班时成了抢手货,因为她学习好,几个班主任都抢着要。去谁的班呢?我向来尊重孩子的意愿,于是为她分析几位班主任的优劣。孩子的数学算强项,班主任张老师就是教数学的,所带的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多次获大奖,深受家长的尊敬。更重要的是,她管理学生、调教孩子很有一套。孩子认真掂量后,决定投身张老师门下。我当然支持。  大约半个月后,一向活泼开朗的女儿放学回家后很不开心。一问才知道,她班上
【教材分析】  《肥皂泡》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写的是她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肥皂泡》中有很多冰心自创的词语,平时不常见,学生在理解句子时会遇到困难。而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正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所以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习得这个语文要素,可以运用已有的相似策略。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已经学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如联系上下文、结合
【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以请别人帮忙为主题。教材用一句话介绍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有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下面配了三幅图,每幅图都创设了一种情境,分别是问路、借东西和请别人拿东西。图画中的人物面带微笑,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寻求别人的帮助。图画下方还提示了6个礼貌用语。可以看出,创设的交际情境包含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和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这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情境
寒假的一天,我写作业写得脖子酸痛。妈妈说:“走,我们去公园玩。”我高兴极了,立马换好衣服跟着妈妈出发。一到公园,一阵微风扑面而来,我的心情舒畅多了。这时,一只黑色的鸟儿正站在树枝上,看到我做出射箭的動作,便拍打着翅膀飞走了。我乐得哈哈大笑。我和妈妈漫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看小草冒绿、树木吐芽、着急的花儿露出花苞,感觉特别放松。走累了,我们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抬头远远望去,白云像一条白龙在天空遨游。我们
体罚教育的原则  问:我知道不该体罚孩子,但是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家的体罚教育还是存在的。我想了解的是,如何对孩子进行适度有效的体罚呢?  邱其高  答:一些教育研究专家认为,轻微的、形式化的家庭体罚教育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教育专家也认为,任何轻微的体罚都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在体罚孩子之前,大人要确定自己不是带着发泄的情绪来操作的。  2. 你的孩子犯同样的错超过了两次。  3
连续带了几届高考体考生,在练习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全身力量虽好,但在掷铅球时成绩平平,经过多年的训练实践及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技术概念不明确;用力不协调、推球时用不上腰背肌力量和下肢力量;单纯靠手臂的力量,或是手臂过早用力,或是对用力顺序不明确,或是最后用力姿势不正确。针对这种情况,大致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来引导、帮助学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和各位同人共同商榷学习,希望能找
【摘 要】为避免学生创作故事时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增加习作的趣味性,习作课可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数字游戏构建想象的“支点”,让联想游戏把“支点”连成故事的“主线”,让填充游戏把“线”变成“面”,形成完整的故事。三种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了想象的大门,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游戏;习作教学;故事创编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目标为“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保障。但我们有些教师在日常教学预设时,往往比较重视流程的设计,而对教学目标的研制有如蜻蜓点水。笔者有次要带一位学员送教下乡,但迟迟不见他的教案,多次催促之下,终于见到了他的教学方案。一看,发现只有教学流程,没有教学目标的描述,于是连忙指出。这位教师笑着说:“我马上补,但好像没有您说的那样严重,我感觉不会影响我的课堂效果。”听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于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