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政政策是政府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当经济发生波动时政府财政政策能否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对于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健康发展显得更为重要。此次我国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出台的4万亿投资计划的短期和长期效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财政政策;4万亿投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071-01
1 4万亿元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背景
我国政府于2008年下半年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全面调整,从2007年的“双防”向“全力保增长”调整,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到宽松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为应对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我国于2008年11月出台了总额达4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该计划涉及“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和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10项扩大内需的政策。
2 4万亿财政政策结构分析
2.1 政策实施工具
根据布兰查德关于财政工具的分类,我们发现本次财政政策的具体政策细则包含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付,税收调节三大方面。本次财政刺激政策所使用的财政工具是全方位的,这必然可以使得本次政策的效力有效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使其在短期之内得以充分、快速的显现。
2.2 投资结构
首先,可以看出本次刺激计划最重要的短期手段仍然是基础设施建设,最终用于其他方面的资金大约28%,激励方案较少体现市场机制内的调整,政府直接参与经济生活的痕迹明显。从短期而言,很难马上说清其优劣。但从经济发展的长期乃至经济复苏之后看,此次的刺激手段的负面影响不少。
其次,我国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对长期的经济增长没有根本性的扶持作用,并且会剥夺未来增长的机会。
最后,此次4万亿计划中,安居保障工程所占的比重较过去有明显上升,这无疑体现了对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福利的一种政策倾斜,但距离我们应达到的目标还较远。
2.2.2 投资的资金来源配比
这4万亿投资计划中,中央政府只承担1,18万亿元,其他将近3万亿元要靠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来承担。但是,4万亿元投资计划出台后,地方政府争相申请项目,公布的配套投资计划总额高达18万亿元,几乎3倍于2008年中国全年的财政收入。2月4日,中央政府代发2000亿元左右的地方政府债券的发债额度在春节前已分配完毕。中央政府对发债的动作如此之快,很难说不是情势逼人的结果。
3 4万亿元积极财政政策的效用评析
3.1 短期效应
3.1.1 理论分析
从我国目前危机的形成机制和经济运行结构这两方面考虑,我国此次4万亿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消化我国的过剩产能,并使得国民经济得到量上无“挤出效应”的扩张是必然的,那么下面我们将从经济运行数据的实证角度来考证4万亿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
3.1.2 实际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由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必须在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才有空间和资源加以解决,所以本次4万亿元积极财政政策的目的之一是保证GDP在2009年有8%的增长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情况看,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已经逐步显现,在坚实的增长基础上,我国GDP保八的目标基本能够实现。
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变化角度来看,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1%,与2008年第四季度的6.8%相比,尽管增幅仍在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收窄。在积极财政政策支持下,宏观经济急速下滑的趋势已得到抑制。
今年第二季度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9%,到第三季度增长已达8.9%,回暖反弹的形式以已经十分明显,第四季度的增长幅度必然扩大。初步测算,我国前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镩,同比增长7.7%,实现全年GDP8%的增长目标已无悬念。
总体上看,经济运行已基本完成触底,现在正呈现出筑底回升的态势,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开始显现出效应。
3.2 长期效应
3.2.1 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分析
我国目前的增长模式是“投资促进型十出口拉动型”的互动机制,总供给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但是当外部需求萎缩时,消化过剩总供给的压力就转到了内部需求上来。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缺少刺激国内需求的相关政策措施,因此,短期内缓解危机的有效方式必然是通过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消费来扩大总需求,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大规模的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也将不利于国内居民消费的刺激和拉动。
3.2.2 对金融秩序的长期影响分析
关于4万亿财政政策资金来源而言,无论是中央出资还是地方出自,可以明确的是其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如果投资的效益、质量得不到保障,那么较低的回报率将不足以弥补银行的贷款利息,而银行系统将会受到的冲击,这不仅会影响政府的信用还会冲击货币和汇率的稳定,严重的话将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形成一场危机。
3.2.3 政策执行方面的长期影响分析
对于各个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大部分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都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中央刺激资金而仓促制定的,不仅在可行性上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会为地方和全国的中长期经济发展埋下潜在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会使中央审批给地方的投资项目有不能完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缺乏充分考察的基础上而仓促制定的投资计划会使投资项目的整体性和长期性受到质疑。
4 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政府财政政策的调控行为往往具有坚实的短期和微观基础,具有时效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其长期和宏观治理的环节缺失,其性质并没有改变目前萧条产生的内在机理。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在中长期加重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和爆发的激烈程度,引起中国宏观经济在中长期出现反复波动。因此,在危机背景下出台的财政政策不仅要在短期实施保持经济稳定的措施来起到抵抗危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从中长期着眼,解决经济发展中产生危机的深层次问题才能将其效用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财政政策;4万亿投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071-01
1 4万亿元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背景
我国政府于2008年下半年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全面调整,从2007年的“双防”向“全力保增长”调整,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到宽松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为应对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我国于2008年11月出台了总额达4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该计划涉及“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和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10项扩大内需的政策。
2 4万亿财政政策结构分析
2.1 政策实施工具
根据布兰查德关于财政工具的分类,我们发现本次财政政策的具体政策细则包含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付,税收调节三大方面。本次财政刺激政策所使用的财政工具是全方位的,这必然可以使得本次政策的效力有效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使其在短期之内得以充分、快速的显现。
2.2 投资结构
首先,可以看出本次刺激计划最重要的短期手段仍然是基础设施建设,最终用于其他方面的资金大约28%,激励方案较少体现市场机制内的调整,政府直接参与经济生活的痕迹明显。从短期而言,很难马上说清其优劣。但从经济发展的长期乃至经济复苏之后看,此次的刺激手段的负面影响不少。
其次,我国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对长期的经济增长没有根本性的扶持作用,并且会剥夺未来增长的机会。
最后,此次4万亿计划中,安居保障工程所占的比重较过去有明显上升,这无疑体现了对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福利的一种政策倾斜,但距离我们应达到的目标还较远。
2.2.2 投资的资金来源配比
这4万亿投资计划中,中央政府只承担1,18万亿元,其他将近3万亿元要靠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来承担。但是,4万亿元投资计划出台后,地方政府争相申请项目,公布的配套投资计划总额高达18万亿元,几乎3倍于2008年中国全年的财政收入。2月4日,中央政府代发2000亿元左右的地方政府债券的发债额度在春节前已分配完毕。中央政府对发债的动作如此之快,很难说不是情势逼人的结果。
3 4万亿元积极财政政策的效用评析
3.1 短期效应
3.1.1 理论分析
从我国目前危机的形成机制和经济运行结构这两方面考虑,我国此次4万亿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消化我国的过剩产能,并使得国民经济得到量上无“挤出效应”的扩张是必然的,那么下面我们将从经济运行数据的实证角度来考证4万亿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
3.1.2 实际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由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必须在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才有空间和资源加以解决,所以本次4万亿元积极财政政策的目的之一是保证GDP在2009年有8%的增长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情况看,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已经逐步显现,在坚实的增长基础上,我国GDP保八的目标基本能够实现。
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变化角度来看,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1%,与2008年第四季度的6.8%相比,尽管增幅仍在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收窄。在积极财政政策支持下,宏观经济急速下滑的趋势已得到抑制。
今年第二季度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9%,到第三季度增长已达8.9%,回暖反弹的形式以已经十分明显,第四季度的增长幅度必然扩大。初步测算,我国前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镩,同比增长7.7%,实现全年GDP8%的增长目标已无悬念。
总体上看,经济运行已基本完成触底,现在正呈现出筑底回升的态势,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开始显现出效应。
3.2 长期效应
3.2.1 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分析
我国目前的增长模式是“投资促进型十出口拉动型”的互动机制,总供给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但是当外部需求萎缩时,消化过剩总供给的压力就转到了内部需求上来。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缺少刺激国内需求的相关政策措施,因此,短期内缓解危机的有效方式必然是通过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消费来扩大总需求,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大规模的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也将不利于国内居民消费的刺激和拉动。
3.2.2 对金融秩序的长期影响分析
关于4万亿财政政策资金来源而言,无论是中央出资还是地方出自,可以明确的是其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如果投资的效益、质量得不到保障,那么较低的回报率将不足以弥补银行的贷款利息,而银行系统将会受到的冲击,这不仅会影响政府的信用还会冲击货币和汇率的稳定,严重的话将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形成一场危机。
3.2.3 政策执行方面的长期影响分析
对于各个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大部分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都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中央刺激资金而仓促制定的,不仅在可行性上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会为地方和全国的中长期经济发展埋下潜在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会使中央审批给地方的投资项目有不能完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缺乏充分考察的基础上而仓促制定的投资计划会使投资项目的整体性和长期性受到质疑。
4 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政府财政政策的调控行为往往具有坚实的短期和微观基础,具有时效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其长期和宏观治理的环节缺失,其性质并没有改变目前萧条产生的内在机理。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在中长期加重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和爆发的激烈程度,引起中国宏观经济在中长期出现反复波动。因此,在危机背景下出台的财政政策不仅要在短期实施保持经济稳定的措施来起到抵抗危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从中长期着眼,解决经济发展中产生危机的深层次问题才能将其效用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