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祖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毕生弘法的记录,也是他教学风格的体现。慧能在教学中展示出他独特的教学风格,即:对修行者个体人格的尊重,主体精神的张扬和教学方式的灵活。
慧能是我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他一生弘法的记录主要集中于《六祖坛经》,因此,本书当是六祖慧能禅学思想的忠实体现。慧能弘法于芸芸众生,说教之中也展示出他独特的教学风格。文章试从《六祖坛经》入手,对其教学风格做一简要分析。
一、对修行者个体人格的尊重
佛家对修行者个体人格的尊重莫善于对其佛性资质的确认。在中国佛教史中,对一切众生是否皆有佛性这一问题,各人各派曾操持一端。慧能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倡导一切众生佛性均等,绝无高低贵贱之分。他初见五祖弘忍大师时即持此说,为自己争得了人格上的尊重。
慧能在弘法实践中,严格落实自己的众生平等思想,尊重诸位修行者,决不以至圣先师自居。他只是宣传佛法,答疑解惑,一旦诸学者自悟解脱即与圣人无别,更与自己无别。他认为修功德之人要平等尊重一切众生,若有轻视他人的意念便会导致无功的恶果。慧能对广大修行者个体人格的尊重,维护了他们成佛的自信,为他的弘法实践踏实了基础。
二、对修行者主体精神的张扬
慧能主张佛性是人生而具有的,成佛是自家本事,是修行者对个体内心的观照与体悟,而非逻辑的推理与验证。故慧能的教学重在对修行者主体精神的张扬。试分三点论述:
(一)“识心见性”的教学宗旨。慧能肯定众生佛性平等且成佛是自家本事,把人的自性同佛直接等同起来,认为人的自性就是佛。他还把人的自性和自心等同起来,实现了心性合一。因此,慧能的教学宗旨始终不离开“识心见性”。自心是万法的本原,自性清净是成佛的前提,诸修行者只要坚定主观信念,识得内心的空明澄澈,便是求得佛果。倘若错用意念落入外道,便缘木求鱼,劳而无功。
(二)“自悟自修”的教学原则。慧能指明“识心见性”是成佛的根本法门,成得与否全在修行者自身能否觉悟,绝非依赖于外界的赐予与恩宠。慧能的教学也以张扬修行者的主体精神为原则,令诸修行者自修自悟,自得解脱。自性清净是成佛的基础,修行者需以内在智慧观照心性,求得内外澄彻、精神解脱,即可顿入佛地。若起邪迷妄念,欲求外界之恩赐而得解脱,则是南辕北辙。能自悟者不求外力即可获得解脱,不能自悟者须借它善知识示导见性,指明出路。而指明出路后,具体的参省仍在修行者的主观努力。因此,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体精神的张扬正是慧能指导诸修行者明心见性的枢机所在。同时,他所谓的自悟是指“顿悟”,是修行者通过直觉的主观体验,于一瞬间达到的精神解脱状态。
慧能自悟自修的教学原则还包括他对佛典迷信的破除,他说:“善知识,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关照故,不假文字”。这些文字,即指诸般佛典及其所表达的教理教义与规范准则。在传统佛教中,它们代表着至尊无上的理论权威,诸修行者须严格遵守而奉行之,方有求得解脱的可能。这和慧能的学说大相抵牾,因此,他劝导诸弟子勿对其盲从迷信,因为“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十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兴,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在慧能看来,“诸经典和论释中展示的佛教徒的教训,不过是为拭去知识上的灰尘而说的一通废话”,毫无神秘可言。铃木大拙曾说:“在禅中,任何权威都来自内心。”这句话应当是对慧能破除佛典迷信行为的一个很好注脚。
(三)“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慧能“识心见性”的教学宗旨与“自悟自修”的教学原则绝非要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他要求修行者集佛理的学习与心性的开悟为一体,做到知行合一。对心口不一、割裂知行关系的行为,他是持批判态度的。与之相对的,他认为真正的修行是心口相应,知行一体。慧能这一实践观主要集中于他对“定慧等学”的论述。定、慧本是传统禅法修行的两个方面:定属于行的范畴,指通过打坐求得意念的集中和精神的专注;慧属于知的范畴,指在定的基础上获取的义理体验和悟解。可在具体的修行过程中,修行者往往会忙于意念的集中而疏于义理的悟解,导致知行脱节,难成正果。慧能革除其弊,赋予其新意,认为定慧是即体即用的关系,操作也更为简易,“若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慧能的这一主张将人从疲倦的打坐中解脱出来,赋予了修行者更为活泼的主体精神!
三、对修行者教学方式的灵活
在弘法过程中,慧能十分注意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解说佛理,启发修行者识心见性,顿悟成佛。这些方式常表现为:打比方、做对比、颂禅偈等等,自由灵活,随机而用。在说理时,恰当运用打比方的形式可以把抽象的事理表达得具体,概念的东西表达的形象,给人以亲切、真实、生动的联想,使人深刻地认识道理。慧能还常用对比手法,把同一事理的正反两面并列在一起,使它们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一方,否定另一方,给人以更为信服的教育。颂禅偈也是慧能说法的重要手段,偈文或总结法要,或随机渡人,皆音律和谐,平白晓畅,于简短的言语中蕴含丰富的至理,颇便修行者記忆,参省。限于篇幅,兹不举例。
慧能在弘法中展示的教学风格内容丰富、机变灵活,对后世禅宗的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是佛界教育的重要财富,对我们当今的教育理念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邢东风.禅悟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高令印.中国禅学通史[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慧能是我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他一生弘法的记录主要集中于《六祖坛经》,因此,本书当是六祖慧能禅学思想的忠实体现。慧能弘法于芸芸众生,说教之中也展示出他独特的教学风格。文章试从《六祖坛经》入手,对其教学风格做一简要分析。
一、对修行者个体人格的尊重
佛家对修行者个体人格的尊重莫善于对其佛性资质的确认。在中国佛教史中,对一切众生是否皆有佛性这一问题,各人各派曾操持一端。慧能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倡导一切众生佛性均等,绝无高低贵贱之分。他初见五祖弘忍大师时即持此说,为自己争得了人格上的尊重。
慧能在弘法实践中,严格落实自己的众生平等思想,尊重诸位修行者,决不以至圣先师自居。他只是宣传佛法,答疑解惑,一旦诸学者自悟解脱即与圣人无别,更与自己无别。他认为修功德之人要平等尊重一切众生,若有轻视他人的意念便会导致无功的恶果。慧能对广大修行者个体人格的尊重,维护了他们成佛的自信,为他的弘法实践踏实了基础。
二、对修行者主体精神的张扬
慧能主张佛性是人生而具有的,成佛是自家本事,是修行者对个体内心的观照与体悟,而非逻辑的推理与验证。故慧能的教学重在对修行者主体精神的张扬。试分三点论述:
(一)“识心见性”的教学宗旨。慧能肯定众生佛性平等且成佛是自家本事,把人的自性同佛直接等同起来,认为人的自性就是佛。他还把人的自性和自心等同起来,实现了心性合一。因此,慧能的教学宗旨始终不离开“识心见性”。自心是万法的本原,自性清净是成佛的前提,诸修行者只要坚定主观信念,识得内心的空明澄澈,便是求得佛果。倘若错用意念落入外道,便缘木求鱼,劳而无功。
(二)“自悟自修”的教学原则。慧能指明“识心见性”是成佛的根本法门,成得与否全在修行者自身能否觉悟,绝非依赖于外界的赐予与恩宠。慧能的教学也以张扬修行者的主体精神为原则,令诸修行者自修自悟,自得解脱。自性清净是成佛的基础,修行者需以内在智慧观照心性,求得内外澄彻、精神解脱,即可顿入佛地。若起邪迷妄念,欲求外界之恩赐而得解脱,则是南辕北辙。能自悟者不求外力即可获得解脱,不能自悟者须借它善知识示导见性,指明出路。而指明出路后,具体的参省仍在修行者的主观努力。因此,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体精神的张扬正是慧能指导诸修行者明心见性的枢机所在。同时,他所谓的自悟是指“顿悟”,是修行者通过直觉的主观体验,于一瞬间达到的精神解脱状态。
慧能自悟自修的教学原则还包括他对佛典迷信的破除,他说:“善知识,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关照故,不假文字”。这些文字,即指诸般佛典及其所表达的教理教义与规范准则。在传统佛教中,它们代表着至尊无上的理论权威,诸修行者须严格遵守而奉行之,方有求得解脱的可能。这和慧能的学说大相抵牾,因此,他劝导诸弟子勿对其盲从迷信,因为“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十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兴,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在慧能看来,“诸经典和论释中展示的佛教徒的教训,不过是为拭去知识上的灰尘而说的一通废话”,毫无神秘可言。铃木大拙曾说:“在禅中,任何权威都来自内心。”这句话应当是对慧能破除佛典迷信行为的一个很好注脚。
(三)“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慧能“识心见性”的教学宗旨与“自悟自修”的教学原则绝非要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他要求修行者集佛理的学习与心性的开悟为一体,做到知行合一。对心口不一、割裂知行关系的行为,他是持批判态度的。与之相对的,他认为真正的修行是心口相应,知行一体。慧能这一实践观主要集中于他对“定慧等学”的论述。定、慧本是传统禅法修行的两个方面:定属于行的范畴,指通过打坐求得意念的集中和精神的专注;慧属于知的范畴,指在定的基础上获取的义理体验和悟解。可在具体的修行过程中,修行者往往会忙于意念的集中而疏于义理的悟解,导致知行脱节,难成正果。慧能革除其弊,赋予其新意,认为定慧是即体即用的关系,操作也更为简易,“若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慧能的这一主张将人从疲倦的打坐中解脱出来,赋予了修行者更为活泼的主体精神!
三、对修行者教学方式的灵活
在弘法过程中,慧能十分注意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解说佛理,启发修行者识心见性,顿悟成佛。这些方式常表现为:打比方、做对比、颂禅偈等等,自由灵活,随机而用。在说理时,恰当运用打比方的形式可以把抽象的事理表达得具体,概念的东西表达的形象,给人以亲切、真实、生动的联想,使人深刻地认识道理。慧能还常用对比手法,把同一事理的正反两面并列在一起,使它们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一方,否定另一方,给人以更为信服的教育。颂禅偈也是慧能说法的重要手段,偈文或总结法要,或随机渡人,皆音律和谐,平白晓畅,于简短的言语中蕴含丰富的至理,颇便修行者記忆,参省。限于篇幅,兹不举例。
慧能在弘法中展示的教学风格内容丰富、机变灵活,对后世禅宗的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是佛界教育的重要财富,对我们当今的教育理念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邢东风.禅悟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高令印.中国禅学通史[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