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绮云是怎样被认做杨虎城“秘书”的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安南郊的杨虎城烈士陵园里,安葬着9位烈士:杨虎城及其夫人谢葆真、19岁的儿子杨拯中、6岁的女儿杨拯贵,副官张醒民、阎继明,以及9岁烈士宋振中及其父母宋绮云、徐林侠。
  这个宋振中(小名森森),就是长篇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原型。小小稚童,为什么与杨虎城同葬一陵?也许有人会说,“小萝卜头”的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的秘书,他们同赴国难后,两家人也就埋葬在了一起。然而,历史的误会就在这“秘书”二字上。
  
  追溯历史,宋绮云从未当过杨虎城的秘书
  
  
  宋绮云,原名宋元培,1904年生于江苏邳县杲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0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6年进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0月与中共邳县县委妇女部部长徐林侠结婚。1929年冬被组织派到杨虎城部。1931年任第十七路军机关报《西北文化报》副社长兼总编辑。1935年任中共西北特支委员。1936年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任中共陕西临时省委委员。1939年任晋西南第四集团军总部少将参议兼干训班政治教官,直至1941年被捕。
  从以上简历可以看出,宋绮云从未当过杨虎城的秘书。既然这样,宋绮云怎么成了众口一词的“杨虎城的秘书”呢?
  
  出于营救,杨虎城谎称“宋绮云是我的秘书”
  
  1946年1月,毛泽东向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提出了释放张学良、杨虎城、罗世文、车耀先等人的要求。蒋介石表面上是同意了,但暗地里却对杨虎城等人加强了监管,并将杨虎城一家秘密转押至重庆杨家山监狱严加看管。
  1947年,34岁的谢葆真因长期受折磨而病死于杨家山监狱。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使蒋介石看到了国民党大势已去。为缓和国民政府的内部矛盾,并给国共和谈布以烟幕,蒋介石假意告退,回浙江溪口老家“休闲”,由副总统李宗仁代总统职。事实证明,蒋介石退位仅是表面现象,他仍在暗中控制着主要部门,尤其是特务系统。当李宗仁接受中共的要求,发表了释放张学良、杨虎城的“一号命令”后,蒋介石从中阻挠,致使这个“一号命令”成了一纸空文。保密局重庆负责人周养浩欺骗杨虎城说:“蒋总裁认为,如果现在由李宗仁把你释放,你更加恨他了。所以,他想把你暂时移住贵阳,不久将会把你送往台湾,然后和张学良一起释放。”
  杨虎城觉得此话有理。加上周养浩答应亲自陪伴护送,并在生活上妥为安排,在别无选择的逆境中,杨虎城只得听劝了。
  李宗仁的这道释放令使杨虎城产生了错觉:释放之路虽然曲折,但有希望。这时,他想到了长期关在狱中的宋绮云。宋绮云原是他联络红四方面军、签订“巴山为界,互不侵犯,联共反蒋,共同抗日”这一秘密协定的幕后人,也是处理西安事变的智囊人物以及联系中共及社会各界的桥梁型人物。在杨虎城看来,宋绮云是案涉共产党入狱的。蒋介石对共产党恨之入骨,国民党越是惨败,这些共产党人的处境就越危险。既然西安事变案犯有释放的可能,何不就此机会尽可能地解救一些共产党人呢?出于营救宋绮云出狱这一良好愿望,杨虎城对周养浩说:“宋绮云是我的秘书,把他从‘白公馆’调出来,和我关在一起吧。”
  
  正中下怀,蒋介石借机埋下杀机
  
  国民党特务机关怀疑宋绮云是共产党员,但拿不出有力证据;公开逮捕这位陕军少将军官,又怕引起军队波动,便于1941年11月秘密地将他关押在西安小雁塔旁胡宗南司令部的一间小屋里。再经一番诱捕,宋绮云的夫人徐林侠便抱着1岁儿子森森步入了囚笼。
  
  特务们对分别关押的宋绮云夫妇软硬兼施,一无所获,觉得这样的“顽劣分子”没有利用价值,便呈文上级:处宋绮云夫妇以死刑。
  当时国共合作,如此草率斩决宋绮云夫妇,蒋介石怕激怒国人,便训斥道:“宋绮云与杨虎城是同案,和杨虎城等一并处理。”
  解放战争中,随着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蒋介石对杨虎城更加憎恨。正当他考虑如何将宋绮云与杨虎城一并处治时,杨虎城提出将宋绮云和他关押在一起。此举正中蒋介石下怀。
  1949年农历正月初四,杨虎城及儿子拯中、幼女拯贵、两名副官,还有宋绮云,离开了重庆杨家山,在周养浩陪同下乘专机来到贵阳黔灵山麒麟洞。17天后,特务用汽车将宋绮云的夫人徐林侠以及幼子宋振中从重庆白公馆押出也送到了这里。从此,杨、宋两家6口人被关押在一起。
  8岁的宋振中因长期缺乏营养,身子瘦弱,细脖子顶着个大脑袋,像个“早”字。狱中难友为此赐给他一个外号:“小萝卜头”。自从他们与杨虎城一起关押后,可以吃饱肚子了,生活待遇得到了较大改善。杨虎城为此得到了一些安慰。但他万万没有料到,蒋介石的这番“善待”,竟然包藏着穷凶极恶的祸心。
  
  惨绝人寰,杨虎城一行松林坡遇难
  
  1949年8月,祖国大陆绝大部分获得了解放,重庆解放也指日可待。蒋介石从台湾飞临重庆,指挥战事。
  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请示道:“杨虎城如何处理?”
  蒋介石回答说:“杀掉,早就该杀掉了。”
  “那两个孩子(指9岁的宋振中、6岁的杨拯贵)怎么办?”
  蒋介石把桌子一拍说:“留下干什么?”他还反复叮嘱,要把杨虎城解回重庆秘密杀害;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两个集中营的400多人也要全部杀掉。
  一个周密的杀人计划,很快在毛人凤的一手操纵下得以实施。
  1949年9月1日,周养浩来到贵阳黔灵山麒麟洞,“拜望”关押在这里的杨虎城,说是蒋介石将在重庆接见他,宣布释放事宜。为使杨虎城相信,他还陪着杨虎城在贵阳游山玩水五六天。
  9月6日,在周养浩的精心安排下,杨虎城一行分乘三辆汽车离开贵阳。第一辆车上坐的是周养浩;第二辆车上是杨虎城、杨拯中和看守杨虎城的特务队长张鹄等10余人;第三辆车上坐着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和杨虎城的幼女杨拯贵,副官张醒民、阎继明,还有“小萝卜头”。
  当重庆的点点灯光在长江波涛中闪烁时,车队的前两辆车已经停在重庆歌乐山的松林坡上。
  张养浩从第一辆车中钻出来,打开第二辆车的车门,对杨虎城说:“杨先生,准备在这里暂住两天,等候总裁的接见。”说完,他领着杨虎城父子向“下榻处”走去。
  当他们进入松林坡戴公祠后,躲在门后的刽子手王少山迅速将匕首捅进了杨拯中的腰间。19岁的杨拯中一声惨叫,高呼:“打倒法西斯!”之后,便倒在了地上。
  杨虎城闻声回头,刽子手熊祥的匕首刺进了他的腰间。接着,刽子手杨进兴用手帕捂住了他的嘴。借此机会,熊祥连补数刀,杨虎城就此捐躯于松林坡上。
  深夜11时,第三辆车按预定方案开到松林坡上。有特务上前对杨虎城的副官张醒民、阎继明说:“你们二位暂不要下车,留下看行李。”
  宋绮云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从1941年至1943年他一直被关押在这里,看守杨进兴等人都认识他。这次见面,看守的头一句话便是:“你们来了。杨将军在等你,快到屋里坐。”
  徐林侠带着杨拯贵走在前面,宋绮云领着“小萝卜头”走在后面。
  当徐林侠被领进里面的一间屋子时,埋伏在室内的特务向她身上连戳了几刀。徐林侠当即倒在地上。与此同时,杨进兴和王少山用一尺多长的锋刀,从宋绮云左肋刺入胸膛。“小萝卜头”和杨拯贵见势不妙,惊叫着跑到门外。刽子手安之芳追上去,凶狠地卡住了杨拯贵的脖子,随手便是一刀。这个6岁的小女孩,就此成了中国革命史上年龄最小的烈士。
  杨拯贵遇害的同时,刽子手杨钦典逮住了9岁的“小萝卜头”,掐住他的脖子,把他按在地上。“小萝卜头”拼命挣扎,杨进兴赶来捅了致命的一刀。
其他文献
<正>"连加、连减"是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数与代数"部分的一节普通课。近日在本地区组织的教学比赛中,笔者连续听了几节不同教师执教的"连加、连减"数学课。这几位授课教师课
如果有人告诉你,在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毙命的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的墓,至今仍保存完好,你肯定会惊讶无比。如果再告诉你,他的墓并非在人们难以发现的深山老林中,而是在南京城边的玄武湖畔、紫金山脚下的蒋王庙6号院内,你肯定更加难以置信。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许多次政治运动,尤其是“横扫一切”的“文化大革命”,许多有价值的古迹都被当成“四旧”摧毁了,黄百韬这个当年解放军的对手,他
读了《百年潮》2009年第3期《毛泽东在“南昌”舰上为人民海军题词》一文,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下面,我也谈谈毛泽东主席在“洛阳号”军舰上为人民海军题词的事情。    1953年2月19日至22日,林一山和我陪同毛主席从武汉乘“长江号”军舰到南京。当时,毛主席一行有罗瑞卿、杨尚昆、汪东兴、叶子龙、马国瑞、武竞天等同志。中南局随行的有杨奇清、林一山、刘惠农、朱汉雄、马克逊和我。“洛阳号”军舰的任务是
1949年11月9日,在全国解放的浪潮声中,暂迁香港的“央航”和“中航”两家航空公司在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航”总经理刘敬宜弃暗投明,率机12架起义北飞,拥抱新中国。对这次起义,周恩来总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盛赞道:“‘两航’起义的义举,意义和影响是十分重大的,足抵200万大军,而无死伤,对西南之解放大有裨益。”    一、刘敬宜与蒋介石斗智脱身    1949年,对国民党两大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