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鉴别、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假设和想象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通过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和规律性的认识的一种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是物理规律的理解,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作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运用模型及现代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所谓形象思维,一般指认识主体通过联想、想象等多种途径对于所见到的事物的表象以及事物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从外部形象上对事物进行理解把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具体到物理科目学习中,学生以物理表象为材料对其进行形象上的加工,使其转化为自己更易理解和掌握的形象。形象思维的培养对于物理教学有着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的相关概念和定律。就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而言,很多概念和物理定律都来源于实际的生活经验,这些规律通过深度的解析之后应用于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多年以来,物理教学一直偏重于逻辑思维的发展,如,记忆一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公式、定量计算、理性思考等等,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首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物理模型进行直观展示。例如,在讲解扩散作用时,教师可以直接拿两个分别装有不同颜色气体的瓶子,将瓶口对接后,让学生观察瓶内气体的混合过程。其次,要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投影片、挂图、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仔细、广泛、全面地观察,形成感知,强化对物理问题的记忆表象。此外,尽量創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实验,不仅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积极引导不断设疑,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
从感性认识出发,建立概念,这是一个抽象概括过程,物理学上所有概念几乎都是这样形成的。例如,力的概念就是在大量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事实的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如马拉车,车由静止开始运动;磁铁吸引铁钉,铁钉由静止开始运动。可见,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作用的结果使被作用的物体发生运动状态改变(即产生加速度)或发生形变。力的概念就是这样从大量物理事实基础上,抽象概括而建立的。
物理模型也是通过概括而建立的。例如,质点是一个具有质量的几何点,由于很多力学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可以不计,为了突出物体的质量这个主要的因素,经过物理抽象而建立了质点模型。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将研究对象理想化,这是建立模型的原则之一。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是一种物理的思维,或者说是一种物理的思维模式,也是一种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物理学的各部分知识体系几乎都是建立在一些模型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应该使中学生初步了解物理模型的意义及建立的过程,这是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思维推理的引导。比如,一道光的折射题目,在学生尚未接触过此类题目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目前的数学水平分步骤进行讲解,通过作图,利用数学公式计算角度、折射点位置,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推理过程。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步骤后,教师就要大胆地培养他们独立的分析能力。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适时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教师手握矿泉水瓶,问学生“瓶子为什么不会落下?”“此时摩擦力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为什么?”通过设疑,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判断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独立讲解题目,将对题目的分析过程从头到尾讲给其他同学听,而其他同学没听懂的还可以发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更理清了分析的思路,逻辑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创设轻松平等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新课标中,由过去偏重于教学结果即考试成绩转为偏重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这个转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它将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物理教师,应该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给学生较为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改变过去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大脑处于较为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转化,其次要尽可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及时为他们补充相关的知识,再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引导,在学生有了新的想法时,通过肯定鼓励他们沿着思路继续探索。在学生对自己有疑问时,引导他们通过知识积累、查找资料等方式分析自己思路是否行得通。
初中是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作为教师,若能在平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定能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时时刻刻以此为己任,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我们相信经过长期的努力,定能为国家发展培育出全面的人才。
一、运用模型及现代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所谓形象思维,一般指认识主体通过联想、想象等多种途径对于所见到的事物的表象以及事物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从外部形象上对事物进行理解把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具体到物理科目学习中,学生以物理表象为材料对其进行形象上的加工,使其转化为自己更易理解和掌握的形象。形象思维的培养对于物理教学有着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的相关概念和定律。就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而言,很多概念和物理定律都来源于实际的生活经验,这些规律通过深度的解析之后应用于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多年以来,物理教学一直偏重于逻辑思维的发展,如,记忆一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公式、定量计算、理性思考等等,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首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物理模型进行直观展示。例如,在讲解扩散作用时,教师可以直接拿两个分别装有不同颜色气体的瓶子,将瓶口对接后,让学生观察瓶内气体的混合过程。其次,要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投影片、挂图、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仔细、广泛、全面地观察,形成感知,强化对物理问题的记忆表象。此外,尽量創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实验,不仅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积极引导不断设疑,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
从感性认识出发,建立概念,这是一个抽象概括过程,物理学上所有概念几乎都是这样形成的。例如,力的概念就是在大量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事实的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如马拉车,车由静止开始运动;磁铁吸引铁钉,铁钉由静止开始运动。可见,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作用的结果使被作用的物体发生运动状态改变(即产生加速度)或发生形变。力的概念就是这样从大量物理事实基础上,抽象概括而建立的。
物理模型也是通过概括而建立的。例如,质点是一个具有质量的几何点,由于很多力学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可以不计,为了突出物体的质量这个主要的因素,经过物理抽象而建立了质点模型。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将研究对象理想化,这是建立模型的原则之一。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是一种物理的思维,或者说是一种物理的思维模式,也是一种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物理学的各部分知识体系几乎都是建立在一些模型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应该使中学生初步了解物理模型的意义及建立的过程,这是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思维推理的引导。比如,一道光的折射题目,在学生尚未接触过此类题目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目前的数学水平分步骤进行讲解,通过作图,利用数学公式计算角度、折射点位置,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推理过程。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步骤后,教师就要大胆地培养他们独立的分析能力。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适时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教师手握矿泉水瓶,问学生“瓶子为什么不会落下?”“此时摩擦力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为什么?”通过设疑,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判断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独立讲解题目,将对题目的分析过程从头到尾讲给其他同学听,而其他同学没听懂的还可以发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更理清了分析的思路,逻辑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创设轻松平等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新课标中,由过去偏重于教学结果即考试成绩转为偏重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这个转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它将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物理教师,应该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给学生较为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改变过去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大脑处于较为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转化,其次要尽可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及时为他们补充相关的知识,再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引导,在学生有了新的想法时,通过肯定鼓励他们沿着思路继续探索。在学生对自己有疑问时,引导他们通过知识积累、查找资料等方式分析自己思路是否行得通。
初中是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作为教师,若能在平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定能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时时刻刻以此为己任,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我们相信经过长期的努力,定能为国家发展培育出全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