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构建自己的传媒帝国的理想始于2002年,希拉克早在当年就提出创建“法国人自己的CNN”,他认为法国在国际新闻舞台的声音和影响力不够,建议创立国际新闻频道。但在投资这个首当其冲的大问题上,就让政府吃了不少苦头。美国的CNN不可能为法国新闻频道建立提供参考,CNN纯粹是一个私人电视台,其盈利模式是依托强势的英语而获得的一个广阔的全球市场。但法国却很难做到这点,因为法语市场不够大。在电视台的筹办上:电视台应该是私营的还是公营的,新闻的来源是何处,受众又是哪些地区,使用法语还是多种语言等问题也把政府搞得焦头烂额。2005年巴黎爆发骚乱后,英美媒体将骚乱说成是“法兰西模式的失败”,使得法国政府痛感自己没有一个能够产生世界性影响的舆论工具的难堪,大概正是“巴黎之火”的这一烧,才最终使法国政府痛下决心,做出了立即筹建法国国际新闻电视台的决定。
政府当年就投入了3000万欧元的预算,2006年又追加6500万欧元。为了一洗前耻,以前所有争议的问题都暂时地放下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全天24小时连续播报新闻的法国国际新闻电视台“法国24小时”于2006年12月6日起通过卫星、有线电视和因特网面对全球观众开播。“法国24小时”总部位于巴黎近郑的伊希市,其建筑特色充满现代化高科技气息,底层的各大演播厅全部采用大型玻璃墙,街头路过的行人可以清楚地看到节目现场。演播厅内的摄像机全部采用远程遥控操作技术,节目现场只有主持人和特邀评论员。电视台的“核心”是一个1000平方米的新闻大厅,由法语、英语和阿拉伯语3个工作平台组成。
目前电视台正式编制工作人员有380人,其中包括170名记者,来自30个不同的国家,其中不乏曾经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传媒集团工作过的记者,他们平均年龄只有31岁。政府已经拨出8600万欧元作为电视台在2007年的运作资金。电视台非常重视来自中国的信息,因此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都将设记者站。
在12月6日那一天,法国24小时频道将在其网站WWW.france24·com上同时播出电视节目。36小时之后,法语和英语两个不同频道将通过卫星和有线电视在欧洲、中东、非洲和美国东海岸地区播出,而阿拉伯语节目预计将于2007年年中开播。互联网用户届时可以看到三种语言的节目。法国24小时频道的雄心不仅局限于此,他们计划在2009年前推出西班牙语节目。
在发展的空间上,法国24小时频道不仅要面临推出英语新闻频道不久的新闻报道“新贵”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挑战,还会引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世界网(BBC World)等全天二十四小时播出的电视新闻的老牌劲旅的警觉,从而调整自身节目形态以应对法国的24小时频道。从法国的一系列举动和部署来看,其超越CNN、BBC的雄心壮志是难以掩饰的。
在开播之际首先使用因特网播出,可谓开了电视传播史上的先河。相关方面负责人普齐拉克认为这样的创举一举两得:既体现了该电视台打破电视和网络界限的办台方针,又能保证电视信号最初无法覆盖地区的居民能通过网络看到其开播的盛况。普齐拉克特别强渊“法国24小时”电视台在开播之际就覆盖美国东海岸地区的重要性。他说,位于这一地区的华盛顿和纽约既是美国各大行政机构的大本营,也是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所在地,让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了解法国对国际问题的看法非常重要。
该电视台负责新闻与采编的官员杰拉尔德·保罗非常自信,认为法语频道存在巨人的发展空间。他此前曾是法国电视台驻美国纽约和华盛顿记者。保罗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在我看来,法国的视角更为全面,更为多样化,更为开放,我们将以记者特有的公正和好奇心看待这个世界。”他认为,美国看待问题的视角“更多趋向于单极化”,不过他强调法国24小时频道绝不是持反美立场,而是希望发出尊重美国、颂扬对手的声音。他说:“我们不是单单来自法旧的声音,不是法国政府的传话筒,而是具有独立思想的媒体。”
从法国的政府主导模式的法国国际新闻电视台的野心和抱负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令天,在地球村口渐形成的语境中,各国传媒在面临美国传媒的强势进攻下,要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色,使多元文化的交流成为可能,应该加强自己国家传媒的建设。没有一个强人的传媒平台作为支持的话,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无法有效地传达出去。
法国总统希拉克的理想是:“让世界了解法国的价值观和法国对国际事务的看法非常重要,为此法国必须站在国际影像传媒的前列。”法国人为保卫法国的传统文化而做出的努力是否能够真正地抗衡美国的传媒帝国,仍然需要时间加以检验。但是,法国人对自己文化的真正热爱,对民族文化面临危机时做出的反应,是让人感动的。
法国“明日帝国”的野心和抱负在步履蹒跚中起步,如今已经初具规模,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看到它的腾飞。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我们需要在异中寻求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媒已经深切感受到强势媒体对中华文化的侵蚀,如何建立抗衡美国媒体帝国的传媒平台,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政府当年就投入了3000万欧元的预算,2006年又追加6500万欧元。为了一洗前耻,以前所有争议的问题都暂时地放下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全天24小时连续播报新闻的法国国际新闻电视台“法国24小时”于2006年12月6日起通过卫星、有线电视和因特网面对全球观众开播。“法国24小时”总部位于巴黎近郑的伊希市,其建筑特色充满现代化高科技气息,底层的各大演播厅全部采用大型玻璃墙,街头路过的行人可以清楚地看到节目现场。演播厅内的摄像机全部采用远程遥控操作技术,节目现场只有主持人和特邀评论员。电视台的“核心”是一个1000平方米的新闻大厅,由法语、英语和阿拉伯语3个工作平台组成。
目前电视台正式编制工作人员有380人,其中包括170名记者,来自30个不同的国家,其中不乏曾经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传媒集团工作过的记者,他们平均年龄只有31岁。政府已经拨出8600万欧元作为电视台在2007年的运作资金。电视台非常重视来自中国的信息,因此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都将设记者站。
在12月6日那一天,法国24小时频道将在其网站WWW.france24·com上同时播出电视节目。36小时之后,法语和英语两个不同频道将通过卫星和有线电视在欧洲、中东、非洲和美国东海岸地区播出,而阿拉伯语节目预计将于2007年年中开播。互联网用户届时可以看到三种语言的节目。法国24小时频道的雄心不仅局限于此,他们计划在2009年前推出西班牙语节目。
在发展的空间上,法国24小时频道不仅要面临推出英语新闻频道不久的新闻报道“新贵”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挑战,还会引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世界网(BBC World)等全天二十四小时播出的电视新闻的老牌劲旅的警觉,从而调整自身节目形态以应对法国的24小时频道。从法国的一系列举动和部署来看,其超越CNN、BBC的雄心壮志是难以掩饰的。
在开播之际首先使用因特网播出,可谓开了电视传播史上的先河。相关方面负责人普齐拉克认为这样的创举一举两得:既体现了该电视台打破电视和网络界限的办台方针,又能保证电视信号最初无法覆盖地区的居民能通过网络看到其开播的盛况。普齐拉克特别强渊“法国24小时”电视台在开播之际就覆盖美国东海岸地区的重要性。他说,位于这一地区的华盛顿和纽约既是美国各大行政机构的大本营,也是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所在地,让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了解法国对国际问题的看法非常重要。
该电视台负责新闻与采编的官员杰拉尔德·保罗非常自信,认为法语频道存在巨人的发展空间。他此前曾是法国电视台驻美国纽约和华盛顿记者。保罗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在我看来,法国的视角更为全面,更为多样化,更为开放,我们将以记者特有的公正和好奇心看待这个世界。”他认为,美国看待问题的视角“更多趋向于单极化”,不过他强调法国24小时频道绝不是持反美立场,而是希望发出尊重美国、颂扬对手的声音。他说:“我们不是单单来自法旧的声音,不是法国政府的传话筒,而是具有独立思想的媒体。”
从法国的政府主导模式的法国国际新闻电视台的野心和抱负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令天,在地球村口渐形成的语境中,各国传媒在面临美国传媒的强势进攻下,要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色,使多元文化的交流成为可能,应该加强自己国家传媒的建设。没有一个强人的传媒平台作为支持的话,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无法有效地传达出去。
法国总统希拉克的理想是:“让世界了解法国的价值观和法国对国际事务的看法非常重要,为此法国必须站在国际影像传媒的前列。”法国人为保卫法国的传统文化而做出的努力是否能够真正地抗衡美国的传媒帝国,仍然需要时间加以检验。但是,法国人对自己文化的真正热爱,对民族文化面临危机时做出的反应,是让人感动的。
法国“明日帝国”的野心和抱负在步履蹒跚中起步,如今已经初具规模,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看到它的腾飞。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我们需要在异中寻求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媒已经深切感受到强势媒体对中华文化的侵蚀,如何建立抗衡美国媒体帝国的传媒平台,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