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身上的民俗嫁妆

来源 :中国城市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fcz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女子一生之中最期待的时刻,莫过于穿上嫁纱,于红绸和唢呐声之间走向自己的心上人。许多少数民族的姑娘们在少女时便开始准备嫁妆,从头饰衣衫到绣花鞋袜,无不精心置办。
  做一天闪耀的新娘子
  暮色四合的时候,车到了位于凯里县13公里的南花苗寨,远处的吊脚楼有袅袅的炊烟升起,寨子不大,路上遇见一位背着竹篓归家的苗族少女,斜阳拉长了她纤瘦的影子,我们被这样一幅如画般的景致打动,久久不愿迈开步子进去,怕扰了这里的宁静。
  苗族人喜爱银饰,每逢节日或重要的日子盛装的女子都会佩戴上手工制作的银饰,精心打扮十分隆重。在黔东南的苗族,谁家要是生了女儿,父母定要从她出生就为她准备一套精致的苗银嫁妆。
  在苗族人心中,银饰具有辟邪秽、驱鬼神、保平安、送光明的作用,银饰自然成了苗族姑娘嫁妆里必不可少的部分。定制一套完整的苗银嫁妆大约要用十几斤苗银,需要六七万块钱,算是一笔不菲的花销,但每个苗族姑娘在出嫁时都会穿一套专属于自己的首饰,包括头帽、手镯、项圈、脚钏等。除了姑娘正式出嫁时佩戴的银饰,小伙子要娶自己喜欢的姑娘,也是要花费好大一部分家当来置办一套聘礼,不然银两不足,按习俗不能成婚。
  出嫁那天,水灵灵的苗族姑娘带的银饰越多,父母觉得越幸福,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富足表现。南花苗寨和西江千户苗寨都保存着完好的苗族传统,许多银匠祖祖辈辈留在这里,在敲敲打打中为无数女子制作出美轮美奂的银饰。
  在当地盛名的一家银匠铺子停下,作坊有十平米,有锅有盆还有火,像个十足的厨房。这间铺子的主人告诉我们,苗族银饰注重手工,制作的过程精细复杂,工艺流程大体要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五道工序,每个匠人的工艺不同,有的精于拉丝攒花有的工于雕刻锻压,因此经过银匠的加工设计,每一件都独具特色。
  除了纯净隽永的苗银首饰,如朝花晚霞的嫁衣也是苗家女子一生相随的嫁妆,指尖下的一针一线都是父母对女儿的怜爱和疼惜。他们深知精细的苗银首饰必然要搭配一套美丽的衣衫,所以穿着苗家传统衣饰出嫁的新娘子从头到脚都是美的。
  苗绣是苗家女子自幼学习的一项技艺。一件精美的嫁衣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缝制,白日姑娘们要上山劳作,晚上才能有空闲在灯下穿针引线,吉祥如意的花样、多子多福的纹路都是她们对生活和爱情的向往。绣艺好的女子绣制一件嫁衣要一年到两年不等,若还要加绣一些装饰品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缠绕勾勒,雕花织锦,针法是苗绣的灵魂,针法最常用的有平绣、编卷、缠绣、打籽、堆花、贴花六种。苗族人坚信苗绣是为了祖先,于是一代又一代美丽的苗家女子带着虔诚和敬仰的心来绣制她们的衣衫,因为她们相信这样会得到神灵和祖先的庇佑。苗族女子嫁妆上的图案也十分精美,凝聚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嫁衣处绣着并蒂莲花、蝴蝶探花、百鸟朝凤、游鱼戏水等吉祥寓意的图案,反映着他们最善良单纯的心理特征。
  守护新娘的“嫁妆鞋”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我们这次去的是位于云南楚雄的彝人古镇。楚雄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是昆明通往滇西、大理、丽江等地的连接点,但许多人不知道这里住着一群原生态的彝族人,更别谈知道彝族女子的嫁妆。
  彝族女子出嫁一定要穿的是尖勾绣花鞋,也称作“嫁妆鞋”,是云南彝族独特的民族手工艺品。彝族的姑娘们多心灵手巧,六七岁时便要跟随母亲或姐姐开始学习绣艺,从选料到挑花,从用线到刺绣,每一步都细细地学,这绣花制鞋的功夫在彝族还会关系到将来是不是能嫁个好婆家。绣活都是讨功夫的,在灯下的萤光里,把日子里的期许和愿望都绣出来,针尖上的功夫最重要的是心意。
  听镇上的老人讲,关于这“嫁妆鞋”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彝族有个美丽的姑娘基妞,嫁给了一个叫格沙的小伙子。新婚不久,新娘独自回娘家,路上遭遇不测,被一条巨蟒吞入腹中,但她脚上穿着的尖勾绣花鞋却勾在巨蟒的嘴外。格沙知道后,杀死巨蟒,剖开蛇腹救出了新娘。他们安全回到寨子之后,寨子里的人觉得尖勾绣花鞋守护了美丽的新娘,时至今日,彝族如果有姑娘出嫁,母亲、姑嫂等都会精心绣制出一双双尖勾绣花鞋,送给她做嫁妆,希望她能平安健康,祈求获得上天的垂怜。
  “嫁妆鞋”多采用棉、布、绸、缎、五彩丝线、开司米毛线等多种材料经剪样、定型、纳底、刺绣镶缝等工艺形式手工缝制。彝族绣品多以黑、绿、蓝等布料做底,设色繁简不一,繁者数十种色,主调鲜明,虽是这样但也保持着繁而不杂,富而不乱的风格,有的典雅庄重,有的鲜艳瑰丽,各有韵味。这些繁复的工艺于出嫁的新娘而言,不是折磨而是一种挂念,一种在做闺阁女儿时轻轻浅浅的记忆,把心思和念想都记录在这精巧的花样上,就算以后嫁为人妻,只要穿上这双鞋,就可以回忆起那些泛着酸甜的时光。
  踏着彝人古镇的石板,阳光洒在脸上,暖和地移不开步子。路上多是熙熙攘攘的游人,前面的太阳历广场上,高大的柱子彰显着彝族祖先的智慧和不朽。停在一个绣花铺子前面,温柔秀美的彝族姑娘正在刺绣,五彩的丝线在她纤细的手中变成一支神奇的笔,描绘着她自己,岁月无声里的幸福。制作这种绣鞋先要用剪纸剪出图样贴在装饰物上,然后照图绣出花样,她笑着说自己阿妈的绣艺在镇上是极好的,不用描花便可以直接绣制花样,绣工讲究,花纹的图案有时抽象有时具体,很多人喜欢她的绣活。
  嫁妆是父母对女儿的一种疼惜,期望用丰厚的妆奁和精巧的绣艺,为嫁去夫家的女儿求得一份尊重,它不仅仅是娘家赠予的财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新娘或者新娘的亲人们,把这份厚实的期盼,用针和线一点一点地绣进鞋面上绣在花纹里。
  尖勾绣花鞋的质量极好,一双绣鞋可以穿很长时间。不过即便如此,彝族女子也很爱惜脚上的鞋子,因为深知一双上好的绣鞋,就算是拥有极好的手艺也是要忙活上几个月,所以不会糟践和破坏。
  精细的彝族女子把这份来自娘家人的疼爱,也绣制在“嫁妆鞋”的鞋底,多在鞋子上翘尖状的鞋面上绣花,鞋帮面上也会绣块叶巴、花朵或绣满五彩的草叶、鸟兽,寓意出嫁的女子能多子多福、喜乐平安,很多都是细细地讨个好意头。   彝人古镇民风淳朴,镇上若有喜事,族人都会帮忙操办。我们过去的时候没有遇到出嫁的姑娘,但有幸体验了他们的彝族歌会。跳歌场是举办歌会,也是彝族姑娘和小伙子相识相恋的地方。晚上在跳歌场的中央点上一堆火把,一群人跳左脚舞、唱彝族歌好不热闹。
  彝族崇尚“火”,他们对“火”的崇拜来自于对大自然的敬畏,生生世世都安守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一直以来云南彝族聚居的地方,多是山区或半山区的西南边陲,常年高寒气候使得彝族人离不开火塘,农闲时候族人要么围炉而坐,要么围着篝火舞蹈,山林茂密的松杉、油桐等为他们提供了燃料。
  古老而神秘的彝族,传承着对爱情的尊重。姑娘长到十六七岁的时候,父母是要给她单独盖一间“姑娘房”或者要搬到寨子里公共的“姑娘房”住着,直到找到如意郎君才能离去。若要来彝人古镇一定要选在过火把节(即彝族年)的时候,这天姑娘们均穿着勾尖绣花鞋,走出“姑娘房”在跳歌场上与心上人一起舞蹈。
  奇特的剑川白族“白羊皮”
  车在白族民俗石龙村还未停稳,便听见一阵鞭炮齐鸣。震耳的唢呐和锣鼓声引得我们一路好奇,随行的白族导游说村子里正在办喜事。带着一点点兴奋跟着导游走进新娘家,门旁挂着红灯笼,村子里许多人都穿着簇新的白族传统服饰来道喜。
  进了正堂,就看见一个模样娇美的女子,穿着白族新娘装端坐在一旁,一个年长的妇人正细细地在为她披上一件雪白的羊皮。新娘低着头仔细听妇人对她的叮嘱,也许想到要嫁去夫家对父母不舍,她眼圈微微地有些红。
  旁边的导游指着那白羊皮说,这是剑川白族女子出嫁必不可少的嫁妆。白族人喜白,服饰上也以白为美。在剑川白族,雪白的羊皮是与众不同的。做嫁妆的白羊皮要用绵羊皮鞣制而成,不能有杂色,四肢和尾皮也要完整的保留,不可有残缺。
  《南诏野史》记载:“西爨白蛮,知读书,能文字,舌音轻便,多冒汉人,见尊长,披羊皮,故嫁女授羊皮一张。”这里的白蛮自然是白族,在这里他们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每家有女儿出嫁前,父母会给她买好几只羊养着,留作制嫁妆的材料。
  不过有的白羊皮因为毛色不正等瑕疵不能用作嫁妆,父母便会在每年霜降节令到春节这段时间,提前到羊皮市场购置几张白羊皮。这时候街道两旁,摆满了一张张鞣制好的白羊皮,慈爱的父亲或母亲会仔细掂着羊皮的份量,察看羊皮的毛色,认真地为女儿挑选中意的嫁妆。家景富裕的人家还会给出嫁的女儿制一张“三合羊皮”,他们会挑选三到四张羊皮,留出最柔软最细致的部分拼缝成一张最好的白羊皮,而这种“三合羊皮”的价值往往抵得上一整套绸缎被褥。
  在这里白羊皮作为嫁妆还有另外一层深意,洁白的羊皮也承载着父母的祝福,期望女儿嫁到夫家能够用她的勤劳朴素让日子过得幸福。我想这与所有的嫁妆一样都带着深沉的爱意,这些首饰衣衫和衣箱鞋柜都曾被穿戴着从一个家门抬进另一个家门,对女儿家而言它们是最亲切的惦念,因为这些嫁妆的每一次敲打,每一处针脚,每一丝温暖都藏着父亲的细细关怀和母亲的殷殷期盼。
  白族人重视白羊皮,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剑川的景色很美,金庸先生《天龙八部》里的剑湖宛若仙境。我们去时河堤新绿,一旁的芦苇泛着翠色,湖面是冷郁的干净,与彩云之南的天空一样夺目。不仅如此被称为“滇山之祖”的老君山也着实惊艳,不愧“云岭九寨沟”,从高山龙潭到艾布楼古火山堆,从杜鹃花海到老君庙会,在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呼应,让人目不暇接。
  只是剑川偏近雪山,气候有些湿冷,这些瑰丽的景色现在看来很美但对需要操持农活和家务的剑川女子来说,它们更多需要顾虑的不是美景而是保暖。因此白羊皮作为能抵御风寒的保护衣,很受剑川白族女子的喜爱。
  离开的时候,我对剑川的印象还停留在它独特地域所带来的美,不论是精美绝伦的木雕与石窟,还是位于西南滇藏上唯一幸存的市集茶马古道,抑或是它原汁原味的白族风情,都深深地让人留恋。
其他文献
这里选登了四十位金秋影友的摄影作品,他们的年龄都在六十岁以上,其中年龄最长者已近九十岁。他们饱含着对美丽中国的无限热爱,用镜头记录了伟大祖国的壮美河山,表达出对祖国的款款深情。这里的每一个镜头都令人震撼,每一幅作品都令人感动,每一位影友都令人敬佩!
期刊
LINE 1 沈眉庄:梅花  盛花期:1月中旬至2月中旬 推荐地点:四川成都  沈眉庄算后宫女子中的特例,如寒梅冷冽清香。她出身名门,带着一股子大家闺秀的端庄,受宠之后也不忘记素日亲厚的甄嬛与安陵容。甄嬛避宠遭遇内务府苛待时,她常常让丫鬟采月私下打点,这种心细如发的帮扶,像梅花的幽香,虽然清淡却沁人心脾。她在遭受华妃算计,落入假怀龙嗣陷阱之时,哀默心死,决绝避开皇上,直到爱上温实初才又如迎寒独立梅
期刊
绝色天堂,唯有沙巴  沙巴州是马来西亚面积第二大的州,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由超过30种族群组成,多信仰伊斯兰教,使用马来西亚语、华语、英文。这里有着简单淳朴的生活,也有着繁荣进步的经济。在沙巴首府亚庇,游人随时可遇到会讲普通话、客家话、闽南话和粤语的华人,华人是在十九世纪时才大量移民来到这里,华人在当地的经济活动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沙巴岛几乎是一个能让每一个旅游者都能获得满足的地方。喜
期刊
遇见“世外桃源”  不记得是何时,只记得是个好地方,来到常州嬉戏谷开元度假村歇息几日。太阳既出,恰是不寒不暖不阴晴,正是宦游好气候。一路跃然感受身边的景色,忘却了长途跋涉而来的疲倦。再行数里,便在山环水绕间寻得一处良居。下了车,见眼前秀石上俨然刻着“嬉戏谷开元度假村”的字样,铁画银钩间鸾翔凤翥,不知是哪位书法名士的佳作。欣喜间,入了大堂,满目朱红,浓郁的中国风气息引人入胜。优雅别致的扇形屏风,古色
期刊
马踏飞燕追星月,银蛇献瑞写传奇。享有中国饭店产业年度第一盛会美誉的第十三届中国饭店全球论坛暨金马奖盛典于2013年3月23日至25日在广州四季酒店、广州富力君悦大酒店、广州大剧院、广东碧桂园假日半岛高尔夫球会同步盛大举行,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荷兰、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台湾、香港、澳门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内地各省市共2000多位杰出人士出席了本届盛会。  据悉,本
期刊
青石板上,那个穿行的女子  一个人的行走,两个人的温暖,三个人的碰面,留下了多少文字,当文字穿透身体,又留下了多少令人感动的故事。印象里写字的女子都很令人难忘,不论是谈吐还是气质俱是上佳,而那些写悲剧的女子更是带着一身低调的傲气,在纷扰的世间如锦衣夜行的侠士,用文字治愈那些掩藏在内心的伤痛。  匪我思存也是写书的女子,常常被读者称为“后妈”,因她写的故事太虐,文字太疼,不论烽火狼烟的乱世还是岁月安
期刊
在当下,大概没有什么是不能被解析和相互联系的。既然血型会左右性格,那么不同血型的人也会热衷不同的休闲方式。这个春天,走吧,周末小假带上狂欢的心情,摘鲜果,骑单车,行远路,爬野山,不亦乐乎!  A型血  血型解读:  【A型血】  A型血的人性情温和,作风优雅,喜欢接触大自然。他们在工作中细心谨慎,崇尚完美主义,是爱担心的类型。因此舒适自然的环境更容易让他们放松心情。  【推荐休闲方式:采摘】  驱
期刊
过客无法留住时光,也无法遏制离别。每一段旅程都有终点,遇见的风景与游人,都会化作记忆封存心底。因此,唯有好好珍惜所爱的一切,做最快乐的自己,才不辜负旅行的意义。  和家人一起自驾旅行  香香的爸爸很喜欢自驾出游。作为经常自驾出游的老手,他先确定大致要去的城市或景区,再参考地图、气候、食宿等信息提前规划线路。有次,香香和爸爸妈妈自驾游,一路从高速去了南京、杭州、江西等城市。她笑着说,那次旅行至今令人
期刊
山间人潮汹涌。脚下踩着青海高原厚实的土地,他们的性情像这片土地一样开阔、奔放。他们最爱唱“花儿”,点点歌声似魔音鼓动人心,歌声越来越多,一下汇成一条大江,浩浩荡荡,百里回肠,蜿蜒流淌在山谷。倾耳聆听,有如仙乐。  赶上青海花儿会不算难事。每年农历4、5、6月间,少则几千人、多则十几万人汇集在青海,到那里,只消听见此起彼伏,昼夜不息的歌声便知,这里是花儿会。  对不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省的人来
期刊
习惯了远走高飞,去看海阔天空。走得多了,飞得远了,风景也会看腻。世界再大,毕竟是人的。既然都在人生里过活,就来看看人生的底处,藏着些什么。  襄阳,这座走过2800年风雨的古城,没有大美的风景,有的,是历史深处的普通轨迹。汉水流淌、城墙变迁,几千年就这么过来了。城里的人生汇进去,这沧桑、静默的几千年,多了几声人的欢笑与悲吟。  长河一扁舟,多悠远的意象啊,时光都被拉长了。谁能永久地陪伴,很少吧。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