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美育类课程评价方法改革研究

来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各高校关于美育类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已颇见成效,然而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相关理论众多,但可操作性较弱;评价方法仍采用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课程评价滞后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立足美育类课堂教学实际,根据美育类课程的必修或选修课属性,对学生采取课程评价分流管理.其次,逐步改进传统的评价体系,力求做到多元化.最后,运用解构理念,调整课程评价的时序,尽量达到课程评价与教学同步.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德语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空间.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德语学科应主动承担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历史使命,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加强跨文化研究,扫清中德之间交流的语言和文化障碍,构建互联互通、立体化、多层次的德语人才培养体系.
辽西走廊位于辽宁、河北和内蒙古三省区的交界地带,是沟通中原与东北重要的民族-经贸-文化廊道.辽西走廊是历史形成的多元经济、文化和民族交融之地,在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多元一体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今“一带一路”背景下,辽西走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成为辽宁开放合作的西门户和新增长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