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红壤农耕区小型地下蓄水池的建造条件与效益分析

来源 :水资源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ha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西地区降水季节分配极度不均,低山区域早坡地多,成土母质多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土壤风化深,土层深厚,质地黏重,是建造微水工程的有利条件。调查结果表明,长条隧洞式地下蓄水池在攀西地区分布最多。这种蓄水池顺着山坡建造,埋于地表1m以下,不影响地表农作,保证了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攀西地区地下蓄水池类型多样,均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当地的地质地形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地下蓄水池形式。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湟水流域水源地的地貌、气候、水文、社会经济特征,指出水源地存在水土流失、森林减少、草地退化、人类活动增加、水质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保护流域水源地的对策
城市通航水域主要是指穿越城区且具有通航功能的水域,在我国南方城市中极为普遍,如上海市的黄浦江、苏州河,杭州市的京杭运河,广州市的珠江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对土壤侵蚀耗散结构进行分析讨论,建立土壤侵蚀自组织现象形成过程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控制土壤侵蚀耗散结构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等三项水土保持措
根据2014年彬县13个国审、省审旱地小麦品种的展示情况,总结了其各自的品种表现,并对产量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当地筛选优良小麦品种提供了有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