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85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奠基石,词汇作为语言最重要的基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常把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正确的英语词汇教学应从文化角度出发,使学生将文化与词汇相结合。教师应要结合词汇和文化的关系来认识词汇的文化导入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正确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提高中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的同时,注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词汇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因此可见,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可见,要学好英语,就应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相当数量的词汇。词汇量的限制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如何突破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关便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文体障碍、误解和冲突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一、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背景
  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方面,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历史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词汇的来源以及指示意义。中英文相同词汇指示意义一致,词汇背后的意义也是相似的。在中英两种文化中,fox和狐狸在内涵上很相似:我们常说“像狐狸一样狡猾”而英语中也有ascunningasafox;英语的”rose”和汉语的玫瑰都象征爱情,著名诗句”myloveisaredredrose”也是这种用法。又如,“goose”(天鹅)在中西方文化中常代表优美高贵的人或物;而black(黑色)代表不好的事物:blacklist”(黑名单),““blackmark”(污点),“blackmarket”(黑市)。然而,有时候相同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之下有不同的意义以及文化背景。比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词汇的指称事物一致,但文化内涵卻大相径庭,在汉语中,龙是用来象征吉祥和权威的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在英文当中”dragon”是邪恶的代名词,他是黑暗势力和灾难的代名词。
  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过奖“,过奖。”或“哪里,哪里。”以示礼貌;而西方人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或I’m  glad  to  hear  that.所以在教学Thank  you  very  much.这一句型时,教师应尽量多地介绍它的使用场合。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会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赞赏。
  二、通过语言理解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我们通常先姓后名,而英语中却是先名后姓,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是很感兴趣的内容;课前师生之问的问候,两种文化之问也同样存在着差异,在我们的文化中学生通常要起立后说声“老师好”方才就座,而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通常不需要起立,问好的语言是“Good morning,Miss (Mr.)× × ×”或者“ Good  afternoon,Miss(Mr.)×× ×”。在问候语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习惯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我们的文化中,根据场合和时间的不同,我们通常用“去哪儿?”、“忙着呢?”、“吃了吗?”等等,招呼的时候并不关心答语的实质内容,只表示友好的问候。而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见面问好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Fine,thank you”等等。
  在汉语中,出于礼貌,常常用“爷爷”“奶奶”来称呼素不相识的长者,这种称谓能使被称呼者觉得受到尊敬。而在西方礼仪中,忌讳“老”字,因“老”意味着“old,useless”,“年龄大体衰,失去活力”等,如果直呼其名他们会感到亲切自然。若被称为“old  grandma”,则会感到反感或恼火。他们不崇尚老,而崇尚的是年轻,有活力。可见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
  三、通过教材进行词汇比较
  词汇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环节有效地向学生渗透文化意识。在每课的词汇“食谱”中适当地加点“西餐”,丰富一下食谱,让“饭菜”更加诱人。比如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词汇时,老师可以把颜色词和英美人的姓联系起来教学,如“white”,表示“白色”,大写时则表示姓氏(怀特),“green”表示“绿色”,大写时则表示姓氏(格林)等等,诸如此类的词语在小学英语中有很多。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颜色一文时,我增设了colour系列单词的不同含义。我比较了颜色在中西方人心目中的不同含义:如“white”(白色)在西方代表“圣洁”、“高贵”,而在中国就意味着“疾病”、“死亡”。又如 “red” 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 “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 “red” 的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 “red flag” (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 “in the red” ,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通过比较和补充这些知识,既可博得孩子们的一笑,也可让他们多少掌握一点颜色在西方文化中的涵义,减少学生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的理解错误,丰富了他们的英语文化知识。   四、利用语言理解文化内涵
  肢体语言也体现着文化的差异,有时同样的意思,肢体语言却完全不同。比如我们通常用“点头”表示“可以”、“行”等肯定的意思,而英语国家的人们大多则用大拇指和食指圈成“O”同时伸出其它三根手指的手势来表示“OK”。此类的简单常用的肢体语言,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逐渐地向学生渗透,增加他们在文化方面的积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要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起始阶段就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体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的感受,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表达自如,教师首先要训练学生能够对一般的赞扬、请求、询问等做出适当的反应。这种反应来自于英语语言,有的却少不了生活夸张的体态、表情和动作。例如,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来召唤的方式“Come  here”學生能够立即做出反应 “OK”,受到别人的赞赏“You  are  really  nice  today”,学生要习惯用西方人的反应方式“Thank  you.”。另外,西方国家的人民受文化习俗的影响,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想法时往往会使用夸张的体态语言。如他们习惯用耸肩的动作来表示否定的想法“No.”,“I  don’t  know.”,“It’s  impossible.”他们还会用拇指和食指绕成一圈,同时竖起三个手指表示“OK”,用V型手势表示成功、胜利。教师要善于表现,并让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模仿练习,逐步达到自然习惯运用程度。只有让学生真正亲近语言,触摸语言,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语言,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英语的内在文化,感受它与中国文化的异同,学习语言的过程才会成为生动自然,学有所得的过程。
  五、设置情景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主题活动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儿童最喜欢的方式,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如新年晚会、生日晚会、圣诞晚会等.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西方文化。在新年联欢会上.我让学生齐唱 Happy New Year,并辅之一定的舞蹈动作。大家互相赠送自制的贺年片送上新年的祝福。在圣诞之夜活动中,让某个学生扮演西方小孩子人见人爱的圣诞老人(Santa Claus),让学生聆听歌曲Silent Night,共同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然后许个心愿再赠予礼品,感受亲情和友情。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感知西方文化和了解风土人情。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所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模拟情景的练习活动,如pair  work,role  play,group  discussion等,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口头训练的机会。通过创造模拟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如何用英语打电话、看病、购物、问路等语言技能。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切在生活碰到类似语境,学生也能从容自如。另外在生活中学习英语也是培养英语素养,渗透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例如,现在的物质交流趋向于国际化,商品的说明书、商店的招牌、路牌等一些标志性的物体都有英文、中文的介绍,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收集、去看一看、读一读,在班里交流一下信息,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本子收集,拿到早读上读一读,比一比。在这些日常生活中进行英语教学,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方法,渗透了文化。外语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与语言使用有密切联系的社会文化因素。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西方文化意识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排除交际中的文化障碍。
  总之,文化是英语知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注重文化的传播,不要只注重于知识点语法的讲解,文化背景下词汇的使用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各类渠道中了解英语文化,发展跨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仅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教学的最终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业的设计与实践对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习惯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笔者从统一走向分层、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封闭走向开放对作业的设计与实践进行了一些尝试与研究。  关键词:分层 综合 开放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外作业应当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劳动现象,发展个人的爱好和需要
期刊
摘要: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会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多样的教学资源及深刻的哲理,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将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这种授课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把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
期刊
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学生培养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指出:“良好的习惯是人类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大工程。由此可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智慧教室已然成为当今教室环境发展的大势所趋。通过与传统教学环境比较,论述在智慧教室环境中,教师主体所扮演的角色如何进行相应转变,才能真正有效利用智慧教室中的硬件设施,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目标。  关键词:传统教室;智慧教室;教师角色;合作学习  一、传统教室环境面临的困境  相对于智慧教室环境而言的传统教室环境可大致以20世纪90年代末为界限
期刊
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有关计算方法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主要围绕“得失电子守恒”“氮原子守恒”两个守恒思想来解题。  (1)得失电子守恒。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氮原子得到电子的总数等于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总数。  (2)原子守恒。硝酸與金属反应时,反应物HNO3中NO3—一部分仍以NO3—的形式存在,一部分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N的物质的量之和与反应消耗的HNO3中N的物质的量相等。
期刊
关键词: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 审美感知 阅读教学  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英语这门功课上,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成功的教育宗旨是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本文旨在通过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进而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存在价值,通过巧学而不是苦学,有效、积极并主动发展自己,以保持、发展英语阅读的兴趣等方面做一点浅析。  在中学的英语阅读课上,要怎
期刊
众所周知,在高考背景为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的前提之下,现在作文有40分,其中应用文占15分,而在我们这样的农村高中,积极响应由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中,明确指出书面表达能力形式包括“书面描述、书面叙达、书面说明、书面论述、书面指示、书面互动”等,作为语言运用能力的 集中体现。我主
期刊
摘要:校本课程的建设和管理,是国家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一定的自主权。学校把校本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自主权交给教师,为教师营造自主、创新的环境。同时,要求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这对中学生的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有帮助。  关键词:物理与科技 中学生 实践创新 核心素养  一、“物理与科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教育现代化能显著提高教育质量。为了给老师和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们国家提出了在校园里构建出新型的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当下智慧教室已经成为校园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显著表现,很多地区校园已经意识到了当下校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开始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为教学活动提供人性化、智能化的互动空间,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智慧教室环境 个性化教学 实践与研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应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中高段学生来说,读写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下的语文教学却普遍存在读写分离的现象。阅读课仅注重阅读与感悟,习作课则只在乎习作指导,两者未能有效结合,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出发,结合教学中的实例,积极探究阅读教学中中高段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于“经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