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心源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3例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心源性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术后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评估闭塞血管的再通程度,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出院时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疗效较好组和疗效较差组。对所有可能影响患者手术疗效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81例(97.59%)患者术后血管良好再通(TICI分级2b~3级),2例(2.41%)患者术后血管未再通(TICI分级0~2a级)。41例(49.40%)患者手术疗效较好(出院时mRS评分≤3分),42例(50.60%)患者手术疗效较差(出院时mRS评分≥4分)。26例(31.33%)患者术后出现出血转化,16例(19.28%)患者术后因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较重或出血转化占位效应较明显行去骨瓣减压术且疗效较差。单因素分析显示,疗效较好组和疗效较差组在入院时NIHSS评分、血管闭塞部位、血管再通程度、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以及术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血管再通程度、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术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与手术疗效明显相关(OR=1.171,95%CI:1.028~1.333,P=0.017;OR=3.623,95%CI:0.931~14.095,P=0.063;OR=1.012,95%CI:1.003~1.021,P=0.008;OR=3.146,95%CI:0.875~11.309,P=0.079)。结论: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是急性心源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治疗方法,且入院时NIHSS评分、血管再通程度、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术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是患者手术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