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今年4月份,广州市出台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广州”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信息化与制造业的渗透融合”,以汽车、石化、电子、船舶、钢铁等优势产业为重点,推进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加快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开展融合试点示范工程,扶持发展信息技术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的品牌和产品;发展供应链管理、集成制造和敏捷制造等网络制造与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向高端制造和服务转型。
“138行动计划”建设信息广州
广州市提出了加快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的“138行动计划”。其中“1”是指“实现1个目标”,“3”是指“推进3个领域的融合”,“8”是指“推进8大重点工程”。广州两化融合的主要目标是有效转变资源扩张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产业高端化、集聚化、集约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广州两化融合的重点领域是改造提升重点优势制造业,做强“广州制造”; 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活“广州创造”; 融合创新服务业,做大“广州服务”。广州两化融合8大重点工程包括传统工业数字化技改提升工程、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数字化装备关键突破工程、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协同创新工程、国际信息港工程、区域协同工程。
广州市在传统工业的数字化技术改造、产业链服务创新能力的整合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化、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4个方面开展了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遴选了20家单位,覆盖医药、造船、钢铁、日化、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行业。
广州市信息办积极实施广东省两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推进信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示范工作。广东省两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是指在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装备制造数字化、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分别选择100家示范单位。信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主要包括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嵌入式软件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信息技术辅助设计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以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撑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广州制造”向“广州创造”转变
信息技术对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广州工业发展的主题,也是当前广州经济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在保持近几十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广州工业发展已经开始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信息技术不断改善广州各行业的技术状态和管理水平,使生产工具系统和生产力系统按信息化需求重组,从而实现了广州产业逐步转型升级。
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广州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广州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增强。信息化激发了广州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加快了自主创新速度。通过在设计、制造、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实施信息化,广州众多工业企业的制造成为先进制造,管理成为科学管理。这些为广州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了环境基础。
信息化突破企业扩张瓶颈
对于广州市大中型企业,信息技术已经在采购、设计、生产、销售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得到普遍应用。例如,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物流、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环节都采用了信息技术。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在成本控制、货物跟踪、销售策略、财务管理等方面都应用了信息化手段。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在订单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成本控制、分销管理、快运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预测分析等方面都应用了信息化手段。许多企业都实施了ERP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成为企业产能扩大和业务扩张的重要手段。当企业产能达到一定规模时,传统手工方式就会遇到瓶颈,这时候企业意识到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来突破这个瓶颈。例如,广州本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从年产1.8万辆发展到5万辆时,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在码头管理、人事、财务、办公自动化等环节都采用了信息技术,与船公司和部分物流企业通过EDI进行数据交换,有效地支撑港口吞吐量的提高。
信息化带来可观经济效益
广州市一些企业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例如,2007年广州珠江啤酒集团实施ERP带来的经济效益达到1000多万元。广州白云电器有限公司的图籍管理系统方便了图纸查找,缩短了客户响应时间。该公司的项目投标效率由过去的1个月缩短到2~3天,而且可以估计出成本,提高了竞价能力。调查显示,广州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实施信息化后,平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30%以上,个别工业企业从设计到投产的周期缩短了60%。
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
广州市不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改造,实现对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监测预警,降低了单位产品自然资源消耗,推动自身发展模式朝着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方向转变。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每吨纸耗水从以前的60吨下降到17吨。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宣传,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信息化合作,利用信息化手段指导企业做好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核、论证和资金拨付工作。该开发区还开发了总量控制(减排)综合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减排统计信息化。2008年,广州开发区单位GDP能耗下降4%,万元GDP综合能耗降至0.43吨标准煤,全年COD和SO2排放量比2007年同期分别下降3.74%和0.5%,万元GDP的产生量COD、SO2均低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万元GDP水耗为6.3吨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5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3.8%。
“138行动计划”建设信息广州
广州市提出了加快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的“138行动计划”。其中“1”是指“实现1个目标”,“3”是指“推进3个领域的融合”,“8”是指“推进8大重点工程”。广州两化融合的主要目标是有效转变资源扩张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产业高端化、集聚化、集约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广州两化融合的重点领域是改造提升重点优势制造业,做强“广州制造”; 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活“广州创造”; 融合创新服务业,做大“广州服务”。广州两化融合8大重点工程包括传统工业数字化技改提升工程、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数字化装备关键突破工程、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协同创新工程、国际信息港工程、区域协同工程。
广州市在传统工业的数字化技术改造、产业链服务创新能力的整合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化、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4个方面开展了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遴选了20家单位,覆盖医药、造船、钢铁、日化、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行业。
广州市信息办积极实施广东省两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推进信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示范工作。广东省两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是指在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装备制造数字化、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分别选择100家示范单位。信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主要包括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嵌入式软件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信息技术辅助设计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以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撑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广州制造”向“广州创造”转变
信息技术对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广州工业发展的主题,也是当前广州经济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在保持近几十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广州工业发展已经开始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信息技术不断改善广州各行业的技术状态和管理水平,使生产工具系统和生产力系统按信息化需求重组,从而实现了广州产业逐步转型升级。
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广州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广州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增强。信息化激发了广州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加快了自主创新速度。通过在设计、制造、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实施信息化,广州众多工业企业的制造成为先进制造,管理成为科学管理。这些为广州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了环境基础。
信息化突破企业扩张瓶颈
对于广州市大中型企业,信息技术已经在采购、设计、生产、销售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得到普遍应用。例如,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物流、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环节都采用了信息技术。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在成本控制、货物跟踪、销售策略、财务管理等方面都应用了信息化手段。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在订单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成本控制、分销管理、快运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预测分析等方面都应用了信息化手段。许多企业都实施了ERP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成为企业产能扩大和业务扩张的重要手段。当企业产能达到一定规模时,传统手工方式就会遇到瓶颈,这时候企业意识到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来突破这个瓶颈。例如,广州本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从年产1.8万辆发展到5万辆时,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在码头管理、人事、财务、办公自动化等环节都采用了信息技术,与船公司和部分物流企业通过EDI进行数据交换,有效地支撑港口吞吐量的提高。
信息化带来可观经济效益
广州市一些企业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例如,2007年广州珠江啤酒集团实施ERP带来的经济效益达到1000多万元。广州白云电器有限公司的图籍管理系统方便了图纸查找,缩短了客户响应时间。该公司的项目投标效率由过去的1个月缩短到2~3天,而且可以估计出成本,提高了竞价能力。调查显示,广州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实施信息化后,平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30%以上,个别工业企业从设计到投产的周期缩短了60%。
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
广州市不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改造,实现对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监测预警,降低了单位产品自然资源消耗,推动自身发展模式朝着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方向转变。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每吨纸耗水从以前的60吨下降到17吨。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宣传,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信息化合作,利用信息化手段指导企业做好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核、论证和资金拨付工作。该开发区还开发了总量控制(减排)综合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减排统计信息化。2008年,广州开发区单位GDP能耗下降4%,万元GDP综合能耗降至0.43吨标准煤,全年COD和SO2排放量比2007年同期分别下降3.74%和0.5%,万元GDP的产生量COD、SO2均低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万元GDP水耗为6.3吨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5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3.8%。