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制剂对人肝癌MHCC97L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qwjt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绿脓杆菌制剂(pseudomonas aeruginosa vaccine,PA)对有转移潜能的人肝癌MHCC97L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PA分别作用于MHCC97L细胞,观察细胞增殖、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分析(FCM)、侵袭、运动、迁移、VEGF和MMP2蛋白表达(ELISA法).结果 PA明显抑制MHCC97L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PA 48 h和72 h的IC50分别为3.1×108/ml和1. 9×108/ml.PA浓度为0.5×108/ml、1×108/ml和2×108/ml时,其细胞倍增时间依次增加,克隆形成率依次降低(P均<0.01);FCM显示,G1期细胞比例随PA浓度增加而增加,S+G2期细胞比例随PA浓度增加而降低(P均<0.01).PA浓度为1×108/ml时,穿过人工基底膜(侵袭实验)和上室底膜(运动实验)的细胞数(分别为4.8±1.3和8.8±2.2)明显低于对照组(8.6±2.1和15.6±1.2)(P均<0.01);细胞经72 h培养后,对照组划痕逐渐愈合,1×108/ml的PA组细胞划痕依然明显.ELISA法检测发现,1×108/ml的PA组其VEGF蛋白和MMP2蛋白含量和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绿脓杆菌制剂可抑制人肝癌MHCC97L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其作用部分是通过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实现的;绿脓杆菌制剂可以明显抑制MHCC97L细胞的侵袭、运动和迁移能力,其作用和VEGF、MMP2蛋白分泌关系不明显。

其他文献
肝纤维化是机体针对各种慢性肝损伤所引起的一种损伤修复反应,其不断发展最终将导致肝硬化,而一旦发展为肝硬化,则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将是肝移植.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多种方法试图来治疗肝纤维化,以防其发展为肝硬化.自体成体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及移植后不会发生排斥反应等优点,成为众多肝纤维化治疗方法中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目的 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进行内镜观察和治疗,为肝移植胆管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利用胆道内镜技术,对肝移植术后正常组、胆管损伤组、肝动脉损伤组的病例进行观察,内镜下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对于无T管者,应用子母胆道镜进行.结果 正常的9例肝内外胆管解剖正常,无狭窄、瘢痕,胆管黏膜颜色正常,供-受体胆管吻合口愈合佳.病理学检查均可见修复性的黏膜组织,被覆上皮完整,上皮下纤维组织和小血
目的 探讨混合型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手术方案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12例混合型肝癌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手术方案选择,根据随访结果应用SPSS 13.0软件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12例患者术前均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经病理学证实为混合型肝癌.其中男性10例(83.3%),女性2例(16.
目的 分析LC术中胆囊癌及胆管癌误诊和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LC胆囊癌和胆管癌误诊和漏诊17例的病人资料,部分病人得到二次根治性切除,其他已晚期无法治疗.结果 17例中,胆囊癌14例,胆管癌3例.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3例中,2例二次手术,1例不接受手术.门诊8例,其中3例Trocar切口种植转移,5例建议扩大手术.会诊6例,其中4例再次手术,1例不接受手术,1例转该院手术.结论 LC中有可疑病
肝外胆管良性狭窄可由多种病因所致,如:手术损伤、吻合口狭窄及慢性胰腺炎等,少见病因则有Mirizzi综合征、寄生虫感染、血管畸形等[1].原发性胆管良性狭窄较为罕见,现将本治疗组收治的3例原发性胆总管中段良性狭窄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的几种处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73例次肝移植临床资料.773例中,107例病人有门静脉血栓,其中59例Ⅰ级;33例Ⅱ级;12例Ⅲ级;3例Ⅳ级.Ⅰ、Ⅱ级组行血栓切除或取栓术;Ⅲ级采用取栓术或肠系膜上静脉架桥的方式重建供肝门静脉;对Ⅳ级采用改良门腔静脉半转位术和门静脉胃冠状静脉吻合重建供肝门静脉.结果 Ⅰ、Ⅱ级组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病死率为4.3%.Ⅲ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结果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9例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发现,病理特征及治疗结果 .结果 本组9例中男2例,女7例,中位年龄5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右上腹痛及黄疸等胆管炎征象,8例合并胆道结石或既往有胆道结石手术史,CEA和CA19-9大多正常.B超和CT/MR
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以反复发作的低血糖为主要症状,长期发作可导致大脑不可逆的退行性改变,而临床误诊率颇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现回顾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0年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胰岛素瘤15例,报道如下。
期刊
根据新版的TNM分期,对Ⅰ、Ⅱ期胰头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提高其治疗效果的最可靠方法,即要完全切除肿瘤、胰腺头部(包括胰腺钩突)、颈部、相关脏器(肝门以下胆管、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部分胃)及区域内结缔组织和淋巴结(肠系膜上动脉右侧的淋巴结、神经、结缔组织等,包括腹膜后组织在内),避免任何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残留。
期刊
随着多学科综合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5年生存率已由2.6%提高到20.6%.但是,近20年来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却无明显提高;同时肝癌的诊疗亦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为此,目前亟需根据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综合归纳,提出新的肝癌治疗策略.本文总结了2010年6月前国内外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对有关肝癌手术治疗(肝切除与肝移植)、介入治疗、局部治疗(主要包括射频等)、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