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幸福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某个时间退休后,我想再做几年研究,慢慢做些自己愿意做的研究。我还是想过一种有控制感的生活,不希望与儿女之间过度依赖。第一,我希望我以后的生活有保障。第二,我希望我的儿女快乐健康地生活,将来自己有谋生的能力,物质上双方不会有太多的依赖,精神上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高定国给自己的老年生活这样安排,对于子女尽孝的问题,他也认为是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共同发展才能有一个好结果。
  
  Marry和她的母亲十多年来都保持一种非常客气的关系,至少在她看来,这是母亲与女儿之间的一种难得的相互尊敬和理解。
  她是一所大学的教授,职业的理性很少让她在母亲的面前撒娇。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并非自己想像的那样融洽。
  Marry的同事因为调动工作请客吃饭,下午五点她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说:“妈,我今天晚上不回家吃饭了,我要跟同事一起吃饭。” Marry边说边想,终于可以让母亲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一次了。“好的,你忙吧!”电话那头传来了母亲一如既往的声音。
  两周后,Marry遇见了自己的妹妹,妹妹跟她说,没事的时候经常回去吃饭,母亲都跟她埋怨:饭做得差不多了,你姐却不回来吃了。
  Marry此时才发现母亲的心理并不是像自己所想像的那样。
  一次偶然的机会,Marry跟自己的朋友高定国聊到了这件事情,高教授认为,人们常常从自身的角度一厢情愿地来确定老年人的幸福感,可是往往忘记了幸福是非常主观的一个东西,所有的快乐都来自于本人的评价。
  “年轻人给父母亲买房子也是同样道理,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应该是一件能够带给他们幸福的事情,但这些是不是真的就是父母想要的东西呢?有没有比房子更加重要的东西呢?”
  
  幸福指数一:社会支持网络。
  “买房子其实就是一个钱的问题,对于生活水平很低的人来说,钱很容易带来幸福;但是人们生活到一定水平后,钱就不特别起作用了。现在很容易看到一些子女会给自己的父母买房和购买医疗保险等等,让父母晚年能有一个很好的安全感,这仅仅是通往幸福的一个开始,而有两样东西常常被大家忽视,一个是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另一个是他们的控制感。”
  什么是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就是老人与子女、配偶以及与亲戚朋友同事的关系以及社会福利保障等所构成的系统。”高定国回答。
  “即使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出现问题,如果夫妻关系很好,他/她也会感到幸福。至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是可以排解的。如果老人的夫妻关系不好,子女关系也不好,但是朋友很多,虽然他们的社会支持不完整,但是遇到问题时他也不至于特别难过。当这些都没有的孤寡老人可能就只能指望社会的保险福利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往往容易陷入巨大的孤独之中。在这三个关系里容易出问题的是夫妻之间和与子女之间。”
  在美国的法律里面,父母跟子女之间是没有赡养关系。高定国曾经在美国伊利诺伊做过1年的访问学者,接触到一些美国家庭,对此印象深刻。
  一位70岁的美国老太太,在一所大学做教辅人员。她跟前任丈夫生了5个孩子。与现任丈夫结婚也有好几十年了,但没有孩子。她与丈夫一同住在她的一个女儿家里,丈夫失业了,可是每个月还是得向她的女儿交纳房租。
  另一位朋友是夏威夷大学的教授,一个加拿大人,他有三个孩子。大的有二十多岁,在美国大陆读完了大学后回到夏威夷,那一年结了婚,全家正好来中国访问一年,于是大儿子向父亲提出住到父亲家里。他同意了,并交代说,“我有两只猫需要人养,房子也需要人打理,那我不收你房租了。”
  高定国问过美国朋友,养孩子究竟是干什么的,他们常常会说,在养孩子的过程中,你获得了快乐。
  
  幸福指数二:老年人的控制感
  国外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现场实验,就是把养老院里的一群老年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老年人自己选择种什么植物、放什么电影,另一组由护士们替他们种花以及决定放什么电影。
  一年半后,研究人员发现,第一组的老年人的死亡率(15%)比第二组(30%)低一倍。
  高定国认为,能够自我控制生活对一个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可是很多的事情往往会被儿女们以尽孝道的名义,在不知不觉中给剥夺了。儿女们就像那些养老院里的护士小姐,决定自己的父母养什么花、养什么宠物和看何种电影。
  “退休后的老年人潜在的心理变化就是认为自己没什么用了,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无法控制社会生活的局面。年轻的时候可以赚钱分给子女,现在也不能够提供了;更别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所有的一切都处于一个削弱的过程中,这些都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幸福感。”
  对外界丧失了控制力的老人们,遇到一些不幸的事情,无力改变的时候就会把原因归结到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上,在不相关的事情之间建立一些因果联系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这就是“幻觉模式知觉”。所以在迷信的人群里,老年人和妇女常常占多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因为他们对外界的控制力比较弱的表现。
  高定国观察到一些美国的老教授晚年还在孜孜不倦地做自己的研究,“他们也许没想到要获得什么控制感,他们只是想到我喜欢这种东西然后就认真地去做,这种生活方式对任何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哪怕退休后只是养一条狗,你都不能简单地养啊,你得养出水平来。儿女们也要帮助而不是代替自己的父母在晚年的岁月中找到自己能控制的东西,并且享受其中的乐趣。”
其他文献
秦海璐一度抗拒娱乐圈,金马奖封后的盛名之下,反而离开屏幕,用5年的时间来做生意。  当初的抗拒皆因媒体刻薄:出道就叫“最丑影后”,情变时对她讽刺取笑看热闹,以及号封“奢侈品女王”和“只嫁有钱人”。  现在讨论起往事,秦海璐却是豁朗坦荡,“只要身边的人懂我就可以。我哪敢奢望人人喜欢我?也不必人人都喜欢。”   “人言多荒谬,不上我心头”,秦海璐的心路历程,清晰而有力。    风风火火走进摄影棚,秦海
期刊
欣赏张曼玉  《风尚周报》:前段时间你获得华语传媒大奖最具才华女演员,如果你是评委你会颁给谁?  秦海璐:张曼玉,她演戏特别有控制力。用70%的自己来表演,30%的自己来控制角色。太多或者太少都不好,而她刚刚好。    想与娄烨合作  《风尚周报》:合作了那么多的导演,还是哪位是最想尝试下的?  秦海璐:娄烨。我觉得他是有修饰感的文艺片导演。我觉得我跟他合作的话,一定会有奇妙的化学反应。但是可能这
期刊
生在中国,人们无法回避对美食的馋念,它构成了中国百姓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曾如一位老饕所言,“饮食是一座最容易兑现的天堂,或者说通往天堂的捷径。”  如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成为大部分人饮食生活的写照。生活的巨大变化,在餐桌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可是吃来吃去,常听到很多人失落地感慨:天天像过节,但是好吃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寻觅。  在美食中享受幸福,每每是从生活中去找:有时是一口层
期刊
我从小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曾与友人游览过黄龙、九寨沟等名胜,只是工作比较繁忙,每次总是来去匆匆,未曾好好体验一下山清水秀的独特风景,旅程便匆匆结束了。  最新一期的《风尚周报》所提到的云南,在我的印象中完全属于意识领域之外的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仿佛是长在脑海里的一只绿孔雀。  在杂志里,我见到了这只绿孔雀的化身——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也许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成长,对自然充满憧憬与好奇的人才会对艺
期刊
小马其实不小了,年龄已过而立,在北京成家立业并有了一个10岁的孩子。作为某IT公司的技术骨干,年薪20万。妻子在重点中学做老师,年薪10万。称他小马,是因为他身边还有哥哥大马,妹妹马妹和爸爸老马。  小马从小在城市长大,父亲和母亲都是工厂普通退休工人。早年因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后来父母虽然复婚,但由于孩子们到各地发展,其实仍处于分开状态。小马很孝顺,从来不觉得父母不合就应该淡漠自己同父母之间的感情
期刊
母亲在广州居住了五个年头。这五个年头,我嘴巴里话题最多的就是她了。喋喋不休地对亲朋好友讲述老人的故事,总是可以让我成为派对或饭桌上的中心,但是往往以得到嘲笑而告终:你有一个著名的老妈,你是什么?    是的,我是什么?  我几乎不敢说自己是个孝子,因为几年来,因为许多琐事,和母亲大吵大闹的情况时有发生。老同事方三文说,他看了一本书叫《不存在的女儿》的外国书,他讲述书的故事的时候,我心里顿生了一股寒
期刊
男人非得结婚生子之后,才会真正理解“父亲”这两个字代表的意义和责任。  对于广东艺术圈内人称“陈公子”的设计师陈志彦来说,尤其如此。    陈志彦放荡不羁,活跃在广东艺术领域,热衷于各种“好玩之事”:做古琴,烧陶器,设计空间……而他在30岁之后最主要的工作,则是为父亲陈永锵,南中国花鸟画坛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国画家做画作经纪人,出画册,策划各种展览和拍卖。  30岁是陈志彦人生观的分水岭,用他的话
期刊
“我的作品没什么艺术性,而是像新闻捕捉者一样写实,回归摄影的本真,我不是一个艺术家,只是一个记录者。”    1988、1989年的时候,尹志渊第一次接触到相机,当时他还在读书,那个年代,照相机可算是奢侈品了,虽然只是一种简易的机器,但拥有一台相机的人还是很少,更别说是学生了。  “当时用的还只是国产的凤凰125、130”,尹志渊笑说,自己几乎见证了相机从黑白胶卷到彩色胶卷到数码,从手动到自动,整
期刊
麦玲玲*麦玲玲小姐自幼跟随名师学习术数,尤其精于分析感情事宜,经常往来于国内及东南亚各地做风水勘察及术数分析。  麦氏多年来推出不少著作,并经常接受主流媒体的访问及主持玄学节目,深受海内外欢迎。玲玲老师微博:http://t.sina.com.cn/88mailingling    早阵子香港娱乐圈充满喜事,先是梁洛施诞下孖(粤语,双胞胎)仔,不久又有黎姿诞下孖女,一片喜气洋洋。  说到孪生,其实
期刊
经常旅行在外的人有可能不知,在一次漫长的旅途之中,行李和你之间实际上是在上演着一出生死离合的情景剧。每个人都期待着最后大团圆结局,而不是半路之中的分道扬镳。    如何防止行李走失?  《游客装箱指南》一书作者苏珊.福斯特(Susan Foster)安慰我们说,大多数放错地方的行李在平均报失时间31小时后会回到主人手中。对于在旅途中丢失箱子的人来说,这像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但是命中注定也好,机缘巧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