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协作知识建构是知识时代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学习者必须参与协作学习伙伴之间的协作对话过程,并通过对话协商来进行意义建构。文章主要描述我国协作知识建构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实践应用现状,有利于人们快速掌握协作知识建构的特点,推进其在我国教学中的应用。文章主要对2006—2020年的核心期刊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以及硕博论文进行了梳理及分析,进行我国协作知识建构研究。
关键词:协作知识建构;研究综述;知识创新
0 引言
现代社会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知识时代。知识时代的教育最重要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取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尽可能地产生和运用新的思想。因此,学校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加以创新,加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能力,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20世纪80年代早期,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教授Marlene Scardamalia和Bereiter提出了知识构建的概念[1]。協作知识建构强调通过“协作”进行知识建构,因此协作知识建构是指个体在特定组织中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一项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一个智慧产品(如一种思想、一个观点或一种方法)的过程。20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将协作知识建构引入中国,并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为后续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
1 研究思路、数据来源以及研究过程
1.1 研究思路
本文在梳理我国有关协作知识建构的相关期刊以及硕博论文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协作知识建构的研究现状,包括与协作知识建构有关的环境因素研究、技术支持研究以及学习方式研究等几方面,并进行总结分析。
1.2 研究数据来源
本文进行研究的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以2006—2020年发表在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的论文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优秀硕博论文为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检索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中的文献时,以关键词“协作知识建构”+期刊名称“中国电化教育”进行高级检索;在检索硕博论文时,以关键词“协作知识建构”进行检索。研究数据来源明确,因此检索出的文献具有代表性,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经过检索,协作知识建构的核心期刊论文共有27篇,其中《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电化教育研究》发文量居多,分别为8篇和7篇;硕博论文共18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3 研究过程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法,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以及研读。此过程剔除与本研究主题不符的论文,剔除一稿多发的文章。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协作知识建构的研究较为丰富,既包含对协作知识建构在不同学习环境中的模式研究,又包含不同技术支持和不同学习方式下协作知识建构模型的研究。
2.1 协作知识建构的环境因素研究
学习者在进行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交流与协商来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化学习的出现,支持学习者进行协作知识建构的环境也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同环境下的协作知识建构不仅具有共性,而且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2.1.1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知识建构研究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课堂网络协作学习逐渐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知识协作、知识建构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谢幼如等[2]指出:一个基于网络的知识建构是通过建立协同作用环境,提供学习资源和工具,编织知识网络公开性和结构问题,鼓励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包括个人知识、知识意义理解,支持学生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结构情境。网络促进了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赵海霞[3]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创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学习共同体,学习者进行组间协作与对抗式综合建构,最终形成多维协作知识建构、智慧产品和群体公共知识。赵海霞[4]还提出Web环境下的协作知识建构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成绩,最终产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协作知识建构学习的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
2.1.2 混合学习中的协作知识建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加快融合,由日渐普及的智能移动设备与无处不在的网络所构建的泛在混合学习环境,为协作知识建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童慧[5]对混合学习环境支持的共场性协作知识建构进行了行为设计研究,在进行实践时,童慧观察了共场性协作知识建构行为模式各个阶段不同的发展变化,指出混合学习环境中的协作知识建构受到参与者个人特征、认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然而,研究表明,混合环境也为学习者进行协作知识建构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环境,具有一定的优势。
整体来说,网络学习环境中的研究较为成熟,理论以及实践研究的发文都比较多。本文分析与总结了在不同环境中协作知识建构的应用成果,发现在进行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过程中所开展的教学实践主要集中在高校,目前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应扩大范围进行教学实践。
2.2 协作知识建构的技术支持研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习方式丰富多彩,知识的获取源头也不仅局限于课堂。在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模式中,使用认知工具可以使学习者进行高效的认知加工,因此学习者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2.2.1 可视化工具技术支持的协作知识建构研究
网络知识迅猛发展,新兴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具有优秀的知识表述功能,良好的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感知、加工记忆等。在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概念图、思维导图等都是常用的可视化工具。 杨玲[6]指出,使用认知工具可以促进学习者在协作知识建构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分析了概念图应用于协作知识建构的可行性,探究了概念图应用于协作知识建构的模式,最终得出了概念图对于协作知识建构有促进作用的研究结果。郭丽娜等[7]将Sliverlight运用到协作知识建构中,Sliverlight强大的交互功能为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交互环境。
2.2.2 Wiki支持的协作知识建构研究
Wiki是Web2.0代表性应用软件之一,张玉华[8]设计了Wiki环境下学习者进行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设计方案,分析了Wiki环境下支持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活动的6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此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并且对学习者进行协作知识建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整体上看,协作知识构建的技术支持研究主要是一个实践性的研究,目的是验证所使用的工具是否能促进学习者的协作知识构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协作知识建构中,应用技术支持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目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知识建构研究对认知与技术的深层关系关注不够,需要加强新知识的应用。
2.3 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应用研究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协作知识建构与教学实践的整合也在不断深化。许多学者都尝试将协作知识建构这种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教学。
例如,李海峰等[9]对于在翻转课堂中如何进行深度协作知识建构进行了研究,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通过3轮实验,解决出现的问题并逐步改进,最终形成了一种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策略。这构建了以经验之塔为脚手架的多元化知识生成方式,为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的生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根据协作知识建构的基本原则,还有许多学者将协作知识建构模式引入课堂中。如朱蕾洁[10]将协作知识建构应用到高中英语的写作中;杨海燕[11]将协作知识建构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中;徐宁[12]将协作知识建构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中等。这些学者都将协作知识建构应用到不同的课程中,并且都完整地设计了在该课程中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基本框架。
3 结语
协作知识建构并不仅仅是同伴间的协作交流活动,它是在学习者与同伴进行交流协商后,将获取到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加工,转变为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形成新的观点或者思想等新的智慧产品。虽然知识建构理论前些年已由少数学者介绍到中国,但并没有实际应用到教学中。张义兵等[13]认为我国的分科课程设置、大班教学和应试体制等现实条件是制约该理论在中国应用的主要因素。虽然一些学者也进行了小范围的研究应用,但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实施方案,导致没有得到理想的试验效果。
当前,应完善协作知识建构的实践理论,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协作知识建构应用模式,以推动协作知识建构在课堂中的早日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幼如.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谢幼如,宋乃庆,刘鸣.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4):38-42,46.
[3]赵海霞.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设计与实践—以大学生“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00-105.
[4]赵海霞.Web环境下的协作知识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102-106.
[5]童慧.混合学习环境支持的共场性协作知识建构行为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56-62.
[6]杨玲.信息化环境下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7]郭丽娜,任剑锋.基于Silverlight的可视化协作知识建构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2(4):72-75.
[8]张玉华.Wiki环境下支持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D].重庆:西南大学,2010.
[9]李海峰,王炜.经验认知冲突探究法—一种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深度协作知识建构学习策略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20(1):99-106,121.
[10]朱蕾洁.协作知识建构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11]杨海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协作知识建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12]徐宁.基于项目的协作知识建构课程内实践教学改革—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10):114-120.
[13]张义兵,陈伯栋,MARLENE S,等.从浅层建构走向深层建构—知识建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9):5-12.
Research review of coope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Li Shuyu, Wang Xinghui, Fu Yuco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China)
Abstract:Coope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earning in the knowledge age. It emphasizes that learners must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ve dialogue between cooperative learning partners and construct meaning through dialogue and negoti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China, which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quick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ope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articles in the core journals of 2006-202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operative knowledge in China.
Key words: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research review; knowledge innovation
作者简介:李淑宇(1997— ),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智慧学习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协作知识建构;研究综述;知识创新
0 引言
现代社会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知识时代。知识时代的教育最重要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取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尽可能地产生和运用新的思想。因此,学校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加以创新,加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能力,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20世纪80年代早期,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教授Marlene Scardamalia和Bereiter提出了知识构建的概念[1]。協作知识建构强调通过“协作”进行知识建构,因此协作知识建构是指个体在特定组织中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一项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一个智慧产品(如一种思想、一个观点或一种方法)的过程。20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将协作知识建构引入中国,并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为后续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
1 研究思路、数据来源以及研究过程
1.1 研究思路
本文在梳理我国有关协作知识建构的相关期刊以及硕博论文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协作知识建构的研究现状,包括与协作知识建构有关的环境因素研究、技术支持研究以及学习方式研究等几方面,并进行总结分析。
1.2 研究数据来源
本文进行研究的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以2006—2020年发表在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的论文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优秀硕博论文为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检索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中的文献时,以关键词“协作知识建构”+期刊名称“中国电化教育”进行高级检索;在检索硕博论文时,以关键词“协作知识建构”进行检索。研究数据来源明确,因此检索出的文献具有代表性,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经过检索,协作知识建构的核心期刊论文共有27篇,其中《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电化教育研究》发文量居多,分别为8篇和7篇;硕博论文共18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3 研究过程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法,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以及研读。此过程剔除与本研究主题不符的论文,剔除一稿多发的文章。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协作知识建构的研究较为丰富,既包含对协作知识建构在不同学习环境中的模式研究,又包含不同技术支持和不同学习方式下协作知识建构模型的研究。
2.1 协作知识建构的环境因素研究
学习者在进行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交流与协商来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化学习的出现,支持学习者进行协作知识建构的环境也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同环境下的协作知识建构不仅具有共性,而且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2.1.1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知识建构研究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课堂网络协作学习逐渐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知识协作、知识建构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谢幼如等[2]指出:一个基于网络的知识建构是通过建立协同作用环境,提供学习资源和工具,编织知识网络公开性和结构问题,鼓励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包括个人知识、知识意义理解,支持学生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结构情境。网络促进了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赵海霞[3]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创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学习共同体,学习者进行组间协作与对抗式综合建构,最终形成多维协作知识建构、智慧产品和群体公共知识。赵海霞[4]还提出Web环境下的协作知识建构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成绩,最终产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协作知识建构学习的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
2.1.2 混合学习中的协作知识建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加快融合,由日渐普及的智能移动设备与无处不在的网络所构建的泛在混合学习环境,为协作知识建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童慧[5]对混合学习环境支持的共场性协作知识建构进行了行为设计研究,在进行实践时,童慧观察了共场性协作知识建构行为模式各个阶段不同的发展变化,指出混合学习环境中的协作知识建构受到参与者个人特征、认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然而,研究表明,混合环境也为学习者进行协作知识建构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环境,具有一定的优势。
整体来说,网络学习环境中的研究较为成熟,理论以及实践研究的发文都比较多。本文分析与总结了在不同环境中协作知识建构的应用成果,发现在进行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过程中所开展的教学实践主要集中在高校,目前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应扩大范围进行教学实践。
2.2 协作知识建构的技术支持研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习方式丰富多彩,知识的获取源头也不仅局限于课堂。在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模式中,使用认知工具可以使学习者进行高效的认知加工,因此学习者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2.2.1 可视化工具技术支持的协作知识建构研究
网络知识迅猛发展,新兴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具有优秀的知识表述功能,良好的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感知、加工记忆等。在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概念图、思维导图等都是常用的可视化工具。 杨玲[6]指出,使用认知工具可以促进学习者在协作知识建构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分析了概念图应用于协作知识建构的可行性,探究了概念图应用于协作知识建构的模式,最终得出了概念图对于协作知识建构有促进作用的研究结果。郭丽娜等[7]将Sliverlight运用到协作知识建构中,Sliverlight强大的交互功能为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交互环境。
2.2.2 Wiki支持的协作知识建构研究
Wiki是Web2.0代表性应用软件之一,张玉华[8]设计了Wiki环境下学习者进行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设计方案,分析了Wiki环境下支持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活动的6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此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并且对学习者进行协作知识建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整体上看,协作知识构建的技术支持研究主要是一个实践性的研究,目的是验证所使用的工具是否能促进学习者的协作知识构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协作知识建构中,应用技术支持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目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知识建构研究对认知与技术的深层关系关注不够,需要加强新知识的应用。
2.3 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应用研究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协作知识建构与教学实践的整合也在不断深化。许多学者都尝试将协作知识建构这种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教学。
例如,李海峰等[9]对于在翻转课堂中如何进行深度协作知识建构进行了研究,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通过3轮实验,解决出现的问题并逐步改进,最终形成了一种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策略。这构建了以经验之塔为脚手架的多元化知识生成方式,为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的生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根据协作知识建构的基本原则,还有许多学者将协作知识建构模式引入课堂中。如朱蕾洁[10]将协作知识建构应用到高中英语的写作中;杨海燕[11]将协作知识建构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中;徐宁[12]将协作知识建构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中等。这些学者都将协作知识建构应用到不同的课程中,并且都完整地设计了在该课程中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基本框架。
3 结语
协作知识建构并不仅仅是同伴间的协作交流活动,它是在学习者与同伴进行交流协商后,将获取到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加工,转变为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形成新的观点或者思想等新的智慧产品。虽然知识建构理论前些年已由少数学者介绍到中国,但并没有实际应用到教学中。张义兵等[13]认为我国的分科课程设置、大班教学和应试体制等现实条件是制约该理论在中国应用的主要因素。虽然一些学者也进行了小范围的研究应用,但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实施方案,导致没有得到理想的试验效果。
当前,应完善协作知识建构的实践理论,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协作知识建构应用模式,以推动协作知识建构在课堂中的早日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幼如.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谢幼如,宋乃庆,刘鸣.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4):38-42,46.
[3]赵海霞.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设计与实践—以大学生“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00-105.
[4]赵海霞.Web环境下的协作知识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102-106.
[5]童慧.混合学习环境支持的共场性协作知识建构行为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56-62.
[6]杨玲.信息化环境下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7]郭丽娜,任剑锋.基于Silverlight的可视化协作知识建构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2(4):72-75.
[8]张玉华.Wiki环境下支持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D].重庆:西南大学,2010.
[9]李海峰,王炜.经验认知冲突探究法—一种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深度协作知识建构学习策略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20(1):99-106,121.
[10]朱蕾洁.协作知识建构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11]杨海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协作知识建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12]徐宁.基于项目的协作知识建构课程内实践教学改革—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10):114-120.
[13]张义兵,陈伯栋,MARLENE S,等.从浅层建构走向深层建构—知识建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9):5-12.
Research review of coope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Li Shuyu, Wang Xinghui, Fu Yuco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China)
Abstract:Coope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earning in the knowledge age. It emphasizes that learners must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ve dialogue between cooperative learning partners and construct meaning through dialogue and negoti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China, which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quick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ope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articles in the core journals of 2006-202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operative knowledge in China.
Key words: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research review; knowledge innovation
作者简介:李淑宇(1997— ),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智慧学习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