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也逐渐增多,并且还有低龄化的趋势。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建设的希望和脊梁,因此,教育部专门下达《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希望各个学校能够重视起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的宠溺下成长,心理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较为普遍,长此以往,这样的心理状况难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小学体育作为小学整体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再加上学科的自身特点,在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实践角度,探讨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将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主要措施分析
(一)树立起体育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加强对相关理论的培训
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继而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学意识,并将这种意识逐步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将这样的正能量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其次,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去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直接的交流与对话,从而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重视,同时,也加深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体育教师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课堂,就要求体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鉴于此,体育教师平时必须不断加强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理论素养,在师德修养、心理修养、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理解、尊重学生,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二)恰当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当代小学生在家中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似乎已经成为习惯,而这样的现象背后,却是孩子们心理承受能力低下,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心理现状。鉴于此,体育教师在对运动项目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有意识的给学生选择一些会带来困难的项目,期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这些困难,从而达到对抗挫折的目的。比如,在长跑项目中,不仅要求学生要跑完全程,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缩短完成的时间,这样就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困难,使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鞭策学生,观察他们的行为,如果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标准成功完成任务,那么就是对提升自我意志品质的有效锻炼。在这样不断的训练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战胜困难的信息,树立起一种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对今后生活中的困难,也能够更加从容的应对。
(三)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自我认知并不十分稳定,在这样一个阶段,如果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难免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消极心态十分不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根据之前教育界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过去的成功经历会使一个人对未来获得成功的期望提高。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和课后的训练能够掌握所学的项目或者动作,逐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在一点点得到回报,这样的成功会让学生心中萌发出更大的动力和学习热情,充分满足学习心理,这样的自信心也将推动学生更加主动、快乐地进行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小学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尝试着将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相结合,帮助学生获得身心双方面的成长。我们的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逐渐将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课程渗透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收获更多的成长。
【作者单位:许昌市魏都区中小学校生产实践教育基地 河南】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也逐渐增多,并且还有低龄化的趋势。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建设的希望和脊梁,因此,教育部专门下达《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希望各个学校能够重视起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的宠溺下成长,心理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较为普遍,长此以往,这样的心理状况难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小学体育作为小学整体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再加上学科的自身特点,在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实践角度,探讨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将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主要措施分析
(一)树立起体育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加强对相关理论的培训
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继而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学意识,并将这种意识逐步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将这样的正能量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其次,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去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直接的交流与对话,从而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重视,同时,也加深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体育教师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课堂,就要求体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鉴于此,体育教师平时必须不断加强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理论素养,在师德修养、心理修养、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理解、尊重学生,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二)恰当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当代小学生在家中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似乎已经成为习惯,而这样的现象背后,却是孩子们心理承受能力低下,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心理现状。鉴于此,体育教师在对运动项目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有意识的给学生选择一些会带来困难的项目,期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这些困难,从而达到对抗挫折的目的。比如,在长跑项目中,不仅要求学生要跑完全程,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缩短完成的时间,这样就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困难,使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鞭策学生,观察他们的行为,如果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标准成功完成任务,那么就是对提升自我意志品质的有效锻炼。在这样不断的训练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战胜困难的信息,树立起一种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对今后生活中的困难,也能够更加从容的应对。
(三)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自我认知并不十分稳定,在这样一个阶段,如果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难免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消极心态十分不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根据之前教育界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过去的成功经历会使一个人对未来获得成功的期望提高。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和课后的训练能够掌握所学的项目或者动作,逐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在一点点得到回报,这样的成功会让学生心中萌发出更大的动力和学习热情,充分满足学习心理,这样的自信心也将推动学生更加主动、快乐地进行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小学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尝试着将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相结合,帮助学生获得身心双方面的成长。我们的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逐渐将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课程渗透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收获更多的成长。
【作者单位:许昌市魏都区中小学校生产实践教育基地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