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在“文革”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s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6月,上海中国画院就出现了第一张批判丰子恺的大字报。大字报是针对丰子恺发表在《上海文学》1962年8月号上的随笔《阿咪》的。此后,“文革”工作组进驻上海中国画院,将时任画院院长的丰子恺定为“反动学术权威”,并扣了一顶又一顶的帽子:“反革命黑画家”、“反共老手”、“漏网大右派”,甚至被列为“上海市十大重点批斗对象”。
  对于丰子恺来说,挨批已不是一回两回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因为提倡四君子画而受到过严厉的批判。据三次为巴金画像的俞云阶回忆:当时,有人画了一个人拉着大大小小一群羊朝前走,丰子恺批评说这幅画缺少生活经验,其实只要拉一只头羊,其他的就会跟着走。有人立即拍案而起,反驳他是在暗示不要党的领导。在其后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丰子恺和其他许多高级知识分子一样,作过深刻的自我批评,写过《检查我的思想》,把过去的自己批得体无完肤,甚至是自虐。1956年的《城中好高髻》、1962年文代会上关于大剪刀的发言也都受过批判。
  即便如此,他还是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文革”打懵了。正直善良、心如孩童般明净的丰子恺实在是无法理解眼下发生的一切,无法接受扣在他头上的那一顶顶“帽子”。
  一天,他从画院疲惫地回到家,委屈地对家人说:“他们逼我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说如果不承认,就要开大规模的群众大会来批斗我……我实在是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啊!可是他们不让我爱,他们不许我爱……”老人呜咽着说不下去,淌下了伤心的泪水。
  为了对丰子恺进行批判,造反派对丰子恺的漫画断章取义、罗列罪名,为此他们还出过专刊,如《打倒美术界反共老手丰子恺》、《砸烂美术界反共老手丰子恺》等。对于造反派的这些拙劣表演,丰子恺超然待之,他对钱君匋说:“那些猴子批判我的画……连起码的知识都欠缺,却出来批这批那,往往使人啼笑皆非,所以我也就泰然了,不和他们一般见识,何必对牛弹琴呢!这样不是可以省却许多力气。”丰子恺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耶稣。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却说“主啊,原谅这些人。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此后,丰子恺不得不每天去画院交代问题、接受批判。而他的家,经过几次查抄,电视机被搬走了,毛笔书籍字画被运走了,仅书画就有四大箱170幅左右,十多本相册也被拿了去。更让人不可思义的是,家中仅有的七八十元存款也被抄走,工资被扣发,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
  残酷的折磨接踵而至。贴大字报、开批斗会、坐“牛棚”、作检讨、写交代、隔离审查……花样翻新,没完没了。造反派还强迫已70岁高龄的丰子恺爬上梯子,张贴批判自己的大字报;“狂妄大队”闯进画院,把他按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并在背上浇上一桶热浆糊,贴上大字报,无情的皮鞭落在老人瘦弱的身上;几个野蛮大汉手持长矛,后半夜闯入家中,不由分说就把老人带走,弄到浦东游斗、摧残和折磨;他蓄了几十年的胡须也被强迫剪掉……
  1969年秋,72岁的丰子恺被驱赶到乡下参加“三秋”劳动。由于几年来连续不断的折磨,老人的身子骨已大不如从前了,再加上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长期营养不良。不久,丰子恺就染上了风寒,高烧不退,被送回上海。
  1969年底,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一部分人开始陆续得到“解放”。1972年年底,丰子恺终于也获得了所谓的“解放”,结论是“不戴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酌情发给生活费”。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留有尾巴的结论显然对丰子恺是不公的。但丰子恺对此并不在意。对他来讲只要有了行动自由,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比什么都强。
  谁知,好景不长,1974年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借批儒之名,在上海批所谓“黑画”。4月的一天,一家工厂中突然贴出一张大字报,说丰子恺写苏曼殊诗意的“满山红叶女郎樵”,是讽刺。红是红中国,樵取红叶,即反对红中国。这之后,丰子恺提高了警惕,决定以后不再画“满山红叶女郎樵”,即使画,也要改为“满山黄叶女郎樵”。7月,为巩固“文革”成果,上海又开批判会,受批判的有四人,丰子恺、林风眠、程十发、刘海粟等。丰子恺首当其冲,先后在画院、天蟾舞台召开了对他的批判大会。
  面对接连不断地批判,丰子恺终于支撑不住了。
  1975年8月29日,丰子恺由于肺病被送进了医院。这晚,丰子恺住在充当急诊室的走廊里,女儿一吟陪伴着父亲。丰子恺彻夜难眠,对陪伴在一旁的一吟断断续续地说了许多话。他用极低微的耳语对一吟说:“你知道吗?江青无法无天,……这班人哪……哼,看你横行到几时!真想看到他们的下场,可是只怕我这病……”他轻轻吟起陆游的诗句:“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975年9月15日中午,丰子恺病逝于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享年78岁。
其他文献
说起“要钱不要命”,让人不得不想到明代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即崇祯。  崇祯生在多事之秋,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很快就要打到北京城。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此时最需要的兵勇却一个人影儿也不见。急煞了的崇祯帝于一个月内连发三道“罪己诏”,同时急调各路大军勤王保驾。  然而,除了蓟镇总兵唐通引领了8000人到达京城之外,其余的任凭崇祯帝及城内文武百官望穿秋水,再也没有一个兵士露面。  勤王之军
期刊
在古代,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庶民百姓,对于日常家居中的床,都相当重视和讲究。相比现代人近乎拼命的“快节奏”疯狂,古人因社交的匮乏,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自然有大把的时间用来修身养性。古人睡觉有大睡和小睡两种,具体表现在睡眠和卧具上就有多种层次和说法。大睡自然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则是午睡和小憩,影视作品特别是明清时代背景的布置上,我们常常看到的罗汉床便是小睡的标准卧具。不过有点奇怪的是,罗汉床不仅可
期刊
康熙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在位61年,恪守勤慎,励精图治,扭转了清初国家战乱不安、社会破败萧条的局面,为清代的空前统一和强盛繁荣奠定了基础。康熙帝不仅是一位卓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同时也是一位严于律己、躬行节俭的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  在个人生活上,康熙反对铺张浪费。据清宫医案记载,康熙每天的中餐和晚餐“仅食一味,不食兼味”,餐桌上没有动筷的菜肴,他不许倒掉,全部用来赏赐后妃和随从。在正餐之外,
期刊
齐白石是现代杰出书画家、篆刻家,世人皆知白石老人画虾名闻天下,岂不知他的鼠画,也是独出心裁、别具一格。老人一生画鼠无数,他笔下的老鼠或狡猾可喜,或机敏伶俐,或贪婪可笑,始终洋溢着健康、欢乐、恢谐、倔强、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  白石老人拿鼠入画,带着调侃、蔑视与痛恨。画里的鼠,鬼头鬼脑,小小的眼、短短的足、细细的须、长长的尾,在干着一些可笑可恨的事。他在《画鼠》中画了一只老鼠,慌慌张张作奔跑状,像去
期刊
历史不能忘却。  当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在这紧急关头,大批宁死不屈的抗日爱国将领以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展开了不畏强敌、气壮山河的反抗斗争。武士敏将军便是其中一位。以下,是笔者收集的一些来自日军战史的资料,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  一、胡萝卜加大棒  武士敏,字勉之,河北省怀安县人,抗战时期任国民党第98军军长。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
期刊
结发妻子王明华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其祖父是清代“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的“活太后”梅巧玲,伯父梅雨田是著名的琴师。梅兰芳四岁父母双亡,伯父将他过继收养,并送他拜师学艺。  1910年,梅兰芳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明华。那年梅兰芳16岁,王明华18岁。这房亲事是由梅雨田作主操办的。中国戏曲艺人素来有业内婚配的传统,王明华也出身于梨园世
期刊
清朝康熙年间,有两位耶稣传教士,一位叫费迪南德·维比斯特,另一位叫托马斯·佩雷拉,他们不远万里来到当时的紫禁城,除带来一些书籍之外,还带来了许多西洋乐器。康熙十分喜欢那些长长短短、或大或小的西洋乐器,每到夜晚,宫廷乐队除演奏一些清新婉转的民乐,另外还要为康熙演奏一些西洋音乐。  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不仅十分欣赏西洋音乐,有时还要亲自演奏。对此,传教士费迪南德·维比斯特在他的传记中也有详细记载:“清
期刊
南宋时期,梅城两任知县均惨遭奸人杀害,以至于竟没有人敢去此地为官,生怕再遭不测。朝廷震怒,朗朗乾坤,岂能让凶手逍遥法外。断狱圣手宋慈经过缜密勘察,终于找出真凶就是当地知府及其爪牙,从而整顿了梅城吏治。这是宋慈在官场上的第一次亮相,一时间赞誉声不断。  宋慈的岳父薛庭松时为吏部尚书,官居一品。他赠给女婿一个不倒翁,让宋慈好生领会其中的为官之道。  “不倒翁”头戴乌纱,身着官袍,扳倒之后能马上自动直立
期刊
在抗日战争进行到1944年,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朝着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方向发展。美国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向中国共产党占领区派驻美军观察组,代号为迪克西使团。布鲁克·多兰二世作为美军观察组的一员于8月7日到达延安,开始了他在中国一年多的工作和生活经历。  根据观察组的分工安排,多兰被排到到晋察冀的冀中根据地进行考察。他当时表现得有些傲慢,并对敌后军民所进行的游击战抱着不理解甚至怀疑的态度。  
期刊
1931年7月,民国时期的首次公务员考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前来赶考,报名踊跃,盛况空前。据民国《中央日报》记载,有的考生从江西、湖南等地乘轮船来南京,到岸后连住的地方都没定,就赶紧先去报名。由于报名人数众多,原定于7月5日结束报名,后来又延长了5天,总共有2000人左右报名,其中,以江苏、湖南两地的考生最多。  对报考公务员的资格,当时的南京考试院明确“大学毕业,均可应考”,即在公私立大学、独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