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颅内压监测与临床应用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stop_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降颅内压方面的疗效。
  【关键词】 颅内压增高 持续颅内压监测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057-01
  颅内高压(ICH)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持续颅内压(ICP)增高可引起脑血流量降低,脑供血不足,造成脑缺血、缺氧,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发生急性脑肿胀而死亡[1]。因此,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1 颅内压(ICP)增高成因
  颅腔内的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种内容物保持着相对恒定的比例关系,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力,当脑组织肿胀、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脑血流灌注过多等情况下可引起颅内压增高。ICP达2.1~2.7 kPa 时为轻度增高,2.8~5.3 kPa 为中度增高,5.3 kPa 以上为重度增高。持续的颅内压增高可间接导致脑灌注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脑疝形成、脑代谢功能障碍等危急患者生命的严重后果[1]。
  2 颅内压监测(ICPM)技术
  腰椎穿刺术作为传统的颅内压监测方法从1897年至今依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对于颅内高压的患者,腰椎穿刺就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脑疝,一旦形成脑疝颅腔与脊髓连接处受阻,此时测得压力值就不能反映ICP真实的结果,严重者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且此法不能用于连续性ICP监测[2]。颅内压监护仪应运而生,它是将导管或微型压力传感器探头一端安置于颅腔内,另一端与ICP监护仪连接,将ICP压力动态变化转为电信号,显示于仪器屏幕上,并连续记录出压力曲线,以便随时了解ICP的一种仪器。当然,近年来无创ICP监测技术也悄然进入人们的视线,它是通过间接的仪器监测或影像学监测结果推算实时ICP值,但技术发展还不成熟,测量精度差、方法复杂等缺点制约了其在临床的开展应用。因此,目前临床上谈到的颅内压监护均指有创性颅内压监测。
  根据传感器或导管放置位置的不同,ICP监测又分为脑室内、脑实质内、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和硬膜下几种监测类型,其中脑室内ICP监测一致认为它是ICP监测的“金标准”。它能够准确记录ICP、压力曲线及波形,并可进行脑室内CSF引流,及脑室内注药,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价值。有创ICP监测存在颅内感染和出血的风险,国外文献报道感染率为1.7%~11.0%,出血率为0~15%,笔者认为在监测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动作要轻柔并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
  3 持续ICP监测的临床意义
  3.1 其临床應用意义在于
  (1)病情监测:持续性ICP监测发现ICP进行性增高提示患者颅内血肿、脑水肿或脑积水的进展,能够为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把握提供切实的依据。(2)脑灌注压监测:颅内压(ICP)升高可以降低脑灌注压(CPP),CPP=平均动脉压(MAP)-ICP,脑血流量(CBF)=CPP/脑血管阻力(CVR),正常的CPP为9.3~12.0kPa,这时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良好,此时ICP增高使CPP下降,能通过血管扩张使脑血管阻力降低的自动调节保证脑血流量稳定;但当ICP>5.3kPa,CPP<6.7kPa时,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失调,脑血管不能相应扩张,则CPP急剧下降,当ICP上升接近全身平均动脉压(mSAP)水平时,颅内血流几乎完全停止,患者处于严重脑缺血状态,患者可以在20s内处于昏迷状态,4~8min可能直接进入植物生存状态甚至死亡。因此,ICP监测可以通过ICP监测结果间接地了解脑灌注压信息,能够及时有效治疗及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3)病情变化预警:临床上当ICP轻、中度增高的早期,患者生命体征、神智及瞳孔尚无明显变化的时候,颅内压监测(ICPM)就能够明确显示ICP增高及变化趋势的情况,据相关文献报道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迟发型颅内血肿发生率高达50%左右,Narayan等研究也指出颅内压监测可以有利于早期发现迟发性血肿。因此,有必要使用ICP监测,它可以在颅内高压出现相关症状、体征之前早期预警,积极给予影像学确诊,有利于早期发现迟发性血肿及术后复发。(4)评估预后:颅内压监测数据对头部外伤患者预后预测,江基尧教授通过分析84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ICP变化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ICP<2.7kPa的患者病死率为13.76%,恢复良好率为29.36%,ICP>5.3kPa的患者病死率为40.43%,恢复良好率为9.57%。Stocchetti等报道ICP增高的严重程度与治疗效果之间也存在密切相关。方乃成等报告ICP为5.5kPa是预后好坏的临界点,其最重要意义是在于抓住ICP已增高与临床表现未出现这一时间差积极降低颅内压,能有效的改善预后。(5)判断手术时机:当患者颅内血肿较小,根据临床症状及辅助影像学检查,很难判断手术或保守治疗选择的时候,ICP的动态监测依据可使部分患者免于手术,也使需要手术的患者得到及早治疗。(6)指导临床用药:ICP监测可以根据患者的实时颅内压情况选择治疗方案,避免盲目实用脱水药物治疗,有效的减少此类药物的使用及是否继续或终止这一疗法。
  3.2 颅内压监测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ICP监测适用于创伤性脑损伤GCS评分3~8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和脑水肿。在选择是否选用ICP监测的时候,把握原则是对那些监测ICP程度有利于治疗或者能够为治疗提供指导的患者提供ICP监护,特别ICP监测对重症颅脑损伤的监测治疗有最积极的意义。ICP监测没有绝对的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可以增加操作时出血的危险性,一般应该控制PT小于13.5s,INR小于1.4s。特殊紧急情况下可给予新鲜的冰冻血浆和维生素K,血小板数量要大于10万/mm3,免疫抑制的患者是ICP监测的相对禁忌证。
  综上所述,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有效防止颅损伤病人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尽早发现颅内压变化趋势,降低死亡率,减少医药经济开支。
  参考文献
  [1]尤开荣.神经科危重症监测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0-140.
  [2]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5.
其他文献
探究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疗效与不良反应.选取秦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64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治
【摘 要】 目的:对比经腹与经阴道两种手术方式切除全子宫的临床价值。方法:75例子宫全切术患者分为TAH组50例和TVH组25例,观察对比两组各围术期的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TVH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明显低于TAH组,P<0.05;TAH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0%,TVH組无术后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H术式充
【摘要】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腕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本院接诊的72例腕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总计5.6%明显低于对照组22.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总计5.6%明显低于对照组22.2
目前在我国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但事故发生率也远高于其他行业,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本文针对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思考。
【摘 要】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20例自愿要求人工流产手术终止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组1患者110例采用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联合手术治疗,并与组2(口服米索前列醇联合手术治疗)11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后,组1患者宫颈扩张总有效率为 93.63%,明显高于组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
总观中国的消防安全工作的现况,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还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人们受消防安全教育还是很少的。本文本着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目的,谈谈自己有关消防安全教育问题。
目前在我国重建农会有其现实需求性和可行性。筹建农会需要政府、专家学者和农民的各司其职和通力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