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基础教育有关热点难点工作进展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fe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破解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列入了2018年度教育部奋进之笔重点攻坚任务。一年来,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治理改革力度。2018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对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教育部在山东济南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这个文件进行了宣传解读。2018年12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围绕破解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三个突出问题,向大家通报一些情况。
  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听取汇报,审议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按照“标本兼治、内外联动、堵疏结合、积极稳妥”的总体思路,把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既作为一场“攻坚战”,又作为一部“连续剧”,加强与市场监管、民政、人社、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综合施策持续推进改革。
  一是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2018年2月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推动开展为期1年半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经中央深改委审议同意,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这是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文件。
  专项治理开展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通过召开推进会、座谈会、调度会、集体约谈等方式,推動各地加快治理整改进度。教育部已召开三次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近期,还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加大推进力度。首先,指导各地健全教育部门牵头,市场监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配合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跨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对无证开展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培训及其他违规开展培训的机构,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予以取缔,限制其法定代表人从事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业务,并提请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其次,部署各地发挥教研、教师培训等专业机构作用,抽调或聘用学科教师、教研人员,组建稳定、高水平的学科类培训班审核研判专家团队,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参照教育部制订的《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备案审核操作指南》,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做好学科类培训是否超前超标教学的认定工作。第三,建设了全国统一的集规范、监管、举报、服务于一体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目前已经上线,将陆续面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等信息,希望各界充分利用此平台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日常监督举报。
  总体来看,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行动迅速,不少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开展了全面“拉网式”摸底排查工作,边排查边整改,加大集中整改力度,特别是攻坚力度,截至2018年12月12日,全国共摸排40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存在问题机构27.3万所,现已整改24.8万所,整改完成率达到90%。广东、西藏、广西、浙江、上海、甘肃、安徽、宁夏、河南、福建、江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山西、四川等14地整改完成率达到95%,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二是清理规范竞赛活动。为减轻中小学生参加社会竞赛活动造成的负担,2018年2月份,教育部发出公告,对规范竞赛管理提出了“明确管理权限、重新登记核准、严格组织实施、强化日常监管、约束结果使用、推动社会共治”等6方面举措,并查处了一些违规举办的竞赛活动。同年9月份,又印发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对竞赛的申报、认定、举办和日常监管作出详细规定。目前,教育部正在进行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的清理认定工作,主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第一,资质必须符合条件,主办方必须是在中编办、民政部登记管理的正式机构;第二,导向必须正确,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原则上不举办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第三,数量要严格控制,特别是对学科类竞赛数量要大幅压缩;第四,坚持公益性,竞赛一律不得收费,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嫁成本。经过认定之后,清单之外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将一律不得组织进行。同时,要求各地也要认真制定区域内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健全工作机制,严格把关,加大查处力度,切实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竞赛活动。
  三是推动落实课后服务。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发文,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18年,国办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进一步作出了明确部署,强调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充分发挥中小学校主渠道作用,普遍建立弹性离校制度。特别是明确提出,各地可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和教师给予适当补贴,切实保障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按照这些政策要求,教育部加强对各地的调研指导,促进经验交流,推动各地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教师激励政策,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努力解决课后三点半家长接孩子难题,缓解学生下课后去校外培训机构的压力。据调查统计,北京、浙江、安徽、广东等13个省份出台了课后服务实施办法;南京、杭州等18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印发了具体实施意见;北京、天津、济南、青岛、沈阳、长春、武汉等城市已基本实现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24个大城市(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和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总体上有近七成的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地方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政策,支持中小学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切实解决好“三点半”难题。   四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是缓解课外负担重的根本之策。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研究制订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关意见。积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发展素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着力突出德育实效、提高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努力在发展素质教育上取得新的突破,切实提高中小学校育人水平,缓解校外培训热,防止增加过重课外负担。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既是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老问题,既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国际性的问题,涉及家长观念、社会氛围、学校功能、政府管理等多个方面,比较容易反复,工作难度大。为推进综合治理,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中小学生综合减负措施,明确各方责任,形成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协同推进减负工作合力。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切实解决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安全隐患、无证无照、超标超前教学等突出问题,确保年底前完成集中整改工作。在此基础上,强化督导检查,巩固治理成果,坚决防止反弹,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使校外培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还要通过深化招生考试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克服“剧场效应”、完善政府教育评价等途径,深化综合施策,用好组合拳,经过一段时间持续改革发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二、治理义务教育“择校热”
  自2014年起,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改革,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强化地方政府和学校招生入学责任,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推动各地形成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在总结前几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2月,教育部专门印发了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知。随后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会议,对进一步深入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作出全面部署,严肃工作纪律,坚决制止各种择校行为。
  一是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在前几年推进重点大城市免试就近入学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所有地市、县(区)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对热点公办学校实行多校划片、随机派位入学。二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广泛采取集团化办学、强校带弱校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普遍将50%以上的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至区域内初中,扩大薄弱初中和农村初中学生升学机会。实行均衡编班,合理配置班级生源、师资,避免择班、择师问题。三是统筹保障不同群体入学。高度重视保障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各类优抚对象入学。目前,随迁子女80%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另有7.5%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并全部纳入生均公用经费和两免一补补助范围,两者之和已经接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盲、聋、培智三类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到90%。四是全面推行阳光招生。实行招生信息“八公开”制度,公开招生方案、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报名条件、录取结果、咨询方式、监督举报制度。依托学籍系统和招生入学平台,禁止学校为违规招收的学生分配学籍,将招生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五是严格落实“十项严禁”纪律要求。严禁中小学校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考试、竞赛,各地已处理相关责任人446人,杜绝“唯奖状”“唯证书”招生行为。根据有关举报线索,指导有关地方严肃处理了10余起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违规招生、违规乱收费问题,并进行了通报。
  据调查统计,全国24个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8%。第三方评估机构对10个大城市2万名学生和7万名新生家长的调查显示,97.5%的新入学学生对就读学校表示满意,83%的家长认为近两年当地招生入学工作有明显改进,突出感受是入学机会更加公平,由过去的“择校热”变成“择校难”了,跨区域择校、“共建生”择校、择校乱收费、无学籍招生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对招生入学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制定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规范管理意见,进一步规范民办中小学校招生行为,全面推进阳光招生、公平入学,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同时,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等办学机制,增强学校协同发展活力,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家长“择校”冲动。
  三、积极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
  教育部将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作为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特别是解决“城镇挤”突出矛盾的重要任务,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全国2018年底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20年底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的工作目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分省细化目标,指导各省以县为单位制定专项规划并报教育部备案,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抓住关键环节予以化解。
  一是做好源头控制。2018年2月,教育部在招生入学工作通知中明确要求,普通中小学起始年级按照不超过国家规定班额标准招生,严格控制存在大班额、大校额学校的招生计划,防止产生新的大班额。合理分流学生,适当稳定农村学校生源。二是强化重点帮扶。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实施了“全面改薄”、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困难地区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促进地方合理布局学校,增加学位资源供给。三是加强督导检查。201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省组织了两次以消除大班额为重点内容的专项督查,督促大班额比较突出的13个省份加大工作力度。四是建立通报约谈制度。向各省(区、市)通报了2017年各地消除大班额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工作进展缓慢、工作任务较重的五省一市进行了约谈,督促地方切实落实消除大班额任务。
  由于2018年的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还未出正式结果,基础教育司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情况进行了摸排。截至10月底,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为8.1%,超大班额比例为1.2%。大班额、超大班额数量比2017年分别减少了18.9%和48.7%,为近10年来最大降幅。总体分析,今年能如期实现“2018年底基本消除超大班额(控制在2%以内)”的工作目标,为2020年底基本消除大班额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一步,为确保如期平稳实现消除大班额工作目标,将进一步强化政府发展义务教育主体责任,加强省级统筹,加大对大班额问题严重的贫困县支持力度,督促县级政府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先保障学校建设用地。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稳定乡村生源,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以上是对三个方面的问题的当前一些进展情况的通报。这一年来,基础教育召开了多次新闻发布会、通气会和工作会议,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为基础教育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表示感谢!2019年基础教育的工作任务依然很重,希望大家多关心、关注基础教育,多做宣传和引导。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密联系,共同努力,為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选编自教育部网站)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针对分体式车身的结构特点,介绍了分体式车身风窗玻璃安装密封结构、车门总成密封结构、车门门口密封结构、前风窗与前围和顶盖连接密封结构及顶盖与后侧围密封结构的设计方案
牙胚的发育涉及到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包括上皮与间充质问有序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之间及其与细胞外基质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过程,在上述因素的联合作用下,牙胚发育至一定阶段出
[摘 要]传统的听课、评课以观察者的主观评价为主,缺少客观性和科学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被用来开展课堂观察与评价。S-T分析法是一种将课堂中复杂的教学行为转换为编码并进行统计分析的量化研究方法。采用S-T分析法对一节小学公开课中的师生行为分别进行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以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S-T分析法;课堂观察;量化研究;质性研究  一、引言  课堂教学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1肿瘤血管的生成理论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注意到了肿瘤组织中有血管结构[1]。肿瘤本身提供了影响血管生长的环境并产生具有扩散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2-3]。美国外科医生Folkman
目的研究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 COC)的临床病理特点,探索在牙源性钙化囊肿病变中三个亚型,牙源性钙化囊性瘤、牙本质形成型影细胞瘤和牙源性影细胞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