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多次的实践研究,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经过一系列“情境作文”的训练,很多本来作文不怎样的学生,他们的作文都有了可喜变化。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同行共同斟酌。
关键词:创设情境;兴趣;写作思路;想象力
【分类号】G623.24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是以观察来感知世界的,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情境,以其“新”“奇”“美”的特点,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愉悦的情感反应。在孩子们的眼里,花呀,树呀,太阳,月亮,周围世界的一切都是活的,会说也会笑。会跑也会飞。作为教师,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孩子们往往会因此持久细致地观察,产生联想,激发描述情境的作文动机。例如我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吹泡泡”,因为三年级是写作文的起步,所以激发儿童为情而造文的情感内驱力是情境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我创设了吹泡泡的情境,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吹泡泡的情境,说、写一段话,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首先,我激趣引出课题。现在,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好吗?问:说说你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说出泡泡的美,和小女孩吹出的祝福)看着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在快乐的吹着七彩的泡泡,吹出了一个个梦想,吹出了一串串祝福。你也想吹泡泡吗?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吹泡泡。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吹泡泡的活动,“看来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想吹泡泡了,我们现在就来比一比,看谁吹的泡泡最大、最美!”学生们都兴趣盎然地进行吹泡泡活动。我再引导学生说吹泡泡的过程,最后启发想象,训练学生说话。“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些泡泡,那就让我们对着天空,尽情地吹吧,让泡泡带上我们的快乐和梦想,飞向远方……”“同学们吹的泡泡可真多呀!我们的教室简直成了——泡泡的乐园,泡泡的世界,泡泡的王國……”
这节课我从引导学生用眼看,观察泡泡的形态美、颜色美,亲身吹泡泡,感受吹泡泡的乐趣,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吹泡泡的过程,调动起学生的感觉、知觉、联想等心理功能,整节课,是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观察情境为基础,以激发情趣为核心,以开拓思路为主导,以描述情境为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拓宽学生写作思路
(一)引导学生留意并学会观察周围看似平淡的生活。我要求学生设置生活点滴记录本,把每天在生活中、校园中小事都简单记录下来,让学生回到自身的生活中写作,以写学生的亲身经历、真实生活为基础。例如:年级的经典朗诵比赛;课堂上,同学们对某一个问题的争论;今天班级为什么值日扣分了;饭桌上,一家人谈论外出游玩的地点……
(二)在作文命题方式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真正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在出作文题目时,力求使其能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倾吐的需要,燃起作文的热情。一是命题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即选择他们熟悉的、理解的、有所触动的、感兴趣的、有真情实感的内容;二是命题力求有新意,以满足学生好奇、好胜、探索、求成的欲望,使其欣然思之。在方式上力求创新,如将某些条件不同的作文题编成一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或者给出某一范围,不硬性规定某一题目。甚至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掌握、捕捉、积累材料,选择表达内容,这样下来,学生的习作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惊喜。
(三)以阅读为载体,丰富习作的内涵。阅读是最直接、最便利诱发学生写作的途径,把习作有机地融入孩子的阅读中,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不仅对孩子的阅读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引领,还加深了孩子对作品内涵的领悟,此时习作成为联结孩子心灵与作品灵魂的桥梁。
1、语文课本的“续”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期待。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故事,有的故事让我们满心欢喜;有的故事催人泪下,甚至不愿接受。于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乘着课文文字继续飞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结尾。如学习完了《穷人》,让学生展开想象,桑娜一家人以后的命运如何,让学生继续续写。
2、“新”写,使故事中有“我”的创造。如学习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改写成导游词,尽量用上文中优美的语言,将文本文字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让学生以文表心,也就是将习作与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读写协调发展。
3、“后”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情感。让学生读完一个故事,一段文字,一个字句,甚至一个词,在心里泛起旁人体察不到的涟漪时,写下自己的感触、读后感。
将习作融入孩子的阅读中,既提升了阅读,使孩子对文学作品有了对话,有了内化,又升华了感悟。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语文课本每篇课文的切入点,让孩子们写作,让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让他们按照情感体验进行作文。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造性想象力
(一)引导儿童在丰富想象的观察活动中,为创造新形象打基础。
小学生不仅用眼睛来观察世界,也通过想象来感知世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万物与人是心灵相通的,他们把洋娃娃看作是自己的小弟弟,把小动物看作是自己的小朋友……在他们的想象世界中,充满着创造力的萌芽。情境作文引导儿童在丰富表象的活动中,为培养创造想象力打下了基础。
(二)激发创造性想象活动,发展创造想象的能力
情境作文教学以观察为基础,扩展创造性想象的广阔空间,发展了儿童的创造想象能力。例如我组织学生去参观校园的时候,引导学生聆听生物园里南风吹拂竹树发出的沙沙声时,用导语激发想象:啊!一棵一棵竹树看着我们欢乐的活动情境,仿佛在干什么?说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出竹树欢歌起舞,友好作伴的动态和话语。这样的创造性想象训练,由于使儿童进入爱说的最佳心理状态,因而想象畅通无阻,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拓宽学生写作思路,发展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是目前作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为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也只有富于情感的文章,才能让人体会到人物所赞颂或批评的内容。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实践中,使学生获取作文的知识,提高作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邓泽棠(主编).《情境作文教学》中国和平出版社,
关键词:创设情境;兴趣;写作思路;想象力
【分类号】G623.24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是以观察来感知世界的,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情境,以其“新”“奇”“美”的特点,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愉悦的情感反应。在孩子们的眼里,花呀,树呀,太阳,月亮,周围世界的一切都是活的,会说也会笑。会跑也会飞。作为教师,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孩子们往往会因此持久细致地观察,产生联想,激发描述情境的作文动机。例如我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吹泡泡”,因为三年级是写作文的起步,所以激发儿童为情而造文的情感内驱力是情境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我创设了吹泡泡的情境,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吹泡泡的情境,说、写一段话,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首先,我激趣引出课题。现在,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好吗?问:说说你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说出泡泡的美,和小女孩吹出的祝福)看着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在快乐的吹着七彩的泡泡,吹出了一个个梦想,吹出了一串串祝福。你也想吹泡泡吗?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吹泡泡。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吹泡泡的活动,“看来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想吹泡泡了,我们现在就来比一比,看谁吹的泡泡最大、最美!”学生们都兴趣盎然地进行吹泡泡活动。我再引导学生说吹泡泡的过程,最后启发想象,训练学生说话。“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些泡泡,那就让我们对着天空,尽情地吹吧,让泡泡带上我们的快乐和梦想,飞向远方……”“同学们吹的泡泡可真多呀!我们的教室简直成了——泡泡的乐园,泡泡的世界,泡泡的王國……”
这节课我从引导学生用眼看,观察泡泡的形态美、颜色美,亲身吹泡泡,感受吹泡泡的乐趣,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吹泡泡的过程,调动起学生的感觉、知觉、联想等心理功能,整节课,是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观察情境为基础,以激发情趣为核心,以开拓思路为主导,以描述情境为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拓宽学生写作思路
(一)引导学生留意并学会观察周围看似平淡的生活。我要求学生设置生活点滴记录本,把每天在生活中、校园中小事都简单记录下来,让学生回到自身的生活中写作,以写学生的亲身经历、真实生活为基础。例如:年级的经典朗诵比赛;课堂上,同学们对某一个问题的争论;今天班级为什么值日扣分了;饭桌上,一家人谈论外出游玩的地点……
(二)在作文命题方式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真正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在出作文题目时,力求使其能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倾吐的需要,燃起作文的热情。一是命题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即选择他们熟悉的、理解的、有所触动的、感兴趣的、有真情实感的内容;二是命题力求有新意,以满足学生好奇、好胜、探索、求成的欲望,使其欣然思之。在方式上力求创新,如将某些条件不同的作文题编成一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或者给出某一范围,不硬性规定某一题目。甚至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掌握、捕捉、积累材料,选择表达内容,这样下来,学生的习作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惊喜。
(三)以阅读为载体,丰富习作的内涵。阅读是最直接、最便利诱发学生写作的途径,把习作有机地融入孩子的阅读中,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不仅对孩子的阅读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引领,还加深了孩子对作品内涵的领悟,此时习作成为联结孩子心灵与作品灵魂的桥梁。
1、语文课本的“续”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期待。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故事,有的故事让我们满心欢喜;有的故事催人泪下,甚至不愿接受。于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乘着课文文字继续飞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结尾。如学习完了《穷人》,让学生展开想象,桑娜一家人以后的命运如何,让学生继续续写。
2、“新”写,使故事中有“我”的创造。如学习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改写成导游词,尽量用上文中优美的语言,将文本文字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让学生以文表心,也就是将习作与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读写协调发展。
3、“后”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情感。让学生读完一个故事,一段文字,一个字句,甚至一个词,在心里泛起旁人体察不到的涟漪时,写下自己的感触、读后感。
将习作融入孩子的阅读中,既提升了阅读,使孩子对文学作品有了对话,有了内化,又升华了感悟。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语文课本每篇课文的切入点,让孩子们写作,让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让他们按照情感体验进行作文。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造性想象力
(一)引导儿童在丰富想象的观察活动中,为创造新形象打基础。
小学生不仅用眼睛来观察世界,也通过想象来感知世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万物与人是心灵相通的,他们把洋娃娃看作是自己的小弟弟,把小动物看作是自己的小朋友……在他们的想象世界中,充满着创造力的萌芽。情境作文引导儿童在丰富表象的活动中,为培养创造想象力打下了基础。
(二)激发创造性想象活动,发展创造想象的能力
情境作文教学以观察为基础,扩展创造性想象的广阔空间,发展了儿童的创造想象能力。例如我组织学生去参观校园的时候,引导学生聆听生物园里南风吹拂竹树发出的沙沙声时,用导语激发想象:啊!一棵一棵竹树看着我们欢乐的活动情境,仿佛在干什么?说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出竹树欢歌起舞,友好作伴的动态和话语。这样的创造性想象训练,由于使儿童进入爱说的最佳心理状态,因而想象畅通无阻,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拓宽学生写作思路,发展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是目前作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为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也只有富于情感的文章,才能让人体会到人物所赞颂或批评的内容。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实践中,使学生获取作文的知识,提高作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邓泽棠(主编).《情境作文教学》中国和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