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蛟:团队是企业的财富

来源 :投资与合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成立后,和利企业集团实现了快速扩张。彭子蛟认为,和利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关键是解决了人的问题。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公司在员工的管理培训方面不曾有过一丝懈怠,并因此形成了和利企业集团独有的特色。公司一手抓员工的成长管理,一手抓员工的收入管理,同时还努力为大家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充满正能量的公司发展环境,不断吸引着认同和利事业的仁人志士踊跃加入这个集体。
  在和利,事业是所有人的出发点和目标所在,大家上下一心,共同为之努力耕耘。在这里,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没有官僚习气,不论公司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大家统称为和利事业伙伴。员工们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山西和利是我家,我用生命保卫它。
  彭子蛟坚信,有了人,有了一心一意做事业的团队,和利事业一定会走向成功!
  人生要有所作为
  因果关系是深藏在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中的永恒定律。彭子蛟对“人”的重视和对员工的悉心关怀,并非是出于企业管理的表面需要和对其他企业成功经验的借鉴,其根源在于他自己的成长经历。
  彭子蛟生于四川,是一位从山沟里走出来的企业家。他人生中的几个重要成长阶段与我国文革、改革开放等几个历史时期正好重合,这些时间段由此在他的生命里留下了深刻烙印。
  童年的彭子蛟生长在一个知识氛围浓厚、幸福温暖的家庭中。父亲解放初期就读于军政大学,毕业时被分配到北海舰队成为一名军官,转业后进入国家第二工业机械部工作。由于生活的原因,彭子蛟的父亲后来回到四川老家任教,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他眼中,父亲敬业正直、多才多艺,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母亲温柔善良,言语不多,每日默默操持家务。从彭子蛟记事起,父亲就开始向他传授国学知识,他是在诸子百家的思想、春秋战国的硝烟和优美的诗歌词赋熏陶中渐渐长大的。但是好景不长,文革中父亲受到冲击,被造反派打成残疾。一夜之间,家庭生活的重担压到了母亲的肩上。作为长子,彭子蛟也开始帮助母亲照顾弟妹,分担起家庭重任。少年梦碎,生活一下陷入无底的深渊,彭子蛟也在这一刻真正长大。如今回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彭子蛟依然非常感慨:“作为长子,我在那段时间里深刻理解了‘责任’这两个字的份量。今天在对员工的培训中,责任已经成为重要的内容。”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责任感是一个人做事的动力,也是一个人要事业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品格。”
  18岁时彭子蛟应征入伍,到新疆某部队服役。在那里,他感受到了军队大家庭的温暖,并在组织与战友的帮助下走出生活的阴影,迅速成长起来。“我在入伍第一年就入了党,由于文学艺术方面的特长突出,组织又任命我为宣传干事。我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直到转业。”岁月倥偬,如今事业有成的彭子蛟他对于部队领导在自己青年时代给予的关怀培养一直念念不忘:“部队生活强壮了我的身体,坚定了我的意志,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身上所担负的国家民族赋予的使命。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立下志向:人生不可虚度,一定要有所作为!”
  但理想与现实间总是有着难以拉近的距离。彭子蛟转业后进入新疆地方政府任职,他那干出一番事业的满腔激情却在机关单位“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读半天”这种单调乏味的节奏中被日益消耗。生活不能这样下去,他开始寻找突破口。几次远赴海南、广州、上海出差的见闻拓宽了他的视野,受到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感染,彭子蛟最终毅然辞职下海,离开备受尊敬的政府官员岗位,转而成为一名个体工商户。“放着‘铁饭碗’不端,却要当一名没有保障的个体户,家人不解,朋友不解,纷纷阻止劝说。我扛住了这些压力,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在做什么。”对于当年的决定,彭子蛟至今无悔。
  下海确实给彭子蛟带来了实惠,他很快成为自己生活圈子中的第一个“万元户”,并成为第一个住上商品房的人。有着实业报国思想的彭子蛟没有小富即安,1998年,他放弃自己在新疆打拼多年的产业,南下成都,进入一家做管理咨询培训的台资企业。在这家公司,他从基层员工做起,一步步悉心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的技法,最终获得了企业管理的系统经验。
  令彭子蛟印象尤其深刻的是,这家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成绩以及企业文化在公司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他说:“公司的员工个个精神饱满,那时候大家的工资都不高,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的干劲。”今天和利的企业文化建设依然有当年这家台资公司的影子,只不过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彭子蛟在继承学习的基础上又对其加以创新和升华,使其更适应时代,适应和利的实际。
  如今,他还与这家台资公司的老总保持着联系,有时还会就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征询对方的意见。彭子蛟一直感恩于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说自己就像寓言中那个用做事的诚心和执着感动神明的愚公,在关键时刻总能碰到贵人出手相助。
  一流企业文化价值非凡
  彭子蛟说:“三流企业管理靠人才,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过分依赖某个人的话,它就只能成为三流企业;二流企业管理靠机制,机制会把人的作用分成无数碎片,因此谁走了都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而一流的企业是靠文化来管理的。机制不能挖掘出人的潜力,文化却能做到。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完善和落实管理系统的助推力,是企业生产力的催化剂。”
  在和利,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时的运动,而是融入到了日常的行为习惯和当中。和利企业文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员工能够快乐地工作,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在和利,员工不分职位高低、级别大小,每个人过生日时企业都会组织庆生会,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员工的家人去世,公司都会组织专人前去吊唁,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而在平时,各种饱含健康、激情以及互动互励色彩的活动更是内容繁多,它们有效地营造了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和利为员工提供的奖励和福利。除了发放奖金以外,公司还会满足大家出去看世界的要求,组织表现出色的员工到全国各地以及国外旅游。和利组织的第一次旅游是华东五省市五日游。举办这次活动目的之一是让这些优秀员工去经济发达地区体验生活,去学习别人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生活节奏和生活追求,以此来影响员工个人的思想行为,并带动公司中更多的人。   仅仅靠口头教条地说教,企业文化理念很难深入人心,而这一次次情感交融、多姿多彩的活动却能够在人的心灵中形成沉淀。企业文化把员工的心凝聚起来,他们愿意为和利事业贡献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也会像维护自己的家那样维护这个集体。在时间的作用下,这些积淀聚沙成塔,能够转化成员工在岗位上的行动,最终体现为企业的经营业绩。从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集团员工的人均工资从1300元跃升至4500元,3年增长了3倍多。如果数字会说话,相信它肯定会站出来感念企业文化的功劳。
  记者了解到,和利每年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平均要投入50万元。彭子蛟表示,随着企业发展,未来还会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他说,企业文化是生产力的催化剂,它能够激发员工的激情,能够触及员工的灵魂。没有这个催化剂,员工就会颓丧并传播消极能量。有些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唱唱歌、做做晨操,把它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配料,这种认识不但片面,而且极端错误。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把企业文化作为一道美味佳肴来用心经营,让员工爱吃,让大家获得营养。
  团队建设的“和利秘笈”
  多年从事培训和企业管理的经历,让彭子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团队建设方法。他认为,一个领导要想带出一个能打硬仗的团队,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确立团队精神。没有哪个人是万能的,个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团队的支持,因为即使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无法独自完成取经大任。在企业里,大家可以通过建立人际互赖关系,通过别人的帮助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于团队而言,伙伴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相互协作至关重要。无论力量型的人、追求完美型的人、活泼型的人还是平和型的人,都能凭借自己的性格魅力赢得团队中伙伴的支持。这样一来,企业就能够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
  “团队精神集中体现为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团队精神要求团队成员有统一的奋斗目标或价值观,而且需要彼此信赖,需要适度的引导和协调,需要正确而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的传递和灌输。”彭子蛟向记者解释了团队精神的内涵,接着他补充说:“团队精神强调的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合作态度,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成员自觉地认同肩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目标共同奉献。”
  其次,要精选并确立共同目标。团队精神形成后,接下来最重要的莫过于精选一个共同目标并采取有效策略,亲聆每个成员的思想,使他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全身心地奋斗。这一目标是团队成员共同愿望在客观环境中的具体化,它以实现团队整体利益为前提,同时也要包括团队成员的个人意愿和目标,充分体现团队成员的个人意志与利益,并且具有足够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能够唤起团队成员的激情。另外,这一目标还要随环境的变化有所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整个团队效率的最大化。
  第三,团队建设要讲究方式方法,树立典型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要经常表彰各方面的好人好事,营造典型示范效应,使全体部属向榜样看齐,让其明白团队提倡或反对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并鼓励成员学先进,帮后进,积极进取,团结向上。作为团队主管,要及时发现典型,总结典型,运用典型。
  最后,要营造良好的团队文化。团队是一个整体,团队文化需要的是正面文化,要能够体现基本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导向,让成员知荣辱,有凝聚力。在现实中,有的团队是松散的,如一盘散沙,甚至是互相排斥斗狠,关系紧张,彼此分裂,形成小派别;有的团队则团结有序,合作共赢,富有团队意识,互相理解包容,甚至有些还形成了亲情文化。理想的团队成员关系应当是和谐的,应当在工作中能够肝胆相照,在生活中能够互相取暖。
  和谐团队要用爱去打造,一个充满爱的团队才具有生命力。和利这个大团队实现了以爱构建和谐,以和谐获得进步,以进步促动发展,以发展积累财富。对此,彭子蛟坚定地表示:“建设团队应当以人为本,团队就是企业的财富!”
其他文献
在《圣经·旧约全书》中记载,上帝对诺亚说:“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的造,里外抹上松香。”因了这质地卓越的歌斐木,诺亚方舟才能在千年一遇的洪水中救助众生。更好地帮助客户挑选金融产品,是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亚”)一直坚持在做的事,于是,便有了歌斐资产管理公司。  2009年,诺亚决定成立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斐”)。当时中国的金融服务正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
期刊
“没有创业投资,就没有集团的发展壮大。创业投资是和利集团的核心,通过它来整合集团的各个经济体,形成发展的合力。”谈到创业投资在集团中的战略地位,彭子蛟如是说。  和利创投的投资方式灵活多样,包括合伙、收购、自主投资经营等。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和利创投都要拥有控股权。和利创投总经理薛宝玉解释了坚持这种做法的意义:“现阶段,和利创投还是一个经验不足的新型创投公司,管控风险的能力较弱。而和利企业管理有限
期刊
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刻,需要我们鼓起勇气做出选择。这些选择也许不符合传统思维模式,也可能让我们必须不顾朋友的忠告而执着前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选择执迷不悔。因为,我们抛开所有顾及,相信自己的选择,做了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  回首往昔,在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亚”)的发展历史上,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2005年开始创业,2007年获红杉资本投资,2010年在纽交所上市,2012年获得香
期刊
长期以来,中国被誉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大国,但却从未获得生产优质产品的声誉。而近年来,增长放缓的中国经济又在改变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在此,我们不妨以中国机床行业面对的市场需求变化为例,来看看文化是如何影响经济的。  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市场对机床产品的需求标准正在从“廉价”和“易用”转向“优质”,也就是说,现在市场更需要能够生产出优质产品的机床。由此,中国的制造业也在经历一个整体升级过程。有能力
期刊
在中国发展强劲的创投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其中。尤其是一些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更是憧憬着在创投这片热土上能有一番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武汉固德银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固德银赛”)总经理岳蓉——这位有着4年大学教师经历的知性女子,在中国创投行业的发展初期就投身其中,至今已征战13个春秋。其间,她曾见证这个行业的繁荣,也曾经历这个行业的低谷,无论何时,
期刊
“城镇化”和“私募基金”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不过,当私募基金遭遇城镇化,二者结合催生出“城镇化私募基金”时,情况就变得大不相同。在IPO退出渠道受阻、资金募集困难、竞争加剧等种种不利因素的作用下,私募基金行业目前正陷入空前低迷状态。然而近期有报道称,城镇化概念私募基金正异军突起!城镇化领域俨然成为私募基金的“蓝海”。事实果真如此吗?  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在我国由来已久,官方最早在2000年的“十
期刊
2007年~2013年,中国投资界快速兴起了一个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群体。它成为投资界和文化产业界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也成为文化产业股权投资领域的重要力量。  在7年时间里,国内发起设立的文化产业综合股权投资基金多达42只,其中38只披露了募资总金额,募资目标金额高达1243.15亿元,平均单只基金的募集目标金额达到32.71亿元。首期实际募集金额达404.4亿元,单只基金的首期平均募集金额为11.23
期刊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课题。而此时,中国金融业如何实现跨业态发展,金融联席会议如何实现大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如何更有效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地方金融平台如何建设,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等问题,也成为时下中国金融改革必须回答的关键性问题。作为大金融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VC/PE行业也面临着这些问题,而它们都需要在行业自身发展及与其它金融机构协调互动的过程
期刊
为促进投资基金发展,又有效防范其避税,国外普遍结合投资基金的特点,制定特别税收规则。我国有关投资基金的所得税政策仍停留于简单比照个人投资者或者工商企业的层面,导致一方面有些投资基金面临双重征税带来的沉重税负,另一方面相当多的投资基金处于税收征管盲区,避税乱象丛生。其结果既扰乱了税收秩序,也不利于基金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亟待通过顶层设计,重构投资基金所得税政策体系。  一、国外投资基金所得税政策的
期刊
2013年8月26日,是诺亚财富值得铭记的日子。暮然回首,诺亚已走过整整十年。这十年,它经历了不平凡的创业之路;这十年,它引领了独立财富行业的创新之路;这十年,它收获了太多的惊喜与荣誉……  每一场危机,都是对财富的一次洗礼。世界上没有能够永远增值的财富,至险之境必需至胜之策,其关键就在于看透趋势,把握脉动,等待时机。在成长的过程中,诺亚不仅仅是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还成为了行业建设的推动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