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je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意识是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培养和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为着力点,以构建“工学交替、产训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契机,努力营造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环境。
  关键词:高职;创新;技能;工学交替;产训结合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亟需能工巧匠,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国家战略转移,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鼓励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并通过财政补贴,给予农村户口的职教学生每人每年1500元生活补贴。高职院校毕业生被称为“蓝领”,甚至“金蓝领”,就业方向介予普通工人和高级白领之间,他们肯吃苦、能干活、懂技术、留得住,正是社会劳动力需求的交和点,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创新意识是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培养和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为着力点,以构建“工学交替、产训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契机,努力营造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环境。
  
  一、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学生普遍在技能培训、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欠缺。杨振宁教授曾说过:“中国学生喜欢复杂的推演和计算,考试成绩也许会很好,但这对自己、对科学的发展并不利。”“中国学生善于考试,但是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不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创新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造的萌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培养创新意识。离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敢于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技术革新和改进,才能真正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国外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系统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中期。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一些教育理论专家陆续开展了旨在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的改革试验,并形成了若干教学模式,如:奥斯本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五步过程”教学模式;奥斯本——帕内斯的创造性教学模式;托马斯——布鲁巴克探究式教学模式;布鲁贝克倡导的“问题”课程等。其中布鲁贝克的“问题”课程不是从学科着手,也不强调学科或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而是从各门学科复杂地结合在一个问题里开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专门问题进行研究,以激励学生的思维,整合各学科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己探讨,积极思维,揭示问题的本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以学生自己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这是一种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20世纪80年代又兴起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方法,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的。这种理论来自于现代哲学和科学教育学,以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为依据解释学习问题,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建于1968年的罗马俱乐部汇集了世界各国的精英知识分子智囊人物,他们从高科技发展带来的全球问题着眼,认为高科技发展要求人们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教育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开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经形成了共识。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比较淡薄,表现在:一是在课堂上或实习中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没有提问题的意识;二是不会提出问题,不知提什么问题;三是不能在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深层次的问题。一方面受社会和家庭“电视机感观影响”,学生满足于看老师“演”,自己不想、不记;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好”条件,满足于技术知识的“顺利”灌输。课堂变成了另外一个“看电视的家庭环境”,这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无从谈起。如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如何创造适合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培养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好问”意识
  
  高职大学生在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时,经常遇到难以解决的理论问题或难以完成的技术问题,养成一种怀疑——积极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技术创新的思维模式和习惯非常重要。因此创新意识与问题意识是密切联系的。美国芝加哥心理学教授盖泽尔根据问题的价值把问题分为三类:呈现型、发现型、创造型。培养创新意识主要研究后两类的问题,与学生作业、考试中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同。杨振宁先生多次说过他的老师泰勒教授几乎每天都会提出一些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十有八九站不住脚,马上就会被别人驳倒,但剩下的一两个问题往往就引出了新的发现。可见,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思维过程及科学创新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两千多年前,孔子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事问”。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中写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胡适为北大毕业生开的三味“防身药方”中,第一味就是“问题丹”。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想想、问问而已,创新意识是先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基础,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学校营造氛围、提供舞台。
  
  五、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只有转变传统教育的价值观和人才观,才能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就是独立思考、理性质疑精神,创新能力就是探索未知、勇于创造的能力。教育要由只重视同一性和规范性向同时鼓励多样性和创造性转变,由指导学生被动适应性学习向鼓励学生主动求索、学习、创新转变,由对学生的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由知识单向传授向师生研讨、重视创造知识转变,要把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教育目的优先位置。
  培养创新人才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和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全面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注重个性教育和个性化的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不懈动力。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好奇求知的心理品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院校具有优厚的实习、实训条件,要结合职业院校技能训练的优势,通过工程、生产、维修工作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将技能训练、产训结合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六、以“工学交替、产训结合”为舞台。构建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产训结合”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坚持校企合作培养,课堂教学与岗位操作训练相结合,专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坚持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基础和技能交替)、最后一年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够激发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兴趣爱好,也使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在一些生产型的顶岗实习的岗位上,学生甚至能够通过“计件工资”、“生活补贴”形式得到资金补助,使单一的创新意识培养由“课堂”走向“岗位”,形成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外部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为基层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时代重任,我们应该强化对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人们对于惩罚理解的误区和一项实证研究所反映的问题出发,论述了把握惩罚内涵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探讨了有效惩罚的一种策略。  关键词:惩罚;惩罚原则;惩罚策略;契约    德育研究领域中,德育方法的探究占有重要地位。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任务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为了达到既定教育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德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惩罚便是一种常见的道德教育方法。在现实教育中,惩罚的含义未能
期刊
摘要: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一直都是教育理论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在对传统的“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思想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在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读这一思想,更能感受到它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教育即生活    一、教育与生活    1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开篇第一章就提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期刊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属于宏观或中观层面的教育战略问题。细细想来,这是一种教育错觉。应该说,学校才是真正体现并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阵地,而教育均衡发展又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校长能够而且必须有所作为。依笔者之见,校长必须端正以下“五观”:  差异开发观。可以说,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差异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校际之间,学校教育诸要素之间,特别是学生个体之间,不但存
期刊
摘要:文章从感受苏力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给我们的贡献出发,进一步探讨了本土文化传统、秩序观念、行为规则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契合问题;分析了经济利益在人们法律行为选择中的作用;并比较研究了制度进化和建构制度的问题;还尝试性地谈了多学科背景对法律学习和实践的作用。  关键词:法治;本土资源;制度    “也许,重要的问题是有没有可能作出我们的贡献”。苏力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给了我们四大贡献。一是提出
期刊
摘要:为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交流需要,英语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简约化趋势,正经历着由构词的简化到语法以及应用格式等全面的简约化变革。  关键词:英语;简约化;词汇    近年来,英语简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表现为词汇拼写的简化和用词的通俗化,而且也表现为书面语言的口语化、语法规则的简单化和语言格式的灵活化,可以说,现代英语正经历着全面的简约化变革。    一、词汇的简化    现代英语词汇的
期刊
摘要:如今和谐社会对于和谐定义的表象和内涵都有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种核心思想的引领下,每一个领域都应该认真核对自己与和谐社会的链接口。成功的教育,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过程成功,二是结果成功,而两者皆与和谐教育密不可分。  关键词:成功的教育;和谐教育    一、总纲    在进入一个以竞争为个体主要相互作用的时代以后,所有的行动都被数值化,或被称为量化,比如你今天的工作量多大,完成的任务份额多高
期刊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本文选取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阐述了有关高职类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毋庸置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专业
期刊
摘要:鲁迅的《故事新编》包括故事八则,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在《故事新编》创作方法的问题上,争议是颇大的。有人认为它是浪漫的主义的,有人认为它是现实主义的,有人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总之,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故事新编》用浪漫主义的笔触反映现实存在的问题,既有浪漫主义的描写,也有现实主义的反映,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  关键词:鲁迅;故事新编;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期刊
摘要: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现代国际私法新发展,冲破了传统冲突规范的束缚,其灵活选择法律的做法更加务实,也更符合国际民商事关系发展的实践要求。本文通过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各国的具体运用及本身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最密切联系原则;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自由裁量权    20世纪初,欧洲的国际私法学者开始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冲突规范及其法律适用理论,以弥补传统冲突规范的机
期刊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而占总人口一半的妇女的发展更应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动力和目标。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发展妇女事业,对制约知识女性成才因素的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成为非常必要。  关键词:制约;知识女性;因素  目前,从总体上来说,知识女性“成才状况”总是随社会发展而提高,但是提高得还很慢。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而占总人口一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