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大中型图书馆越来越多地使用了计算机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使查阅图书更快捷、更方便。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作为一个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它所担负的责任越来越大,对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徜徉书海中信手而来的快乐与悠闲,而是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这就要求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要进一步完善,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图书管理;应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地增长。在这种形势下,书籍就渐渐地成为人们获取并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图书馆就自然而然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如何科学地管理图书馆不但关系到读者求知的方便程度,也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随着中外文书、刊、资料的急剧增加,传统的操作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图书馆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书刊资料的借还工作是图书用整体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计算机管理这方面的工作,是以工作服务作为基础的。
一、图书管理的现状
图书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资源,也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一直以来,学校学生的图书管理一般都是以人工为主。如今,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很多学校也开始使用计算机来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些年来,由于各大学校不断的在扩招,因此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与复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图书管理人员并没有相对应的增加,而之前所用的人工管理工作已不再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然而过于陈旧的人工管理对计算机应用的推广存在很大的障碍。因此,为了使图书管理工作能够合理、科学以及规范化的进行,就必须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管理。
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必要性
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中,在图书采购与编目管理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整理采购计划,手工建立图书分类检索卡片,整体工作效率较低。同时由于不同的管理员有可能将一本书分到不同的类目中,因此可能造成“同书异卡”进而导致重复采购等问题,浪费经费。
而在传统的读者管理系统中,读者的身份信息与权限管理也基本都由手工和纸质表格记录完成。读者的分类管理、权限修改、当前借阅状态查询等较难进行,同时手工操作在效率低下的同时也容易发生错误造成图书流失。
在读者查询和借阅阶段,传统图书管理模式的弊端更为明显。在传统的手工与纸质管理模式中,读者很难依靠关键字对整体馆藏资源进行检索,只能依靠已完成的分类来进行查询。这无疑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在借阅阶段,管理员需要手工记录本次借阅涉及的读者信息与图书信息。同时管理员很难对已借出图书、逾期未归还图书等进行管理,效率较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融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大大提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效率。这里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图书管理中,无疑也会解决上述图书管理各个阶段中效率低下、错误率高的问题。
三、计算机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图书管理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刊的流通管理
书刊流通对于充分利用馆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及时地收集和统计分析读者的反馈信息等方面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一个计算机的流通管理系统有以下功能:
1.能迅速准确地记录或删除各种流通数据,自动地检查和改正记录中的差错。
2.能建立流通文档,把书刊、读者、借书、还书以及出借或归还日期等记录,彼此自动地联系排列起来,能把不在书库中的全部书刊情况记录下来。并能随时提供什么书在什么时候被什么人借走,何时该还来,以及所有在库书刊的排架位置等,供读者和工作人员查询。
3.能建立读者文档,记录哪些读者借了什么书、借书日期与该还书的日期,自动控制其借书数量,还书时自动检查过期情况并计算罚款。
4.能自动地处理、统计和打印各种流通情况的报表。
5.能为读者提供快速、准确、方便、多途径的书目检索手段。
(二)图书采编
图书馆的采编系统即圖书的采访和编目两大部分,图书经过这两个前期工作后方可供读者借阅。采访和编目工作不仅繁琐,而且重复性多。但是图书情报部门中一项最关键和最繁重的工作,同时又是基础工作,因而它是图书情报工作实现自动化的核心部分。
在采编程序的控制下,计算机不但可以自动校对书目数据如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并可按照人工事先规定好的著录格式录入新书,最后自动打印出目录卡片和书本卡片(其格式完全与人工的传统格式一样),而且能将这些新编书刊的目录数据存贮在磁盘上,可以供以后查重、统计和编制各种形式的目录与表格等多次多种使用。
(三)网络化的信息检索
实施信息检索网络化,可以实现图书的借阅、归还和续借方面的管理。并将图书的借阅、收发经过检索系统来查找,并将其结果进行整编,最后放在图书数据库中,为图书下次的借阅、归还、续借提供依据。在各大图书馆当中进行联机检索,将需要查找的信息量在很短的时间内贯穿于整个馆藏数据库中,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相关信息,以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主要是弥补各个图书馆本身信息量存在的不足而设置的数据库模块,在一定的基础上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充分的发挥各大图书馆的信息优势,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四)为广大读者提供远程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化,信息共享也趋向全球化。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为地理位置不同的读者提供多种多类的远程服務,能够经由计算机网络终端与其联系,从而接受其咨询,利用信息检索的功能进行资料查询,再通过网络电话、电子邮箱和传真等多种方式向客户或者读者传递,满足不同地理位置对图书资料的查询需求。
总之,计算机技术的推广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途径。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的图书馆不是仅以拥有多少馆藏为荣,还要看它是否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便捷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因此,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发挥图书馆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就能使图书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从而使图书馆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图书管理;应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地增长。在这种形势下,书籍就渐渐地成为人们获取并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图书馆就自然而然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如何科学地管理图书馆不但关系到读者求知的方便程度,也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随着中外文书、刊、资料的急剧增加,传统的操作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图书馆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书刊资料的借还工作是图书用整体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计算机管理这方面的工作,是以工作服务作为基础的。
一、图书管理的现状
图书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资源,也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一直以来,学校学生的图书管理一般都是以人工为主。如今,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很多学校也开始使用计算机来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些年来,由于各大学校不断的在扩招,因此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与复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图书管理人员并没有相对应的增加,而之前所用的人工管理工作已不再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然而过于陈旧的人工管理对计算机应用的推广存在很大的障碍。因此,为了使图书管理工作能够合理、科学以及规范化的进行,就必须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管理。
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必要性
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中,在图书采购与编目管理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整理采购计划,手工建立图书分类检索卡片,整体工作效率较低。同时由于不同的管理员有可能将一本书分到不同的类目中,因此可能造成“同书异卡”进而导致重复采购等问题,浪费经费。
而在传统的读者管理系统中,读者的身份信息与权限管理也基本都由手工和纸质表格记录完成。读者的分类管理、权限修改、当前借阅状态查询等较难进行,同时手工操作在效率低下的同时也容易发生错误造成图书流失。
在读者查询和借阅阶段,传统图书管理模式的弊端更为明显。在传统的手工与纸质管理模式中,读者很难依靠关键字对整体馆藏资源进行检索,只能依靠已完成的分类来进行查询。这无疑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在借阅阶段,管理员需要手工记录本次借阅涉及的读者信息与图书信息。同时管理员很难对已借出图书、逾期未归还图书等进行管理,效率较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融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大大提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效率。这里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图书管理中,无疑也会解决上述图书管理各个阶段中效率低下、错误率高的问题。
三、计算机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图书管理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刊的流通管理
书刊流通对于充分利用馆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及时地收集和统计分析读者的反馈信息等方面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一个计算机的流通管理系统有以下功能:
1.能迅速准确地记录或删除各种流通数据,自动地检查和改正记录中的差错。
2.能建立流通文档,把书刊、读者、借书、还书以及出借或归还日期等记录,彼此自动地联系排列起来,能把不在书库中的全部书刊情况记录下来。并能随时提供什么书在什么时候被什么人借走,何时该还来,以及所有在库书刊的排架位置等,供读者和工作人员查询。
3.能建立读者文档,记录哪些读者借了什么书、借书日期与该还书的日期,自动控制其借书数量,还书时自动检查过期情况并计算罚款。
4.能自动地处理、统计和打印各种流通情况的报表。
5.能为读者提供快速、准确、方便、多途径的书目检索手段。
(二)图书采编
图书馆的采编系统即圖书的采访和编目两大部分,图书经过这两个前期工作后方可供读者借阅。采访和编目工作不仅繁琐,而且重复性多。但是图书情报部门中一项最关键和最繁重的工作,同时又是基础工作,因而它是图书情报工作实现自动化的核心部分。
在采编程序的控制下,计算机不但可以自动校对书目数据如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并可按照人工事先规定好的著录格式录入新书,最后自动打印出目录卡片和书本卡片(其格式完全与人工的传统格式一样),而且能将这些新编书刊的目录数据存贮在磁盘上,可以供以后查重、统计和编制各种形式的目录与表格等多次多种使用。
(三)网络化的信息检索
实施信息检索网络化,可以实现图书的借阅、归还和续借方面的管理。并将图书的借阅、收发经过检索系统来查找,并将其结果进行整编,最后放在图书数据库中,为图书下次的借阅、归还、续借提供依据。在各大图书馆当中进行联机检索,将需要查找的信息量在很短的时间内贯穿于整个馆藏数据库中,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相关信息,以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主要是弥补各个图书馆本身信息量存在的不足而设置的数据库模块,在一定的基础上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充分的发挥各大图书馆的信息优势,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四)为广大读者提供远程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化,信息共享也趋向全球化。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为地理位置不同的读者提供多种多类的远程服務,能够经由计算机网络终端与其联系,从而接受其咨询,利用信息检索的功能进行资料查询,再通过网络电话、电子邮箱和传真等多种方式向客户或者读者传递,满足不同地理位置对图书资料的查询需求。
总之,计算机技术的推广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途径。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的图书馆不是仅以拥有多少馆藏为荣,还要看它是否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便捷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因此,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发挥图书馆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就能使图书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从而使图书馆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