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呼吁“要尽可能小班化”,加之农村学校学生不断减少,为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班化德育在我校应运而生。作为九年一贯的农村学校,我们以“四细”来践行小班化德育:一是细致学生档案,成长跟踪;二是细致家校联系,德育合力;三是细致德育环境,变化激趣;四是细致体验活动,个性张扬。
关键词:小班化;细致;个性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此,我们的德育采取各种方法求周全,抓两头带中间,但总感力不从心,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忙着亡羊补牢。现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问题也渐增,课堂难以再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之农村学校学生的不断减少,承载着个性化教育重任的小班化德育便合时应运而生。
小班化德育首先是班额的减少,按教师的有效注意范围而言,以25人以下为宜,不超过30人。它是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德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这就要求在实施小班化德育时既考虑到学生个体,又需兼顾九年一贯整体;既要细化辅导,又得避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那应如何统筹兼顾地走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和学校实际的小班化德育之路呢?
一、细致学生档案,成长跟踪
我市每年会有统一的“千师万生家访日”,旨在了解学生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作正向引导。我校因学生村落散布、年段跨度大,不得不采取按村家访的方式,因而我们常遇到不曾任教的受访学生,询访便仅停留于学生假期作业完成率等表面情况,走马过场的忙碌徒劳无功。这时,若有一份细致的学生成长档案在手,无效家访便不复存在。
小班化后班额少了,老师相对会有更多的时间、空间,为真正建立每位学生的成长档案成为可能。我们着力改变原有形式化或粗线条的框架记录,协调德育学段间的脱节,充分利用小班化时空重组之利,细致地关注每一位学生,从家校各方面作全面了解,记录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学习情况,共同约定个性独具的发展方案,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起点上前进,并时刻跟进、记录变化,每学期一小结,横向比较纵向联系中及时推进发展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当前任教学生的个性成长状态并作及时合理的引导,更要利用九年一贯的优势,积极参与升入高段非任教期学生的成长发展,在跟踪留意中不断反思德育的成效,以积累更丰富的经验。而细致完善的成长档案,也让高年段的老师在读档中参得对症下药之法,更可让高年段学生在回望自己的成长轨迹时进行更深沉的个性化思考,及时调整心态,迈向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灿烂之路。
二、细致家校联系,德育合力
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远不如城市,对德育的关注又远不如学习,近半数家长将德育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连学期家长会都以工作忙为由缺席。且农村家庭中存在着较为功利的思想倾向,觉再低分也能进职高,再高分也要自找工作,并在此念引导下放任学生,致其滑入泥淖而不知。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道德教师,其思其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我们在积极探讨小班化德育时,充分利用相对时间之利,加强家校联系工作的细致性。具体而言,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是每学期一家访。注重学生入学前的家访,为使下阶段德育引导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尽量减少“问题后”家访,以避免出现学生和家长对家访的抗拒心理。在家访前,我们会在组内研究学生成长档案,保证各家访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知晓学生的个性,以便在家访中能对症而询、循性而导。于家访后,我们会继续研讨学生个案,并将结果形成文字记于档案,为今后开展个性化德育做参考,实现有效家访。
二是每日一联系,每周一阅读。设置“家校联系本”,其内容含学生在校和在家表现,及教师、家长的话等。家校联系本每日由学生传递于家校之间,让忙碌的家长利用间隙便可从纸页上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而教师在家长的反馈中也得以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内个性活动,为日常德育做好思想准备和情感铺垫,且于互动中确保了德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在“家校联系本”上,每周我们还特地存留了一个“家庭书香”的页面,指导家长选择图书,鼓励家长每周至少有一次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间,共同探讨书中的话题,在问题的逐渐解决中实现家长对孩子的道德领航作用。
目前我校还在设想建立中小学家长魅力团队,以此来更好地推动家长参与学生的德育辅导,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共同促成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细致德育环境,变化激趣
墨子认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小班化德育要令学生个性充分发展,还得在细致地创设有针对性的德育环境上下功夫。
1.变化的小班化德育课堂
以往,我们的学生规矩地坐于自己的位置,师问生答,一板一眼貌似井然,一成不变发展到九年级,课堂沉默似金的尴尬重复上演,秧田式座位、模式化提问都在无形中阻扼了学生说的欲望和说的机会。
小班化德育课堂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室布局要以学生为本位,而学生是个性不一的个体,那座位也不该是整齐单一的排列。其编排应有更多模式变(下转第125页)(上接第123页)幻的空间,追求灵活但不随意。我们需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去揣度,从有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德育教学去思考,将班级分成4-5个小组,5人左右为一组,或U形或圆形,或辩论式或竞争型,便于学生开展和互动,让老师得以真正进入学生群,平等地贴近中令学生个性思维活跃,各显其才。每月主题变换,如设“生命”、“成长”等章,座位随之调动,但保证在同一主题下有稳定的合作小组,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这优化的编排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有助于全员参与,合理的变化也始终激发着学生兴趣,轻松平等的情境又让学生个性、潜质充分发展,也使我们的德育课堂更人性、更和谐。 2.快乐的小班化德育氛围
小班化德育教室相对空间增大,我们还可设置更多的专题活动区域来营造快乐的德育氛围。设计时我们既需考虑到趣味性和教育性,用多样的形式、缤纷的色彩和道德的思想来武装,也要顾及到学生的动态变化,每一学段的学生有其不同的个性特点,而且随着学段的变化会随之发生变动。
比如我校的一年级“萌芽班”,取消了传统的黑板报,代之而生的是青青豆苗,“小豆苗,初长成,志在参天树”的口号下是学生的展示区,贴满了他们的美术作品和学习点滴记录,步入教室仿佛拥抱希望的春天,作品的背后洋溢着的也必是张张自信的笑脸。又如九年级“扬帆班”,班内设置了“起航心语”、“竞展空间”、图书阅览角、艺术活动区等,一个个独具个性且有人文关怀的角落,都是循循善诱的德育教学者,让本应面临中考压力的学生心灵获得轻松、自由,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爱的激励、美的陶冶,充满朝气而又快乐地启航。
四、细致体验活动,个性张扬
传统的德育教学我们费心思量却收效不佳,究其因是学生主体体验的欠缺。小班化德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凭借其时空重组之利,交与学生更多参与实践机会,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
笔者且以小组合作体验为代表。我们综合评估学生的各方面因素,聚焦其个性及能力的差异,以此为据组建合作小组,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小组中借机闲聊、神游象外的学生将不复存在,每一位学生都动了起来,在自己的航程上主动思考司属的使命,获取独特的个人体验。其中也利用时间之利增强个人展示和小组个性展示的密度,在实践体验中领悟德育思想。同时注重组内新问题生发,打破以往“曲终人散”型合作,让学生带着挑战性期望离开课堂,启迪他们主动搜采信息继续深层次探讨,进一步激发创造活力,促成个性延续发展。
此外,我们的小班化德育也让学生全员参与体验班级管理,发挥个性特长,感受自我价值;班内组建特色小组,将本镇蚕花文化及本校采薇文学特色融入小班,课堂也不再局限于教室,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体验中传承文化,彰显个性。
我校小班化德育在细致地摸索下也已取得了一些成就,学生个性得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而小班化德育教学也给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丰厚的人文底蕴不可少,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不能缺,这一领域犹待我们更深入地探究。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3]俞吉祥.《解读小班化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1.
[4]陈成国.《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德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关键词:小班化;细致;个性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此,我们的德育采取各种方法求周全,抓两头带中间,但总感力不从心,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忙着亡羊补牢。现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问题也渐增,课堂难以再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之农村学校学生的不断减少,承载着个性化教育重任的小班化德育便合时应运而生。
小班化德育首先是班额的减少,按教师的有效注意范围而言,以25人以下为宜,不超过30人。它是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德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这就要求在实施小班化德育时既考虑到学生个体,又需兼顾九年一贯整体;既要细化辅导,又得避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那应如何统筹兼顾地走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和学校实际的小班化德育之路呢?
一、细致学生档案,成长跟踪
我市每年会有统一的“千师万生家访日”,旨在了解学生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作正向引导。我校因学生村落散布、年段跨度大,不得不采取按村家访的方式,因而我们常遇到不曾任教的受访学生,询访便仅停留于学生假期作业完成率等表面情况,走马过场的忙碌徒劳无功。这时,若有一份细致的学生成长档案在手,无效家访便不复存在。
小班化后班额少了,老师相对会有更多的时间、空间,为真正建立每位学生的成长档案成为可能。我们着力改变原有形式化或粗线条的框架记录,协调德育学段间的脱节,充分利用小班化时空重组之利,细致地关注每一位学生,从家校各方面作全面了解,记录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学习情况,共同约定个性独具的发展方案,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起点上前进,并时刻跟进、记录变化,每学期一小结,横向比较纵向联系中及时推进发展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当前任教学生的个性成长状态并作及时合理的引导,更要利用九年一贯的优势,积极参与升入高段非任教期学生的成长发展,在跟踪留意中不断反思德育的成效,以积累更丰富的经验。而细致完善的成长档案,也让高年段的老师在读档中参得对症下药之法,更可让高年段学生在回望自己的成长轨迹时进行更深沉的个性化思考,及时调整心态,迈向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灿烂之路。
二、细致家校联系,德育合力
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远不如城市,对德育的关注又远不如学习,近半数家长将德育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连学期家长会都以工作忙为由缺席。且农村家庭中存在着较为功利的思想倾向,觉再低分也能进职高,再高分也要自找工作,并在此念引导下放任学生,致其滑入泥淖而不知。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道德教师,其思其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我们在积极探讨小班化德育时,充分利用相对时间之利,加强家校联系工作的细致性。具体而言,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是每学期一家访。注重学生入学前的家访,为使下阶段德育引导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尽量减少“问题后”家访,以避免出现学生和家长对家访的抗拒心理。在家访前,我们会在组内研究学生成长档案,保证各家访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知晓学生的个性,以便在家访中能对症而询、循性而导。于家访后,我们会继续研讨学生个案,并将结果形成文字记于档案,为今后开展个性化德育做参考,实现有效家访。
二是每日一联系,每周一阅读。设置“家校联系本”,其内容含学生在校和在家表现,及教师、家长的话等。家校联系本每日由学生传递于家校之间,让忙碌的家长利用间隙便可从纸页上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而教师在家长的反馈中也得以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内个性活动,为日常德育做好思想准备和情感铺垫,且于互动中确保了德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在“家校联系本”上,每周我们还特地存留了一个“家庭书香”的页面,指导家长选择图书,鼓励家长每周至少有一次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间,共同探讨书中的话题,在问题的逐渐解决中实现家长对孩子的道德领航作用。
目前我校还在设想建立中小学家长魅力团队,以此来更好地推动家长参与学生的德育辅导,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共同促成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细致德育环境,变化激趣
墨子认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小班化德育要令学生个性充分发展,还得在细致地创设有针对性的德育环境上下功夫。
1.变化的小班化德育课堂
以往,我们的学生规矩地坐于自己的位置,师问生答,一板一眼貌似井然,一成不变发展到九年级,课堂沉默似金的尴尬重复上演,秧田式座位、模式化提问都在无形中阻扼了学生说的欲望和说的机会。
小班化德育课堂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室布局要以学生为本位,而学生是个性不一的个体,那座位也不该是整齐单一的排列。其编排应有更多模式变(下转第125页)(上接第123页)幻的空间,追求灵活但不随意。我们需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去揣度,从有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德育教学去思考,将班级分成4-5个小组,5人左右为一组,或U形或圆形,或辩论式或竞争型,便于学生开展和互动,让老师得以真正进入学生群,平等地贴近中令学生个性思维活跃,各显其才。每月主题变换,如设“生命”、“成长”等章,座位随之调动,但保证在同一主题下有稳定的合作小组,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这优化的编排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有助于全员参与,合理的变化也始终激发着学生兴趣,轻松平等的情境又让学生个性、潜质充分发展,也使我们的德育课堂更人性、更和谐。 2.快乐的小班化德育氛围
小班化德育教室相对空间增大,我们还可设置更多的专题活动区域来营造快乐的德育氛围。设计时我们既需考虑到趣味性和教育性,用多样的形式、缤纷的色彩和道德的思想来武装,也要顾及到学生的动态变化,每一学段的学生有其不同的个性特点,而且随着学段的变化会随之发生变动。
比如我校的一年级“萌芽班”,取消了传统的黑板报,代之而生的是青青豆苗,“小豆苗,初长成,志在参天树”的口号下是学生的展示区,贴满了他们的美术作品和学习点滴记录,步入教室仿佛拥抱希望的春天,作品的背后洋溢着的也必是张张自信的笑脸。又如九年级“扬帆班”,班内设置了“起航心语”、“竞展空间”、图书阅览角、艺术活动区等,一个个独具个性且有人文关怀的角落,都是循循善诱的德育教学者,让本应面临中考压力的学生心灵获得轻松、自由,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爱的激励、美的陶冶,充满朝气而又快乐地启航。
四、细致体验活动,个性张扬
传统的德育教学我们费心思量却收效不佳,究其因是学生主体体验的欠缺。小班化德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凭借其时空重组之利,交与学生更多参与实践机会,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
笔者且以小组合作体验为代表。我们综合评估学生的各方面因素,聚焦其个性及能力的差异,以此为据组建合作小组,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小组中借机闲聊、神游象外的学生将不复存在,每一位学生都动了起来,在自己的航程上主动思考司属的使命,获取独特的个人体验。其中也利用时间之利增强个人展示和小组个性展示的密度,在实践体验中领悟德育思想。同时注重组内新问题生发,打破以往“曲终人散”型合作,让学生带着挑战性期望离开课堂,启迪他们主动搜采信息继续深层次探讨,进一步激发创造活力,促成个性延续发展。
此外,我们的小班化德育也让学生全员参与体验班级管理,发挥个性特长,感受自我价值;班内组建特色小组,将本镇蚕花文化及本校采薇文学特色融入小班,课堂也不再局限于教室,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体验中传承文化,彰显个性。
我校小班化德育在细致地摸索下也已取得了一些成就,学生个性得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而小班化德育教学也给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丰厚的人文底蕴不可少,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不能缺,这一领域犹待我们更深入地探究。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3]俞吉祥.《解读小班化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1.
[4]陈成国.《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德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