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与超越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uiCUI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中国画坛上,吴田玉的花鸟画以其鲜明的个人语言而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从传统法度延伸并引入了当代绘画的形式观念,从而使以小境界展示的花鸟画具备了深广无垠的精神境界。其图式、语言已突破传统绘画的审美样式。在其信手涂抹的图像背后,观者能隐约感触到其艺术直觉的品质,窥视到作者追求超越性自由的心路历程。而他在对图式的不断完善过程中,隐蔽在内心深处的精神活动也随之跃然纸上,从而完成了从物象到意象乃至心象的移情过程。”著名画家崔进先生评价本人作品如是说。
  近年来,我在中国画的创作和研究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如何创作出不缺失中国画的精华,又有创新气息的创作语汇,是现代水墨画家寻找的探索方向。我认为创立现代水墨画的关键在于色彩,而色彩作为绘画的要素是本能的,而且几乎是复兴的一种象征。长期以来,人们迷恋于“墨分五色”并曲解了“水墨为上”之道,当然这可以认为中国画是为了展示水墨的充分表现力,却不能理解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如有人认为中国画是贪色的,那将是十分荒谬的。只有突破传统水墨画,“随类赋彩”的概念,才能进入色彩表现的新天地。色彩是现代水墨的核心,关键在色彩与水的运用上,只有把色彩、墨、水用活了,才能在画作探索中表现出各种新颖的“肌理”效果。
  寻找中国画新的水墨与时代相契合的表现方式,把传统水墨的外在规律和陈旧符号一概舍弃,唯留笔、墨、意、气、冲,用音乐感来处理画面,令作品高于韵律,继之重点解决色彩问题。传统水墨画是中国的国画,因为国画的表现形式和作画的工具材料是中国所独有的,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代水墨画一词的运用,只是最近数十年的事,它所涉及的对象,与传统画不同,多少受了西方影响,具有一种兼中西之长的作风。现代水墨画的创作方法及使用的工具材料,却跟传统国画截然不同。现代水墨在材料与技术方面拓展了传统,而且在图像结构与符号组织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这类作品与传统水墨画有不同的空间意识和结构方式。而在创作上不再以笔墨线条作为艺术表现中心,而是多种艺术表现方式,与传统水墨的抒情性、诗意化的和谐不同,而更多的采用挪用、变异、错位、拼贴等非逻辑性的表现方式,以不是以叙事性的意念表达,将中国画引入一个与当代社会生存状态共存共鸣的文化语境。从这方面看,传统水墨画与现代水墨画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区分。20世纪在中国发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大批新文化的先驱痛斥中国画的空洞衰败,主张引入西洋画的方法改造中国画。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受鲁迅30年代所提倡的木刻运动影响,再加上苏联社会主义写实主义的理论,一直以此为宗旨极力反对欧美抽象主义作风。而现代水墨画的创作一直受到保守派们的攻击与打压。标准的扭曲主导着主流绘画观及艺术创作,其结果是鼓励保守的艺术创作和陈腐的艺术趣味,把本该活生生的艺术创作弄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僵硬程式化的东西,而我们面对的就是匠人的临摹方式和抄袭之路,匠人们追求的是细致的笔触和重复的再现,他们只能重复前人的繪画。标准扭曲带来的各种乱象,也导致了艺术实践的自我矮化。为此,艺术创作最大的困难就是面对艺术的程式化,它阻止了中国画面向世界的脚步。
  传统水墨画与现代水墨画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不同的是在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下所阐述的精神语言形式有相异之处。前者是用固定程式化的表现方式,它讲究书画同源,以线条为绘画宗旨,以求以书法式线条表达作者的个性和心态,面对的艺术程式是陈陈相因的临摹方式,千人一面是主要特色。而现代水墨画是从传统水墨扎牢基础后掌握规律,以中华文化为基础,融汇中西绘画风格,将人的思想和灵性及本质内涵结合。它讲究的是心象主义的表现,能充分发挥人的内在本质,与外在实现合一,它追求的是对时代的感受求得视觉效果。在传统水墨上,古人所研究的笔法、墨法已经很完善,而今人在艺术上要表现个性,要在传统水墨画上继承创新,艺术上要表现个性,首先不能迷信传统。我认为要创新就必须回避已有的程式用笔。传统画中的笔法尽管被古人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在墨法和水法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水墨画离不开水,现代水墨通过水的形式变化来表现新墨象,产生出不同的景象和色阶,既能丰富水墨画的语汇,又能在求发展的基础上不违背传统水墨的精神。不能放弃生宣和水墨,不能过多的混入西画的技法和形式。现代水墨画承载着传统水墨画由线条方式向抽象符号演化的过程,进而反映物象的文明进程,它反映出绘画作品体现出的人文动态,体现出作者对所处时代的高度敏感及思想内涵。
  从历史上的流派分析,中国画的创作,大体分为三类:保守型、创新型、现代型。保守型是完全依赖于古人的语言和思维创作。创新型则是在运用、融合古人语言基础上,综合型的创新表达。现代型作品则是受西方哲学思想和绘画构图的影响,否定传统的技巧与表现形式,以及固有的陈旧观念,来组建中国笔墨以表达现代人的特有思维。所谓“实验水墨”“抽象水墨”“新水墨”等词汇都统属于现代水墨的范畴。但无论传统水墨和现代水墨,我认为要解决两大矛盾,在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的转换中,应该探索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矛盾统一,这才是中国画多元化发展的出路,传统水墨如果完全照搬古人,毫无创造,这不是在继承,而是临摹抄袭。如现代水墨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规律的深刻认识。不重视民族审美习惯,一味地用西方绘画技巧作为发展的唯一支撑,也不是创新,而是离经叛道。把情意融于艺术实践中,发扬民族性与顺应时代精神,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绘画的主流,并构建起中国艺术的新传统。
  “多元化、多样性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从当代文化语境的特定背景下来解读吴田玉的作品是很有意义的,他的作品体现多种元素综合的特点,这一点可以从他对色彩的运用上体现出来。传统的中国画只有色彩而无色彩关系,更无色彩体系,吴田玉在研究西方绘画色彩的客观性和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主观性的异同基础上,用色则有了大胆的突破,别开生面。他的用色像用墨那样自由、活泼,变重彩的‘板色’为‘活色’,富有个性的色彩在笔迹形态的组构中建立一种富有节奏的秩序,在这个过程中色彩得到了随机性的发挥,笔随情转,色随意变,聚色成形,因势利导而偶然天成。以没骨法晕染光色的梦幻,注重色调、冷暖、互补等对比关系,时而热烈,时而艳雅,色泽飞扬,雅致谐调、彩墨相融,色彩已成为其画面中一个独立的造型手段,更成为营造画境的支点,彩、墨的特性被充分发挥。以色取胜的艺术处理,开拓了中国画的新境界,使他的作品在当代画坛脱颖而出,给人以自由旷悦的感受和审美愉悦的性灵滋润,也意味着他的艺术语言于当代绘画中的价值”。著名画家徐惠泉先生如是说。
其他文献
马新林  1956年10月1日出生于济南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特聘专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中心主任,曾获“关山月中国画教学基金”一等奖,并获首届“德艺双馨”中国书
期刊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是诗人与书画家群星灿烂的时代。尤其是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对外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都给当时的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新局面,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隋代的绘画风格承前启后,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来自各地集中于京畿的画家大多擅长于宗教题材的绘画,也善于描绘贵族生活,作为人物活动背景的山水画
期刊
阳山教授从事山水画教学研究与创作近三十年,培养大批学生,在他的几十年艺术生涯中,他曾到漓江写生上百次,对每一处景点都了如指掌、尽收眼底,他称自己画漓江已画得“滚瓜烂熟”,近十几年来,阳山又倾力于红水河流域山水文化的弘扬。他经常说红水河是广西的母亲河、太阳河,他刻苦钻研艺术,立足广西,深入生活,不断创新,在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个地区绘画风格样式的形成,离不开一批画家的
期刊
李清  1976年出生于四川。  2002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艺术学硕士学位。毕业分配至广西艺术学院任教至今。
期刊
沈泓,1982年10月生于江苏省无锡市。2011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讲师。
期刊
杨则袁,195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职业画家。笔耕不辍于绘画之中半个世纪有余,8岁拜著名画家吴一峰先生为师,学习中国传统绘画,197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理论系学习。
期刊
利锋仁兄,古蓬池人,阮籍登高长啸之地也。宽怀仁厚,豪迈不羁,与君相交八载,言无不畅,意无不适,知伯牙碎琴之不易,感桃花潭水之尤深。  君子務本,达人知命。兄热绘事之勤奋乃天性,运丹青之纯熟属厚积。兄幼时即好涂抹,稍长则转益多师,虚心进取,不间寒暑。虽有小成而不安县城一隅,托妻儿之系挂,赴大学以致远,以师为友,以友为长,勤勉向上,精艺不止。纵观其与吾积年数幅画作,可窥其习艺历程之生熟渐进。  兄远游
期刊
牟文辉  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装潢专业  2011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现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视觉艺术系讲师
期刊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今年迎来了第十二届,这是一届有特殊意义的全国美展。一是在新世纪十多年后,中国美术创作经过20世纪末的困惑,在21世纪初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的今天是一个怎样的面貌?人们希望看到一个新的气象和局面,这种期待,在中国美术创作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文化自觉和自己的审美价值标准的当下尤显迫切;二是对广西来说,是打造和培育漓江画派十多年来对广西美术创作的一次大检阅;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漓江画派在全国学术
期刊
卢静,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联委员,宿迁市美协副秘书长。200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宿迁学院美术专业主任、副教授。从事中国画教学与理论研究。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和江苏美协展览并获奖。多篇论文在《艺术百家》《艺术教育》《美术大观》等期刊发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