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玉玺壶”在历史文化中显现的形韵特色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陶艺作为一门优秀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造型语言丰富,风格独特,散发出长久的艺术魅力,其表达的意趣独具品位,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及文化生活。紫砂艺术在文化领域里所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将茶道、花道、文学、书法、绘画、金石、历史及文化结合在一起,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得之物上升到美的境界,近年来不断有内涵深蕴的佳作问世。紫砂艺术之所以极具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卓越的艺术造型,其形、神、气、态、韵、精的完美融合更增加了紫砂艺术的风采。这层妙境,一直为历代紫砂艺人不懈追寻。
  历史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紫砂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精炼的过程中完美诠释其珍贵意蕴,这使得紫砂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玉玺壶”(见图1)作为笔者得意之作,下面将围绕此壶的形韵特色,试分析其历史文化内涵。
  紫砂艺术的不断发展得益于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人们物质上日益充裕,在此情况下开始追求生活情趣及人生意义。紫砂凭借其赏用皆宜的特性长久以来都受到青睐,发展至今更是独树一帜。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孜孜不倦汲取文化营养,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灵感。此壶以玉玺为形,壶身也正如玉玺般挺括周正;壶身上置壶口,刚正有力,与盖完美契合,严丝合缝;而壶钮有序安于壶盖之中,完美表现出玉玺的霸气和雍容;嘴向上挺立,造型古朴,与钮相映成趣;侧观壶把之形,雕刻细致、古朴文雅,与壶身自然契合。此壶整体上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线与面的过渡流畅自然。嘴、把比例和谐,匀称利落;口、盖严丝合缝,宛若天成。壶体线条虽柔和却极显磅礴大气,深邃的色泽使此壶看上去沉稳大方、古朴悠然,大气而锋芒暗藏。该壶轮廓周正、角线挺括,大刀阔斧间极具气势,显露出江山一统的赫赫帝威。
  朱家溍曾于《明清帝后宝玺》一书的序言中提到,“宝玺者何?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此秦汉以来之事也。”大概意思讲的是,玉玺象征着至高皇权,一言九鼎,无人敢违。一把好壶虽不会说话,却被赋予了灵魂;与爱壶人彼此心意相通,相看两不厌。此壶即是如此,不仅荡气回肠,更传达出笔者不竭的创作激情,这正是人壶合一的境界。只有制壶艺人的技艺与他心中的情怀相匹配一致,才能达到挥洒自如的境界。将满腔情怀融于壶中,把玩间豁然开朗。玉玺作为封建社会皇权的至高象征,自始皇起便为天下至宝,群雄为之彼此竞逐。它代表天命和正统,如同手握浩荡河山,壮志豪情便喷薄而出。此壶以大气磅礴的玉玺为原型,从一抔紫泥最终成壶,展现出笔者心中的浩然之气。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并在靈感闪现的瞬间将万千山河纳入方寸之间,不事媚俗,形神具足,在生活中追寻历史文化的点滴。
  紫砂艺术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糅合了历史、地理、人情、习俗、传统、生活方式、艺术、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等不同内容。紫砂艺术不断繁荣,除了宜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外,也与历代紫砂艺人的精心创作与宝贵经验密不可分。一件备受称赞的紫砂艺术品,必须先有完美的构思,进而对所需原料合理配比,辅以紫砂艺人精湛的制作技艺,最后让土与火交融成形,这是个精妙的过程。作为新一代的紫砂艺人,这些都必须娴熟掌握。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紫砂艺术品越来越追求内涵,紫砂艺人的指尖蕴藏着启迪人心、陶冶情操的力量。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三组混凝土试块做氯离子渗透试验,考察了废陶瓷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表面强化技术处理的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较普通混凝土有所降
混凝土其最大的缺点是表面及内部容易产生微裂缝。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修复混凝土的策略,目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阐述了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机理
在陶瓷艺术中,紫砂壶是一个特殊的品种,它具有得天独厚的泥料资源、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以及与众不同的实用功能。紫砂壶以简练大方的形态、淳朴典雅的色泽、博大精深的文化,成为
通过对不掺硅灰的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试验研究,获得了UHPC轴压应力-应变曲线和轴拉荷载-位移曲线。试验表明相比普通混凝土,UHPC轴压应力-应变曲线具有
介绍了古浪县干旱半干旱山区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科学施肥、起垄覆膜、品种选择、种薯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技术在类似地区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