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网络环境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环境指一种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空间与平台。计算机网络由于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其发展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而如今,网络也正在渗透我国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网络给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更为开阔的空间和更为便利的条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快速得到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网络所构筑的虚拟环境,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加关心世界、关注社会、了解和认识自我,从而趋于成熟和完善。另一方面,网络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青少年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等诸多方面带来的影响。网络的主导国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掌握着网络运行和使用的最先进技术,网络信息往往潜含西方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若青少年长期沉迷网络,很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对资本主义文化盲目崇拜,动摇了其理想信念,淡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我国处在经济社会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信念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并运用好网络这一媒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 网络信息的繁杂性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挑战。长期以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由于采用封闭式的教育模式,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灌输应该说是成功的。但如今在网络环境中,青少年不仅可以使用电脑上网,而且可以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拥有内置网络设备的手持机器上网。青少年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迅速获取各种信息资料。网络中思想文化信息的多向贯通和舆论的多元表达,容易使青少年的思想浸泡在杂乱的信息中,以至许多青少年还未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并进行选择性的接受前就已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不可否认这些信息中的相当一部分,其负面影响要比正面影响大的多。再加上网络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全球化色彩和“文化殖民主义”倾向,西方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扑面而来,这无疑都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了空前的挑战。
2. 网络信息的隐匿性对青少年原有的思想和行为规范提出挑战。在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社会中,匿名是网络生活的主要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隐形怪杰”,其身份、行为目标、行为方式都能得到充分的隐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间接交往为主,以符号化为其表现形式,各种网络信息呈现出越来越强的隐匿性。这样使得青少年在万般幻化的网络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原有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一方面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可塑性极强,极易受一些反动思想言论的欺骗或被蒙蔽而迷失方向。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依赖网络而居,使得他们丧失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逃避现实,出现现实生活人格与网络生活人格的分裂,从而丧失目标、动摇信念、迷失方向,也丢弃了在现实社会中的一切道德约束。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个空间上相互影响和渗透,青少年便自然地被不同的价值文化所迷惑和影响。长期接触网络,对于追求个性、独立与自由的青少年而言,具有积极的一面,但消极的另一面令他们道德责任削弱、盲目自由泛滥、法制观念淡薄,这在很大程度上挑战着青少年传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
3. 网络信息的时效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挑战。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所有媒介,使得相隔千万里的两地信息可以瞬间传递,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时间界限。由于网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使得青少年可以与思想工作者同时、迅速地了解到相关信息与知识,甚至有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还相对滞后。而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常较快地掌握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取得良好效果。但进入网络时代,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原有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太慢,使之知识落后于网络信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部分或完全丧失了信息优势地位。另外,庞大的信息几乎同时出现在青少年面前,而处理与吸收往往需要相应的时间。这种信息的快速传播与学生处理信息的时间要求之间的冲突,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难度。尤其面临一些突发事件时,常常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措手不及,极大地影响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三、网络环境下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针对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找到主流意识形态与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使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网络文化的渗透能够发挥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作用。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理论者和技术人员,从各自的角度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管理好思政教育的内容才能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提供指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条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和发展。
2. 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青少年培养自律能力和精神。首先,青少年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教育和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接受“三观”教育,自觉抵御“西化”、“分化”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侵蚀,学会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其次,青少年要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言行符合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在利用资源的同时,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蚀,并培养自身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最后,青少年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性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其自觉树立网络自律意识。目前网络信息的技术监控和质量监控逐渐加强,青少年应遵守有关网络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网上行为,严格上网条件,确保浏览的信息科学、健康和实用。
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技术和素质。要利用好网络环境这个新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同时还应熟练掌握并运用网络这一新型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环境的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是信息的收集、发布、传播者,同时又是网络管理者、把关人,倘若没有熟练的网络技术,在对青少年的思政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尤其是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文科专业出生,缺乏系统的计算机和外语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时常常无所适从,难以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整合。因此,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积极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善于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判断和引导,尤其要对学生的网络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是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严峻挑战。
责任编辑:闵之杰
网络环境指一种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空间与平台。计算机网络由于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其发展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而如今,网络也正在渗透我国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网络给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更为开阔的空间和更为便利的条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快速得到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网络所构筑的虚拟环境,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加关心世界、关注社会、了解和认识自我,从而趋于成熟和完善。另一方面,网络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青少年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等诸多方面带来的影响。网络的主导国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掌握着网络运行和使用的最先进技术,网络信息往往潜含西方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若青少年长期沉迷网络,很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对资本主义文化盲目崇拜,动摇了其理想信念,淡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我国处在经济社会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信念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并运用好网络这一媒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 网络信息的繁杂性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挑战。长期以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由于采用封闭式的教育模式,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灌输应该说是成功的。但如今在网络环境中,青少年不仅可以使用电脑上网,而且可以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拥有内置网络设备的手持机器上网。青少年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迅速获取各种信息资料。网络中思想文化信息的多向贯通和舆论的多元表达,容易使青少年的思想浸泡在杂乱的信息中,以至许多青少年还未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并进行选择性的接受前就已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不可否认这些信息中的相当一部分,其负面影响要比正面影响大的多。再加上网络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全球化色彩和“文化殖民主义”倾向,西方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扑面而来,这无疑都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了空前的挑战。
2. 网络信息的隐匿性对青少年原有的思想和行为规范提出挑战。在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社会中,匿名是网络生活的主要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隐形怪杰”,其身份、行为目标、行为方式都能得到充分的隐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间接交往为主,以符号化为其表现形式,各种网络信息呈现出越来越强的隐匿性。这样使得青少年在万般幻化的网络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原有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一方面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可塑性极强,极易受一些反动思想言论的欺骗或被蒙蔽而迷失方向。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依赖网络而居,使得他们丧失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逃避现实,出现现实生活人格与网络生活人格的分裂,从而丧失目标、动摇信念、迷失方向,也丢弃了在现实社会中的一切道德约束。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个空间上相互影响和渗透,青少年便自然地被不同的价值文化所迷惑和影响。长期接触网络,对于追求个性、独立与自由的青少年而言,具有积极的一面,但消极的另一面令他们道德责任削弱、盲目自由泛滥、法制观念淡薄,这在很大程度上挑战着青少年传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
3. 网络信息的时效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挑战。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所有媒介,使得相隔千万里的两地信息可以瞬间传递,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时间界限。由于网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使得青少年可以与思想工作者同时、迅速地了解到相关信息与知识,甚至有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还相对滞后。而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常较快地掌握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取得良好效果。但进入网络时代,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原有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太慢,使之知识落后于网络信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部分或完全丧失了信息优势地位。另外,庞大的信息几乎同时出现在青少年面前,而处理与吸收往往需要相应的时间。这种信息的快速传播与学生处理信息的时间要求之间的冲突,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难度。尤其面临一些突发事件时,常常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措手不及,极大地影响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三、网络环境下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针对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找到主流意识形态与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使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网络文化的渗透能够发挥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作用。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理论者和技术人员,从各自的角度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管理好思政教育的内容才能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提供指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条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和发展。
2. 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青少年培养自律能力和精神。首先,青少年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教育和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接受“三观”教育,自觉抵御“西化”、“分化”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侵蚀,学会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其次,青少年要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言行符合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在利用资源的同时,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蚀,并培养自身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最后,青少年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性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其自觉树立网络自律意识。目前网络信息的技术监控和质量监控逐渐加强,青少年应遵守有关网络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网上行为,严格上网条件,确保浏览的信息科学、健康和实用。
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技术和素质。要利用好网络环境这个新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同时还应熟练掌握并运用网络这一新型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环境的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是信息的收集、发布、传播者,同时又是网络管理者、把关人,倘若没有熟练的网络技术,在对青少年的思政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尤其是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文科专业出生,缺乏系统的计算机和外语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时常常无所适从,难以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整合。因此,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积极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善于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判断和引导,尤其要对学生的网络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是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严峻挑战。
责任编辑:闵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