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效课堂在我市的广泛推广,作为高效课堂必备的工具之一的导学案,其使用越来越普遍,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导学案的出彩之处、核心内容就在于问题的设计。设计问题时能恰当、准确的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层层递进的设问方式进行设问,对学生自主预习、自我检测,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高效课堂,有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方式
1.设问方式的选择源于教材,要有张力
政治导学案栏目设置中的学习导航、自主探究、当堂检测试题都需要设计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应如何选择?问题的设问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的要求上下功夫。[1]问题的设问方式源于教材,但又要具有拓展性。(1)从帮助学生能有效地运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经过自主的思维加工就能掌握的知识的角度出发,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设问,采用“是什么”会比较好。例如,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问题的设计要顾及全班不同层次的同学,又是新内容,问题要紧紧围绕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来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学习教材的内容对即将要学的知识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和了解,为后面深入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2)在学生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能对所掌握的知识有所深化和拓展的培养目标出发,这部分的知识点多采用“为什么”的方式设问,效果会更好一些。例如,导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学生需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加工、运用课堂讨论与交流等方式对课本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才能解决的问题。(3)从培养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以及自己的思想、行为、校园生活等问题的能力出发,这部分的问题设计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是什么、为什么,要有益于学生生成独特的有价值的见解、生成宽于教材的鲜活的知识,采用“怎样做”的设问方式,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更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之外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我们都爱玩》这课时,我设计了“(1)玩与学有冲突吗?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的?(2)在生活中如果父母剥夺我们玩的权利,你将怎样维权?”的问题。
2.设问方式的选择要符合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
导学案问题的设问方式既要源于课本,又要体现层次性,照顾到各类学生,在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每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意识及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一份优质的导学案在设问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有关知识的准备,心智技能的掌握,教材结构等要素”[2]设计出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思的问题,让优秀学生从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中能感受到挑战,一般的学生能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导学案中要有简单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就能独立完成的“是什么”的问题;要有需要经过学生思考、分析找出新旧知识的差异和联系才能生成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要有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同学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才能完成的有一定难度的“怎样做”的问题。
3.问题设问的方式要遵循循序渐进,难易适中的原则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教师设计导学案时选择设问方式的核心理念。如何实现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如何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层次性、阶梯性的、满足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体系?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应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实现逐步递进,使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实现”跳一跳,够得着,想说也能说“境界。”[3]例如,我们在学习初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中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各显其能”这个内容时,为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的目标我这样设问:①多种所有制经济指的是哪些经济?②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什么?③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④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怎样做?第一、第二个问都是“是什么”的问题,照顾到了每一位同学;第三个问采用“为什么”来设问题,有一定难度。这个问题学困生只要用心,也有话可说;第四个问题采用“是什么”和“怎样做”来设问,目的是既要照顾全班同学的学习激情,集中精力,同时使问题赋有挑战性,学生需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才会有答案。(该环节如果教师能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效果会非常不错。)
4.设问方式的选择要做到有价值、有意义
目前我省思想品德的考试形式已由开卷考转为闭卷考,这不仅要求学生熟练背诵课本基础知识,还需具备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且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最出色的学生注意力集中不会超过40分钟,特殊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不到15分钟。面对以上要求、特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中“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就必须要做到精问、妙问,不易太多、也不能太碎,不能把导学案变成“问答化”、“习题化”的练习案。采用何种方式设问除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生思维的集中处、教材知识的点睛处、兴趣点等要素外,”[4]核心是要能吸引每位同学的眼球,确保学生在经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之后在有效的时间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优化认知结构,培养技能,形成能力,启发思维,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例如,我们在学习初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各显其能”这个目题时,我在导学案中采用设问方式是:“如何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为什么缺一不可?”的问题。注意不要把大而空、没有实际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放到初中学生的课堂上来探究,如果这样做学生只会越学越糊涂。既浪费了时间,又无法达成学习目标,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设问方式的选择要把握好时间节奏
一节课就45分钟,质疑探究部分、课堂检测部分的材料分析题不能都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太简单虽然一定程度上看可以节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但不利于激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严重时还会出现有些教学目标无法落实到位的问题;反之如果问题都是“为什么”和“怎样做”的方式来设问,通常又会导致两个结果:①教学任务完不成,影响教学进度;②学生和教师都搞得相当的累,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来龙去脉,缓过神来,又要开始探究下一个问题了,一节课下来,全是糊涂帐。所以,教师在预设一框导学案时,“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要在何时何处用何种方式设问,除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把握好时间的节奏,实现时间效益的最大化。
6.设问的方式要彰显时代气息
思想政治课结合时事进行教学,这不仅是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课的魅力所在。在问题设问方式的选择上教师要有目的地将社会生活、时事与知识点联系起来,为学生设计教材与时政结合紧密的典型问题,特别是在对一些既枯燥、又晦涩但又是重点或难点的知识点的突破上,例如,落实初一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小康社会”知识点时,教师只有紧密的结合时政材料,在教材与时政的切入点上巧妙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准确设问,借助多媒体的功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问什么?采用何种方式设问?其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导学案的质量,决定了课堂的高效,决定师生合作是否快乐。在选择何种方式进行设问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在走进教学大纲、教材的同时,能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我们设计的每一个问题中来,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保持较高的参与兴趣、参与时间,相信“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不再是一句口号,就不会再是我们教师的一个梦想。
参考文献
[1] 导学案的作用及操作要求.数学教学论坛-k12教学论坛.
[2]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3] 杨立群.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思想品德课教学网.
[4] 丁福军.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点的最佳选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年03期.
【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方式
1.设问方式的选择源于教材,要有张力
政治导学案栏目设置中的学习导航、自主探究、当堂检测试题都需要设计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应如何选择?问题的设问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的要求上下功夫。[1]问题的设问方式源于教材,但又要具有拓展性。(1)从帮助学生能有效地运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经过自主的思维加工就能掌握的知识的角度出发,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设问,采用“是什么”会比较好。例如,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问题的设计要顾及全班不同层次的同学,又是新内容,问题要紧紧围绕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来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学习教材的内容对即将要学的知识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和了解,为后面深入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2)在学生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能对所掌握的知识有所深化和拓展的培养目标出发,这部分的知识点多采用“为什么”的方式设问,效果会更好一些。例如,导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学生需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加工、运用课堂讨论与交流等方式对课本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才能解决的问题。(3)从培养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以及自己的思想、行为、校园生活等问题的能力出发,这部分的问题设计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是什么、为什么,要有益于学生生成独特的有价值的见解、生成宽于教材的鲜活的知识,采用“怎样做”的设问方式,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更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之外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我们都爱玩》这课时,我设计了“(1)玩与学有冲突吗?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的?(2)在生活中如果父母剥夺我们玩的权利,你将怎样维权?”的问题。
2.设问方式的选择要符合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
导学案问题的设问方式既要源于课本,又要体现层次性,照顾到各类学生,在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每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意识及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一份优质的导学案在设问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有关知识的准备,心智技能的掌握,教材结构等要素”[2]设计出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思的问题,让优秀学生从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中能感受到挑战,一般的学生能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导学案中要有简单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就能独立完成的“是什么”的问题;要有需要经过学生思考、分析找出新旧知识的差异和联系才能生成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要有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同学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才能完成的有一定难度的“怎样做”的问题。
3.问题设问的方式要遵循循序渐进,难易适中的原则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教师设计导学案时选择设问方式的核心理念。如何实现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如何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层次性、阶梯性的、满足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体系?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应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实现逐步递进,使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实现”跳一跳,够得着,想说也能说“境界。”[3]例如,我们在学习初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中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各显其能”这个内容时,为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的目标我这样设问:①多种所有制经济指的是哪些经济?②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什么?③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④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怎样做?第一、第二个问都是“是什么”的问题,照顾到了每一位同学;第三个问采用“为什么”来设问题,有一定难度。这个问题学困生只要用心,也有话可说;第四个问题采用“是什么”和“怎样做”来设问,目的是既要照顾全班同学的学习激情,集中精力,同时使问题赋有挑战性,学生需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才会有答案。(该环节如果教师能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效果会非常不错。)
4.设问方式的选择要做到有价值、有意义
目前我省思想品德的考试形式已由开卷考转为闭卷考,这不仅要求学生熟练背诵课本基础知识,还需具备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且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最出色的学生注意力集中不会超过40分钟,特殊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不到15分钟。面对以上要求、特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中“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就必须要做到精问、妙问,不易太多、也不能太碎,不能把导学案变成“问答化”、“习题化”的练习案。采用何种方式设问除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生思维的集中处、教材知识的点睛处、兴趣点等要素外,”[4]核心是要能吸引每位同学的眼球,确保学生在经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之后在有效的时间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优化认知结构,培养技能,形成能力,启发思维,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例如,我们在学习初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各显其能”这个目题时,我在导学案中采用设问方式是:“如何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为什么缺一不可?”的问题。注意不要把大而空、没有实际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放到初中学生的课堂上来探究,如果这样做学生只会越学越糊涂。既浪费了时间,又无法达成学习目标,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设问方式的选择要把握好时间节奏
一节课就45分钟,质疑探究部分、课堂检测部分的材料分析题不能都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太简单虽然一定程度上看可以节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但不利于激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严重时还会出现有些教学目标无法落实到位的问题;反之如果问题都是“为什么”和“怎样做”的方式来设问,通常又会导致两个结果:①教学任务完不成,影响教学进度;②学生和教师都搞得相当的累,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来龙去脉,缓过神来,又要开始探究下一个问题了,一节课下来,全是糊涂帐。所以,教师在预设一框导学案时,“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要在何时何处用何种方式设问,除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把握好时间的节奏,实现时间效益的最大化。
6.设问的方式要彰显时代气息
思想政治课结合时事进行教学,这不仅是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课的魅力所在。在问题设问方式的选择上教师要有目的地将社会生活、时事与知识点联系起来,为学生设计教材与时政结合紧密的典型问题,特别是在对一些既枯燥、又晦涩但又是重点或难点的知识点的突破上,例如,落实初一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小康社会”知识点时,教师只有紧密的结合时政材料,在教材与时政的切入点上巧妙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准确设问,借助多媒体的功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问什么?采用何种方式设问?其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导学案的质量,决定了课堂的高效,决定师生合作是否快乐。在选择何种方式进行设问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在走进教学大纲、教材的同时,能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我们设计的每一个问题中来,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保持较高的参与兴趣、参与时间,相信“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不再是一句口号,就不会再是我们教师的一个梦想。
参考文献
[1] 导学案的作用及操作要求.数学教学论坛-k12教学论坛.
[2]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3] 杨立群.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思想品德课教学网.
[4] 丁福军.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点的最佳选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