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ba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必须转换角色,变革教学行为方式,不仅仅充当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要主动地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只要我们教师增强意识,重视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学生一定会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
  【关键词】开发 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它以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优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快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但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个农村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那么,如何开发并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呢?
  
  一、开发利用教师这本“教科书”
  
  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媒介三方面组成,所以用好“教师”这本教科书极其重要。教师要成为一本优质“教科书”,就要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要做到“学高为师”,丰富自己内涵,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开阔的教学视野,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创新的勇气,博采众长的气量,做专业化的教师。
  
  二、利用好学生这种课程资源
  
  在新课改中,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1.利用学生掌握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实际,更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如让学生调查、收集、搞发布会……
  2.利用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方法、情感体验
  学生的思维方法、情感体验千差万别。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和情感体验,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和独特体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3.利用学生多样化的探索成果
  将学生多样化的探索策略和探索成果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会使学生不仅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充分提高,而且在思维方法方面也能得到充分发展。如对文本的多元理解,对文题的多角度
  构思、立意等。
  
  三、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资源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教材是重要的素材性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竭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思考以下几个因素:教材、学生、教师、教学目的。学生是主角,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定位为导演,主持人,嘉宾,旁观者等角色。以教材为蓝本,和学生一起感受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生活,丰富着体验,在此经历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加强课外阅读活动
  
  语文教学内容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从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吉鸿昌“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高风亮节……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促进学生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五、正确利用媒体资源
  
  当今社会,五彩缤纷,瞬息万变。电视、电影、网络、书籍等媒体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优秀电影所承载的内容信息正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特别是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如果我们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生活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留心大自然,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学要突破教室、课堂生活圈,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这广泛的空间里吸纳独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形成态度,认识价值。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语文课程资源,利用得好,学生会给你一份意外的惊喜。如春暖花开时,带学生到野外踏青,学生在暖洋洋的春风吹拂下,在阵阵的油菜花香中,摘野花,挑马兰头,甚至吟诗作画;在天高云淡的金秋,带学生到菊花怒放的公园赏菊,去硕果累累的果园参观,帮助劳动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写作兴趣,学生写作文就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
  恼了。
  
  七、精心搭建“家庭舞台”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家”是活动的环境和感情的载体,家庭生活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但是,学生却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即使写了,笔下的文字也是一个个被“挤”出来的,缺乏情感激荡。如果不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情,习作时,他们往往会以局外人的身份应付写作。因此,应引导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往,体会亲情,为写真文提供有利条件。
  总之,开发利用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社会这个大课堂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让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打开语文学习的各种渠道,实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实践化和社会化。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贾新中.应善于把学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3]张婧.浅论中学课程资源.
   [4]马金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其他文献
环江毛南族博物馆收藏有一块特殊的木制大牌匾,上书“妙手婆心”4个大字。史料记载,此“妙手婆心”牌匾的拥有者,为环江下南乡毛南族医学先师谭妙机的第一代门徒谭清修。  毛南肇医先祖  谭清修,下南乡波川村高川屯人,生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师从毛南族肇医先祖谭妙机学习医术。谭妙机,下南乡波川村高川屯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年少时苦渎磨砺,胤承父业,钻研医术:中年时为寻名师深造,单身
水果是非常倔强的东西,如果要给它们冠一个年纪,那就像美国人说的,它们是“teen-age”,如果要仔细区分它们每一个的年纪,那就会像《音乐之声》中的小孩出场一般:苹果说,我已经十六岁了,我不需要家庭教师;榴莲说,我十四岁,我会让你受不了的;草莓一紧张,就说,我叫蓝莓;蓝莓气呼呼地说,她是草莓,今年十三岁了,我才是蓝莓,我十岁;芒果说,我十一岁了,我是不可救药;剩下来的则是橙子和樱桃,它们才刚进学前
十七岁,父母离异,便像全世界都欠了我,我不看父母愧疚的脸色,肆意妄为。头发乱蓬蓬,穿自己剪得破烂不堪的牛仔裤,吹口哨,甚至逞能,偷学着人家抽烟。很快,我的身边拥了很多很够哥们儿的男孩儿,他们可以为我打得头破血流,我看了倍觉开心,感觉自己被需要。  直到他风清月白地站到讲台上,有一点拘谨,有一点羞涩地说着我完全听不懂的英语。我问同桌的女生他说些什么,女生笑微微地说:他说他叫卢狄,他希望跟大家成为朋友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实效性的教学方式,并且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体现出其优越性。本文介绍了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一年多教学实践的结果充分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善学习气氛,学生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学习优胜者越来越多,基础薄弱者的成绩越来越好;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学会了与人合作并得到了成长。  【关键
【摘要】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学生的变化,本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本人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尴尬处境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笔者从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至今10年有余。送走一批学生,又迎来一批学生。在迎来送往中,我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学生身
通常,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对我们的影响力甚至远远地超过了我们密切的社会关系。就连我们最信赖的朋友也无法像我们所怀有的思想一样来影响我们的生活。  ——J·W·蒂尔    “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这是我多年的教书生涯中所听到的学生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每当这时,我都会给他们耐心详细地讲述下面这则传奇故事: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
译/则坦    玛克特·安德鲁从7岁起开始推销女童子军小曲奇饼干以来,其销售额已经达到了8万多美元。这位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销售员不在乎你叫她“小姑娘”。每天放学之后,她都挨家挨户地去推销小曲奇饼干。经过几年锻炼,这位性格羞怯的小女孩变成了推销高手,在13岁时,她找到了营销秘诀,而这一切都从一个梦想开始。   玛克特·安德鲁的妈妈是美国纽约一家餐馆的服务员。爸爸在她8岁时离开了母女俩。玛克特和妈妈相
[摘要]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无拘无束的气氛”外,教师还要努力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使之与创新教育相呼应。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教学方法 创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充满挑战与竞争。在这个新世纪,我们迎来了祖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正在经历着这场前所未
[摘要] 本文为以绍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劳动实践基地的起源、发展、拓展所经历的7年实践为基础,从背景分析、主要实践、成效启示三方面入手,对如何发挥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的作用、有效实施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做法与举措,力求为推进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劳技实践教育,提供一些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 劳技教育 背景分析 主要实
执行/本刊编辑部    镜头一:刚参加完高考的小文虽然面容娇好,但还是磨着家人来到医院,让医生给她垫个尖下巴。因为小文的脸形较圆,尖下巴不适合她,医生建议小文放弃手术。但执拗的小文还是不依,经过和小文父母的交谈,医生了解到,原来小文在高考期间得了轻微的偏执症,高考后,面对突然松懈的生活,小文显得无所适从,听同学说她下巴太圆,就有了垫尖下巴的想法。  镜头二:一位姓陈的18岁的女学生,读高三,高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