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国内外对正常人群足底压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未穿鞋情况下的足底压力分布,真正阐述鞋对足相关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还不多见。目的:探讨正常人自然行走过程中未穿鞋和穿普通运动鞋两种情况最大压力值、最大压强值、负荷率、冲量等参数特征,比较裸足与穿鞋力学参数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分析,实验于2007-10在江苏省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完成。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2005级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男大学生10名,年龄(21.00±2.40)岁,体质量(71.53±3.16)kg、身高(176.32±2.62)cm、足长(25.67±0.92)cm,统一穿41码运动鞋。按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受试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实验。方法:采用Footscan7.0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10名受试者进行自然行走过程中动态足底压力测试,包括未穿鞋和穿普通运动鞋两种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足底各区域最大压力值分布、最大压强值分布、负载率分布及冲量分布。②裸足与穿鞋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未穿鞋情况下:足跟内侧平均峰力值最大,其次是第2、3跖骨,足底平均峰力值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和第5跖骨,行走过程中压强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第2跖骨以及足跟部;负荷率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跟外侧;足底冲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3跖骨和足跟部,冲量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第5跖骨。穿鞋情况下,足弓部平均峰力值最大,其次是第1趾,足底平均峰力值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5跖骨,其他区域平均峰力值分布较均匀,行走过程中压强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部;负荷率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和足跟部,足底冲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部,冲量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5跖骨。结论:行走过程中,穿鞋较未穿鞋前足、足弓和足跟部的各参数均升高,特别是第2~5趾骨、足弓部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