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十分令人忧虑。究其原因,主要有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等四个方面。因此,面对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及时的找寻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 课外阅读 现状 改进措施
Discusses the middleschool student language outside reading shallow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
Zhu Liling
Abstract:The outside reading is the language teaching important constituent.But,the middleschool student language outside reading present situation is extremely disquieting.Investigates its reason,mainly has the student,the school,the guardian,the society and so on four aspects.Therefore,the reason which and produces facing the middleschool student language outside reading present situation,we can not but prompt pursue the improvement the measure.
Keywords:The middleschool studentChineseOutside readingPresent situationImprovement measure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8-0083-03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在《读书杂谈》中,鼓励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不要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中学生需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是,当前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不能不让人忧虑。
1.现状
1.1 学生方面:
1.1.1 无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往往是顺手拈来,阅读时也是漫无目的的任意涉猎、浏览。对于自己该阅读哪些读物心中无数,对于自己想从中获取些什么更是一片茫然。据佛冈中学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组织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显示,在“你读课外书是不是有一个自己的阅读计划”一问中,回答“没有”的占50.3%,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可见一般。
1.1.2 阅读的内容不当,无辨别和选择能力。当今课外阅读的读物可谓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多数学生不管书的好坏优劣,也不看读物有无阅读的价值,而是凭兴趣、赶时尚、图轻松,专挑一些刺激性、消遣性、娱乐性的读物,如武打小说、言情小说等,沉醉于一些丑闻、秘史、暴力、色情等世俗内容。而读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政治经济类读物的学生是少之又少。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不利于情操的陶冶。如果这种情况长期下去,那么将对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1.1.3 缺乏阅读兴趣。当今的学生基本上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的。他们热衷于那些图象式的东西,特别是否猎奇的、情节曲折的、富于幻想的卡通漫画,对读书并不感兴趣,特别是有利于开拓知识面、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和综合知识水平的那些学术价值非常高的书籍。
1.1.4 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虽然不少的学生由于挡不住阅读的诱惑,会忙里偷闲的读几本书,但都是囫囵吞枣。
1.1.5 阅读的方法不当。大多数学生对待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手指弹钢琴,不分精读、略读、浏览。
1.1.6 无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中,碰到生字词不查词典解决,而是望文生义,或者干脆跳过去不读;阅读中,不思考、不去品位、走马观花,读完以后什么也没记住。
1.2 学校方面:
1.2.1 目前,虽然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并根据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没有转变教育观念,一直处在“应试”的圈子里,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极少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去备课,去设计教学,而是从中、高考命题范围上去考虑,凡是考试的内容,就大讲特讲,大练细练,而那些不考的课文,干脆不在考虑。课堂教学往往只是着眼于那百来篇基本课文,进行急功近利的填鸭式训练,对课外阅读“这种长线工程”则不闻不问。这样的教育,学生又怎么会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呢?
1.2.2 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在新的历史时期,现代的教学要求老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术素养,不能完全依赖教学参考和教案进行照本宣科。中学语文教学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培养的责任,语文教师自身应该在这方面做学生的表率和引路人。试想,一个自身知识贫乏的教师怎能担此重任?曾经有一位同事坦诚的对我说道:“受自身知识的限制,想指导也力不从心。”
1.2.3 学校图书馆藏书极为有限甚至是形同虚设等情况非常普遍。在对我县几间普通中学的四百名初中生问卷调查中,有35%的人认为影响阅读的主要原因是图书馆的书籍不够。
1.3 家长方面:
很多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存在没有书读的问题。有的家庭经济困难买不起书,有的地方闭塞难以买到书。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进行“应试管教”。许多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到考试,并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功能和作用。因而对子女看“闲书”大多持否定的态度。他们看到子女看课外书籍,或是没收,或把书撕毁,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也往往局限于让子女读“作文书”之类的。这样严重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部分学生干脆什么书都不看,孤陋寡闻,知识面非常狭窄。
1.4 社会方面:
1.4.1 出版社只顾自身的经济利益。如今,图书市场上令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读物并不多,还没形成一定规模的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这不能不引起出版界的警觉。出版社出书的选择以少投入、易操作、成规模、获暴利为追求目的。于是各类读物重复出版,购买版权、谋取暴利的现象比比皆是。
1.4.2 书价昂贵。现在的课外书,印刷精美,装帧豪华,价格昂贵,少则十元八元,多则成百上千元,城市工薪阶层都有些不敢问津,更何况经济还不宽裕的农村学校和农村家庭,无奈的孩子们只能“望书兴叹”。
1.4.3 有些作家为了名利,不能好好的静下心来为学生写书、写文章。
1.4.4 网络文学的出现。关于网络文学的评论有很多,北师大的王一川教授认为:网络文学有可能给文学带来新的有着革命意义的变化,但它往往难以避免生产空洞的情话、无聊的语言游戏或流行文化的拙劣的模仿制品,形成新的网络废品或语言垃圾,也不能必然的保证文本的个体独创性的实现。这是一番切中肯絮的评论。但对于那些面对课堂上种种分析课文的套话已显麻木的中学生来说,吸引他们的也许正是这些“空洞的情话”、“无聊的语言游戏”以及令人似懂非懂的“另类”脸孔。敏感、浪漫、年轻的心容易从中获得“感动”。科学的说,这是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但是若将各种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政治经济类读物束之高阁而一味的沉浸与这些当中,这就有些舍本求末了。
2.原因
那么,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方面:
2.1 学生方面:课业负担沉重,升学压力过大。
2.2 学校方面:老师教学观念陈旧,依然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圈子,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的重要意义,缺乏对语文课外阅读必要的组织和指导。
2.3 家长方面:家长对子女进行“应试管教”,缺乏对课外阅读重要意义的认识。
2.4 社会方面:①出版界的商业欲望和有些出版社“当家人”的功利欲望,忽视了下一代人的素质教育,以及全面发展的需要。②书价昂贵让人望而却步。③有些作家追求名利。④网络文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3.改进措施
面对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及时的寻找改进措施:
3.1 学生方面:
3.1.1 明确读书目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读书也一样,明确读书目的,是阅读的依据。在阅读之前,应该先确定自己的目的。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目的是在开拓视野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信息容量进一步增强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了解,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其中尤其重要的是通过课外阅读逐渐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学习和考试中的各类问题。“差之毫里,谬之千里”,课外阅读的一定要认真对待。
3.1.2 制订读书计划。知识本身是有序的,求知必须循序渐进,对课外阅读也应该像课堂学习那样作出妥善安排,这就是读书计划。读书计划可以制订一年或几年,也可计划一个月或是几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星期的短期计划。但无论是哪种计划,都应对一个阶段的阅读提出一总的要求,从阅读内容、数量、理解、应用等几个方面列出几个具体要求。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就有章可循,使阅读目标更明确,用力大小可以自由选择。同时,也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检验尺度,明确显示出阅读效果。
3.1.3 正确的选择课外读物。读好书,变“盲目的追求刺激的读”为“有益的读”,变“底层次的读”为“高品位的读”。古人云: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俄国作家高尔基也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可见读好书的重要性。本人认为,学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书籍:①一些谈理想、人生、思想品德修养,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著作。②漫溢着青春气息、闪烁着智慧灵光的中学生报刊、杂志。③一些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的传记。④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⑤一些介绍新知识、新学科、新成果的科普文章、科学小品等,以扩大知识面。⑥一些哲学、美学、辨证法等理论方面的著作和读物。⑦选择语言规范的文章,避免产生误导作用。
3.1.4 讲究阅读方法。为了使课外阅读能获得应有的信息量,避免无效阅读,因而课外阅读要讲究方法。根据不同的的阅读内容和要求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限必须掌握以下三种基本技能:浏览、略读、精读。对那些和学习有关的书则要精读。而那些属于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的读物,为了节省时间,就可以泛读、浏览。
3.1.5 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课外阅读的时间。首先,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学生要把课外当作是课内的延伸,把课内获得最基本最实用的阅读的方法用来指导课外阅读,要真正明白课外阅读促课内理解这一道理。否则便得不偿失。其次,什么时间读什么书,读什么内容都应该切实执行,如寒暑假可以看一些篇幅长、容量大的长篇名著,而周末可看一些精美的时文短章。无论怎样,都不能随意放弃课外阅读。黄庭坚曾有三天不读汉书便觉俗气逼人的说法,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一样。
3.2 学校方面:
3.2.1 教师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正确的看待课外阅读,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2.2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变“不读”为“要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直接动力,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使个体学习。教师要“鼓”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之产生读的冲动。本人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①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②抓住学生相信权威、崇拜名人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③抓住教材中的名家的节选欣赏,推而广之,深入到全篇全文的原著中去,把课堂提高一个档次,引向高层次的阅读。
3.2.3 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形成一流的课外阅读氛围。图书馆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它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浓郁的文化氛围,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使学生走进图书馆时就会产生一种学无止境的心态。同时,图书馆还可经常利用黑板报、画报、墙报等阵地,及时作新书介绍、推荐和书评剪辑;也可请名人专家举办文学作品欣赏讲座,或是针对一些“热门”书籍经常组织专题读书活动和书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图书馆的内容,用高品位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2.4 依据目的性原则,确定目标。语文教学的目标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认知目标,一类是技能目标,还有一类是情感目标。学生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才能据此确定正确的读书方向。因而依据目的性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具体的目标,是搞好课外阅读指导工作的首要环节。确立课外阅读目标要考虑到教材因素,又要考虑到学生因素,如学生的真实水平、思想水平、学习习惯等,切不可无视学生的实际水平,任意把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同时,也不能搞“一刀切,一边倒”,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这样便于激励学生,使其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3.2.5 制定合理的计划,统筹安排。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年龄特征、阅读能力、心理素质等)出发,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的安排,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制定出一套科学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以避免课外阅读的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
3.2.6 引导学生“读好书”,配合教材,向学生有目的、有序、有质、有量的推荐课外读物。在学生“好读书”的基础上,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读好书”。配合教材,根据学生思想实际、语文教学实际,兼顾学生劳逸结合的原则,向学生推荐高品位、高质量、思想性、知识性的课外读物。反对那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多多益善,油多不坏菜”的做法。如初中一二年级大纲要求着重培养记人叙事的能力,就应该介绍一些思想性强、浅显易懂、结构简单的散文、小说、故事;初三年级则重在培养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可推荐一些思想评论、杂谈之类的短文章;高中,除了要求掌握议论文知识外,还要求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可推荐鲁迅杂文选、中国古典四大小说名著等。此外,推荐读物还要注意延伸性。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可介绍学生去读周作人的《桨声灯里的秦淮河》,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介绍学生去读《骆驼祥子》,学了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故乡》可推荐学生去读《呐喊》和《徬徨》,学了《杨修之死》可介绍学生去读《三国演义》。通过延伸性阅读,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2.7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平时也要不断加强阅读,扩展视野。
3.3 家长方面:
3.3.1 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给课外阅读以应有的位置。
3.3.2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课外阅读方面让孩子“吃得饱,吃得好”,不仅有书看,更要有好书看。
3.4 社会方面:
3.4.1 政府加强对出版社的管理,出多书的同时更加要出好书,宁缺毋滥。
3.4.2 规范市场的书籍价格。
3.4.3 写书人能抛开个人名利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书。
3.4.4 加强对网络文学的管理和规范,尽可能的消除其负面影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成功的良方。多读多练,这是公认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前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得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总之,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无论是从语文教学的现状,还是从时代社会的要求,都需要对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黄松海.《课外阅读指津》(《中学生学习技巧》2002年第8期)
[2] 梁玉芝.《中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年第3期)
[3] 叶丽新.《新背景下的老话题——中学语文课外阅读》 (《教育纵横》2001年第3期)
[4] 陈水均.《课外阅读不容忽视》 (《阅读教学》2002年第1期)
[5] 邹峰.《开展延伸阅读的实践与探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 课外阅读 现状 改进措施
Discusses the middleschool student language outside reading shallow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
Zhu Liling
Abstract:The outside reading is the language teaching important constituent.But,the middleschool student language outside reading present situation is extremely disquieting.Investigates its reason,mainly has the student,the school,the guardian,the society and so on four aspects.Therefore,the reason which and produces facing the middleschool student language outside reading present situation,we can not but prompt pursue the improvement the measure.
Keywords:The middleschool studentChineseOutside readingPresent situationImprovement measure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8-0083-03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在《读书杂谈》中,鼓励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不要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中学生需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是,当前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不能不让人忧虑。
1.现状
1.1 学生方面:
1.1.1 无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往往是顺手拈来,阅读时也是漫无目的的任意涉猎、浏览。对于自己该阅读哪些读物心中无数,对于自己想从中获取些什么更是一片茫然。据佛冈中学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组织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显示,在“你读课外书是不是有一个自己的阅读计划”一问中,回答“没有”的占50.3%,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可见一般。
1.1.2 阅读的内容不当,无辨别和选择能力。当今课外阅读的读物可谓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多数学生不管书的好坏优劣,也不看读物有无阅读的价值,而是凭兴趣、赶时尚、图轻松,专挑一些刺激性、消遣性、娱乐性的读物,如武打小说、言情小说等,沉醉于一些丑闻、秘史、暴力、色情等世俗内容。而读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政治经济类读物的学生是少之又少。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不利于情操的陶冶。如果这种情况长期下去,那么将对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1.1.3 缺乏阅读兴趣。当今的学生基本上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的。他们热衷于那些图象式的东西,特别是否猎奇的、情节曲折的、富于幻想的卡通漫画,对读书并不感兴趣,特别是有利于开拓知识面、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和综合知识水平的那些学术价值非常高的书籍。
1.1.4 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虽然不少的学生由于挡不住阅读的诱惑,会忙里偷闲的读几本书,但都是囫囵吞枣。
1.1.5 阅读的方法不当。大多数学生对待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手指弹钢琴,不分精读、略读、浏览。
1.1.6 无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中,碰到生字词不查词典解决,而是望文生义,或者干脆跳过去不读;阅读中,不思考、不去品位、走马观花,读完以后什么也没记住。
1.2 学校方面:
1.2.1 目前,虽然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并根据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没有转变教育观念,一直处在“应试”的圈子里,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极少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去备课,去设计教学,而是从中、高考命题范围上去考虑,凡是考试的内容,就大讲特讲,大练细练,而那些不考的课文,干脆不在考虑。课堂教学往往只是着眼于那百来篇基本课文,进行急功近利的填鸭式训练,对课外阅读“这种长线工程”则不闻不问。这样的教育,学生又怎么会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呢?
1.2.2 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在新的历史时期,现代的教学要求老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术素养,不能完全依赖教学参考和教案进行照本宣科。中学语文教学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培养的责任,语文教师自身应该在这方面做学生的表率和引路人。试想,一个自身知识贫乏的教师怎能担此重任?曾经有一位同事坦诚的对我说道:“受自身知识的限制,想指导也力不从心。”
1.2.3 学校图书馆藏书极为有限甚至是形同虚设等情况非常普遍。在对我县几间普通中学的四百名初中生问卷调查中,有35%的人认为影响阅读的主要原因是图书馆的书籍不够。
1.3 家长方面:
很多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存在没有书读的问题。有的家庭经济困难买不起书,有的地方闭塞难以买到书。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进行“应试管教”。许多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到考试,并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功能和作用。因而对子女看“闲书”大多持否定的态度。他们看到子女看课外书籍,或是没收,或把书撕毁,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也往往局限于让子女读“作文书”之类的。这样严重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部分学生干脆什么书都不看,孤陋寡闻,知识面非常狭窄。
1.4 社会方面:
1.4.1 出版社只顾自身的经济利益。如今,图书市场上令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读物并不多,还没形成一定规模的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这不能不引起出版界的警觉。出版社出书的选择以少投入、易操作、成规模、获暴利为追求目的。于是各类读物重复出版,购买版权、谋取暴利的现象比比皆是。
1.4.2 书价昂贵。现在的课外书,印刷精美,装帧豪华,价格昂贵,少则十元八元,多则成百上千元,城市工薪阶层都有些不敢问津,更何况经济还不宽裕的农村学校和农村家庭,无奈的孩子们只能“望书兴叹”。
1.4.3 有些作家为了名利,不能好好的静下心来为学生写书、写文章。
1.4.4 网络文学的出现。关于网络文学的评论有很多,北师大的王一川教授认为:网络文学有可能给文学带来新的有着革命意义的变化,但它往往难以避免生产空洞的情话、无聊的语言游戏或流行文化的拙劣的模仿制品,形成新的网络废品或语言垃圾,也不能必然的保证文本的个体独创性的实现。这是一番切中肯絮的评论。但对于那些面对课堂上种种分析课文的套话已显麻木的中学生来说,吸引他们的也许正是这些“空洞的情话”、“无聊的语言游戏”以及令人似懂非懂的“另类”脸孔。敏感、浪漫、年轻的心容易从中获得“感动”。科学的说,这是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但是若将各种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政治经济类读物束之高阁而一味的沉浸与这些当中,这就有些舍本求末了。
2.原因
那么,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方面:
2.1 学生方面:课业负担沉重,升学压力过大。
2.2 学校方面:老师教学观念陈旧,依然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圈子,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的重要意义,缺乏对语文课外阅读必要的组织和指导。
2.3 家长方面:家长对子女进行“应试管教”,缺乏对课外阅读重要意义的认识。
2.4 社会方面:①出版界的商业欲望和有些出版社“当家人”的功利欲望,忽视了下一代人的素质教育,以及全面发展的需要。②书价昂贵让人望而却步。③有些作家追求名利。④网络文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3.改进措施
面对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及时的寻找改进措施:
3.1 学生方面:
3.1.1 明确读书目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读书也一样,明确读书目的,是阅读的依据。在阅读之前,应该先确定自己的目的。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目的是在开拓视野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信息容量进一步增强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了解,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其中尤其重要的是通过课外阅读逐渐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学习和考试中的各类问题。“差之毫里,谬之千里”,课外阅读的一定要认真对待。
3.1.2 制订读书计划。知识本身是有序的,求知必须循序渐进,对课外阅读也应该像课堂学习那样作出妥善安排,这就是读书计划。读书计划可以制订一年或几年,也可计划一个月或是几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星期的短期计划。但无论是哪种计划,都应对一个阶段的阅读提出一总的要求,从阅读内容、数量、理解、应用等几个方面列出几个具体要求。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就有章可循,使阅读目标更明确,用力大小可以自由选择。同时,也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检验尺度,明确显示出阅读效果。
3.1.3 正确的选择课外读物。读好书,变“盲目的追求刺激的读”为“有益的读”,变“底层次的读”为“高品位的读”。古人云: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俄国作家高尔基也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可见读好书的重要性。本人认为,学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书籍:①一些谈理想、人生、思想品德修养,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著作。②漫溢着青春气息、闪烁着智慧灵光的中学生报刊、杂志。③一些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的传记。④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⑤一些介绍新知识、新学科、新成果的科普文章、科学小品等,以扩大知识面。⑥一些哲学、美学、辨证法等理论方面的著作和读物。⑦选择语言规范的文章,避免产生误导作用。
3.1.4 讲究阅读方法。为了使课外阅读能获得应有的信息量,避免无效阅读,因而课外阅读要讲究方法。根据不同的的阅读内容和要求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限必须掌握以下三种基本技能:浏览、略读、精读。对那些和学习有关的书则要精读。而那些属于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的读物,为了节省时间,就可以泛读、浏览。
3.1.5 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课外阅读的时间。首先,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学生要把课外当作是课内的延伸,把课内获得最基本最实用的阅读的方法用来指导课外阅读,要真正明白课外阅读促课内理解这一道理。否则便得不偿失。其次,什么时间读什么书,读什么内容都应该切实执行,如寒暑假可以看一些篇幅长、容量大的长篇名著,而周末可看一些精美的时文短章。无论怎样,都不能随意放弃课外阅读。黄庭坚曾有三天不读汉书便觉俗气逼人的说法,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一样。
3.2 学校方面:
3.2.1 教师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正确的看待课外阅读,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2.2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变“不读”为“要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直接动力,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使个体学习。教师要“鼓”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之产生读的冲动。本人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①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②抓住学生相信权威、崇拜名人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③抓住教材中的名家的节选欣赏,推而广之,深入到全篇全文的原著中去,把课堂提高一个档次,引向高层次的阅读。
3.2.3 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形成一流的课外阅读氛围。图书馆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它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浓郁的文化氛围,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使学生走进图书馆时就会产生一种学无止境的心态。同时,图书馆还可经常利用黑板报、画报、墙报等阵地,及时作新书介绍、推荐和书评剪辑;也可请名人专家举办文学作品欣赏讲座,或是针对一些“热门”书籍经常组织专题读书活动和书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图书馆的内容,用高品位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2.4 依据目的性原则,确定目标。语文教学的目标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认知目标,一类是技能目标,还有一类是情感目标。学生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才能据此确定正确的读书方向。因而依据目的性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具体的目标,是搞好课外阅读指导工作的首要环节。确立课外阅读目标要考虑到教材因素,又要考虑到学生因素,如学生的真实水平、思想水平、学习习惯等,切不可无视学生的实际水平,任意把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同时,也不能搞“一刀切,一边倒”,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这样便于激励学生,使其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3.2.5 制定合理的计划,统筹安排。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年龄特征、阅读能力、心理素质等)出发,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的安排,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制定出一套科学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以避免课外阅读的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
3.2.6 引导学生“读好书”,配合教材,向学生有目的、有序、有质、有量的推荐课外读物。在学生“好读书”的基础上,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读好书”。配合教材,根据学生思想实际、语文教学实际,兼顾学生劳逸结合的原则,向学生推荐高品位、高质量、思想性、知识性的课外读物。反对那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多多益善,油多不坏菜”的做法。如初中一二年级大纲要求着重培养记人叙事的能力,就应该介绍一些思想性强、浅显易懂、结构简单的散文、小说、故事;初三年级则重在培养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可推荐一些思想评论、杂谈之类的短文章;高中,除了要求掌握议论文知识外,还要求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可推荐鲁迅杂文选、中国古典四大小说名著等。此外,推荐读物还要注意延伸性。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可介绍学生去读周作人的《桨声灯里的秦淮河》,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介绍学生去读《骆驼祥子》,学了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故乡》可推荐学生去读《呐喊》和《徬徨》,学了《杨修之死》可介绍学生去读《三国演义》。通过延伸性阅读,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2.7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平时也要不断加强阅读,扩展视野。
3.3 家长方面:
3.3.1 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给课外阅读以应有的位置。
3.3.2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课外阅读方面让孩子“吃得饱,吃得好”,不仅有书看,更要有好书看。
3.4 社会方面:
3.4.1 政府加强对出版社的管理,出多书的同时更加要出好书,宁缺毋滥。
3.4.2 规范市场的书籍价格。
3.4.3 写书人能抛开个人名利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书。
3.4.4 加强对网络文学的管理和规范,尽可能的消除其负面影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成功的良方。多读多练,这是公认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前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得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总之,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无论是从语文教学的现状,还是从时代社会的要求,都需要对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黄松海.《课外阅读指津》(《中学生学习技巧》2002年第8期)
[2] 梁玉芝.《中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年第3期)
[3] 叶丽新.《新背景下的老话题——中学语文课外阅读》 (《教育纵横》2001年第3期)
[4] 陈水均.《课外阅读不容忽视》 (《阅读教学》2002年第1期)
[5] 邹峰.《开展延伸阅读的实践与探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