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世界各文明都会涉及命运,命运之思非古人之愚昧迷信,而是人对自身局限性的无奈。人的一生不尽相同,却各自有着缺陷,一切好像都难逃命运的主宰,而命运究竟有着怎样的力量,古今中外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经历与认知辩证地看待。从希腊悲剧中的反抗精神,我看到了人性可贵的意义,而人类的意识真的是自主的吗?我们生命中那些对自己影响或深或浅的抉择真的是自己一手策划的吗?面对生命的未知,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命运;中国古代学派;古希腊神话;意识
正文: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我一直在好奇是什么力量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而我们来到这世上又是为了什么?如果把活着当成追求,一直寻找或者塑立某些意义,未免活的有些自我;也有说,活着是为了承担责任,为社会创造自己的价值;又或者说,是为了维持这个世界的某种未知运行规律......我们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成长,建立自己的意识与欲望,成为并影响着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却是什么让各自的命运不尽相同,又各有其遗憾与缺陷?富有的人可能忙于事业而忽视,贫穷的人生活拮据也能活在当下;有人所愿所想皆能得偿,有人屡战屡败含恨而弃......从不同经历与需求来看,人们的幸福和痛苦相对不同。
不乏有人曾为梦想夙兴夜寐,直到理想破灭,恍觉那些豪言壮志不过是南柯一梦;有人违背本心,为不愿之事,空自长恨身非己有,何时忘却营营;有人苟且偷生,却依然举步维艰,命运重击一再降临……生活本来已经狼狈不堪,命运却总擅于为我们制造更多的麻烦。我们似乎无可逃避,可恨这命运善嫉,总吝啬赋予世人恒久的平静,总猝不及防地把人一下子塞进过山车,任你怎么恐惧挣扎也不肯轻易停下来,非要把憧憬着的摧毁成满心遗憾的,圆满的颠簸成支离破碎的,再命你耗尽半生去拼补。[1]
究竟什么是命运?为何它如此“蛮横”?自古以来“命运”一词就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命运”有不同解释。文明古国如中国、希腊等无不在学术思想和宗教上表现出其对“命运”的思索。
就中国古代各学派而言,“命运”之见解迥乎不同。儒家以为“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也。”孔子认为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富贵贫贱完全与高悬于天的命运有关,绝非尘世碌碌众生的力量所能改变。所以《论语》有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万章》上篇也有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人的祸福皆有命运主宰,然而并不是要人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道而行,唯善唯德”。;而道家主张“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认为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无论“死生存亡,穷达富贵,贤与不肖,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与之相反,针对“天人合一”论,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辩证观点,认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天、地、人三者各行其职,和谐共存,从而人类可以根据对天时、地利的认识来利用自然、役使万物。因此,荀子把“天命”理解为具有必然性的自然法则,力倡“大天而思之,孰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人类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同时,墨家和法家均认为人的贫与富、幸福与否是由个人努力程度与运气决定的,简而言之“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上天是没有决定命运的能力的。[2]关于命运,古代哲人观点迥乎不同,孰是孰非,无从定断,我们只能利用自己的经历与认知辩证看待。
在古希腊神话中命运被描述为主宰人和神的神秘的力量。希腊神话中不乏与命运抗争的事迹——当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将“弑父杀母”,不愿屈服于命运而选择离开,最终却还是阴差阳错走上了自身的命运之路;西西弗斯终其一生都没有将巨石推向山顶,在这样一件看似毫无意义又不断失望的劳作中消耗殆尽......[3]我们似乎难逃命运的束缚,何谈不自量力与之一搏。但这些英雄对命运的不屈服与抗争,赋予了人性更为可贵的意义。
当人类自主意识觉醒,却发现努力与挣扎于事无补,应当何去何从?不乏有人妄想扼住命运的咽喉,而斟酌看来,有时觉得甚至努力改变命运的想法与行为,可能都是被安排好的命运。人生中总有些关键节点需要做出抉择,而在那些时刻,我们脑海的想法与最终的选择真的是完全出于自己吗?为何后来会留下那么多懊悔和遗憾?一些看似机缘巧合的背后真的没有其他力量操控吗?
希拉里.普特南曾提出“缸中之脑”的假想,他认为将一个人的大脑完整取出后放入特质的营养液,并连接电脑,通过特殊程序向其传达感官信息,或许可以营造出一种假象,导致大脑认为自己仍然在正常生存和活动。而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4]无独有偶,中国古代的“庄周梦蝶”同样有着类似的纠结——“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5]就个人感受而言,我仿佛数次听到过脑海中的声音,并有意或无意间按它的指示行动,并未有所困扰,只是当时切实感觉到那不是自己的意识,而自己的反应更像是恍惚之间身不由己。经查找资料发现,有神经学研究证明,当我们产生某种想法时,其实在我们的意识产生这一想法前,我们的大脑和神经就已经产生了这一想法;随后只是这一想法被我们的意识接收到,以为这个想法是我们自己产生的。所以,究竟是自己在做决定?还是冥冥之中被下达“命令”,跟随着命运的步伐,走上既定的人生?目前看来,我们无从得知。所谓"自我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一种幻觉,我们似乎并不能自主,也无从分辨。
无论命运否泰,我们只能接受并完成人间所有的安排。很多时候,走了那么多路,好像什么也没能改变;可要知道的是,有些事情已不再一样。前路漫漫,挫折可期,但我渴望至少能够活的勇敢真诚。没人看得到完整的命运,但可以守护一个完整的自己,真正的救赎,或许是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如果命运注定要我黯淡,那么我燃尽生命的力量,所绽放出的光芒是否能照亮我的内心?文末之际,谨以一首诗文与命运握手言和: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我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以人生作为天平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世人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兒般的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般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屡经挫败,我决不轻从
我顽强的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6]
参考文献
[1] 大冰《乖,摸摸头》
[2] 陈宁《中国古代命运观的现代解释》
[3] 罗念生《希腊悲剧经典》
[4] 希拉里.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
[5] 庄子《庄子.齐物论》
[6] 食指《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关键词:命运;中国古代学派;古希腊神话;意识
正文: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我一直在好奇是什么力量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而我们来到这世上又是为了什么?如果把活着当成追求,一直寻找或者塑立某些意义,未免活的有些自我;也有说,活着是为了承担责任,为社会创造自己的价值;又或者说,是为了维持这个世界的某种未知运行规律......我们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成长,建立自己的意识与欲望,成为并影响着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却是什么让各自的命运不尽相同,又各有其遗憾与缺陷?富有的人可能忙于事业而忽视,贫穷的人生活拮据也能活在当下;有人所愿所想皆能得偿,有人屡战屡败含恨而弃......从不同经历与需求来看,人们的幸福和痛苦相对不同。
不乏有人曾为梦想夙兴夜寐,直到理想破灭,恍觉那些豪言壮志不过是南柯一梦;有人违背本心,为不愿之事,空自长恨身非己有,何时忘却营营;有人苟且偷生,却依然举步维艰,命运重击一再降临……生活本来已经狼狈不堪,命运却总擅于为我们制造更多的麻烦。我们似乎无可逃避,可恨这命运善嫉,总吝啬赋予世人恒久的平静,总猝不及防地把人一下子塞进过山车,任你怎么恐惧挣扎也不肯轻易停下来,非要把憧憬着的摧毁成满心遗憾的,圆满的颠簸成支离破碎的,再命你耗尽半生去拼补。[1]
究竟什么是命运?为何它如此“蛮横”?自古以来“命运”一词就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命运”有不同解释。文明古国如中国、希腊等无不在学术思想和宗教上表现出其对“命运”的思索。
就中国古代各学派而言,“命运”之见解迥乎不同。儒家以为“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也。”孔子认为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富贵贫贱完全与高悬于天的命运有关,绝非尘世碌碌众生的力量所能改变。所以《论语》有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万章》上篇也有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人的祸福皆有命运主宰,然而并不是要人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道而行,唯善唯德”。;而道家主张“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认为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无论“死生存亡,穷达富贵,贤与不肖,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与之相反,针对“天人合一”论,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辩证观点,认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天、地、人三者各行其职,和谐共存,从而人类可以根据对天时、地利的认识来利用自然、役使万物。因此,荀子把“天命”理解为具有必然性的自然法则,力倡“大天而思之,孰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人类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同时,墨家和法家均认为人的贫与富、幸福与否是由个人努力程度与运气决定的,简而言之“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上天是没有决定命运的能力的。[2]关于命运,古代哲人观点迥乎不同,孰是孰非,无从定断,我们只能利用自己的经历与认知辩证看待。
在古希腊神话中命运被描述为主宰人和神的神秘的力量。希腊神话中不乏与命运抗争的事迹——当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将“弑父杀母”,不愿屈服于命运而选择离开,最终却还是阴差阳错走上了自身的命运之路;西西弗斯终其一生都没有将巨石推向山顶,在这样一件看似毫无意义又不断失望的劳作中消耗殆尽......[3]我们似乎难逃命运的束缚,何谈不自量力与之一搏。但这些英雄对命运的不屈服与抗争,赋予了人性更为可贵的意义。
当人类自主意识觉醒,却发现努力与挣扎于事无补,应当何去何从?不乏有人妄想扼住命运的咽喉,而斟酌看来,有时觉得甚至努力改变命运的想法与行为,可能都是被安排好的命运。人生中总有些关键节点需要做出抉择,而在那些时刻,我们脑海的想法与最终的选择真的是完全出于自己吗?为何后来会留下那么多懊悔和遗憾?一些看似机缘巧合的背后真的没有其他力量操控吗?
希拉里.普特南曾提出“缸中之脑”的假想,他认为将一个人的大脑完整取出后放入特质的营养液,并连接电脑,通过特殊程序向其传达感官信息,或许可以营造出一种假象,导致大脑认为自己仍然在正常生存和活动。而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4]无独有偶,中国古代的“庄周梦蝶”同样有着类似的纠结——“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5]就个人感受而言,我仿佛数次听到过脑海中的声音,并有意或无意间按它的指示行动,并未有所困扰,只是当时切实感觉到那不是自己的意识,而自己的反应更像是恍惚之间身不由己。经查找资料发现,有神经学研究证明,当我们产生某种想法时,其实在我们的意识产生这一想法前,我们的大脑和神经就已经产生了这一想法;随后只是这一想法被我们的意识接收到,以为这个想法是我们自己产生的。所以,究竟是自己在做决定?还是冥冥之中被下达“命令”,跟随着命运的步伐,走上既定的人生?目前看来,我们无从得知。所谓"自我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一种幻觉,我们似乎并不能自主,也无从分辨。
无论命运否泰,我们只能接受并完成人间所有的安排。很多时候,走了那么多路,好像什么也没能改变;可要知道的是,有些事情已不再一样。前路漫漫,挫折可期,但我渴望至少能够活的勇敢真诚。没人看得到完整的命运,但可以守护一个完整的自己,真正的救赎,或许是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如果命运注定要我黯淡,那么我燃尽生命的力量,所绽放出的光芒是否能照亮我的内心?文末之际,谨以一首诗文与命运握手言和: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我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以人生作为天平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世人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兒般的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般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屡经挫败,我决不轻从
我顽强的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6]
参考文献
[1] 大冰《乖,摸摸头》
[2] 陈宁《中国古代命运观的现代解释》
[3] 罗念生《希腊悲剧经典》
[4] 希拉里.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
[5] 庄子《庄子.齐物论》
[6] 食指《相信未来,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