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媒介之一。而网络用语则成为时下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最受欢迎的工具。文章对网络用语的定义、类型和特点分别加以阐述,并对其前景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展望。
关键词:网络用语;语言学;互联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当仁不让的成为了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交流媒介。网络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们可以用最便捷的方式获取和发出信息,以此达到交流目的。而人们在网上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顺势衍生出一种新的语言变体一网络用语。
一、网络用语的定义
随着网络用语的出现,国内外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曾在其著作《语言与互联网》中,宽泛地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而于根元在其《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则指出,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语体,它指的是,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跟网络有关的语言,比如计算机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周洪波在《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序中认为“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及BBS上常用的话语”。
对于网络用语的定义虽然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而本文谈到的网络用语,则是狭义的网络用语。即网民在网络交流中用到的网络用语。
二、网络用语的分类
1.音译类
即由数字,字母或其混合而成的谐音词。比如由数字谐音产生的网络词汇:886,表示拜拜了;1314是一生一世;7456表示气死我了。又如字母谐音产生的组合CU,即See you,表示再见;IC即I see,表示我知道了;Q即cute的音译,意为可爱。而最常用的莫过于古灵精怪的汉语谐音。如“灰常”表示非常,“童鞋们”是同学们,“河蟹”即和谐。诸如此类的用语,都是近些年来在网络中大受热捧的流行词汇。
2.缩写类
即又拼音或英文字母缩写组成的词汇。如在QQ聊天中常用的中文缩写:BT表示变态,MM等于美眉,TMD是聊天中常用的脏话;英文缩写也是类似于前者的有一分支:DIY是do it yourself的缩写,OMG则是oh my god的简称。又如汉语词的缩略:蛋白质,表示笨蛋白痴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等等。这类词引起简洁明了的特点获得的网民的热爱。
3.创新类
作为网络用语的又一分支,创新词形成了网络上独树一帜的风景。近些年的络新词大受网民的喜爱。例如在BBS论坛中兴起的“沙发”,表示回帖的人是第一个,第二个则称“板凳”,以此类推,最后可能是“打地铺”。“灌水”是不停地发帖版聊,而“潜水”则是指光看不回帖,或是挂号隐身。而因网络新词的产生而波及到现实生活多个领域的例子,更是层出不穷。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囧”。
“囧”本义为“光明”。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从优酷的“一日一囧”专栏,到《丑女无敌》中的男二号雷,再到徐峥主演的《人在途》,网络新词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生根,发芽。
三、网络用语的性质
1.网络语言具有流行性的特征
它的传播对大众语言交流起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例如,在网上一夜成名的“芙蓉姐姐”,“犀利哥”等名人,赋予了“姐”,“哥”旧词新意,使得他们从比自己年龄稍长的同辈的称呼,变成了如今对那些行为特别,惹人关注的人的代名词。由此衍生的“凤姐”“力量哥”,甚至到现在蹿红网络的“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传说”的经典名言,无一不反映着现代最新的市井民生,社会百态。
2.网络用语具有简洁性的特征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网民在交流中更注重其时效性,即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观点,态度。例如,由符号缩写而成的各种表情可以及时反映交流着的内心状态。(*_*)表示高兴,O_O…表示无语,-(>_<)-表示伤心。诸如此类简洁的符号表情都能迅速反应交流者的性情态度,达到有效且高效交流的目的。
四、网络用语的前景
综上所述,网络用语不仅充当着人们网络交流活动的载体,它也承担着反映现代社会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重任。然而,网络用语本身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变体,再加上网络监管机制的有待完善,它的一些消极方面也出露端倪。比如,一些错别字,随意生造字,粗俗用语等。最典型的莫过于现在流行在90后甚至00后之间的火星文,它的盛行对于青少年习得传统文化知识的影响,乃至对于整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如何,答案不得而知。因此,随着这种新兴的语言变体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并使用它,更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由此可见,正确引导并规范网络用语,推动网络用语的和谐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6
[3]周洪波: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序,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5
关键词:网络用语;语言学;互联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当仁不让的成为了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交流媒介。网络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们可以用最便捷的方式获取和发出信息,以此达到交流目的。而人们在网上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顺势衍生出一种新的语言变体一网络用语。
一、网络用语的定义
随着网络用语的出现,国内外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曾在其著作《语言与互联网》中,宽泛地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而于根元在其《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则指出,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语体,它指的是,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跟网络有关的语言,比如计算机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周洪波在《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序中认为“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及BBS上常用的话语”。
对于网络用语的定义虽然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而本文谈到的网络用语,则是狭义的网络用语。即网民在网络交流中用到的网络用语。
二、网络用语的分类
1.音译类
即由数字,字母或其混合而成的谐音词。比如由数字谐音产生的网络词汇:886,表示拜拜了;1314是一生一世;7456表示气死我了。又如字母谐音产生的组合CU,即See you,表示再见;IC即I see,表示我知道了;Q即cute的音译,意为可爱。而最常用的莫过于古灵精怪的汉语谐音。如“灰常”表示非常,“童鞋们”是同学们,“河蟹”即和谐。诸如此类的用语,都是近些年来在网络中大受热捧的流行词汇。
2.缩写类
即又拼音或英文字母缩写组成的词汇。如在QQ聊天中常用的中文缩写:BT表示变态,MM等于美眉,TMD是聊天中常用的脏话;英文缩写也是类似于前者的有一分支:DIY是do it yourself的缩写,OMG则是oh my god的简称。又如汉语词的缩略:蛋白质,表示笨蛋白痴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等等。这类词引起简洁明了的特点获得的网民的热爱。
3.创新类
作为网络用语的又一分支,创新词形成了网络上独树一帜的风景。近些年的络新词大受网民的喜爱。例如在BBS论坛中兴起的“沙发”,表示回帖的人是第一个,第二个则称“板凳”,以此类推,最后可能是“打地铺”。“灌水”是不停地发帖版聊,而“潜水”则是指光看不回帖,或是挂号隐身。而因网络新词的产生而波及到现实生活多个领域的例子,更是层出不穷。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囧”。
“囧”本义为“光明”。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从优酷的“一日一囧”专栏,到《丑女无敌》中的男二号雷,再到徐峥主演的《人在途》,网络新词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生根,发芽。
三、网络用语的性质
1.网络语言具有流行性的特征
它的传播对大众语言交流起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例如,在网上一夜成名的“芙蓉姐姐”,“犀利哥”等名人,赋予了“姐”,“哥”旧词新意,使得他们从比自己年龄稍长的同辈的称呼,变成了如今对那些行为特别,惹人关注的人的代名词。由此衍生的“凤姐”“力量哥”,甚至到现在蹿红网络的“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传说”的经典名言,无一不反映着现代最新的市井民生,社会百态。
2.网络用语具有简洁性的特征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网民在交流中更注重其时效性,即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观点,态度。例如,由符号缩写而成的各种表情可以及时反映交流着的内心状态。(*_*)表示高兴,O_O…表示无语,-(>_<)-表示伤心。诸如此类简洁的符号表情都能迅速反应交流者的性情态度,达到有效且高效交流的目的。
四、网络用语的前景
综上所述,网络用语不仅充当着人们网络交流活动的载体,它也承担着反映现代社会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重任。然而,网络用语本身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变体,再加上网络监管机制的有待完善,它的一些消极方面也出露端倪。比如,一些错别字,随意生造字,粗俗用语等。最典型的莫过于现在流行在90后甚至00后之间的火星文,它的盛行对于青少年习得传统文化知识的影响,乃至对于整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如何,答案不得而知。因此,随着这种新兴的语言变体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并使用它,更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由此可见,正确引导并规范网络用语,推动网络用语的和谐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6
[3]周洪波: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序,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